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人的劝谏艺术

  • 古代名人直接劝谏的故事有哪些?
    答:1、春秋时期孙叔敖出任楚国令尹时,官员和百姓都来庆贺,说的全是吉祥话。不料,有个老伯身穿孝衣,头戴白帽,前来吊唁,令人倍感惊愕。孙叔敖问其故,老人答道:“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闻听此言,不禁大为悚惧,遂谦恭地再三请教。
  • 课外阅读《触龙说赵太后》,分析触龙“说”的步骤和技巧
    答:古人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误国。”苏秦凭三寸不烂之舌而身挂六国相印,诸葛亮靠经天纬地之言而强于百万之师,烛之武因势利导而存郑于危难,触龙循循善诱而救赵于水火。言语得失,小则牵系做人难易,大则连及国家兴亡,非常重要。下面就以《触龙说赵太后》为例,谈谈说话的艺术。 1、 察言观色,避其...
  • 古人劝谏成功的故事?
    答:但明年就没有鱼了;把森林烧了打猎,确实会打到许多猎物,但明年就没有野兽了。如果把十八岁以上身体强壮的男子都去当兵,今后国家的税赋徭役去向谁要呢?”唐太宗这才幡然醒悟,收回了命令。的人还:1.古代劝谏故事 2.成功进谏的故事 3.中国古代智谋故事 4.中国古代的故事 5.古代求学故事 ...
  • 晏子劝谏齐景公时运用了什么比喻?
    答:晏子劝谏景公要善用良臣,因此以社鼠及猛狗来比喻身边不善的近侍及佞臣,使景公真切感受到,身边人倘若运用不当,将可能给自己及国家带来的严重后果。这也正如当初齐桓公,运用了不良之臣易牙、竖刁、开方,不仅使自身丧命,还差点断送了国家,很值得警惕。故择人一定要有智慧,没有智慧洞察,身边聚集了...
  • 古人用树木来比喻人才劝谏例子
    答:〖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南史·王俭传》:“栝柏豫章虽小,已有栋梁气矣,终当任人家国事。”杜甫《承沈八丈东美除膳部员外郎》诗:“天路牵骐骥,云台引栋梁。”《庄子·人世间》:“仰而视其...
  • 齐貌辨是如何劝谏齐宣王
    答:男人喜欢男人,不是现代人开始玩的,你要是多了解了解历史,论会玩,你会乖乖地向古人献上自己的膝盖。西汉哀帝,不仅睡了董贤,还睡了董贤全家。和古代人比谁会玩,不管你敢不敢,反正我是不敢。齐貌辨就这样常伴靖郭君身边。过了几年,齐威王死了,齐宣王即位。一朝天子一朝臣,靖郭君不出...
  • 芮国国君:芮良夫,极力劝谏周厉王不要重用荣夷公
    答:名良夫。厉王重用荣夷公,实行专利,他曾劝谏。见《国语—周语上》与《逸周书—芮良夫》。 周厉王向任用荣夷公为卿士。芮良夫极力谏阻。认为荣夷公好利...古人希望多多听取作为鉴戒,不听就不会知道。你虽然听了,你也知道了,可是不改变你的想法,也就难了,国君除去百姓的祸害,就不是百姓的祸害。如果祸害百姓,...
  • 请说说古人有哪些以死诤言的故事?
    答:“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那只是用来欺骗百姓的姿态,皇帝是不能质疑的。所谓“伴君如伴虎”,即使是“刑不上大夫”的大臣们如果想要直言进谏,使帝王接受批评和建议,那也是要冒身家性命的风险。给皇帝进谏如此凶险,但历史上还是有很多人为了国家社稷,为了黎民百姓以死...
  • 以“劝谏”为话题写作文
    答:古人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他告诉我们:正确的劝谏就如粗糙的磨石,虽然不好看,但是会打磨掉我们身上的瑕疵,让璞玉浑金变成光芒四射的纯玉真金。但是在显示生活中,却有许多的劝谏会被我们误会,甚至会由此而产生对好心人的反感,这就令人非常遗憾了。仔细地回想一下,你的生活中...
  • 晏婴劝谏齐景公的故事
    答:意义:我们很可以通过这个故事学到一点古人论证的方法。齐景公要祭神求雨,这显然是迷信的做法。但君王的话就是命令,如何劝止呢?晏子有办法。比如:景公要祭河伯,晏子就先退一步,承认有河伯,然后再转入进攻,论述河伯更盼下雨。言下之意是:河伯真有本事的话,应当早就有雨了,然而“天久不雨”,...

  • 网友评论:

    双禄15268194747: 古人劝谏的艺术 -
    51359窦衫 : 唐代著名谏臣魏征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他可是被后人美誉为“唐太宗的一面镜子”的人喔~ 比干之死 成汤末年,朝歌城内.纣王梦的箴言曰:“修中庸而行圣贤.”遂问及亚相比干:“卿可知何为中庸之道?”比干略加思索道:“中庸,既...

    双禄15268194747: 《烛之武退秦师》晋文公为什么不愿意对秦军出兵?你怎样看古人劝谏的艺术? -
    51359窦衫 : 晋文公是一个讲恩情、讲仁义、讲智谋的人.在盟友变敌友的情况下,晋侯并没有感情冲动,而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 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口若悬河的邹忌,胸有成竹的触龙,都以其杰出的辩才,说服了高高在上的国君,从而改写了本国的历史:烛之武退秦师挽救了赵国,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触龙说赵太后使赵国在危难之时得到了齐国的援助,从而转危为安.为此,他们都成了历史的功臣,也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形象, 他们的成功与他们杰出的说辩才能是分不开的. 希望对您有帮助,望采纳,您的采纳将是我们回答的动力

    双禄15268194747: 烛之武出色的劝谏艺术对于古人的处事有什么意义 -
    51359窦衫 : 烛之武出色的劝谏艺术对于古人的处事有重大意义: 对于古人中,中国有句古话:“伴君如伴虎.”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作为君王,则应虚心采纳,方可成就霸业.以下人物便是正反两方面的典范,值得借鉴: 1、邹...

    双禄15268194747: 《战国策》中的游士劝谏:大王,你听我狡辩!都有什么招? -
    51359窦衫 : 一、察言观色,能够及时知道被劝谏人的接受程度;二、欲擒故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三、高超的诡辩技术,以偏概全使对方深信不疑等.

    双禄15268194747: 帮我推荐几个古代臣子善于劝谏的例子 -
    51359窦衫 : 唐魏征劝唐太宗 水可载舟,也可覆舟.

    双禄15268194747: 课外阅读《触龙说赵太后》,分析触龙“说”的步骤和技巧 -
    51359窦衫 : 从《触龙说赵太后》看说话艺术 开口说话,看似简单,实则不容易,会说不会说大不一样.古人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误国.”苏秦凭三寸不烂之舌而身挂六国相印,诸葛亮靠经天纬地之言而强于百万之师,烛之武因势利导而存郑...

    双禄15268194747: 同样是劝谏君主,诸葛亮和魏正公的劝解艺术有什么不同 -
    51359窦衫 : 都是直谏,但诸葛亮劝谏刘禅是陈情言事,恳切肺腑.而魏征是一针见血的指出李世民的错误.刘禅是个什么都不会的皇二代,所以诸葛亮的劝谏比较倾向于感化.而李世民是开国皇帝,通晓很多事物,所以魏征直接指出错误.

    双禄15268194747: 古代劝谏的故事有哪些? -
    51359窦衫 : 魏征劝谏唐太宗邹忌讽齐王触龙说赵太后等等

    双禄15268194747: 古代善于进谏的名臣和勇于纳谏的明君知多少
    51359窦衫 : 最著名的当属魏征劝谏唐太宗,晏子劝谏齐景公,狄仁杰劝谏武则天.他们的共同点是不犯颜强谏,而是用巧,即能达到目的,又不会将老命丢了,又不使君主冒杀谏恶名.象海瑞、屈原、范增等人,虽也经常犯颜直谏,但除给自己博得大忠臣的声誉外,却让君主在史书上留下恶名.纳谏明君当属唐太宗,没有哪一位君主能象他那样纳谏如流.他不仅能纳谏,而且一再鼓励众臣提出批评意见,一旦犯错也勇于改正,能经常反省自己,并经常以隋炀帝的所为来警示自己.而且能够时刻警告自己: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充分认识兼听则明,旁听则暗的道理.在纳谏这问题上,可谓千古一帝.

    双禄15268194747: 劝说朋友多读课外书 -
    51359窦衫 : 劝说的技巧 让别人改变主张,听从你的建议,这是一件很难的事.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公输》、《曹刽论战》、《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愚公移山》,这几篇文章,都涉及到了劝说的问题,很有意思,文章表现的古人高超的...

    热搜:秘书的劝谏艺术 \\ 劝谏的几种方法 \\ 古代劝谏的艺术 \\ 劝谏艺术对今人的意义 \\ 小议劝谏艺术 \\ 烛之武高超的说服艺术 \\ 先秦散文的劝谏艺术 \\ 谈谈李斯的劝谏艺术 \\ 古人劝谏的语言艺术 \\ 劝谏是一门艺术 \\ 召公谏厉王弭谤的劝谏艺术 \\ 古人的劝谏艺术感悟 \\ 劝谏艺术有哪些 \\ 劝谏的艺术有哪些 \\ 孟子的劝谏艺术 \\ 劝谏他人的古文 \\ 古人劝谏的故事 \\ 古人的劝说艺术 \\ 古人劝谏的方法有哪些 \\ 劝谏帝王的古文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