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翻译

  • 文言文翻译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一段话 谢谢
    答:揖让而升者,大射之礼,耦进三揖而后升堂也。下而饮,谓射毕揖降,以俟众耦皆降,胜者乃揖不胜者升,取觯立饮也。言君子不恭逊不于人争,惟于射而后有争。然其争也,雍容揖逊乃如此,则其争也君子,而非若小人之争矣。这是朱熹对《论语 八佾篇》第七章《君子无所争》的注释语。现代汉语...
  • 怎样理解“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居敬者所以成始成终也,”_百度...
    答:穷:推究,研究。理:事理,义理。致:获得,得到。知:学问,知识。反躬:亲历亲为。“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是出自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四书集注》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南宋宁宗嘉定五年(1212年),把《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列入学官,作为法定的教科书。理宗...
  • 四书集注中有关教育的句子和翻译
    答:1、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2、怀子三月,出居别宫。 目不邪视,耳不妄听。 音声滋味,以礼节之。3、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4、爱其子,择师而教之。5、强国之基在养蒙,儿童智慧须开爽,方能凌驾于人上。6、...
  •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答:翻译:(什么叫愤呢?)愤,就是(对于一个问题)想要尽快解决却有不能把它弄明白的心里状态。(什么叫悱呢?)悱,就是(一个问题已经思考之后,却没有考虑清楚成熟)想表达却又(表达的不全面或者)不能说出口的心理状态。出处:朱熹《四书集注》原文:“愤者,心求通达而未得之意。悱者,欲言...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全文翻译?急!
    答:朱熹,字元晦,号晦庵,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周易读本》...
  • 文言文翻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一段话,谢谢
    答:只是规矩方面有所不足。礼仪贵在平衡,奢侈和重视程序,则过于守规矩;俭省和过度哀伤也不合礼仪的本质,这两种情况都不合礼仪的要求。丧,于其哀伤不足而规矩有余,不如没有规则。表达哀伤的真感情才是丧礼的本意。~~~最后一句太费劲了。我只好查阅了论语。很可能是,你的版本,断句有问题。
  • 文言文翻译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一段话 谢谢
    答:前面的太浅显了,都是对个别字的解释,就不再翻译了。从“言神不享非礼,”开始吧:说神明不会享受非分的礼物,是希望季孙氏明白这样做(祭祀泰山)没有用处,因而自行终止这样的行为,并且赞美林放,用来告诫冉有。范某人说:冉有跟着季孙氏做官,孔子怎么会不知道冉有是无法劝诫的?只是圣人不肯轻易...
  • 文言文翻译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一段话 谢谢
    答:吴某人说:亡,是无的意思,是个通假字。程颐说:蛮夷之辈尚且拥有君长。不同于华夏,总是出现谋朝篡位的情况,反而这失掉了上下尊卑。尹某人说:孔子是对当时的时局混乱,感到不满,所以才发出这样的感叹啊。亡,不是真的灭亡了。虽然国家还在,却不能遵守纲常礼法了。
  • 大学章句序原文及翻译
    答:大学章句是出自《四书章句集注》,由孔子、曾子及门人传写,朱熹作序的古文。本书是宋代哲学家、思想家朱熹对《大学》的注释和补充,它是朱熹用力最勤的著作。四书集注是朱熹的代表著作之一,也是四书上升为儒家经典的地位以后,诸多注解中最有权威和影响最大的一种。知识拓展:朱熹,字元晦,一字仲...
  • 朱熹文言文翻译器
    答:5. 文言文翻译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一段话 谢谢 揖让而升者,大射之礼,耦进三揖而后升堂也。下而饮,谓射毕揖降,以俟众耦皆降,胜者乃揖不胜者升,取觯立饮也。言君子不恭逊不于人争copy,惟于射而后有争。然其争也,雍容揖逊乃如此,则其争也君子,而非若小人之争矣。 这是朱熹对《论语 八佾篇》第七...

  • 网友评论:

    阚宏19265941643: 请问《四书章句集注》哪个版本的翻译最好 -
    12370景叛 : http://vdisk.weibo.com/search/?type=public&keyword=%E5%9B%9B%E4%B9%A6%E7%AB%A0%E5%8F%A5%E9%9B%86%E6%B3%A8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同,你自己选选看吧,可以下载下来选哦

    阚宏19265941643: 文言文翻译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一段话 谢谢 -
    12370景叛 : 前面的太浅显了,都是对个别字的解释,就不再翻译了.从“言神不享非礼,”开始吧:说神明不会享受非分的礼物,是希望季孙氏明白这样做(祭祀泰山)没有用处,因而自行终止这样的行为,并且赞美林放,用来告诫冉有.范某人说:冉有跟着季孙氏做官,孔子怎么会不知道冉有是无法劝诫的?只是圣人不肯轻易放弃一个人自新的道路罢了.(不)尽到自己的心意,怎么就知道冉有不能挽回了?季孙氏不能劝阻了?既然确定了不能规劝,就赞美林放,以说明泰山是不能欺骗的,也是教诲的意思.

    阚宏19265941643: 翻译:“必,尤期也.大人言行不先期于信果,但义之所在,则必从之,卒亦未尝不信果也.” -
    12370景叛 :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一定要,特别期望的结果.大人们说行不提前在信果然,但义之所在,这就必须从的,最终也没有不相信真的.

    阚宏19265941643: 求,'四书'的全部内容及解释和作者资料 -
    12370景叛 :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当时...

    阚宏19265941643: 四书章句集注是什么 -
    12370景叛 : 朱熹<>为四书做的著书

    阚宏19265941643: 朱熹翻译的《四书章句集注》为什么说吸收了外来文化?
    12370景叛 : “格物致知”到了宋代,被朱熹提到了特别崇高的位置.朱熹认为,《大学》一书缺了对格物致知进行解释的一章,他补上了这一章.朱熹增补的内容是:要获得知识,必须考察事物,以求认识事物的理.任何事物都有理,任何人都有一定的知识.求学者应该把心中已知的理作为基础,进一步努力,以求达到认识的顶点.经过长期努力,会达到这样一个境界,好像突然之间明白了一切,这就是认识的顶点. 朱熹所说的事物,包括自然界的事物,但主要是社会事物,包括读书和待人接物.比如考察如何孝顺父母,如何忠诚于君主等等.陆九渊和王守仁认为,心既然是理的凝聚,心也就是理,因此,要认识理,不必去考察外界事物.王守仁甚至认为,我心中固有良知,把这良知推广到事物,就是格物.

    阚宏19265941643: 圣贤论学者用心得失之际,其说多矣;然未有如此言之切而要者.” 这句翻译现代文到底是什么意思 -
    12370景叛 : 该句出自《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七,是朱熹对《论语·宪问》中“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一句的批注,全句为“圣贤论学者用心得失之际,其说多矣,然未有如此言之切而要者,于此明辨而日省之,则庶乎其不昧于所从矣”,意为圣贤们在论述学习的目的和不同目的对于学习的作用这一问题上有很多种概括总结,但是从来没有像孔子这句一样说的一语中的的.像这样仔细分辨每天思考,在追求自己理想的道路上就不会迷失.

    阚宏19265941643: 朱熹把什么称为四书 -
    12370景叛 : 四书——应该说,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四书》.它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

    阚宏19265941643: 朱熹的四书集注怎么样 -
    12370景叛 : 《四书章句集注》是一部儒家理学名著,为宋代朱熹所著,是四书的重要的注本.其内容分为《大学章句》(1卷)、《中庸章句》(1卷)、《论语集注》(10卷)以及《孟子集注》(14卷). 朱熹首次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

    阚宏19265941643: 大学明德章 -
    12370景叛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

    热搜:《论语集解义疏》译文 \\ 尚书尧典原文及翻译 \\ 左传昭公二十年原文及翻译 \\ 朱熹《大学章句序》 \\ 四书集注原文及翻译 \\ 皇侃《论语义疏》全文 \\ 公曰唯梁丘据与我和夫原文及翻译 \\ 大学章句集注原文翻译 \\ 皇侃《论语集解义疏》翻译 \\ 中庸章句集注原文及翻译 \\ 四书章句集注和者无乖戾之心 \\ 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翻译 \\ 刘宝楠《论语正义》的翻译 \\ 大学章句集注 朱熹 \\ 四书章句集注今译电子版 \\ 皇侃君子和而不同译文 \\ 四书集注全译 \\ 皇侃《论语义疏》翻译 \\ 原文译文及注释 \\ 朱熹大学章句原文和译文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