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小学》原文及翻译

  • 朱熹对小学的论述
    答:在道德行为习惯的行成上,朱熹一方面主张要严格地、不间断地对儿童进行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使之“积久成熟”自成方圆。另一方面,他又重视《须知》《学则》的作用,认为可以使儿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利于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小学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 朱熹认为,...
  • 形容诱惑的成语
    答:【出自】:老舍《鼓书艺人》十九:少数人过着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生活,人民不满。三、醉生梦死 [ zuì shēng mèng sǐ ]【解释】:象喝醉酒和做梦那样,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地过日子。【出自】:宋·朱熹《小学》卷五引程灏曰:“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翻译】:一切...
  • 《古人谈读书二则》全文翻译是什么?
    答: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原文:《古人谈读书》是三则关于古人读书的...
  • 简述朱熹关于小学与大学的教学内容的论述。
    答:朱熹认为十五岁以后是大学阶段,入学对象主要是贵族子弟,也有少数优秀的平民子弟。大学的教学内容是在小学的基础上“明其理”,最后达到“止于至善”的目的。大学的教材主要是《四书》、《五经》,尤其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教学方法上主要是自学及不同观点间的交流。朱熹虽然根据...
  • 朱熹主要思想
    答:朱熹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下面整理了朱熹主要思想,一起来了解一下! 教育思想 朱熹的长期从事讲学活动,精心编撰了《四书集注》等多种教材,培养了众多人才。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是论述“小学”和“大学”教育,二是关于“朱子读书法”。 论述教育 朱熹在总结前...
  •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哪些名家名篇
    答:三、《郑人买履》作者:先秦韩非 1、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2、翻译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用尺子度量好自己脚的...
  •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是什么
    答:朱熹接受程颐等前辈学者的思想,认为在对小学儿童进行教育时,应力求形象、生动,以激发其兴趣,使之乐于接受。在此思想指导下,他广泛地从经传史籍以及其他论著中采集有关忠君、孝宗、事长、守节、治家等内容的格言、训诫诗、故事等,编成《小学》一书,作为儿童教育用书,广为流传,产生了重要影响。再次,首创以《须知》...
  • 小学《朱熹家训》全文注音版
    答:家(jiā)门(mén)和(hé)顺(shùn),虽(suī)饔(yōng)飧(sūn)不(bù)继(jì),亦(yì)有(yǒu)余(yú)欢(huān);国(guó)课(kè)早(zǎo)完(wán),即(jí)囊(náng)橐(tuó)无(wú)余(yú),自(zì)得(dé)至(zhì)乐(lè)。读书(dú shū)志(zhì) 在(zài)圣贤(...
  • 文言文与长子受之
    答:朱熹认为8~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其任务是培养“圣贤坯璞”。鉴于小学儿童“智识未开”,思维能力薄弱,因此他提出小学教育的内容是“学其事”,主张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 3. 与长子受之 全文翻译 一、译文: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就可以...
  • 关于教育教学的文言文
    答:4、学而时习之——出自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学而》 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说:"学...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

  • 网友评论:

    文贺15086505455: 宋·朱熹《小学》卷五引程灏曰:“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的译文?请问: -
    56087鲜奚 :[答案] 即囿于见闻,也就是受到视听的局限. 全句意为 一个人虽然有很高的才能,但胶着于“见闻”,而导致醉生梦死,自己也没觉查到.

    文贺15086505455: 宋·朱熹《小学》卷五引程灏曰:“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的译文? -
    56087鲜奚 : 即囿于见闻,也就是受到视听的局限.全句意为 一个人虽然有很高的才能,但胶着于“见闻”,而导致醉生梦死,自己也没觉查到.

    文贺15086505455: 朱熹的《小学》中的小学题辞解释. -
    56087鲜奚 :[答案] 元亨利贞天道之常,仁义礼智人性之纲.凡此厥初无有不善,蔼然四端,随感而见.爱亲敬兄,忠君弟长,是曰秉彛.有顺无强.... 惟圣斯恻,建学立师,以培其根,以达其支.小学之方,洒扫应对,入孝,出恭,动罔或悖,行有余力,诵诗读书,咏歌舞蹈...

    文贺15086505455: 朱熹的《小学》中的小学题辞解释. -
    56087鲜奚 : 元亨利贞天道之常,仁义礼智人性之纲.凡此厥初无有不善,蔼然四端,随感而见.爱亲敬兄,忠君弟长,是曰秉彛.有顺无强.惟圣性者,浩浩其天,不加毫末万善足焉.众人蚩蚩,物欲交蔽,乃颓其纲安此暴弃.惟圣斯恻,建学立师,以培其根,以达其支.小学之方,洒扫应对,入孝,出恭,动罔或悖,行有余力,诵诗读书,咏歌舞蹈,思罔或逾.穷理修身斯学之大,明命赫然罔有内外.德崇业广,乃复其初.昔非不足,今岂有余.世远人亡,经残敎弛,蒙养弗端,长益浮靡,郷无善俗,世乏良材,利欲纷挐,异言喧豗.幸兹秉彛极天罔坠.爰辑旧闻庶觉来裔.嗟嗟小子,敬受此书.匪我言耄.惟圣之谟.

    文贺15086505455: 醉生梦死忆苍凉的下一句是什么 -
    56087鲜奚 : 醉生梦死忆苍凉的下一句是倚窗望云细雨听.出自:宋·朱熹《小学》卷五原文:程灏曰:“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翻译:人这一生只为追求一个简单的幸福,别让自己的心在寂寞的边缘徘徊,有什么问题,尽管倾诉.

    文贺15086505455: 哪里有全部朱熹的《小学》内容!或书籍 -
    56087鲜奚 : 全文:http://www.docin.com/p-127134078.html 书籍可到淘宝等网上书店购买.也可到这里下载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0425288.html

    文贺15086505455: 为学者什么,小学终什么,什么勿过则 -
    56087鲜奚 : 《三字经》 说“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这里的小学即朱熹的《童蒙须知》,清 朝老夫子李毓秀根据《论语》第一篇第六章“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 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这段话写成《弟子规》,好记好学,可以 替代《童蒙须知》,予以推广.

    文贺15086505455: 翻译《教子》全文 -
    56087鲜奚 : 原文如下: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藏文饰,冀其自改....

    文贺15086505455: 醉生梦死的意思 -
    56087鲜奚 : 醉生梦死的意思:象喝醉酒和做梦那样,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拼音:zuì shēng mèng sǐ简拼:zsms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歇后语:坟地里睡个酒鬼;酒缸边搭床铺出处:宋·朱熹《小学》卷五引程灏曰:“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例子:一切有志者都不应该~、浑浑噩噩地虚度年华.

    文贺15086505455: 《三字经》中的“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这句话中的小?
    56087鲜奚 : 小学:指宋人朱熹编写的《小学》,其讲述洒 扫、应对、进退之节,学其礼、乐、射、御、书、数 之文,知其事亲敬长之理.四书:《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这四部书的合称.

    热搜:原文及译文全部 \\ 朱熹最著名的10首诗 \\ 简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 《劝学》原文和翻译 \\ 最全版原文及译文 \\ 儒家经典《小学》 \\ 朱熹的《劝学》诗 \\ 《小学》全文及翻译 \\ 朱熹《小学》全文 \\ 朱熹《绝句》 \\ 朱熹小学原文及译文内篇 \\ 朱熹《小学》文言文翻译 \\ 《小学》原文 \\ 朱熹《小学》全文注解 \\ 《劝学》古诗原文朱熹 \\ 小学朱熹全文及译文 \\ 小学 \\ 活板翻译原文注释 \\ 原文译文及注释 \\ 文言文翻译转换器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