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木求鱼齐桓晋文之事

  • 求教《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一段原文
    答:孟子就“以羊易牛”一事肯定宣王有不忍之心,具有施行王道的思想基础。同时,孟子批评宣王虽然对动物有不忍之心,却不能推恩于民、施行王道。第二层次是阐述霸道与王道的不同前景。齐宣王要施行霸道,即“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认为,宣王如施行霸道,就等于“缘木求鱼”,...
  • 齐桓晋文之事全文翻译
    答:曰:"殆有甚焉(60)。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61),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62);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
  • 《齐桓晋文之事》翻译
    答:《齐桓晋文之事》参考翻译: 齐宣王问:“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门徒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霸业的,所以后世不曾流传,我没有听说过。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王道吧。” 齐宣王问:“具备怎样的品德才能实行王道呢?” 孟子答道:“通过安抚百姓实行王道,没有谁能...
  • 《齐桓晋文之事章》的艺术特点
    答:1、迂回曲折,层层深入,跌宕起伏。论述问题先从侧面、远处、外围入手,逐渐引向主旨,形成了迂回曲折、波澜起伏的论辩风格。本文意在宣扬王道,却不直言王道,而以齐宣王问齐桓晋文之事发端。这个开头既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产生了顿挫之感,又使文章形成驳辩的局面,引出孟子的一段立场鲜明的谈话。2...
  • 你能否从齐桓、晋文之事文中找出有代表性的妙喻,说明它们在设喻、语言...
    答:《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妙喻。这些妙喻不仅丰富了文章的表达方式,还使得复杂的观点更加易于理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些妙喻在设喻和语言方面的特点。首先,从设喻的角度来看,孟子在文章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例如,“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这个...
  • 孟子~齐恒文之事全文
    答: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 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曰...
  • 《齐桓晋文之事》注解
    答: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 事:指两人称霸诸侯的业绩。 可得闻乎?” 可得:助动词性结构,同义并列关系。相当于“可以”“可能”。○劈头就问齐桓、晋文之事,旨在图霸而且心切。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仲尼:孔子的字。徒:门徒,学生。道:称道。桓文:齐桓公晋文公的省称。孟子曾受业于子思...
  • 《孟子》梁惠王上原文及翻译
    答: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1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2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
  • 齐恒文之事原文翻译注释
    答: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
  • 《先秦散文·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原文鉴赏
    答:《先秦散文·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原文鉴赏 齐宣王问曰①:“齐桓晋文之事②,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③,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曰:“ 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54):欲辟土地(55),朝秦楚(56),莅中国而抚四夷也(57)。以若所为(58),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59)。” 王曰...

  • 网友评论:

    萧哲15680216803: 《齐桓晋文之事》全文是? -
    48647訾非 :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萧哲15680216803: 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以“缘木求鱼”喻指 -
    48647訾非 : 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劳而无功.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

    萧哲15680216803: 齐桓晋文公之事 原文 -
    48647訾非 : 《齐桓晋文公之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萧哲15680216803: 齐恒晋文之事的鉴赏 -
    48647訾非 :[答案] 本文是孟子的代表作品之一,本文意在宣扬王道,却不直言王道,而以齐宣王问齐桓晋文之事发端.孟子的答语既表明了对霸道的态度,又机智委婉地把谈话引向王道.但下文又不正面谈王道,而以“以羊易牛”的事例肯定齐宣王有不忍之心,具备行...

    萧哲15680216803: 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是怎样用比喻来说理的? -
    48647訾非 : 本文是孟子的代表作品之一,颇能反映孟子散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论点明确、说理充分、感情激越、气势磅礴这些基本特色.本文是对话体议论文,孟子要在与齐宣王的对话中,使他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就必须揣摸对方的心理,诱使对...

    萧哲15680216803: 文言文齐桓晋文之事采用了怎样的说理方法 -
    48647訾非 :[答案] 比喻 本文是孟子向齐宣王宣扬自己的王道理论,是其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开始,齐宣王 向他打听齐桓、晋文之事,实际上就是想得到“称霸”天下的方法.孟子巧妙地把“霸道”的话题引到“王道”上来,鲜明地提出了“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观...

    萧哲15680216803: 文言文中若、所、以的用法及其解释 -
    48647訾非 :[答案] 1.若: ①像.《赤壁之战》:“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②及;比得上.《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③你;你们;你(们)的.《鸿门宴》:“若入前为寿.”《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 ④这样的;这.《齐桓晋文之事》:“...

    萧哲15680216803: 孟子在 齐桓晋文之事 一文中是怎样用比喻来说理的? -
    48647訾非 : 本文是孟子向齐宣王宣扬自己的王道理论,是其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开始,齐宣王 向他打听齐桓、晋文之事,实际上就是想得到“称霸”天下的方法.孟子巧妙地把“霸道”的话题引到“王道”上来,鲜明地提出了“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

    萧哲15680216803: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为 什么意思 -
    48647訾非 :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中的为字意思是因为,由于.原句是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意思是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

    热搜:黄帝内经原文全文 \\ 庖丁解牛原文 \\ 犹缘木而求鱼也的缘 \\ 缘木求鱼 虽不得鱼 无后灾 \\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子路曾皙冉有侍坐》 \\ 缘木求鱼寓言故事 \\ 齐桓晋文之事全文原文 \\ 缘木求鱼告诉我们道理 \\ 缘木求鱼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 缘木求鱼翻译成现代文 \\ 齐恒文之事章原文及翻译 \\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 \\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 子路曾皙冉全文翻译 \\ 缘木求鱼文言文原文 \\ 缘木求鱼出自齐桓晋文之事 \\ 抱薪救火和缘木求鱼 \\ 齐恒晋文之事翻译全文 \\ 锲而不舍出自哪篇文章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