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的比兴手法及其效果

  • 《氓》中那句使用比兴手法?
    答:“桑之落矣,其叶沃若”,诗人用桑叶的鲜嫩来比喻女子的年轻美丽,“于嗟鸠兮,无食桑椹”,既“比”又“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假如一个女子贪恋情爱,那么也会像斑鸠那样遭到不幸。
  • 氓第3,4章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写出比兴的诗句,并说明有何作用
    答:公的青春美貌,也比喻结婚之初的幸福生活;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比喻女主人 公色衰,以及现在的痛苦生活。第三四章开头四句起兴,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 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 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 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
  • 帮忙说说《氓》的写作特点
    答:第六章赋兼比兴,在抒情中叙事,当初他们相恋时,有说有笑;男子则“信誓旦旦”,表示白头偕老。可是他还未老时就产生怨恨,而且无法挽回。《氓》诗在艺术上,也有较高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二)比兴的艺术手法 (三)对比的表现手法 (四)借代修辞 (五...
  • (氓)中哪些诗句是比兴句?用比兴手法有什么好处?
    答:“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是起兴,比喻年轻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是起兴,比喻弃妇面容憔悴和被遗弃的痛苦,好处是:塑造了始终妇女的形象,突出了全诗主题,加强了本诗的思想意义。
  • 求诗经<氓>中的比兴句及其作用...
    答:比,即打比方,是对事物作形象的比况; 兴,是先用别的事物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事物。 比兴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比兴的作用:结构: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②暗示内容③起过渡作用内容:①唤起读者丰富联想。②...
  • 诗经《氓》中哪些诗句是比兴句?
    答:氓 原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
  • 氓第3,4章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写出比兴的诗句,并说明有何作用
    答:公的青春美貌,也比喻结婚之初的幸福生活;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比喻女主人 公色衰,以及现在的痛苦生活。第三四章开头四句起兴,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 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 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 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
  • 请以《氓》为例,阐述《诗经》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答:比兴: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氓》中比兴手法诗句: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女主人公以桑树的繁茂,比喻男女未成婚时情意的浓厚,以斑鸠贪食桑葚比喻自己的自陷情网。既“比”又“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假如一个女子贪恋情爱,...
  • 试举例分析(氓)一诗中比兴手法的独特作用
    答: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表现出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2“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使用了“比兴”的手法,用来比喻男子的感情不专,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 《诗经,卫风,氓》中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是哪些
    答:“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兴”即起兴,是借助他物作开端,以引出所咏的内容。“他物”对于所咏之辞具有暗示、象征意义。《卫风·氓》的第三、四章成功地运用了兴中兼比的艺术手法,增强了诗意的表达效果。本诗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写...

  • 网友评论:

    桓蓝15737703590: <氓>中的比兴手法及其效果 -
    5408潘以 : 1) 淇水汤汤,渐车帏裳 此句上句为“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一下由对生活的叙述转入对淇水的描写,十分突然,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这句诗具有兴的特点,汤汤淇水与“士贰其行”相对照,本身也含有隐喻,比喻感情的波澜. 2) 淇则有...

    桓蓝15737703590: 试分析《氓》诗中的比兴手法运用及表达效果 -
    5408潘以 :[答案] “比”的表现手法:“比”,就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不是单纯的比喻,包括的面较宽,这就是朱熹所说的“以彼物比此物也”.“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

    桓蓝15737703590: 试分析《氓》诗中的比兴手法运用及表达效果 -
    5408潘以 : “比”的表现手法:“比”,就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不是单纯的比喻,包括的面较宽,这就是朱熹所说的“以彼物比此物也”.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

    桓蓝15737703590: 求诗经<氓>中的比兴句及其作用.... -
    5408潘以 : 比,即打比方,是对事物作形象的比况; 兴,是先用别的事物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事物. 比兴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比兴的作用:结构: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②暗示内容③起过渡作用内容:①唤起读者丰富联想.②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桓蓝15737703590: 找出《诗经》中《氓》一文中的比兴句.再分析其作用 -
    5408潘以 :[答案] 就是这句,以斑鸠不要吃桑葚来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而树叶由绿变黄隐喻男子由“信誓旦旦”变得“二三其徳”.由这些自然景象来比喻感情生活的变化,使全诗的艺术效果明显,形象鲜明,诗意盎然,富有艺术魅力.

    桓蓝15737703590: 《诗经、氓》中所用比兴手法及其作用 -
    5408潘以 : 第一、二章是女子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诗歌开篇便推出一位男子的形象,“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段用的是赋. 三、四两章中,无论是女主人公从切身的沉痛教训中发出的带有哲理的慨叹,还是她对丈夫的怨恨和斥责,都充分地反映出封建社会中妇女所处的卑下地位和普遍遭受到的不平等境遇.同时用了兴和比. 第五章开头四句简要地概括了她多年来的劳苦生活,她任劳任怨地承受着家庭给予她的重担.可是丈夫不但不体谅她 最后一章女主人公在无法排解的悲伤中表示了自己决绝的态度.“

    桓蓝15737703590: 《氓》诗中的比兴句有哪些?分析它的作用 -
    5408潘以 : 《诗经·氓》 主旨:本篇是弃妇的怨诗词.篇中自叙了这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特色:虽属叙事诗,但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以对比手法...

    桓蓝15737703590: 《诗经•氓》中所用的比兴手法及其作用 -
    5408潘以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比兴句.这两处使用比兴手法的好处有: 结构上: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

    桓蓝15737703590: (氓)中哪些诗句是比兴句?用比兴手法有什么好处? -
    5408潘以 :[答案]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是起兴,比喻年轻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是起兴,比喻弃妇面容憔悴和被遗弃的痛苦,好处是:塑造了始终妇女的形象,突出了全诗主题,加强了本诗的思想意义.

    桓蓝15737703590: 《氓》文章三,四,五章用了兴比的表现手法,请问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
    5408潘以 : 第三章,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是比喻女主人 公的青春美貌,也比喻结婚之初的幸福生活; 第四章,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比喻女主人 公色衰,以及现在的痛苦生活. 第三四章开头四句起兴,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 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 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 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热搜:《氓》中的比兴手法 \\ 氓中的比兴句以及赏析 \\ 氓的赋比兴手法的使用 \\ 氓比兴手法告诫女子 \\ 氓的赋比兴手法教学 \\ 氓的主要表现手法 \\ 氓比兴手法分析 \\ 氓如何体现兴观群怨 \\ 氓 的比兴手法及寓意 \\ 氓赋比兴分别在哪儿 \\ 氓的赋比兴表现手法 \\ 氓的表现手法及例句 \\ 氓里面的比兴手法 \\ 氓的赋比兴手法分析 \\ 氓里面的赋比兴 \\ 氓中比兴的句子及作用 \\ 《氓》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 氓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 氓赋比兴手法的句子 \\ 诗经氓的表现手法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