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知识问答题及答案简单

  • 关于端午节的知识问答题目(带答案)
    答:1. 端午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答案:C)2. 端午节的起源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答案:A)3. 屈原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答案:B)4. 古人在端午节流行饮用雄黄酒,主要目的是避邪驱瘟。(答案:C)5. 端午节这天,人们通常会饮用雄黄酒,这种酒被认为能辟邪。(答案:A)6. 端午...
  • 端午知识问答
    答:1、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哪国人?(b)A 、秦国 B、楚国 C、魏国 D、赵国 2、古人流行端午日涂饮雄黄酒的主要意义是(c)。A、幸福吉祥 B、祛瘟解毒 C、避邪驱瘟 D、纪念白蛇 3、端午节有为小孩佩香囊的习惯,大人在香囊内放朱砂、雄黄、香药等代表的意义是(a)。A、避邪驱瘟 B、一种装饰 C、...
  • 有关端午节的问答题目有哪些?
    答:正确答案:C 解答: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描写的是清明节的景象,而非端午节。其他选项均与端午节有关。5. “五毒”中不包含以下哪种动物?A. 蛇 B. 蜈蚣 C. 蝎子 D. 蚊子 正确答案:D 解答:“五毒”通常指的是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
  • 关于端午节的知识问答题目(带答案)
    答:正确答案:C 解答:“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此句出自苏轼的《浣溪沙·端午》。全词为“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词中也描绘了浴兰汤,系五彩丝线等端午节的习俗。“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 端午节文化知识问答
    答:1.端午节是几月几日?答:农历五月初五。2.端午节的起源是什么?答:纪念屈原,同时也是古代民间传说的龙舟竞渡节日。3.端午节的主要食品是什么?答:粽子。4.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答: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喝雄黄酒、香包等。5.端午节和其他节日有什么不同?答:端午节是夏季的节日,和春节、...
  • 关于端午节的知识问答题目(带答案)
    答:端午节期间,古人的习俗之一是饮用雄黄酒,据说能辟邪驱瘟,答案是C。人们不仅自己饮用,还会在小孩的香囊中放入朱砂、雄黄、香药等,以象征避邪驱瘟,答案是A。粽子,这个节日的标志性食物,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答案是C,其角状的形状象征着牛祭祖,答案是A。赛龙舟是端午节的另一重要习俗,源于楚国...
  • 端午知识问答
    答:1、端午节是哪一天?A 农历六月初五 B 阳历六月初五 C 农历五月初五 D 阳历五月初五 2、以下不属于端午节来源的典故是?A 纪念曹娥 B 纪念伍子胥 C 纪念屈原 D 纪念楚庄王 3、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A 吃粽子 B 赛龙舟 C 登高采菊 D 饮雄黄酒 4、屈原是战国时的哪国人?A 吴国 B ...
  • 端午节知识问答竞赛, 有哪位仁兄帮帮忙???提供这方面的知识
    答:1、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几号?(农历五月初五)2、屈原是战国时期哪个国家的人?(楚国)3、屈原投江自杀的江叫什么名字?(汨罗江)4、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5、端午节那天可以用蛋干吗?请说出三件。(撞蛋、吃蛋、画彩蛋、竖蛋)6、为什么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屈原跳河自杀那天是农历五月初五)...
  • 关于端午节的知识问答
    答:24.端午的五月却被人们视为“毒月”或“恶月”,是个不吉祥的月份,而五月五日更被看作是五月中最不吉利的一天。针对这一天嘉兴人有哪些习俗? [多选题]A.忌晒床上的席子B.忌用茅草盖房子C.给孩子戴老虎头帽子D.给孩子穿老虎头鞋子 25.嘉兴端午民俗文化包含了哪些内容? [多选题]A.稻作文化B...
  • 端午节的知识问答题
    答: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 躲午,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食粽子等。 v端午节的由来? 答案: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 v端午节由来的传说? 源于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 纪念孝女曹娥等。

  • 网友评论:

    艾刚17714415013: 端午节的小知识,简单一点儿的,小学五年级知道的,帮我想几个吧!!?
    14011焦郭 : 关于端午节的小知识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别称. 端阳节:五月正是仲夏,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

    艾刚17714415013: 关于端午节的知识题要有答案 -
    14011焦郭 : 问题:端午节的别称?答案: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问题: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

    艾刚17714415013: 有关端午节知识题 -
    14011焦郭 : 小伙子处对象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在端午节是要向谁送节礼?——未来的丈母娘 端午节由来?——民间过端午节的由来已久,至于说过端午包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他老人家,那只不过是在屈原投江之后七百多年,一个创作志怪故事的人写出来的,与屈原真是一点关系也没有.虽然如此,这个风俗总是寄托了人们一点善良的愿望吧,倒也不必过分去追究. 端午节的“五子登科”是哪五子?——粽子、蒜子、包子、鸡子、鸭子 端午节辟邪(纪念屈原)的物品有?(四个即算过关)——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要多少 其实 这个各地都有各地的习俗 确实是不好出问题 抱歉

    艾刚17714415013: 关于端午节题目 选择题 及答案 有文才的请进... -
    14011焦郭 : 1、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哪国人?(b) A 、秦国 B、楚国 C、魏国 D、赵国 2、古人流行端午日涂饮雄黄酒的主要意义是(c). A、幸福吉祥 B、祛瘟解毒 C、避邪驱瘟 D、纪念白蛇 3、端午节有为小孩佩香囊的习惯,大人在香囊内放朱砂、...

    艾刚17714415013: 端午节的知识题 -
    14011焦郭 : v v端午节的别称?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v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艾刚17714415013: 超简单的题,有关端午的,急急急 -
    14011焦郭 : D 采用排除法回答! A和C 好像都是关于驱鬼的把. 排除 B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而屈原是在杨贵妃之前的时代的. 排除 答案 当然是D啦

    艾刚17714415013: 结合地理知识谈谈端午、清明节风俗 -
    14011焦郭 : 端午节风俗:插菖蒲艾蒿,喝雄黄酒;它的原理既有中医的,也有地理的,中医认为菖蒲艾蒿具有清热解毒功效,雄黄具有驱虫功效,酒能强身健体;从地理学角度来看,作为我国汉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农历五月初的固定节日,这个时候,正是梅雨季节,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特别容易滋生毒物,引发疾病,因此,形成了插菖蒲艾蒿,喝雄黄酒的端午习俗.清明节起源于北方地区,是一个祭奠先人的节日,与“寒食”节相伴,明里是庶民效法霸王纪念先贤(介子推/避官),暗里是北方的清明时节天干物燥,容易发生火灾,因此,寒食一俗其实是符合地理节令环境的防火灾教育习俗.

    艾刚17714415013: 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其他什么习俗和讲究吗关于端午
    14011焦郭 :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式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如下... 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 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

    艾刚17714415013: 谁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呀?能把又简洁又清楚的答案告诉我吗?帮帮我吧!谢谢! -
    14011焦郭 :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艾刚17714415013: 谁有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啊?需要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诗、来历、习俗...
    14011焦郭 : 端午节的起源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

    热搜:端午节问题及答案100题 \\ 端午知识竞赛题目大全 \\ 端午节小知识摘抄 \\ 端午节知识答题50题 \\ 端午知识竞答100题 \\ 端午问答20条含答案 \\ 关于端午节的题及答案 \\ 端午猜谜语大全及答案 \\ 100个端午竞赛题 \\ 端午竞赛题目及答案 \\ 端午节趣味答题大全 \\ 100个端午小常识 \\ 端午节趣味问答题及答案 \\ 端午节知识竞赛100题 \\ 端午节知识竞赛 带答案 \\ 端午节必考100题 \\ 端午节趣味问答及答案 \\ 端午节灯谜大全及答案 \\ 端午节知识竞赛50题 \\ 关于端午节的问题和答案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