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论语集注》读书笔记

  • 论语读书笔记1000字以上 高一水平 自己写的
    答:煮酒中多有饱学之士,发上我的读书笔记,若能得高人闲暇之余指点一二,不胜感激之至。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见朱熹:论语集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音洛(见朱熹:论语集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李零说:“子曰”,是孔子说。《...
  • 《论语集注》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答: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LVeVqiLAvpRoDnQv4TNbg 密码:9isu 书名:论语集注 作者:朱熹 豆瓣评分:9.0 出版社:齐鲁书社 出版年份:1992-4 页数:201 内容简介:《论语集注》主要内容:孔子和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由他们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了...
  • 论语全文,带注释,翻译,赏析
    答: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运用因材施教者,也是他在教育上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因材施教”的命题不是孔子提出来的,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云:“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施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孔子了解学生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第一,通过谈话。孔子说:“不知言,无以...
  • 《论语集注》述而第七
    答:①“德者得也,得其道”,清仿宋大字本作“德则行道而有得”。吴英以为后者非朱熹定本之文,故不取,详本书附录四书章句集注定本辨。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修,脯也。十脡为束。古者相见,必执贽以为礼,束修其至薄者。盖人之有生,同具此理,故圣人之于人,无不欲其入于善。但不知来...
  • 论语原文及注释
    答: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解】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
  • 论语: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各家注本
    答: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1.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杨伯峻《译注》:朱熹《集注》:“复,践言也。”《左传•僖九年》荀息说:“吾与先君言矣,不可以贰,能欲复言而爱身乎?”又《哀十六年》叶公说:“吾闻胜也好复言,...
  • 《论语十则》翻译以及知识点
    答: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人教版教材中也将“时习”解释为“时常地复习”。“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时,按时.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这里...
  • 《论语十则》翻译以及知识点
    答:(3)时习:时常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人教版教材中也将“时习”解释为“时常地复习”.“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时,按时. (4)说:通假字,音yuè,...
  • 《论语》逐句评论
    答: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
  • 《论语·八佾篇》的第十一章 刘政耀老师
    答: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论语·八佾篇》的第十一章,先恭诵原文——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白话翻译】 示诸斯:朱熹《论语集注》中说,“示”通“视”,就是看。“诸”是“之于”的合音字;“斯”是此的意思。大家可以想象一个画面,孔子伸出一个手...

  • 网友评论:

    卫策18849751593: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 读后感 -
    2904聂丹 :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译文〗孔子说:“发财和升官,是人们所想望的;(然而),若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去获得,君子是不接受的.生活穷困和地位卑微,是人们所厌恶的,(然而),若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君子是受而不避的.

    卫策18849751593: 求《论语》十则心得体会 -
    2904聂丹 : 我的心得体会是 : 我们自己每天应该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1.每天设计谋划,是否为此而失去忠诚的高尚品德?2.与朋友相交往,是否有不够诚信的地方?3.传道授业,是否忘记了自己也要不断学习呢?这样每天对自己进行反省省思,避免自以为是,克服世间财欲的障碍,从而达到修身省身的目的,籍此,不断提升自我,而最终能"空自我,识正见" 自我开悟,大智大慧!

    卫策18849751593: 从温故而知新能获得什么样的启示 -
    2904聂丹 : 对于所学,的确要时时温习,过目成诵,一目十行的人有,但是太少了,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即使做到了过目不忘,是不是学了就能理解呢?还是一个未知数.记住了和理解了不一样.知识只有真正的理解了,真正的弄懂了,运用到实践中去了...

    卫策18849751593: 《论语集注》的特点 -
    2904聂丹 : 《论语集注》是《四书章句集注》的一部分,是朱熹经过40多年的用心“理会”,并“逐字称等”后,才最终写定的经典之作.其注释特点有三: 第一,以程氏之学为主,兼采时人之说; 第二,承袭、增损改易汉唐古注; 第三,通经以求理.《论语集注》既注重探求经文之本义,又注重义理阐发,从而将训诂学与义理学熔为一炉,避免了对经文的穿凿附会,使其阐发之义理建立在对经义的解释之上,因此成为《论语》学史上最有影响的一部著作.

    卫策18849751593: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道“至诚无息者,道之全体也,万殊之所以一本也. -
    2904聂丹 :[答案] 没记错的话还有后半句“万物各得其所者,道之用也,一本之所以万殊也.” 这是论说全体与个别、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自己慢慢体会吧,或先了解朱子的基本思想观点.

    卫策18849751593: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读书心得 -
    2904聂丹 : 纪律和规则是我们平时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很多事实都能说明这个道理,比如买票要排队;走在马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甚至我们平时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一定的要求和约束,否则任何事情都毫无秩序可言.而我们作为在校的学生,...

    卫策18849751593: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
    2904聂丹 :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对于学过的知识要经常练习,这不是一个很快乐的事情吗? 古文解释:学:即学习,在这里根据整句话的意思,应该是指学习阶段或学过的知识、技术. 习:在这里是练习、熟练的意思,就是巩固学过的知识. 亦:也或也是 悦:心情快乐、愉悦.. 不亦说乎?:这不是一个很快乐的事情吗?

    卫策18849751593: 《论语 述而》 -
    2904聂丹 : 述而第七 朱熹《论语集注》 此篇多记圣人谦己诲人之辞及其容貌行事之实.凡三十七章.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好,去声.述,传旧而已.作,则创始也.故作非圣人不能,而述则贤者可及.窃比,尊之之辞.我...

    卫策18849751593: 孔子珍惜时间名言警句 -
    2904聂丹 : 1.解释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

    卫策18849751593: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着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 我想知道这句话的意思,谢谢! -
    2904聂丹 : 1、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 【译文】做学问的人,应该看淡自身的优点,补充自身的缺点,至于成就自己的品德,就不是自己能够想到是怎样的了. 2、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唐·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 【意译】丹山路上桐花万里,花丛中传来一阵阵雏凤的鸣声,这声音比老凤的鸣声来得更清圆. 【赏析】诗人韩偓,小字冬郎,是李商隐的姨侄.他少有才华,十岁时曾在为李商隐饯行的筵前赋诗赠别,语惊四座.后李商隐重吟其诗,作此绝酬答.这是第一首的后两句,将冬郎及其父亲畏之比作凤凰.丹山相传是产凤凰的地方,其上多梧桐.桐花盛开,凤凰偕鸣,其中雏凤鸣声清圆,更胜于老凤.

    热搜:网友另类解读论语 \\ 论语 周生春 \\ 朱熹《四书集注》 \\ 读书笔记20篇摘抄 \\ 四书章句集注读书笔记 \\ 论语集释 程树德 \\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 \\ 四书集注摘抄 \\ 朱熹论语集注全篇及译文 \\ 《论语》读书笔记摘抄 \\ 《四书章句集注》读后感 \\ 四书章句集注读书报告 \\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全译 \\ 恶搞孔子论语 \\ 朱熹论语全文及译文 \\ 朱熹论语 \\ 论语集注朱熹原文 \\ 朱熹论语集注原文及翻译 \\ 论语集注朱熹pdf \\ 原文译文及注释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