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哪里用了通感

  • 荷塘月色全文45两小节中用通感描写的句子
    答: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通感(又名“移就”是视觉和听觉的通感。)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 看像一团烟雾→比喻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拟人、暗喻 你上文中只有一处用到了通感,另外一处通感是在第四段:“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 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哪两句用通感手法写出了塘中月色的和谐
    答: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第二自然段表现手法是什么?
    答:荷塘月色的第二自然段是: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着重描写了环境的幽静,...
  • 《荷塘月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3、是叠音词、双声叠韵词的大量运用,产生了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仅在文章第四段就有“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袅娜”、“粒粒”、“星星”、“缕缕”、“渺茫”、“密密”、“脉脉”等十一个叠音词。这样的写法构结了一幅淡雅恬静的“荷塘月色”图,在图中融进了作者淡淡...
  • 《荷塘月色》中作者用“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比喻什么
    答:此处采用的修辞手法叫“通感”.光与影是视觉的感受,如名曲听觉上的感受,作者把两种感觉联系起来,显现出作者当时忘掉其他事情的一种轻松感觉.在光与影的和谐映衬下,静境中徐徐响起了音乐声,我们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感觉,反映出朱自清在当时时局下,抑郁中一时的休憩与闲静的心情.正是这样,才有了《荷塘月...
  • 为什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用小提琴
    答: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用小提琴这是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里的句子,这句话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用听觉形象小提琴曲,来形容视觉形象荷塘中的月色。朱自清的文章总是设置的井井有条,思路非常清晰.他写景的文章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写人的文章有细致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
  • 诗文有哪些是用痛感的修辞手法
    答:在 诗歌中品读“ 通 感 ”现代散文名篇《荷塘月色》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香”本属一种嗅觉,与“歌声”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作者却将之与“远处高楼上”传来的“歌声”那种飘渺、美好的感觉相通,达到了一种“淡淡的喜悦”的意境。这种把...
  • 《荷塘月色》一文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答:此外,作者还通过比喻、通感等手法,将荷塘景色与人的感官体验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情景交融的美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荷塘月色》 一开篇就点出文章的“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接着写小路的“静”、月色朦胧的“静”, 来反衬作者的“心里颇不宁静”。再接着以荷塘...
  • 什么是通感的修辞手法?
    答: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 高中必修2语文第一课荷塘月色中“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如但光与影有着...
    答:这句用了通感的手法,将塘中的月色光与影的和谐比喻成梵婀玲上的名曲,两者的相似之处就是和谐 ,作者用名曲来比喻,让人既感到月色的美好,又能想起小提琴曲的悠扬,带给人双重的美感

  • 网友评论:

    厉伏13522888470: 《荷塘月色》中运用通感手法的两个句子 -
    40129伯味 :[答案] 《荷塘月色》中的两例:第一例是用来描写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句把本是通过嗅觉得到的“清香”比喻成“歌声”,而“歌声”是人们通过听觉获得的,将嗅觉和听觉有机地融...

    厉伏13522888470: 使用通感的妙处《荷塘月色》中有两例.第一例是用来描写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句把本是通过嗅觉得... -
    40129伯味 :[答案] 总的来讲通感使文章的表达能力大大的提高了.因为依靠某一种感觉表达能力是有限的,形容起来枯燥无味,比如形容香气,清香也就做到了极致,可是那种清香的此起彼伏,嗅觉就无能为力了.还有后面的月色,在视觉看来只能是形容它的颜色,...

    厉伏13522888470: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运用通感的句子是什么RT -
    40129伯味 :[答案]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厉伏13522888470: 《荷塘月色》一文,文笔精美,修辞独特,其中运用通感手法形容阵阵荷香的一句是________. -
    40129伯味 :[答案] 答案: 解析: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厉伏13522888470: 《荷塘月色》的两个通感句是什么?谢谢! -
    40129伯味 :[答案] 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厉伏13522888470: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什么是通感?找出文中运用通感修辞手法的句子 -
    40129伯味 : 所谓“通感”,是“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钱钟书语).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就是指感觉器官的互换.即把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沟通起来,用甲感觉去描写乙感觉,这种修辞手法叫“通感”.它往往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凭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第四段: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第五段: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厉伏13522888470: 塘中月色中运用通感手法的是哪个句子 -
    40129伯味 : 塘中知月色中运用通感手法的有两个句子: 第一例是用来描写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句把本是通过嗅觉得到的“清香”比喻成“歌声”,而“歌声”是人们通过听觉获得的,将嗅觉和听觉有机地融为一体,便使迷人的境界增添了无限道的韵致,迷离精妙,令人情动神摇. 第二处是用来描写月下的荷塘:“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内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此句巧妙地将光和影、明与暗的组合比喻成和谐的音乐,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将月下荷塘的和谐之美表现得恰到好处,容淡淡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厉伏13522888470: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第四段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40129伯味 :[答案] 作者运用了三种修辞手法:一是“通感”.用“渺茫的歌声”来形容荷花的清香,是将听觉和嗅觉打通;用“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来形容光和影,则是将听觉和视觉打通.二是“比拟”.“袅娜”“羞涩”两词可...

    厉伏13522888470: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五段中哪些句子是用的通感手法 -
    40129伯味 : 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两句都是通感,前面以听觉描绘嗅觉,后面以听觉描绘视觉.

    热搜:荷塘月色第五段通感 \\ 荷塘月色博喻的赏析 \\ 《春》中的通感 \\ 荷塘月色通感手法分析 \\ 荷塘月色中的3处通感 \\ 荷塘月色通感的妙处 \\ 荷塘月色中的通感手法 \\ 荷塘月色里面的通感 \\ 荷塘月色两个通感句 \\ 通感 \\ 《荷塘月色》课文 \\ 荷塘月色通感赏析 \\ 荷塘月色动静结合句子 \\ 荷塘月色朱自清通感 \\ 苏州荷塘月色一般几月 \\ 荷塘月色所有的通感句 \\ 荷塘月色中的通感分析 \\ 荷塘月色第五段手法 \\ 荷塘月色第5段逐句赏析 \\ 荷塘月色通感句子例子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