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蝉》全诗和译文

  • 古诗《蝉》的诗意是什么?
    答:《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的字面意思: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的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全文如下: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咏物诗在歌颂蝉...
  • 《蝉》原文及翻译
    答:. 译文:蝉低着头饮着清澈的露水,从高大的梧桐树上发出叫声。它身居高处,声音自然能够传的很远,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吹送。2.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3. 注释:①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
  • 虞世南《蝉》的译文和注释
    答:译文:蝉低着头饮着清澈的露水,从高大的梧桐树上发出叫声。它身居高处,声音自然能够传的很远,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吹送。2.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3. 注释:①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
  • 蝉的古诗虞世南
    答:《蝉》。作者:唐代虞世南。全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释:1、垂緌(ruí):低垂着触须。緌,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称“垂緌”。2、流响:传播响声,亦指传出的声响。此处指蝉长鸣不止。3、居高:指栖息...
  • 蝉古诗的意思
    答:《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翻译: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的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全文如下: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咏物诗在歌颂蝉的同时...
  • 《蝉》古诗的翻译
    答:全诗如下:蝉 【唐代】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全诗的解释如下: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词句注释 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
  • 古诗蝉的诗意是什么?
    答:一、古诗《蝉》的意思 话文意思是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二、原文 《蝉》是唐代文学家虞世南所作,全诗原文如下: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
  • 蝉这首诗的译文
    答:白话译文: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首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因古人常以“冠缨”指代达官贵人。显宦的身份和地位在一般老百姓心目中,和“清客”是有...
  • 虞世南《蝉》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
    答:虞世南《蝉》这首古诗的意思是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
  • 蝉虞世南古诗解析
    答:原文: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译文: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诗人借蝉,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 网友评论:

    甘皇13260966198: 虞世南《蝉》的译文是什么? -
    40377端宙 : 虞世南《蝉》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我喝的是清冽的露水 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 声音传的远是因为我站的高 并不是借助了的秋风

    甘皇13260966198: 《蝉》这首诗的全部 -
    40377端宙 : 名称】蝉 【年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体裁】五言古诗 作品原文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1] 注解 1、本以两句:古人误以为蝉是餐风饮露的.这里是说,...

    甘皇13260966198: 蝉古诗虞世南 带拼音复习 -
    40377端宙 :[答案] 蝉chán 虞 [yú] 世 [shì] 南 [nán] 垂(chuí)緌(ruí)饮(yǐn)清(qīng)露(lù), 流(liú)响(xiǎng)出(chū)疏(sh... 非(fēi)是(shì)藉(jiè)秋(qiū)风(fēng) 【译文】 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喝的是清冽的露水, 悦耳的叫声自梧...

    甘皇13260966198: 蝉+虞世南+译文
    40377端宙 : 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

    甘皇13260966198: 《蝉》古诗一文全部注音 -
    40377端宙 : chuí ruí yǐn qīng lù ,liú xiǎng chū shū tóng . jū gāo shēng zì yuǎn ,fēi shì jiè qiū fēng . 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 - 百科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也是首托物寓意的诗.该诗一...

    甘皇13260966198: 虞世南《咏蝉》的注释 -
    40377端宙 :[答案] 【注释】 “緌”: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 藉:凭借,借助. 虞世南 《蝉》 垂穗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甘皇13260966198: 五年级上册虞世南的诗
    40377端宙 : 《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译文: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蝉》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咏蝉这首诗包含着诗人虞世南的夫子之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

    甘皇13260966198: 蝉古诗的译文
    40377端宙 : 蝉古诗的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作者是虞世南.原文如下: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品赏析:该诗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甘皇13260966198: 《蝉》唐.虞世南
    40377端宙 : 1、作者从形状、习性、声音三个方面写了蝉的特点.2、蝉声用了拟人的手法.3、作者想告诉人们,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甘皇13260966198: 虞世南的蝉
    40377端宙 : 原诗如下 :蝉 朝代:唐代 作者:虞世南 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译文及注释 译文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喝的是清冽的露水,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因为它站得高,声音自然传得远,并不是借了秋风.启示:1:诗人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三、四句借蝉抒情: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这启示我们要保持个人良好的品质,做一个高尚的人;2;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告诉我们,要保持高洁的品性,这同第一句相似.

    热搜:古诗《咏蝉》 \\ 五年级《蝉》 \\ 古诗《蝉》虞世南 \\ 《蝉》古诗译文 \\ 五年级古诗《蝉》 \\ 虞世南《蝉》全诗注音 \\ 《蝉》虞世南注音版 \\ 《蝉》李商隐 \\ 《题临安邸》古诗 \\ 《蝉》古诗 \\ 《蝉》虞世南 \\ 《卜算子咏梅》毛译文 \\ 小学古诗《蝉》 \\ 蝉虞世南原文注音 \\ 古诗《蝉》带拼音 \\ 蝉最著名的诗三首 \\ 古诗《蝉》 \\ 《蝉》古诗原文 \\ 《蝉》古诗 原文 \\ 《蝉》托物言志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