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的中心思想

  • 竹石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答: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 《竹石》的中心思想
    答:中心思想: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
  • 郑燮的竹石意思,中心思想简析?
    答: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
  • 竹石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竹石》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体现出自己刚直不阿的个性和恶势力不满的思想感情。
  • 竹石中心和意思
    答:《竹石》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 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
  • 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照啊中心思想
    答:《竹石》的中心思想: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夏日绝句》的中心思想: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表现了诗人...
  • 竹石全诗意思及中心思想
    答:yǎo dìng qīng shān bù fàng sōng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lì gēn yuán zài pò yán zhōng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qiān mó wàn jī hái jiān jìn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rèn ěr dōng xī nán běi fēng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作者背景 郑燮(1693-...
  • 《江畔独步寻花》·《石灰吟》·《竹石》的中心思想
    答:《石灰吟》中心思想: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贞洁自守情操的决心。《竹石》的中心思想: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
  • 马诗,石灰吟,竹石,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答:《竹石》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马诗》赏析 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
  • 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古诗三首中心思想?
    答:但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石灰吟》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竹石》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 网友评论:

    鬱郑18147206075: 竹石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13688娄安 :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佳.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望采纳,谢谢

    鬱郑18147206075: 竹石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
    13688娄安 : 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千磨万击”、“东南西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鬱郑18147206075: 《竹石》这首诗的作者借什么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
    13688娄安 : 借竹子坚强不屈的品质,抒发了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鬱郑18147206075: 竹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13688娄安 :[答案] 竹石是一首咏物诗,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

    鬱郑18147206075: 作者通过竹石 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
    13688娄安 :[答案]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

    鬱郑18147206075: 竹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13688娄安 :[答案]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鬱郑18147206075: 清代郑燮的诗竹石的意思、中心思想和作者写作特点、作者简介 -
    13688娄安 :[答案] 1、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 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 竹石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

    鬱郑18147206075: 《竹石》这首诗的中心是什么? -
    13688娄安 :[答案] 《竹石》原文 竹石 (清)郑燮 yǎo dìng qīng shān bù fàng sōng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lì gēn yuán zài pò yán zhōng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qiān mó wàn jī hái jiān jìng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rèn ěr dōng xīn nán běi fēng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

    鬱郑18147206075: 竹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13688娄安 : 竹石是一首咏物诗,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鬱郑18147206075: 《竹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谁知道《竹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郑板桥写的) 谁知道《竹石》最后两句的意思是什么? -
    13688娄安 :[答案]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 4.尔:那.这句意思说...

    热搜:古诗《竹石》郑燮 \\ 竹石表达的中心思想 \\ 竹石表达的情感 \\ 竹石的译文和中心思想 \\ 竹石中心思想20字 \\ 石灰吟古诗中心思想 \\ 郑燮《竹石》全诗 \\ 《马诗》的中心思想 \\ 竹石古诗表达了什么思想 \\ 竹石的主题思想简短 \\ 石灰吟中心思想简短 \\ 竹石的思想感情简短 \\ 竹石中心思想感情 \\ 竹石的中心思想简短20字 \\ 竹石古诗中心思想 \\ 竹石古诗的中心思想 \\ 竹石中心思想和诗意 \\ 竹石的主题思想 \\ 竹石中心思想简短20字 \\ 竹石表达了什么人生哲理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