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自由听课记录

  • 幼儿园大班包粽子教案
    答:(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到爷爷奶奶家过节。 1、请爷爷给小朋友讲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2、小朋友自由和爷爷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进一步了解端...
  • 物业端午节送粽子活动总结
    答:在送粽子的过程中,通过交谈也了解到一些有困的职工,详细记录了他们的需求,上报上级领导,努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在今后的工作中,工会委员会将扶贫帮困作为...课后大家把购买的xx个香囊送给了每位听课的居民。 二、爱心慰问走起来。 x月xx日,XX社区举行了“情浓端午粽动员,共建和谐新阳海”包粽子友谊比赛活动后,...
  • 语文试讲题目结构化
    答:《端午粽》学生上课到处乱跑,不在座位上听课。‍全班作弊《小壁虎借尾巴》全班考试作弊,作为班主任怎么办?‍学生发烧《比尾巴》你上课期间有学生发烧了怎么办?‍师德师风《青蛙写诗》你怎么理解师德师风?‍PPT内容记录不下来《树与喜鹊》你经常用PPT讲课,学生反映课件内容记录...
  • 教师校本培训总结
    答:第一节课是语文七彩课堂特等奖沈艳艳要是执教的小学一年级课文《端午粽》,课前的小游戏既引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恰如其分的引入了课题。整个教学过程中...认真、虚心、诚恳地接受培训,态度端正、学习专注,从教育局领导到学校校长都能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和记录,及时完成作业,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
  • 自由之战恶魔改造者·扎尔克好不好
    答:扎尔克 在本次更新后,将陆续加入游戏跟玩家们见面的还有五杀乐队贝斯手·德古拉、伽尔的圣羽之翼等多款新皮肤、新武器,以及“十佳少年”、“考神附体”、“仙剑之约”、“端午粽香”等个性十足的新头饰,个个精美华丽、明星范十足,非常值得拥有。
  •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案及教学反思
    答: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
  •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案
    答: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
  •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答: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
  • 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
    答:学生自由说,然后老师总结:这篇课文写了每年端午节时外婆都会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外婆的粽子好吃,花样多,我长大后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的.原因。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我们知道了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0端午粽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0端午粽教学设计 端午节...
  • 《端午粽》教学反思
    答: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端午粽》优秀教学反思(通用7篇),欢迎大家分享。 《端午粽》教学反思1 《端午粽》这篇课文选自屠再华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十分贴合学生的童年生活,课文围绕着端午粽,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以及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 网友评论:

    康残15545713045: 端午粽讲的是在过中国传统节日什么时 -
    56101浦杨 : D试题分析: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在: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思想的继承.题目这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过端午节是对传统习俗的继承,①错误;人们继承了过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②③正确;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④错误.排除错误选项,该题选D. 点评:该题以端午节人们的习俗为材料,综合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和特点的识记与理解.根据所学的内容,首先排除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④,但该选项如果对课本知识不加注意很难看出,然后结合材料内容判断过端午节是传统习俗不是传统文艺.由此做出正确选择,难度较大.

    康残15545713045: 端午粽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粽子的什么? -
    56101浦杨 : 第三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作者用词准确丰富,运用了“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美滋滋”等重叠词,使句子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特别适合儿童阅读.

    康残15545713045: 仿写第十课端午粽从色香味三方面写一种粽子 -
    56101浦杨 : 仿写如下: 1、我连忙拿起一个粽子,剥开墨绿色的若叶,我隐约看到粽子细嫩的皮肤,那头顶上的玛瑙似的红枣更为她的妩媚多情增添一道风景.我用尖尖的的牙咬开若叶,轻轻舔着糯米团.粽子香便像烟雾一般向四周弥漫开来,让我陶醉其...

    康残15545713045: 粽子为什么叫端午粽一年级
    56101浦杨 :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引鱼虾来食.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由于端午节才吃粽子,所以现在也叫端午粽.

    康残15545713045: 端午节的来历 -
    56101浦杨 :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

    康残15545713045: 为什么端午节一定要吃粽子 -
    56101浦杨 : 端午节吃粽子是一种风俗,但吃不吃粽子还是有你自己决定的!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但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

    康残15545713045: 端午粽我的思考与收获是? -
    56101浦杨 : 端午中国的思考与收获是粽子的包法

    康残15545713045: 小班教案健康裹粽子 -
    56101浦杨 : 一、活动意图:此次活动我们以亲子的形式开展,主旨在让家长和孩子通过共同制作粽子的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提前感受端午节的快乐气氛.更重要的是要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家”的温暖.二、活动准备:1、家长:苇叶30...

    康残15545713045: 端午吃粽子,象征着什么? -
    56101浦杨 : 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屈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也就是所谓的竹筒饭.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 《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康残15545713045: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
    56101浦杨 :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

    热搜:一年级端午粽听课记录 \\ 吴迪 端午粽 评课稿 \\ 听课记录及评析100篇 \\ 端午粽课堂实录及评析 \\ 端午粽评课记录及改进 \\ 端午粽听课评语 \\ 端午粽听课笔记 \\ 端午节评课记录 \\ 端午粽听课记录及评价表 \\ 端午粽听评课记录 \\ 一年级彩虹听课记录与评析 \\ 幼儿园多彩的粽子听课评语 \\ 端午粽教学点评 \\ 听课记录完整40篇 \\ 《听课记录表》 \\ 端午粽评课 \\ 手写听课记录50篇 \\ 端午粽的听课评语 \\ 端午粽观课报告 \\ 端午粽的集体备课记录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