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人物事迹

  • 中国十大劳模人物事迹
    答:中国十大劳模有李四光、时传祥、胡双钱、申纪兰、赵梦桃、巨晓林、孟泰、袁隆平、张秉贵、许振超,人物事迹如下:1、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是新中国第一代地质学家。他在我国地质科学的发展和应用中做出了重大贡献,提出了“李四光地质学说”,...
  • 李四光的主要事迹
    答:1、李四光的科学成就,大致可分两个阶段,1949年前由于旧中国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侧重地质基础学科的研究;1949年后,在继续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根据国家需要集中精力,积极开拓应用研究领域。2、1923年,李四光提出了蜓科鉴定方法,创立了十项标准,将蜓科主要特性,用若干曲线表示出来,使之既有定性概念,...
  • 李四光简介及主要事迹
    答: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以独到的学术见解创立的地质力学,不仅满地解决了各种地质构造型式的形成机制,而且成功地指导了找矿工作。李四光是现代中国进步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李四光毕生...
  • 地质学家李四光的主要事迹
    答: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他的主要事迹包括对中国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他也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对中国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方面,李四光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在20世纪初期,国际地质学界普遍认为,只有在海相地层中才有可能出现大的油田。但是,李四光通过对中国地质的...
  • 李四光的个人事迹(短一点的)
    答: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1-3]李四光的事迹 李四光除了是地质学家之外,还是一位音乐迷,谱写了中国最早的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20世纪30年代,李四光主持兴建的武汉大学珞珈山新校区,历经一载有余,终于完成。1932年5月26日,武汉大学隆重地举行了新校舍落成典礼。李四光...
  • 李四光的贡献
    答:李四光的贡献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李四光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早年间,他留学英国并取得伯明翰大学的硕士学位,原本会在英国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当他接到新中国邀请他担任政协委员时,他义无反顾的回国了。李四光的成就李四光的贡献和事迹李四光的贡献如下:1、...
  • 李四光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答:回国找油田 1927年,李四光应蔡元培的约请,离开北京南下,主持地质研究所的筹建工作。1928年1月,地质研究所成立,李四光担任所长。搞地质研究常常要餐风饮露,条件十分艰苦。况且刚刚成立的研究所经费少,设备缺,甚至没有固定的所址。八年抗战期间,李四光和他的研究所受尽奔波辗转之苦。那时,他抽的是...
  • 李四光生平
    答:李四光是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任中国地质大学第一任校长,湖北黄冈人。李四光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并获博士学位。首创地质力学。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之后李四光的著名事迹也被翻拍为电影。1932年任中央大学代理校长,之后又任重庆...
  • 李四光的主要事迹
    答:李四光的主要事迹是他在中国地质学领域的杰出贡献以及推动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李四光是中国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地质学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为中国地质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对中国地质学的贡献体现在他的多部重要著作中,这些著作对中国地质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
  • 李4光的资料
    答:首创地质力学。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之后李四光的著名事迹也被翻拍为电影。1932年任中央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代理校长,又任重庆大学教授。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创立地质力学理论。为中国“两弹”作出了突出贡 人物简介 李四光 地质学家,湖北黄冈人,蒙古族。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

  • 网友评论: 热搜:李四光100个事迹 \\ 邓稼先人物事迹50字 \\ 李四光身上的品质 \\ 华罗庚人物事迹简写 \\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 \\ 李四光的杰出事迹 \\ 焦裕禄人物事迹50字 \\ 杰出人物事迹摘抄 \\ 李四光人物事迹简短20字 \\ 邹承鲁女儿邹宗平 \\ 英雄人物事迹50字李四光 \\ 焦裕禄的人物事迹50字 \\ 钱学森的人物事迹50字 \\ 焦裕禄的简介及主要事迹 \\ 李四光的妻子儿女状况 \\ 华罗庚的重要事迹 \\ 李四光人物事迹100字 \\ 李四光最出名的事迹 \\ 李四光主要英雄事迹 \\ 邓稼先的人物事迹50字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