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中庸集注》

  • 中庸讲的是什么
    答:《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
  • 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使用别人的办法来对待那个人自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yǐ qí rén zhī dào,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基本释义:治:惩处。就是使用别人的办法来对付那个人自己。出处: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白话译文:所以...
  •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道什么意思
    答:读音:yǐ qí rén zhī dào,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 释义:就是使用别人的办法来对待那个人自己。出处: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译文:所以君子对人的惩治,就是用那个人的办法,反过来惩治那个人本身。那个人能改正了,就停...
  • “登高者必自卑,行远者比自迩”出自哪里?
    答:“登高者必自卑,行远者比自迩”出自西汉·戴圣《礼记·中庸》。1、作品简介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
  • 成己成物出自哪里
    答:《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
  • 发而皆中节出自
    答:“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出自 《中庸》。《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一部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
  • 翻译“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答:地位富贵,就做富贵人做的事;地位贫贱,就做贫贱人应该做的事。一、原文:出自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
  • “中庸之道”最早是由谁提出来的?
    答:1.《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集注》,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
  • “敏言慎行明执中之道”是什么意思?
    答:“敏言慎行明执中之道”的意思是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谨言慎行,明事理,当以中庸之道作为人生之道。出处:出自《中庸》,《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
  • 中庸之道的出处
    答:1、释义 中庸之道,汉语成语,拼音是zhōng yōng zhīdào,意思是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2、近义词 不偏不倚 释义: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适得中和而无偏颇之弊,后常用以形容做事公正而不偏袒任何一方。也形容位置准确,没有偏差。出处:宋·朱熹《中庸集注》:“中者,不偏不倚,无...

  • 网友评论:

    别隶15167932627: 中庸全文及解释 -
    28361蒙帘 : 中庸 无非就两个字 中谓之左右之间 意为处事之道要中立 不左不右 庸谓之平常 意为 以平常之心度天下上篇所诉:中者.天下之正道. 正道就是不偏不倚 不左不右的意思.庸者.天下之定理.所谓的定理就是平常之心 不急功近利 处事不急不躁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 意思是这一篇是孔子传授给他的孙子名为子思,子思怕时间长了意思有了偏差,故写下来,给了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这一段很好理解的.

    别隶15167932627: 谁介绍一下《中庸》这本书? -
    28361蒙帘 :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嗣,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集注》,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别隶15167932627: 中庸思想简要解释请简要点 -
    28361蒙帘 :[答案]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集注》,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

    别隶15167932627: 《中庸》是谁所著? -
    28361蒙帘 :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集注》,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别隶15167932627: 中庸之道最早是由谁提出来的 -
    28361蒙帘 : 孔伋.(公元前402年),享年82岁 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 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基本包含三层理论: 第一层理论: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

    别隶15167932627: 中庸有多少字啊
    28361蒙帘 :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

    别隶15167932627: 朱熹的四书集注怎么样 -
    28361蒙帘 : 《四书章句集注》是一部儒家理学名著,为宋代朱熹所著,是四书的重要的注本.其内容分为《大学章句》(1卷)、《中庸章句》(1卷)、《论语集注》(10卷)以及《孟子集注》(14卷). 朱熹首次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

    别隶15167932627: 历史:四书中《大学》《中庸》主要内容是什么 -
    28361蒙帘 : 《大学》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大学》为“初...

    别隶15167932627: 《中庸》与《子思》是一本书吗 -
    28361蒙帘 : 《中庸》、《子思》是两部书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

    别隶15167932627: “中庸之道”最早是由谁提出来的? -
    28361蒙帘 :[答案] 1.《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集注》,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

    热搜:朱熹《四书集注》 \\ 朱熹《孟子集注》 \\ 朱熹《论语集注》 \\ 《中庸》原文全文阅读 \\ 《中庸》全篇原文 \\ 《中庸》全文及翻译 \\ 《中庸》完整版原文 \\ 国学经典《中庸》 \\ 朱熹认为后读《中庸》 \\ 四书《中庸》作者 \\ 《中庸》完整版 \\ 《中庸章句集注》 \\ 国学《中庸》原文 \\ 《中庸》经典言论 \\ 《中庸》原文及注解 \\ 朱熹的孟子集注详情 \\ 《中庸》原文及译文 \\ 《四书章句集注》 \\ 《中庸》原文及翻译视频 \\ 中庸全文及译文 完整版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