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歌创作阶段特征

  • 苏轼不同时期词(诗)的风格
    答:1、豪放风格。这是苏轼故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2、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
  • 结合作品对苏轼诗的艺术特点分析
    答:而苏轼的词其豪放特点更甚于诗。 其四、品茶论禅,书写绘画。禅宗美学超功利的审美态度反映在苏轼的 作品中便集中体现为一种超然精神,因而造就了其创作或主淡泊或主豪猛的多方面的风格特点。如苏轼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是苏轼有名的一首禅诗,...
  • 唐诗四个阶段的写作特点
    答:1、初唐时期:在文风上,初唐时期的诗人作品中气象万千,雄浑博大,已经从南北朝争相纤构狭小的宫体诗中逐渐走了出来,开辟了新的世界。2、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 请问苏轼的词的风格是什么?
    答:创造美的意境,也是婉约词的基本特征。苏轼婉约词摆脱了传统的“以艳为美”、“以俗为美”的特征,呈现出“以雅为美”的特点。如:《阮朗归·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绿槐高柳咽新蝉,”写了槐、柳、蝉,...
  • 苏轼和黄庭坚的区别在哪里?
    答:统词风的浓艳细腻相异的情趣,这是苏轼写词的第一阶段。 直到第二阶段,也就是他从知密州到贬居黄州的七八年间,词风才转到可称为“豪放”的格调上来。如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而到了黄州以后,苏轼词已逐渐转自俊逸高旷一路,如《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至于到...
  • 宋词的发展脉络
    答:2、发展:在唐朝时已经出现,最初在民间流行。经过五代到两宋,词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词以描写艳情为主。3、巅峰:在宋朝到达巅峰,苏轼应该可以说是文人抒情词传统的最终奠定者,而一些人认为,这也正是历史发展的下坡路的开始,宋词只是一味的寄情山水,或者歌以明志。陈师道用“...
  • 两宋词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发展过程?每个阶段的代表作家是谁?(至少三个...
    答:宋词,比宋诗更富于独创性。“诗庄词媚”是宋人的普遍看法,这使宋词在艺术上比宋诗显得精妙而富有情韵。因为不那么庄重,就较少顾忌拘束,自由抒写便显出了作家的真性情、真面目。宋词在题材、风格、手法的扩大演变上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宋词至柳永而一变,至苏轼而再变。苏轼是词中大作家,也是词体...
  • 以苏轼的词为例,论述宋代豪放派词的艺术特征 高分~!~~~
    答:高分献上~注意1:是通过苏轼的词。。注意2:论述艺术特征注意3:三千字的论文,注意4:两篇。... 这个是我选修课的作业,大家网上找找或者自己写都可以 要求字数三千。要写两篇。。。高分献上~注意1:是通过苏轼的词。。注意2:论述艺术特征注意3:三千字的论文,注意4:两篇。。 展开  我来...
  • 宋代诗歌特点形成的原因
    答:宋诗畅尽而伤直露的特点,在苏诗中已见端倪。 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等人的诗歌创作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然而他们为革新宋初诗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为宋诗的继续发展开辟了道路。稍后的大诗人王安石、苏轼等人正是沿着他们的道路继续前进的。 王安石是以政治家自许的,从青年时代起就有高度的政治热情,以太平宰相自居,后...
  • 宋代诗歌的发展脉络
    答:其中单一诗人的诗歌创作数量繁多,梅尧臣创作的诗歌接近3000首,王安石的诗流传至今的超过1500首。此外,北宋时期,产生了许多诗歌文学史上具有影响力的诗人。将北宋按照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划分,每一阶段均具有代表型的诗人流派,且这些诗人均在整个诗歌发展史上具有了影响力。北宋初期具有影响力的...

  • 网友评论:

    冶娥15655063378: 苏轼各时期创作特点 -
    52840壤振 :[答案] (以乌台诗案为界) 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其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 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 在风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

    冶娥15655063378: 苏轼诗歌创作的特点 -
    52840壤振 :[答案] 苏轼作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 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叶燮(字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

    冶娥15655063378: 概述苏轼的文学创作 -
    52840壤振 : “词”作为所谓“一代之文学”,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长河中本是一处静谧、柔美的涓涓缓流,而苏轼以其“以诗为词”的创作实践,使之变成波涛汹涌、气势壮阔的大河激流. 苏轼“诗词一体”尝试虽然改变了词的原有的审美特征,但却极...

    冶娥15655063378: 结合苏轼的生平经历及社会形势分析他的文学创作 -
    52840壤振 : 根据他的文学创作和社会形势可分为四个时期!一、王安石变法以前.这一时期,苏轼主要经历了读书、科考、入仕等阶段.并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脚,以政论文成就最高,但书生气过重;二、变法时期.这一时期进入了政治上的低谷,但政治热情不减,所以创作热情很高,文学创作进入全盛期,尤以诗歌成就最高,且日渐成熟!三、新旧党争和政治上的急剧变动.由于这个时期忙于党争、公事,文学成就相对较低;四、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期.这一时期连续遭贬至儋州,文学成就高于上一朏

    冶娥15655063378: 我国诗歌创作的特点 -
    52840壤振 : 基本有三个特点1)颂歌的兴起,并迅速成为诗歌的主导性潮流,是本时期诗歌的最突出的特点.2)诗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异,追求诗人的“自我”跟阶级,人民的“大我”相结合.3)本时期叙事诗创作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在建国50年的诗歌史上是少有的,也是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又一突出特点.4)诗歌的形式变化,发展和丰富.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冶娥15655063378: 苏轼生平分为哪三个阶段?简单点,200字左右 -
    52840壤振 : 第一阶段 苏轼二十一岁以前.苏轼的父亲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

    冶娥15655063378: 苏轼诗歌的情感特征? -
    52840壤振 : 苏轼诗歌的特点苏轼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歌有着鲜明的特点.其一、说理中显趣味——一理趣取胜.宋代诗歌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说理,而苏轼却是一说理大家.所谓理趣,大体上就是诗中所含之理富于生机与灵气,即宇宙、社会...

    冶娥15655063378: 苏轼的诗的特点 -
    52840壤振 : 苏词在词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为词的的开拓了新天地.苏轼以其奔放的才情,将词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怀古记游、写景咏物、亲情友谊、田园风光以及参禅说理等等,突破词“艳科的”定见,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苏轼有意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以自由挥洒的文笔,定了大量风格豪放之作,开一代新词风.他以诗境诗语入词,形成了苏词“以诗为词”的特点,同时也改变了词完全从司于音乐的地位,使词向独立的抒情诗体方向发展.豪放是苏词的主体风格,而在豪放中时有旷达情怀的流露.代表作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妈娇?赤壁怀古》.抒发追求理想、热爱人生的美好感情.

    冶娥15655063378: 东坡诗文在写作上又怎样的特点 -
    52840壤振 : 可分三类:一、豪放风格: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二、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 三、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冶娥15655063378: 苏东坡与辛弃疾词的的特点 -
    52840壤振 : 苏东坡和辛弃疾,同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词的风格,既有同,又存异,都为宋词以崭新的面貌跃上文坛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我国宋代的苏东坡和辛弃疾,同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词的风格,既有同,又存异,都为宋词...

    热搜:恶搞配音搞笑名场面 \\ 苏轼散文风格特征 \\ 苏轼诗歌的艺术特征 \\ 苏轼在不同阶段的诗 \\ 苏轼最流氓的一首诗 \\ 苏轼的词主要风格特征 \\ 苏轼的外貌特征 \\ 苏轼被贬后的诗词历程 \\ 苏轼词作的创作特征 \\ 苏轼一生最经典的诗词 \\ 苏轼诗歌的艺术追求 \\ 苏轼《冬景》 \\ 概括苏轼的诗词创作 \\ 苏轼生平经历四个阶段 \\ 苏轼所处时代特征 \\ 苏轼诗歌特点和风格 \\ 苏轼人生四个阶段主要概况 \\ 苏轼诗歌的创作特色有 \\ 苏轼十大著名散文 \\ 苏东坡十首最佳散文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