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近代化探索的过程

  • 近代化探索
    答:(1)学习西方先进科技(1840~1895)主要代表是洋务派,典型是洋务运动 (2)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1894~1912)主要代表有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典型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1915~1919)典型是新文化运动,派别应该属于资产阶级激进派 从革命的角度看,主要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18...
  • 中西近代化过程(从三个方面切入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以史实线索为主)学...
    答:1、曲折前进:经济上,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实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使民族工业的发展日益萎缩.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日本侵略下遭到严重摧残.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政治上,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的妥协...
  • 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四大探索名称是什么
    答:①先是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技术;②后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③最后新文化运动是学习西方思想方面。
  • 近代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呈现怎样的阶段特征
    答:近代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阶段特征:从深度和广度上看,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经历了从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的历程,呈现出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的特征。 ⑴学习的第一个阶段: 洋务运动──器物层面的学习。 ⑵学习的第二个阶段: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 试论述自鸦片战争以来先进分子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过程
    答: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展开。3、曲折前进阶段(1919-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近代化艰难地进行,同时增加了新的内涵。4、腾飞阶段(1949年至现在)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历经...
  • 西方近代化的探索有何特点( ◞´•ω•`)◞?
    答:3、西方的近代化进程中,各国政府有着主导的地位,是从思想上自下而上后,形式上自上而下完成的。而中国不同,政府几乎没有在近代化进程中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近代化的主导更像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和民族资产阶级.4、西方的近代化进程中伴随着侵略和战争,通过对外侵略,极大地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而中国的...
  • 概述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
    答:第一阶段,从器物技术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从制度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维新变法;第三阶段,从文化心理上感觉不足,遂有新文化运动。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就是这样从承认“技不如人”到喊出“打倒孔家店”一步步深入的。 一、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 中国近代化与西方近代化探索的道路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答:【2】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3】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
  • 在欧洲主要国家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诞生了一系列伟大的精神是什么?
    答:科学革命精神:17世纪欧洲发生的科学革命,推动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探索,开创了现代科学的时代,强调实验和观察的重要性,提倡理性和科学精神。启蒙运动精神: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运动,它强调理性和人的自由权利,反对迷信和专制,推动了欧洲现代化的进程,为人权、民主和法治等现代价值观的...
  • 历史问题什么是近代化的探索。
    答:近代化的探索就是近代进步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从洋务运动学习技术,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制度,再到新文化运动学习思想文化。

  • 网友评论:

    缪翠17065125138: 最好用初2"近代化探索"中的知识回答1近代化探索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四次运动?2这四次运动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 -
    59799闫董 :[答案] 1.学习西方器物---洋务运动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2.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器物.\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缪翠17065125138: 联系15 - 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阐述西方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59799闫董 : 1487迪亚士到达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1518年到1521年麦哲伦环球航行,这是地理大发现,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引起价格革命,物价上涨,加速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早期殖民扩张,为西欧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取代工厂手工业,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贸易中心 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出现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发展,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我今年刚学,现学现用,记得选我我最好的答案哦 我历史可是很好的

    缪翠17065125138: 西方近代化历程和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比较 -
    59799闫董 :[答案] 西方远古政治混乱,文明较少,之到15-17世纪才有空前发展.这一时期他们吸收大量中国文化,结合他们开放式的思想有了超长的进化.而中国文明政治固化,统治阶级为巩固保护既得利益不受威胁,压制国人创新思维,因此发展较慢.

    缪翠17065125138: ...写出蒸汽机作为动力应用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一项成就.【中国近代化】材料三 “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 -
    59799闫董 :[答案]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18世纪影响近代欧洲“人心改变”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缪翠17065125138: 探究讨论 比较中国和英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分析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探索历程 -
    59799闫董 :[答案] 当西方走向近代化的时候,中国也开始了艰苦的探索历程. (1 )中国各个阶段在不同领域为推动近代化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知识体系.根据时间提示请将①②③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事件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案:

    缪翠17065125138: 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 14 世纪~ 19 世纪上半期西方近代化历程示意图. ( 1 ) 请你帮助完成其中未填写的内容. 材料一   18 世纪,在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和等... -
    59799闫董 :[答案] ( 1 )①启蒙运动 ②新航路开辟 ③工业革命 ( 2 )旧制度:封建专制制度 ; 自由、平等 美国独立战争 ; 法国大革命 ( 3 )“蒸汽时代” ( 4 )思想解放、制度...

    缪翠17065125138: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其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等.西方近代化经历了一个不同... -
    59799闫董 :[答案] (1)结合所学可知,达•芬奇是意大利著名的画家,《蒙娜丽莎》是他在艺术上的杰作.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是启蒙运动.17-18世纪,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理论启迪了人们的思想.人们把这个时代称为...

    缪翠17065125138: 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中进行了哪些尝试,探索过程有何特点,从中得到的启示 -
    59799闫董 :[答案] 近代化探索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洋务运动)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层层递进.

    缪翠17065125138: 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四大探索名称是什么 -
    59799闫董 :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的特点:由表及里,层层递进. 学习方面的变化:从科技到政治,然后是守旧思想大反对.

    缪翠17065125138: 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英国走的是不同的道路.(1)下列图片反映了英国的近代化历程.图一是 - ... -
    59799闫董 :[答案] (1)据题干图一的人物结合所学可知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尊重人,肯... 发动了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了传统文化,肯定了西方文化. (3)结合所学可知,从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经历了由器物到政...

    热搜: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 近代化探索的四个事件 \\ 近代化探索的四个过程 \\ 西方近代化历程 \\ 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历程 \\ 中国近代化探索小论文 \\ 西方近代化开启时间 \\ 中国现代化探索的过程 \\ 西方近代化探索的三个阶段 \\ 西方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影响 \\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内容 \\ 西方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 西方近代文化演变历程 \\ 中国近代出路探索历程 \\ 四次近代化探索历程 \\ 概括出近代化探索的过程 \\ 西方近代史起止时间 \\ 近代化探索是哪四个 \\ 西方近代化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