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与司马光人品

  • 王安石为人之谜:一代名相用的人被后世认为奸臣
    答:这样的“鲤直”大臣首先向王安石的人品操守发难,或能反映一些问题。 《邵氏闻见录》引申发挥了上述事件的一些背景故事:一天早朝,翰林学士司马光与吕诲相遇而同行,司马光问:“今日上殿将奏言何事?”吕诲举起奏章说:“我将弹劾参知政事。”司马光愕然道:“王安石素有学行,朝廷正喜于得人,奈何弹劾之?”吕诲回答:...
  • 君子之间的较量:司马光、王安石与苏东坡的故事
    答:君子和君子,君子和小人,小人和小人之间的交往各不相同,他们之间的友情和纷争也大相径庭。 然而最令我感动的,当是司马光、苏东坡等与王安石之间的恩怨是非与大义之争,是的,他们曾经势不两立,然而最终,他们无不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世人,受人景仰与崇拜。不管谁对谁错,他们所能保持的、常人难以做到的便是自始...
  • 司马光,苏轼,王安石三人之间有关系吗?是什么关系?
    答:王安石与苏东坡是一对政敌,王安石出于政治需要贬谪过苏东坡,也出于道义责任援救过苏东坡。苏东坡从生命的谷底黄州屹立成伟大文学家后,到南京拜访早已裸退的宰相王安石。伟人相会,飘逸潇洒,友谊超迈,人品风流,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光辉的节点。1071年,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和苏轼是好友,两人竭力反对。最让...
  • 对王安石的评价
    答:2、用人不合时宜,用法不切实际,难负相位 朱熹肯定了王安石的人品,却对其政治主张、用人用法提出辛辣的批评,这几点负面的评价也几乎成为了后世否定王安石的主流观点来源。司马光更是早已写信告诫他:“每有宾客僚属谒见论事,则唯希意迎合、曲从如流者,亲而礼之;或所见小异,微言新令之不便者,介...
  • 对王安石一生评价褒贬不一,是清高还是孤傲?
    答:王安石确实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但是我个人认为他的人品是好的,之所世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更多是对他政见的褒贬。这里着重说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很多贬低他的话,都是他的政治对手给他的评价。司马光和苏轼都是当时文坛上反对变法的领袖,他们对王安石的怀疑集中在政治上,但几乎所有人都肯定了...
  • 王安石,苏轼,司马光,三人,之间,的关系
    答:王安石与苏东坡是一对“政敌”,王安石出于政治需要贬谪过苏东坡,也出于道义责任援救过苏东坡。苏东坡从生命的谷底黄州屹立成伟大文学家后,到南京拜访早已“裸退”的宰相王安石。伟人相会,飘逸潇洒,友谊超迈,人品风流,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光辉的节点。3、1071年,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和苏轼是好友,两人...
  • 揭秘司马光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
    答:王安石变法自推行以来就饱受猜忌,出现了一波拥护派和守旧派,一方拥护一方反对,双方打的不可开交,保守派从各方面攻击变法,企图罢免新法,而著名的司马光就被归列为守旧派一党,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这不禁让人们好奇,司马光为何会反对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雕像 司马光曾在宋仁宗时期就提出了免役法,照理说其思维模式...
  • 司马光比之王安石,谁对宋朝的贡献更大?
    答:司马光在王安石变法时上书皇帝痛斥变法的弊端,没有受到皇帝重视。作为保守派的一员,他没能撼动王安石的变法派,他的胜利只是因为自然灾害的帮助以及利用王安石本人性格缺陷。而保守派胜利之后他在一定程度上安抚百姓,但是并没有根本上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北宋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在吵闹了一阵以后又恢复...
  • 司马光死后,为什么会差点被开棺?发生了什么事情?
    答:司马光和王安石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了北宋的发展,而司马光对王安石的人品没有丝毫的怀疑。只不过因为司马光的固执,让他成为新派仇恨的对象。司马光在去世之前一直都在工作,而王安石则是要比司马光先去世五个月。等到司马光去世之后,百姓都前来吊唁,而他的房间里清贫如洗,只有书架上的一些书籍...
  • 为什么司马光那样一个厉内媚外,厚颜无耻的人会被
    答:我认为主要有几大原因吧:写了资治通鉴,不管司马光人品怎么样,这本书的确是帝王术的巅峰之作。随着王安石新党施政的失败,司马光作为旧党炽帜,在韩琦(垂垂老矣)、欧阳修(去世)、苏轼(被章惇流放)之后,司马光躲在洛阳写书,避开了党争最激烈的时段,作为旧党元老,皇帝年幼,而向太后又不喜欢...

  • 网友评论:

    韦宏15822282890: 求司马光和王安石绝交后对彼此的态度,看法,以及交往情节 -
    22994阎枫 : 司马光与王安石的君子和而不同君子的做人原则: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不代表我不尊重你的人品,更不意味着我可以剥夺你的权利.彼此尊重不仅仅体现在相互之间关系密切,更重要的是尊重并允许对方发出不同的声音.唯其如此,思想才会自由,社会才能进步. 司马光打小就很聪明,幼年时同伴不慎掉进水缸,眼看要淹死,司马光人小体弱,无力把他救出来,情急之下,搬块石头将缸砸破,水流了出来,同伴于是得救."司马光砸缸",成了流传千古的美谈.他性情温和,待人宽厚,及至做了宰相,也理循旧法,秉承祖制,主张"无为而治",言辞有度,服饰得体,乃谦谦君子.

    韦宏15822282890: 王安石与司马光谁对谁错 -
    22994阎枫 : 二人本没有根本性的对错,一个是保守,一个想变革,当然从与时俱进的角度来说,当然是王安石变法是更加正确的、有前途的,也是更加符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

    韦宏15822282890: 司马光为什么反对变法,他和王安石的关系怎样 -
    22994阎枫 : 司马光在政治上是标准的守旧派人士,他跟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发生了严重分歧,几度上书反对新法.他认为刑法新建的国家使用轻典,混乱的国家使用重典,这是世轻世重,不是改变法律.所谓“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

    韦宏15822282890: 司马光和王安石之间有什么关系 -
    22994阎枫 : 在当时来说,司马光的主张为保守,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较容易接受.而王安石则目光远大.司马光与王安石,就竭诚为国来说,二人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措施上,各有偏向.王安石主要是围绕着当时财政、军事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大刀阔斧的经济、军事改革措施来解决燃眉之急.司马光则认为在守成时期,应偏重于通过伦理纲常的整顿,来把人们的思想束缚在原有制度之内,即使改革,也定要稳妥,因为 "重建房子,非得有良匠优材,而今二者都没有,要拆旧屋建新房的话,恐怕连个遮凤挡雨的地方都没有了". 司马光的主张虽然偏于保守,但实际上是一种在 "宋常"基础上的改革方略.王安石变法中出现的偏差和用人不当等情况,从侧面证明司马光在政治上还是老练稳健的.

    韦宏15822282890: 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苏轼,他们在北宋王安石变法中是什么关系? -
    22994阎枫 : 1. 主要可以分为以司马光和王安石为首的两大阵营,其中司马光是保守派,王安石是改革派 2. 苏轼的立场分为前后期,前期不支持变革,后期支持变革 3. 欧阳修也是支持变法的,不过更倾向于科举改革 4. 其实王安石的变法很有一套的,包括他自己的威望,能力和人品都是很为人称道的,唯独一个败笔,就是任人不贤,他不会察人,识人和用人,只看其才不查其德,所以才会导致人人离心,一步步走向失败.

    韦宏15822282890: 王安石和司马光谁当宰相更胜一铸? -
    22994阎枫 : 当然是王安石了.虽然王宰相也是清流一族.但是比司马光强多了.司马光虽然是个大儒,但是也很迂腐.

    韦宏15822282890: 王安石和司马光为什么会成为死对头?他们谁厉害? -
    22994阎枫 : 他们的政见不同 公元1067年,即宋英宗治平四年,正 月,可能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英宗皇帝,在 位不到4年就死去了.皇太子赵顼继位,是 为宋神宗.这个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细节, 发生在他做了皇帝之后.有一天,20岁的年 轻皇帝身穿全副戎装...

    韦宏15822282890: 王安石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
    22994阎枫 : 你的问题太大,我知识有限,只回答自己知道的.历史是缺失的,数百年后我不敢凭文献说他的性格.他的变法,我个人认为并不敢说好,最近看樊树志先生的《国史十六讲》,明白王安石变法的理论...

    韦宏15822282890: 王安石和司马光二人 有哪些区别? -
    22994阎枫 :[答案] 郭沫若说:“宋之亡,亡于司马光等人.”这句话,看似说得语重一点,可是衡量当时情况,如果王安石新法实施成功,也许宋室不会覆亡,亦未可知. 两人主要是在对改革的政治态度上尖锐对立,反对变法的头号人物是司马光. 王安石与司马光,都是...

    韦宏15822282890: 求王安石与司马光之间的瓜葛.为什麽司马光反变法
    22994阎枫 : 司马光跟王安石是好朋友,但司马光看出了王安石变法劳民伤财,所以反对,因此两人结下梁子.在政治上处处作对. 王安石是拼命赚钱;司马光拼命省钱.两人若能好好配合,北宋将会很兴旺.

    热搜:司马光砸缸细思极恐 \\ 司马光和王安石的私交 \\ 司马光为什么杀老婆 \\ 司马光给王安石的回信 \\ 王安石和司马光的异同 \\ 王安石和司马光之争 \\ 司马光真实人品 \\ 司马光王安石君子之争 \\ 王安石变法和司马光的碰撞 \\ 司马光和王安石谁的成就大 \\ 王安石和司马光的故事启发 \\ 王安石和司马光的爱恨情仇 \\ 司马光和王安石谁的政策好 \\ 司马光和王安石谁的势力大 \\ 司马光与王安石谁对谁错 \\ 王安石和司马光谁对谁错 \\ 司马光和王安石的友情故事 \\ 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分歧 \\ 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拒谏 \\ 王安石和司马光的关系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