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大赋的成因及特点

  • 简述汉大赋的特点。
    答:其特点为:一、铺张扬厉、文绣鞶帨的夸饰;二、结构宏大、场面雄伟壮观,富有气魄;三、词汇丰富,文采华茂;四、多用生字僻字,晦涩难懂;五、行文结构上多用问答体。汉大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枚乘的《七发》标志汉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最典型的作...
  • 汉大赋怎么形成的,具体点
    答:汉大赋在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韵文与散文相间,散文的成份较多;在内容上以写物为主,以“润色鸿业”(班固《两都赋序》)为目的,兼有讽喻劝谏。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和博富绚丽的辞藻,对事物作穷形极貌...
  • 汉大赋基本信息
    答:具体来说,汉大赋的特点包括:一、夸饰之辞,如锦绣般华丽;二、结构宏大,场景雄浑壮观,充满气势;三、词汇丰富,文采出众;四、生僻字与晦涩表达常见,增加了理解难度;五、行文形式多采用问答体。关于汉赋的起源,学者普遍认为源自战国时期的楚国。班固认为“赋”是古诗的延续,刘勰则认为它源于《诗经...
  • 古代汉语中赋的特点
    答:大赋之“大”,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的特质:第一,汉大赋相对于同时代的骚体赋和诗体赋而言,体制大,篇幅大。例如,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二赋,扬雄的《甘泉》、《羽猎》、《长杨》三赋,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等洋洋洒洒达数千言,无不是结构宏伟、千言以上的长篇巨制;第二,气魄大。汉大...
  • 汉大赋的特点
    答:汉大赋的特点 (1)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字以上。(2)善于用铺陈、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辞藻。(3)侧重铺写宫苑、京都、宫殿、山川等壮丽事物,帝王的政治、军事、祭祀等重大活动,以及帝王贵族声色犬马、畋猎驰逐等生活。(4)主旨则既美且刺。其效果往往是“劝百讽一”。(5)多采用...
  • 怎么概括汉赋的发展历程
    答:1、汉赋形成于汉初。贾谊首开汉赋先风,其代表作为《吊屈原赋》和《鹏鸟赋》。真正创立汉赋体制的是汉初辞赋大家枚乘。《七发》是枚乘的代表作,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2、在汉武、宣、元、成帝时代,汉赋达到全盛期。这一时期成就了名望最大、在汉赋史上占有“赋圣”地位的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作赋29...
  • 大学古代文学史,汉赋发展的几个阶段及特征
    答:汉赋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1、散体赋的形成标志 代表:枚乘《七发》2、汉大赋时期 即汉武帝时期,赋的主要特点是宏大,主要以司马相如为代表,奠定了散体赋的 体制。3、西汉后期至东汉中叶 依旧以散体大赋为主。4、骚体赋 东汉末年逐渐兴盛,但最初也有几篇著名的代表作《过秦论》...
  • 汉大赋兴盛的原因是什么?汉赋为什么在东汉中期以后逐渐衰落?
    答:1、赋在当时是一种新兴的综合型的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为此具有巨大的文字,篇幅容量和很强的表现能力,受到当时的喜好;2、赋在当时具有讽喻功能,利用它来表达政见,向帝王献赋,作赋文人不断增加,促进了汉大赋的不断发展;3、汉武帝时,大力抑制诸侯,建立起一个政治空前统一的强大的封建大帝国...
  • 汉赋发展的分类以及原因
    答:汉赋发展的分类以及原因如下:汉赋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汉初的赋家,继承楚辞的余绪,这时流行的是所谓“骚体赋”,代表作家和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枚乘的《七发》等;2、其后则逐渐演变为有独立特征的所谓散体大赋,这是汉赋的主体,也是汉赋最兴盛的阶段,...
  • 汉大赋的特点
    答:汉大赋是汉代辞赋的代表,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铺排夸饰:汉大赋长于铺排,通过对事物、场景的细致描绘,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主题,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2、歌功颂德:汉大赋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歌功颂德,通过对统治者、贵族和官僚的赞美,表达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3、炫耀田猎、园圃、...

  • 网友评论:

    柏叛13584381605: 汉大赋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作家和作品 -
    19338隗逸 : 大赋在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主客的结构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韵文与散文相间,散文的成份较多;在内容上以写物为主,以“润色鸿业”(班固《两都赋序》)为目的,兼有讽喻劝谏.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和博富绚丽的辞藻,对事物作穷形极貌的描写,显示了绵密细致、富丽堂皇的风格特征.枚乘的《七发》标志汉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最典型的作品. 枚乘的《七发》标志汉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最典型的作品. 1

    柏叛13584381605: 汉大赋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
    19338隗逸 : 汉赋主要分为散体赋和骚体赋两大类汉赋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1、散体赋的形成标志 枚乘《七发》2、汉大赋时期 即汉武帝时期,赋的主要特点是宏大,主要以司马相如为代表,奠定了散体赋的体制.3、西汉后期至东汉中叶 依旧以散体大赋为主.4、骚体赋 东汉末年逐渐兴盛,但最初也有几篇著名的代表作《过秦论》、《长门赋》

    柏叛13584381605: 汉大赋的审美特征
    19338隗逸 : 汉大赋(新体赋)兴起于汉初,衰落于汉末,历时四百多年.汉大赋是汉赋的典型形式.[1] 汉大赋用反复的体形式,以铺叙渲染帝王、贵族生活为手段,以微刺帝王、贵族淫奢为旨归,结构宏大,铺陈渲染了大汉帝国无可比拟的气魄...

    柏叛13584381605: 简述汉大赋的体制 -
    19338隗逸 :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近于诗而远于文,从主题上看,楚辞体作品主题较为单一,多为“悲士不遇”.而其形式也比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

    柏叛13584381605: 汉赋的写作特点 -
    19338隗逸 : 赋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中国文坛上兴起的一种新的文体.在汉末文人五言诗出现之前,它是两汉四百年间文人创作的主要文学样式.封建时代的词章家非常推崇汉赋,但他们奉为汉赋正宗的却是枚乘、司马相如、扬雄及班固、张衡...

    柏叛13584381605: 汉大赋和骚体赋的区别有哪些? -
    19338隗逸 : 骚体赋特点: 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通篇用韵....

    柏叛13584381605: 汉大赋在汉代风行的原因? -
    19338隗逸 : 汉大赋在汉代风行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汉朝在汉武帝时期达到了大一统局面,局势稳定,养民生息,很多文人不用过着以前局势紧张而流离失所的窘境,有更大的精力可以投入到汉赋的创作和发...

    柏叛13584381605: 汉赋兴盛的原因以及不同的发展阶段 -
    19338隗逸 : 汉赋兴盛的主要原因 1 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这一时期正是汉帝国经济大发展和国势最强盛的时期.这在一般封建文人的眼里,无疑是一个值得歌颂的盛世,也开拓了文人学士的胸襟和眼界,使他们的赋反映出汉帝国的面貌,表现出一种发扬蹈厉的精神. 2 汉武帝好大喜功,雅好文艺,招纳很多文学侍从之臣在自己身边,提倡辞赋,诱以利禄,因而以歌功颂德、“润色鸿业”的汉大赋就产生、兴盛起来 汉赋的不同三个阶段(骚体赋、汉大赋、小赋)

    柏叛13584381605: 大汉赋 特点 -
    19338隗逸 : 赋,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也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关于诗和赋的区别,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赋》里曾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也就是说,诗是用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要写得华丽而细腻;赋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要写得爽朗而通畅.陆机是晋代人,他的话说出了晋代以前的诗和赋的主要特点,但不能作机械的理解,诗也要描写事物,赋也有抒发感情的成分,特别是到南北朝时代抒情小赋发达起来,赋从内容到形式都起了变化.

    柏叛13584381605: 请简要举例说明“赋”的文体特点 -
    19338隗逸 :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近于诗而远于文,从主题上看,楚辞体作品主题较为单一,多为“悲士不遇”.而其形式也比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体式,象屈原那样书写自己的不幸与愁思.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铺张夸饰,对汉大赋的影响不言而喻.赋自诞生之日便 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这就是受楚辞影响极深的原因.骚体赋,多采用楚辞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也常继用了楚辞的“引类譬喻” 手法.

    热搜:汉赋的艺术特点有哪些 \\ 汉大赋的弊端 \\ 汉大赋代表作品 \\ 汉大赋的特点及影响 \\ 汉赋的主要特点是 \\ 从七发看汉大赋特点 \\ 汉大赋的艺术特点 \\ 新体赋是汉大赋吗 \\ 汉代散体大赋的体制特点 \\ 汉大赋对后世的影响 \\ 简要说明汉赋的基本特点 \\ 汉赋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 汉大赋的特点结合作品 \\ 汉代抒情小赋的代表作 \\ 举例说明汉大赋的艺术特征 \\ 汉大赋与汉小赋的异同 \\ 汉赋的特点十六字 \\ 简述汉大赋的艺术特点 \\ 汉大赋转为抒情小赋 \\ 汉赋的主要特点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