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第一段

  • 《石钟山记》第一段翻译
    答:【译文】《水经》说:“鄱阳湖口有石钟山。”郦道元认为下面对着深潭,微风鼓动波浪,水和石互相碰撞,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去探寻它的遗迹,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打它们,听它们的...
  • 石钟山记段意概括
    答:1、第一段提出石钟山得名由来的两种说法,以及对这两种说法的怀疑。对两说的分别怀疑,提法上也有所不同:用“人常疑之”,说明人们对郦说的疑惑,这里的“人”是否包括作者,没有明说,这是一种客观记叙,作者没有轻率地判断郦说的是非;用“余尤疑之”,强调自己对李说的否定,这里的“余”...
  • 求石钟山记第一段的词类活用文言文句式
    答:第一段原文:《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
  • 1、《石钟山记》的第一段,突显出苏轼哪种可贵的精神品质?
    答:突显了苏轼敢于质疑,探究真相的可贵品质。第一段提出石钟山得名由来的两种说法,以及对这两种说法的怀疑。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引《水经》上的话,交代石钟山的处所,紧扣题目,点出石钟山,引起下文。第二层,提出郦道元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说法,点明人们对此说法的怀疑态度,用钟磬置水中不能发...
  • 石钟山记的原文?
    答:《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 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注释
    答:第一层(“元丰七年···得观所谓石钟者”),点明探访石钟山的时间、同行者和缘由。因为对石钟山得名由来已存“疑”念,所以作者乘自己赴任临汝并送长子苏迈赴任饶州德兴之便,顺道考察石钟山,正好借此释疑。这一层紧承上文。 第二层(“寺僧使小童持斧···余固笑而不信也”),写访问寺僧。寺僧“使小童...
  • 《游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答:游石钟山记 (明)罗洪先 【原文】昔郦氏注《水经》,载石钟山,以为风起微波,激石有声,不详其故。东坡夜舣渔舟山上,听其所以鸣者,本石多窍,遂为辩,以补其遗。丙午春,余过湖口。临渊上下,两山皆若钟形,而上钟尤奇。是时水未涨,山麓尽出。缘石以登,若伏轼昆阳,桂旗矛戟,森...
  • 苏轼《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答:石钟山记赏析二 这篇文章通过记叙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说明要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一共三段。 第一段提出石钟山得名由来的两种说法,以及对这两种说法的怀疑。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引《水经》上的话,交代石钟山的处所,紧扣题目,点出石钟山,引起下文。第二层,提出郦道...
  • 石钟山记第一段作用
    答:作用是:主要叙述关于“石钟山”命名由来的两种说法,然后分别提出质疑,为下文作者亲临其境进行探究提供了依据。《石钟山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游石钟山后所写的一篇考察性的游记。文章通过记叙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强调要正确判断一件事物,必须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在...
  • 钟石山记原文及其翻译
    答: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段,对石钟山命名缘由的两种解释表示怀疑。第二段解疑,通过实地考察去探究石钟山命名的真实缘由。属记叙部分。第三段得出结论,即事情如果没有亲眼看见,亲耳听到就不能凭主观臆测去推断它的有无。属议论部分。【写作手法】《石钟山记》的结构不同于一般的记游性散文那样,先...

  • 网友评论:

    澹刚17356891740: 《石钟山记》苏轼 全文翻译 -
    66340木丁 :[答案] 《水经》说:“鄱阳湖口有石钟 山.”郦道元认为下面对着深潭,微 风鼓动波浪,水和石互相碰撞,发出 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 们常常怀疑它.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 ,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 ,何况是石头呢!...

    澹刚17356891740: 高中课文《石钟山记》中的第一句:“《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这个焉是什么词性啊?什么意思?请高手解答,勿乱答,谢! -
    66340木丁 :[答案] 语助词,表陈述句语气!引用《水经》的话交代石钟山的所在,引出下文.

    澹刚17356891740: 游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 -
    66340木丁 :[答案] 石钟山记 苏 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澹刚17356891740: 谁有《石钟山记》的点评? -
    66340木丁 : 《石钟山记》是苏轼写的一篇记叙性文章,旨在通过石钟山的命名由来,阐明“臆断”有害于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而要获得真知必须实地考察,以掌握第一手资料.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洁,结构紧凑,条理分明,是篇很好的记叙文.以下...

    澹刚17356891740: 《石钟山记》中哪些句子是翻译的重点句?哪些要背诵? -
    66340木丁 :[答案]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

    澹刚17356891740: 石钟山记 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 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 置水中,虽... -
    66340木丁 :[答案] 1、B 2、C 3、D 4、(1)被敲打时铿锵作响的山石,到处都是这样,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2)郦道元见到的和听到的,大概和我的见闻相同,可是(他)说得不够详尽.

    澹刚17356891740: 苏轼《石钟山记》的翻译 -
    66340木丁 :[答案] 水经上说:鄱阳湖口有座石钟山.郦道元认为,这山下面临深潭,微风掀起波浪时,水和石互相撞击,发出的声音象大钟一样.这种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音,何况石头呢

    澹刚17356891740: 字字翻译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钟山记》) -
    66340木丁 :[答案] 虽:即使,表假设. 大风浪:刮大风,鼓大浪. 鸣:鸣叫,发出声音. 即使是刮大风,鼓大浪也不可能(使石钟山)发出(钟一样的)声音.

    澹刚17356891740: 高中课文《石钟山记》中的第一句:“《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这个焉是什么词性啊?什么意思? -
    66340木丁 : 语助词,表陈述句语气!引用《水经》的话交代石钟山的所在,引出下文.

    澹刚17356891740: 《石钟山记》怎么读?石钟山记的第二段“元丰七年……涵淡澎湃而以为也.”怎么读?每一个字音都写出来, -
    66340木丁 :[答案]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林)汝(辱),而长子迈将(疆)赴饶之德兴尉(卫),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四)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空)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

    热搜:石钟山记注释详细 \\ 石钟山记苏轼 \\ 石钟山记文言知识整理 \\ 石钟山记共几段 \\ 石钟山记停顿节奏 \\ 石钟山记全文 \\ 石钟山记课文电子版 \\ 石钟山记朗读 \\ 石钟山记第一段翻译 \\ 石钟山记必考重点句子 \\ 点评《石钟山记》第二段 \\ 石钟山记带注音 \\ 石钟山记原文抄写 \\ 石钟山记常考句子 \\ 石钟山记第三段译文 \\ 石钟山记必背句子 \\ 石钟山记原文打印版 \\ 《石钟山记》课文原文 \\ 石钟山记苏轼阅读答案 \\ 石钟山记最有名的句子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