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意境描写

  • 答谢中书书的全文是怎样描写景物的特征的
    答:1.原文: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其中,描写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 答谢中书书晓雾将歇,猿鸟乱鸣中乱鸣描绘的是什么画面
    答:1、描绘的是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的画面,诗人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归隐林泉的高洁志趣。2、《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
  • 答谢中书书翻译
    答: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原文:《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 【朝代】南北朝 山川之...
  • 答谢中书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景,这些景物美在哪里
    答:出自南北朝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释义: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
  • 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一、《答谢中书书》全文释义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
  • 《答谢中书书》中最能体现作者心境的是哪句话?
    答:《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激起读者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相互作用,构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全文只有68个...
  • 答谢中书书美在何处
    答:《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美在: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相互作用,构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写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晓雾将歇,猿...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答: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谢中书,即谢征,曾任安成王萧秀的中书鸿胪,故称谢中书。这封信中所描写的可能就是陶弘景隐居...
  • 你最喜欢《答谢中书书》中的那一个画面?
    答:其一,山水相映之美。有山无水则无趣,有水无山又乏味。山水相伴相映,则神采焕然,情味盎然。这里是“高峰入云”。峰,其形峻峭;入云,高入天际。山下是“清流见底”。水流迤逦,清明澄澈。峰高水清,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山青水...
  • 答谢中书书描绘了什么之美
    答:1、景物美:山水相映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相互作用,构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2、意境美: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作家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激起读者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3、构思美:《答谢中书书》全文只有68个字,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

  • 网友评论:

    鬱林13287109496: 答谢中书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景,这些景物美在哪里 -
    57443桓逄 :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虽然平和却很自然,且立意高远;接着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至“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不足五十个字,却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飞禽走兽.静物和动物,各自跃然在目,声响不绝于耳;形态各异,却浑...

    鬱林13287109496: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
    57443桓逄 : 《答谢中书书》——优美的意境,无尽的乐趣. 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激起读者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相互作用,构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答谢中书书》全文只有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先以感慨发端,然后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感慨收束,“实是欲界之仙都”,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鬱林13287109496: 《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表达了怎样思想情感?本文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跪求,老师要答案. -
    57443桓逄 : 《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眷恋,对名利的淡泊、对自然山水的流连、能与古今山水知音相比肩的得意之感.

    鬱林13287109496: 答谢中书书描写了什么景物 -
    57443桓逄 :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这四句是最好的,好在:猿鸟乱鸣说明这个地方生机勃勃,一有生机变灵动;夕日欲颓,本来是很消沉、很让人伤感的,但作者一转写沉鳞竞跃,白天沉在水下的鱼儿居然在这个时候跃出水面,多么富有生机的画面啊

    鬱林13287109496: 答谢中书书 怎样描写朝暮之景 -
    57443桓逄 :[答案] 时间顺序,从晨至暮.——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麟竞跃.

    鬱林13287109496: 答谢中书书描写山川之景的语句 -
    57443桓逄 :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翻译: 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描写山川之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鬱林13287109496: 赏析《答谢中书书》中写景的妙处 -
    57443桓逄 :[答案]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又以感慨收束,“实是欲界之仙都”,在叙议结合的表达中,在首尾呼应的结构中,不难想象景物之秀丽神奇.而要真正领略本文写景的妙处,便不得...

    鬱林13287109496: 《答谢中书书》具体描绘山川之美的句子有哪些 -
    57443桓逄 :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此文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堪称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鬱林13287109496: 答谢中书书从哪几个方面描绘所在山川的秀美景色 -
    57443桓逄 : 《答谢中书书》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绘所在山川的秀美景色,文中描写形态的句子: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文中描写色彩的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文中描写声音的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答谢...

    鬱林13287109496: 《答谢中书书》主要内容 -
    57443桓逄 : 《答谢中书书》一封书信,通过描写自然之景,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归隐林泉的志趣. 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热搜:答谢中书书景色描写 \\ 写给谢中书的一封信400字 \\ 《答谢中书书》全文 \\ 答谢中书书描写了哪些 \\ 答谢中书书场景描写 \\ 答谢中书书侧面描写 \\ 答谢中书书写成导游词 \\ 《答谢中书书》改写 \\ 语文《答谢中书书》手写 \\ 答谢中书书描写方法 \\ 答谢中书书描写了什么之美 \\ 答谢中书书千古名句 \\ 模仿答谢中书书的短文 \\ 答谢中书书小短文 \\ 模仿答谢中书书写一篇游记 \\ 答谢书文中的思想感情 \\ 答谢中书书描写手法 \\ 观书有感的观书的诗意 \\ 《答谢中书书》仿写 \\ 答谢中书书的描写手法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