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佛学思想

  • 苏轼的“淡美”思想:人生不必强求,淡然处之,别有一番风味!
    答: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以及父母的谆谆教诲,为苏轼提供了很多艺术文化实践的机会,也为其日后在文坛上获得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 环境影响 苏轼生于四川,其生活居住地和佛教气息浓厚的峨眉山相距并不远。另外,苏轼的家人信佛教,受环境影响,苏轼从小就潜移默化地接受着佛学思想的熏陶。苏轼热爱自己的...
  • 苏小妹为什么说苏东坡输了?
    答:因为苏小妹认为这暴露了苏轼对佛学的认识和体悟并不深刻。佛教认为心外无物,一切事物都是心境的反映。心中有何物,眼睛便折射出何物。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苏轼如佛;苏轼心中有牛粪,看佛印就会像牛粪。因此,苏小妹说苏轼输了。
  • 苏轼说“着力即错”啥情况啊?
    答:有人提问:真人如何理解苏轼说的“着力即错”?其中有老庄“无为”思想在“作梗”吗?啊!是的。这个苏轼对佛学的修持,在一定层面了。苏轼这里所说的“着力”,就是说我们想要某个玩意朝着我们想要的方向去行进,就是想去改变某个物件的运行轨迹或状态。为何想要去改变呢?因为“我”觉得他是错误的...
  • 苏轼的简介
    答:〖苏轼的文学艺术成就〗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
  • 翻译这首诗!
    答:苏轼集儒释道于一身。 3【対客】【乞食】引自《是日宿水陆寺寄北山清顺僧二首》 4【灵塔】援引《泗州僧伽塔》,具体事件请君亲阅。 此诗抓住苏轼的佛学思想,从这一角度进行描述,因此全诗整体理解为佳,拆句翻译意义不大。讲苏轼参悟得佛学,(学识渊博);连春风也为之得意。“潦倒...
  • 你知道“你眼中的别人其实就是你自己”是什么意思吗?
    答:而哈姆雷特形象的不同,也正好反过来说明了读者是各个不同的。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在生活中需注意的是,不要盲目按照自己的思想标准去认识和评价他人。同时,在遇到问题,认为别人错误的时侯,也要反思是不是自己这方面出现了问题。不然的话,会像苏轼一样“自取其辱”哟!
  • 佛印给苏东坡的诗评写了两个什么字,让苏东坡直接渡江
    答:这是讲苏东坡在黄州时,多年研究佛学有心得,于是写了一首赞美佛陀的诗:稽首天外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稽首即跪拜,天外天指佛祖。毫光照大千即指佛祖的一毫光芒便能照耀大千世界。八风(得、失、谤、扬、赞、嘲、忧、喜)也吹不动了。由诗中看来,明是赞佛,实是赞自己已...
  • 苏东坡先生哪一首诗可以体现出"禅"意?
    答: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这是一首意境很高的诗,不是对佛法有相当的造诣,绝对写不出这样的好诗苏东坡写好了这首诗,自己反覆吟哦,觉得非常满意!这时,他想起了好朋友佛印禅师来,他想禅师如果看到这首诗,一定会大大的赞赏一番,甚至会拍案叫绝.于是,他立刻把那首诗抄在诗笺上,...
  • 苏东坡在文章中经常引用一些宗教的道理,《前赤壁赋》中所说之理是哪家...
    答:是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使,任地方小官心情低落,所以借老庄的思想得以解脱。
  • 朱熹为什么不喜欢苏轼
    答:对佛教有很深的了解,在他的许多文章以及关于他的历史故事都有很多描写和描绘。苏轼思想奔放,诗词歌赋文章不拘一格。朱熹,大家都知道,他尊崇的是封建礼学,主张三从四德。他属于保守的封建卫道士。残害中国妇女的缠足恶习,据说和朱熹的提倡有很大关系。由这两点分析,应该是他不喜欢苏轼的原因吧。

  • 网友评论:

    夹星18633894010: 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在苏轼的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 -
    53143荀宽 :[答案] 苏轼在儒学体系的基础上濡染佛老,他把儒、佛、老三家哲学结合起来,各家思想对他几乎都有吸引力.他早年具有儒家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有志改革北宋的萎靡的积习.佛老思想一方面帮助他观察问题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

    夹星18633894010: 苏轼的人生态度是倾向于佛家思想还是道家?
    53143荀宽 : 苏轼的人生态度是倾向于佛家,依据如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6岁. 佛教对在家信徒尊称为居士的由来,大概是出源于《维摩诘经》,维摩诘共有四个尊称:方便品称为长者,文殊问疾品称为上人及大士,菩萨品等则称为居士.因据罗什、智者、玄奘等大师的解释,维摩诘是东方阿阏佛国的一生补处菩萨,示现在家相化度众生,所以用居士一词称在家的佛教徒,也含有尊为大菩萨的意味在内了. 可见,一位名副其实的居士,便该是一位大乘的菩萨,决不是带有灰色气氛的处士或隐士. 然在《长阿含经》中,唯将四大阶级的第三阶级吠舍种称为居士,并将轮王的主藏(财货)大臣,称为居士宝,那么居士者,相当于商人、经理或者是实业家了.

    夹星18633894010: 苏东坡信奉佛教思想和儒家思想是怎样体现的 -
    53143荀宽 :[答案] 苏轼是中国古代才能最为全面的文化巨匠.然而,才能既为他带来了荣耀,也带来了炒难.终其一生,他在仁途上两起两落,虽曾官至礼部尚书,但先后不容于改革派和守旧派,几次因诗文获罪,“乌台诗案”甚至使使他差点丢了性命.苏...

    夹星18633894010: 苏轼是什么样的人在那一代别人怎么看他
    53143荀宽 : 苏轼是一个豁达的人,喜欢游山玩水.苏轼每到一个贬戍的地方,就放开胸怀,尽情走进深山,走下河滩,寻找一种解脱.与其说游山玩水不如说是为了一种解脱.在山水...

    夹星18633894010: 佛教对苏轼的影响? -
    53143荀宽 : 佛教思想对苏轼思想的影响苏轼出身于文学传统浓厚的家庭,父亲苏洵对他和苏辙悉心教导,其母亲亦常以古代志士勉励儿子.这使苏轼从小就树立了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思想.天资聪颖的他22岁中进士,26又中制科优入三等,这给予了他一...

    夹星18633894010: 苏东坡看佛印像坨屎的典故 -
    53143荀宽 : 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佛教徒.他与僧人佛印是好朋友,一天他去看望佛印.在参观佛像时,苏轼发现佛像的头顶上有一坨屎,他便拿出手帕擦拭,但是擦拭不掉,于是他就用自己的头发把屎擦拭掉了.这个典故虽然有些幽默,但是它也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佛教思想,即心中有佛,所见是佛.在这个故事中,苏轼无论是在文学、书法还是佛教方面都很有才华.他的心中充满了对佛的尊重和敬畏,因此他才会用自己的头发把佛像上的屎擦拭掉.这也是佛教中“心诚则灵”思想的体现.

    夹星18633894010: 苏东坡在文章中经常引用一些宗教的道理,《前赤壁赋》中所说之理是哪家之理?
    53143荀宽 : 苏轼苏东坡与佛学有很深的渊源,他自己说出生时他母亲曾梦一胖和尚来投胎,腹下有一印记,苏东坡出生后果然腹下有一胎记.他常与佛人来往,特别是和佛印大师的常常机锋相逗,留下了很多的佳话,他写庐山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一首开悟的禅诗. 但是,苏东坡的《前赤壁赋》是在他很不得意时写的,他因乌台诗案受牵连,甚至下狱,出狱后被贬到黄州,借黄州的假赤壁抒发自己的郁闷,他当时对佛法还并不太深入,所以他这个赋中说的理多是儒道及庄子的思想,没有太明显的佛理,可能是仕途不顺,而且他本有佛缘,才开始转向佛学吧,后来的诗词才渐渐有了禅味了.

    夹星18633894010: 苏轼思想道教儒思想杂糅的原因
    53143荀宽 : 苏轼,法号东坡居士,佛教徒,儒道释兼修,主流是佛教. 据说《苏东坡全集》大部分是佛教,但成绩不大,因为他还在轮回里,不了解净土宗.

    夹星18633894010: 苏东坡在文章中经常引用一些宗教的道理,《前赤壁赋》中所说之理是哪家之理?《韩熙载夜宴 -
    53143荀宽 : 浅见一二: 从当时东坡先生的心境来看:正是一种矛盾两边的境况,远离庙堂,远离圣上(望美人兮天一方).可见此时的苏轼已生遁世之心,可说是独善其身的心思与兼济天下在互相衡量.先由游乐,转而悲鸣,进而洒脱而悟道,最后放下所...

    夹星18633894010: 苏轼与儒教佛教,都有那些内容?从哪体现出来?
    53143荀宽 : 苏东坡本来就是读圣贤书,考科举的嘛!苏东坡修佛,得意之作“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僧批语“放屁”,苏东坡兴师问罪,不见人,但见“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十字.“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己遍,却回烟棹上瞿塘“像杭州有名“三生石”的故事就是苏东坡所写僧人传记中记录的,名传千古,所以,三生石是友情不是爱情,难道是基情?唔,冒犯先贤,罪过罪过

    热搜:苏轼诗词中的佛家思想 \\ 苏轼的佛道思想研究 \\ 佛经最精髓的一句 \\ 苏轼的佛家核心思想 \\ 阐述苏轼的佛学观 \\ 苏轼的佛学观 \\ 佛道思想对苏轼的影响 \\ 苏东坡最禅意的诗词 \\ 苏轼的儒道佛思想 \\ 苏轼的儒释道思想简述 \\ 苏轼的佛学诗 \\ 苏轼的道家思想 \\ 谈谈苏轼的生平 思想 \\ 苏东坡关于佛法的诗 \\ 苏轼思想中的佛教思想 \\ 苏轼体现佛家思想的诗词 \\ 苏轼体现道家思想的词 \\ 苏东坡写给佛印的诗 \\ 苏轼道家思想表现 \\ 苏东坡佛教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