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 杜甫《登高》的写作背景
    答:一、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
  • 登高写作背景
    答:登高写作背景如下: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他在五十六岁时写下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作品简介与赏析诗人由秋及...
  • 登高创作背景
    答:登高的写作背景是公元767年,杜甫身在夔州,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了四年,但当地军阀利用时间互相争夺领土。杜甫进入严武幕府,依靠严武。不久,严武病逝,...
  • 唐代诗人杜甫写登高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_百度...
    答: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杜甫在夔州,这里是四川东部,临近三峡。杜甫把眼中景、心中情写成诗句和大家分享。这两句相当于总括全局,用盛大气象把诗的格局提升。“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前面一句写山色,后面一句写江水。这两句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三峡秋景图。杜甫用字十分精准,他用“萧萧”...
  • 登高唐杜甫古诗背景
    答:《登高》唐,杜甫古诗背景是: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1、《登高》的全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句诗,为何被称为“古今独步”_百...
    答:1、诗句的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写作于公元前767年的秋季。在当时刚刚经历过安史之乱的冲击,有很多地方依旧战火不断,而此时杜甫所获得的赞助商也依次去世,当时杜甫多年纪已经非常的大,而且因为年纪的原因,身体上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生活穷苦基本上,一顿吃完下一顿很难解决。2、诗句出自灵感 就是在...
  • 杜甫《登高》 的诗以及背景
    答: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诗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
  • 登高的时代背景
    答:古人有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这首诗就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首联连借风、天...
  • 登高这首诗写了什么?又是怎么写的? 了解一下登高的创作背景
    答:1、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
  • 诗《登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登高》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译文: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

  • 网友评论:

    滑苛17243926824: 登高的写作背景 -
    2567尉享 : 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

    滑苛17243926824: 杜甫《登高》的写作背景 -
    2567尉享 :[答案]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是杜甫晚年旅居夔州时重九登高后所写的.诗抒发了一种思念家乡的悲郁情思.

    滑苛17243926824: 杜甫登高的写作背景是? -
    2567尉享 :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 ——以上最精炼,详细的是 『杜甫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严武不久病逝,杜甫又一次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

    滑苛17243926824: 杜甫《登高》的写作背景 -
    2567尉享 :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是杜甫晚年旅居夔州时重九登高后所写的.诗抒发了一种思念家乡的悲郁情思.

    滑苛17243926824: 《登高》这首诗是杜甫在什么情况背景下写的? -
    2567尉享 :[答案] 这首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

    滑苛17243926824: 登高的时代背景 -
    2567尉享 :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滑苛17243926824: 登高的写作背景要精炼一点的~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 -
    2567尉享 :[答案] 《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是杜甫流寓夔州时为深秋登高有感而作的一首七律诗,后人赞之为“古今七律第一”(胡应麟《诗薮•内编》).(一)形声色态,意蕴丰富.诗人在首联就写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夔州所...

    滑苛17243926824: 杜甫(豆腐)写<登岳阳楼>与<登高>时的背景 -
    2567尉享 : 登岳阳楼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登高古人有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这首诗就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滑苛17243926824: 《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的写作背景(时间 地点)? -
    2567尉享 :[答案] 杜甫漂泊西南的时候写的,其中登高是临近暮年是写的. 秋兴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 咏怀 唐代宗大历元年,咏叹昭君出塞 登高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书下注解都有吧亲

    滑苛17243926824: 登高诗句及作者背景 -
    2567尉享 :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当时诗人病卧夔州,夔州在长江之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热搜:登高为何七言律诗第一 \\ 登高杜甫古诗写作背景 \\ 登高的创作背景 \\ 登高杜甫背景故事 \\ 登高的背景资料简要 \\ 登高这首诗的地位 \\ 登高古诗翻译及赏析 \\ 登高写作背景简短 \\ 登高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 登高的时代背景 \\ 登高写作情感 \\ 登岳阳楼写作背景 \\ 登高诗意和写作背景 \\ 登高 杜甫 写作背景 \\ 杜甫写登高时的背景 \\ 登高的写作背景50字 \\ 《登高》创作背景 \\ 登高这首诗的主旨 \\ 登高 杜甫写作背景及情感 \\ 登高营造的意境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