朱允文削藩杀了几个人

  • 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是怎样进行削藩的?
    答: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随后,朱允炆就在心腹大臣齐泰和黄子澄的怂恿下开始削藩。他们在筹划一番后,决定先削曾有犯法行为的周、齐、湘、代、岷等五王,砍去朱棣的手足,然后再行削夺。朱允炆于是开始削藩,下令将周王、岷王、代王、齐王的王爵先后削去,降为平民,而湘王则自焚而死。
  • 朱允炆上台后着急削藩,造成了什么后果?
    答:建文帝朱允炆仅仅在位四年,而期间最著名的事情就是削藩了。朱允炆上位仅仅一年的时间里,他就除掉了湘王朱柏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周王朱橚,以及岷王朱楩等五位举足轻重的藩王。藩王问题是否那么严重?让朱允炆非用雷霆手段不可 众所周知,乞丐出身的朱元璋的皇位是来之不易的,因此他也担心自己辛苦...
  • 朱允炆登基后为什么会着急削藩?在位第一年就削掉五位藩王
    答:在建文帝心目中,要数他的那位守在北京的四叔朱棣野心最大,实力最强。但是他生怕跑上来削藩第一刀,直接砍在燕王身上,很有可能使得燕王直接造反。叔侄之间刀兵相见,这是饱读诗书,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建文帝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决定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让燕王朱棣做好被削藩的心理准备,而不是直接...
  • 朱允炆如何做才能成功削藩?
    答: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六月,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时年21岁。在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等文臣的协助(扯后腿)之下,登基仅一个月后,朱允炆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削藩运动。在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朱允炆便强削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以及岷王朱楩等...
  • 大明风华朱允炆削藩第几集
    答:大明风华,第九集。朱允炆登基后有意削藩,但作为皇帝也需要大臣们的支持,并需要有人为其出谋划策,如果大臣们大多反对削藩,这削藩的命令也可能会大打折扣。于是,朱允炆即位后,一连削去五位藩王,他为何急于削藩?藩王们野心勃勃,可能谋朝篡位。千钧一发,朱允炆的智囊团,也就是黄子澄、齐泰...
  • 朱允炆削藩的时候杀了那么多叔叔,为什么朱棣造反时他却下令不要杀死朱棣...
    答:第一,朱允炆心慈手软,凡是“厚黑学”不行的皇帝基本上都不得善终,简单的说心慈手软的人当不了皇帝。第二,朱允炆太过自信,了解明初历史的人都知道,那时的政治环境也包括军事实力对造反的朱棣是很不利的,正因为朝廷在起初的实力要强于藩王朱棣,盲目的乐观和过于自信导致朱允炆说下了“致命...
  • 由易到难,朱允炆岁削五藩:从汉王到汉庶人;朱棣次子朱高煦之死
    答:朱允炆处置的第三个对象,是湘王朱柏。朱柏,朱元璋第十二子,母胡顺妃。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朱柏被册封为湘王;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朱柏就藩荆州(今属湖北)。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朱柏被人指控,说他意图谋反、伪造宝钞、擅自虐杀他人。为此,朱允炆降旨,对他进行切责,并...
  • 朱允炆登基后,为什么要非常着急地削掉5位藩王?
    答:即便在朱棣起兵靖难初期,朱允炆的实力一直是远远强于多方的,如果不是用人不当和自缚手脚,朱棣也应该难逃被剿灭的命运。原因四:少年天子的意气风发除了读书人的理想外,朱允炆还有这少年天子的血气方刚。电视剧《康熙大帝》中,少年天子康熙曾经说过:“如果削藩是对自己的一个考验的话,朕希望他早点...
  • 朱允炆削藩为什么只有朱棣决定反抗?其他封王在干嘛?
    答: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而且每个都有封王,为什么在朱允炆决定削藩时,只有燕王朱棣决定起兵反抗呢?朱允炆知道自己是皇孙继位,从辈分来说不及各位皇叔,所以为了稳固皇权朱允炆决定削藩。他先后将周王、代王、齐王等封王贬为庶人或者将其杀害,当时秦王、晋王和燕王的势力最大,但秦国和晋王都选择放还藩...
  • 建文帝朱允炆削藩,逼反了朱棣,朱允炆削藩没错,就是太急了
    答:明太祖朱元璋本来立长子朱标为皇位继承人,可惜朱标因病早逝,朱元璋于是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作为皇位的继承人,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朱允炆一即位,就开始采纳大臣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建议,实行“削藩”的政策。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即位才几个月,便开始考虑增强自己...

  • 网友评论:

    空江15734339600: 明朝朱允文削藩王 -
    15803仲环 : 明初,朱元璋分封自己的众多儿子为王,然后镇守明朝各地,藩王只能是朱姓子孙. 分封制与明初的藩王制度最大的区别是:分封制可能分异姓为王,而明初藩王制度只能是皇室子孙为王.

    空江15734339600: 朱允炆削藩的时候杀了那么多叔叔,为什么朱棣造反时他却下令不要杀死朱棣 -
    15803仲环 : 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么多人居然相信了建文说:勿使朕有杀叔之名!是不让伤害朱棣,建文帝的意思是让把朱棣在战场解决掉,不要抓回南京让他处理,最后逼他背上一个杀自己叔叔不是罪名,可见从开始建文就没打算放过朱棣.朱棣是建文的...

    空江15734339600: 被建文帝削藩的王爷最终结局 -
    15803仲环 : 挨个讲很复杂,你不如直接百度百科,大体上的情况就是:在靖难之役成功之前被削藩的,都没啥好下场;在建文时代躲过一劫的,后来也被朱棣削藩了其实削藩是大势所趋,但是朱允炆操之过急,再加上外无良将、内无谋臣,以巨大的兵力优势败北……而且朱允炆对待他的叔叔们毫无仁慈之心,准确的说他并不是“削藩”而是“削王”,因为一般来说对待宗室王族,常用的办法是削其权势、保其富贵(事实上后来朱棣削藩就是这么干的,宗室诸王在地方上无权参政也不得掌兵,但是生活富足衣食无忧).可是朱允炆动不动就要把人弄死,藩王横竖是一死,不如搏一把

    空江15734339600: 为什么人们都说朱允文刚登基就削藩是很傻的行为,可是汉武帝还不是一样的吗?而且汉武帝那时 -
    15803仲环 : 汉武帝是以皇帝的名义削藩,削的是臣子和兄弟.朱允炆那是作为晚辈,去削自己野心勃勃的叔叔和先辈功臣.

    空江15734339600: 建文帝削番本身难度大吗?
    15803仲环 : 难度大.建文在削藩政策制定上的失误,这就是他失败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他第一个失误就是不让朱棣他们进京吊唁朱远璋,而放虎归山,错过了削藩的最好机会!第二个失误在削藩的次序上!当时黄子澄和齐泰的意见发生了分歧,黄主张先削周王,周王是燕王胞弟,先除其羽翼,而齐泰则主张先削燕王,燕王是削藩成功与否的关键,只要燕王一但被削藩,其他诸王都好办!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齐泰的主张是对的,黄子澄的主张无异与打草惊蛇!可惜当时的建文帝采纳了黄的错误建议!先削周王,这就给燕王敲了警钟,为他的起兵下定了最后的决心,并赢得了充分的准备时间!

    空江15734339600: 靖难之役 -
    15803仲环 : 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他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攻破...

    空江15734339600: 朱允炆决定削藩时,为什么不选择最先除掉燕王? -
    15803仲环 : 燕王朱棣与周王朱橚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因此在诸多兄弟之中,两人在血缘关系上是最为接近的.如果朱允炆先对燕王朱棣动手的话,周王朱橚肯定会从旁协助,那么这个结果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得先将周王朱橚给除掉.因此,朱允炆于洪武三十一年八月将周王朱橚给贬为了庶人,并将其全家流放云南.

    空江15734339600: 建文帝削藩 - 建文帝削藩为何会失败?
    15803仲环 : 建文帝,是失天下但不失民心的皇帝.1398年朱元璋死,由皇太孙朱元?杉次唬ؼ忧恐醒爰ǎ邮芰舜蟪计胩⒒谱映蔚摹跋鞣ء? 建议.这本无可厚非! 但在削藩这个问题...

    空江15734339600: 朱棣打败朱允文上台以后也要扯藩,他们二人撤藩的方法有何不同? -
    15803仲环 : 朱棣采用“温水煮青蛙”的方法,慢慢的削去其他藩王的位置,而朱允炆是采用急功近利,做事很急的办法.

    空江15734339600: 朱允文是个什么样的人? -
    15803仲环 : 朱元璋在位时大臣做事都战战兢兢的,因为朱元璋杀人比较多(没朱棣多),很强势的一代雄主,朱允炆继位后一改朱元璋的行事风格,大环境下君臣关系比较温和,农商业蓬勃发展,总体来说形式一片大好,就是对他的叔叔们不好,削藩削的太急功近利(并不是削藩不好,明朝的灭亡和藩王众多有一定的关系),打起仗来又用人不淑,前怕狼后怕虎,所以成了明朝史上唯一一个被自己叔叔篡位的人(明朝有3次类似的事).他当皇帝百姓的生活会更好一点,文官和百姓都挺爱戴他的,朱棣篡位以后好像只有二十多个文臣投降其余的跑的跑,死的死,百姓也一直流传着建文帝没死的消息(好像江南第一家的郑家还有他生活过的痕迹)

    热搜:徐妙云怀了朱允炆的孩子 \\ 朱允文削藩是对是错 \\ 太监为什么不只切睾丸 \\ 朱棣三大诡异事件 \\ 扈三娘被活煮后的样子 \\ 朱棣一生最害怕的人 \\ 建文帝削藩王有多惨 \\ 建文帝下落终于找到了 \\ 朱棣现今还有多少后人 \\ 马皇后后期有多惨 \\ 穆桂英死后被割了什么 \\ 建文帝为何不杀了朱棣 \\ 朱棣活剐三千宫女过程 \\ 建文帝墓被确认 \\ 朱允文后来逃到那里 \\ 武松和扈三娘搂在了一起 \\ 朱棣杀了多少兄弟 \\ 建文帝是昏君还是明君 \\ 朱元璋血统有多可怕 \\ 朱元璋为啥不传朱棣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