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一剪梅》

  • 李清照《一剪梅》
    答:《一剪梅》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当作于1103年(北宋崇宁二年)的秋天。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欢迎参考~《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注释 ①“裳...
  • 李清照《一剪梅》的详细翻译
    答:原文: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出自《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
  •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出自李清照的那首词?求词
    答:宋代: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两句的译文是: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一、原文: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 李清照《一剪梅》,译文,外加赏析哦
    答:词以浅近明白的语言,表达深思挚爱之情,缠绵感人。全词轻柔自然,歇拍三句尤为行家称赏。 【集评】 伊士珍《琅嬛记》: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王灼《碧鸡漫志》:易安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李清照(1084~约1155)...
  • 火速:高分跪求李清照《一剪梅》的详细翻译和讲解
    答:字眼,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下片则是直抒相思与别愁。词以浅近明白的语言,表达 深思挚爱之情,缠绵感人。全词轻柔自然,歇拍三句尤为行家称赏。【集评】伊士珍《琅嬛记》: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 《一剪梅》词以送之。王灼《碧鸡漫志》:易安作长短句,能...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
    答: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
  • 《一剪梅》李清照思想感情
    答:《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代 李清照 原文: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
  •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答: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赏析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载:“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以词来抒写相思之情,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题材,但李清照这首《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什么意思?
    答:“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意思为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我们两个人呀,患着一样的相思,却两地分离,牵动着各自的忧愁。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
  • 一剪梅 李清照 简介
    答: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网友评论:

    巢凌13440408914: 李清照的一剪梅全文? -
    40018卢虏 : 李清照的>全文如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巢凌13440408914: 李清照的《一剪梅》全词 -
    40018卢虏 : 【原词】: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译文】: ...

    巢凌13440408914: 李清照 一剪梅 全诗意思快! -
    40018卢虏 :[答案]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 用平常无奇的文字表现新奇的意境.此词是李清照细腻深婉的风格的最好诠释,也使《一剪梅》成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巢凌13440408914: 谁知道李清照的一剪梅的全诗? -
    40018卢虏 :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却上心头

    巢凌13440408914: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对李清照《一剪... -
    40018卢虏 :[答案] 1.B 2.对比突出,“眉头”与“心头”相对,“才下”与“却上”相对,突出了这种感情“潜入”所造成心理上的起伏之大和程度之深.绘形绘神,“眉头”重在写外形的相思苦,“心头”重在写内心的相思苦;“才下”重在写...

    巢凌13440408914: 一剪梅 李清照 -
    40018卢虏 : 此词最精彩的是歇拍:"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相比起来,范词较平实,李词较灵活,她以"眉头:、"心头"对举,以"才下"、"却上"相应,便形成一条动荡起伏的感情流波.然而红花需有绿叶相扶,没有前文的铺垫...

    巢凌13440408914: 李清照<一剪梅> -
    40018卢虏 : 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绉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的.“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两者之间有着连接的关系.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种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化起伏,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

    巢凌13440408914: 李清照的一剪梅? -
    40018卢虏 :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此词之妙,前在虚实,后在词工,上片一句"云中谁寄锦书来"甚妙,不然,"玉簟""西楼"俱元所借力.下片"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把相思写得有模有样,有动有静.遍观古今词,只有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堪敌;然又不如,剪不断理还乱的是纷线乱麻,有形而无意,有静而无动.

    巢凌13440408914: 李清照的《一剪梅》的译文(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40018卢虏 : 【原文】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

    巢凌13440408914: 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 -
    40018卢虏 :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一】 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

  • 李清照词《如梦令》知否
  • 李清照词《醉花阴》
  • 李清照词《月满西楼》
  • 李清照词《如梦令》原文和译文
  • 李清照词《清平乐》
  • 李清照词集
  • 李清照词《如梦令》全文
  • 李清照词《如梦令》歌曲
  • 李清照词代表作十首
  • 李清照词《如梦令》三首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