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新韵和古韵的区别

  • 古韵与新韵的区别是什么?
    答:古韵是普通话。新韵不是普通话。古韵指以《诗经》为主的先秦两汉韵文的韵。新韵诗词是相对于旧体格律诗变革而来的一种诗体。所利用的材料,主要是《诗经》韵字和《说文解字》的谐声偏旁,兼及先秦两汉韵文、重文、异文通假、读若、音训等。其基本方法是首先系联《诗经》韵字,归纳韵部。然后根据谐声关...
  • 古韵与新韵的区别?
    答:古韵与新韵的最大区别,是声调的平仄不同。说明 (1)古韵将汉字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其中的“平”为平声;“上、去、入”为仄声。新韵以普通话为基础,将汉字的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去”四声,“阴(平)、阳(平)”均属于平声,“上、去”为仄声。将旧韵...
  • 新韵与古韵有何区别?
    答:古韵是以古四声为基础的,新韵是以今四声为基础的。 古四声包括平声、上(读shang三声)声、去声和入声,今四声为阴平、阳平、上(读shang四声)声、去声。古韵有很多韵书,比较有名的有《集韵》、《广韵》等。诗人写诗填词一般尊平水韵,现在写诗既可以用古韵,也可以用新韵,不过一般规定凡用新...
  • 古韵与新韵的最明显区别是什么?平仄怎么区分?
    答:以普通话读音韵母为韵,是现代新韵,可以写格律诗,现在强调双轨并行,但不得混用.现代新韵,阴平和阳平为平声,上声和去声为仄声.平水韵,古韵书留下来的,平声有上平声(十五个韵部)和下平声(亦十五个韵部),仄声有上声(二十九个韵部),去声有(三十个韵部),入声(有十七个韵部.)入声字,读起来声音短促,字较...
  • 古韵与新韵的区别
    答:古韵与新韵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定义:一是以韵书采用的基础语音为依据进行定义;二是以韵书成书的年代为依据进行定义。依据上述标准,我们应将以《切韵》音系作为基础语音,且成书年代在1911年以前是韵书称之为“古韵”;我们应将以现代汉语普通话(或称国语)作为基础语音,且...
  • 古诗韵与《中华新韵》的区别?
    答:3.平仄区分原则:只分平仄,不辨入声 每个韵部中发音为阴平、阳平的字,即为平声字;发音为上声、去声的字,即为仄声字。不再区分入声字。这样,每个韵部实际上自然分成了平声、仄声两个部分。用入声韵的词牌,用新韵时改用仄声。为了同时使用《平水韵》时更加方便,在每个韵部的后面标出该韵部平声字...
  • 七律里的新韵是怎么回事
    答:新韵,与古韵(一般称《平水韵》)相对应,指依照《中华新韵》或普通话读音来写诗、押韵。如:《平水韵》中”一东“、”二冬“是两个韵,作为新韵则可以作为一个韵。
  • 平平仄仄,如何判断一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希望能结合古诗词实例...
    答:1、新韵。就是按照普通话发音分平仄。普通话的声调有四声,阴平、阳平(一声、二声)为“平”,上声、去声(三声、四声)为“仄”。但新韵只适合现代人写诗,不能用来判断古诗的平仄。2、旧韵。依据古代人发音分平仄。古代汉语发音也有四声,与普通话不同,古四声是平、上、去、入,其中,平为“...
  • 何为古韵和新韵?
    答:分类是中国学者研究古韵的最大贡献,不过有一点要指出:部大字多,押韵容易守规矩。部小字少,押韵难,免不了从别部借用。有些分类犬牙交错,象侵谈分立,屋沃……几部入声独立不独立,意见分歧就从这里产生。这里免不了有些个人爱好起作用。新韵,也称今韵,新声韵。 什么是新韵(我国格律诗权威机构中华诗词学会称为“...
  • 诗词古韵新韵的依据是什么
    答:古韵就是水平韵和词林正韵,水平韵是宋代编撰的,词林正韵是清代编撰的。水平韵和词林正韵对每一个字的平仄都做出了限定,如叠字,在古时词里是仄音,在中华新韵里就是平声, 翘字恰恰相反。古韵同时把起韵,就是第一个韵脚和叶韵就是跟进的韵脚以及协韵就是非终句的韵脚,都给予了限定,填词时要...

  • 网友评论:

    贲骨17386628393: 古诗韵与《中华新韵》的区别? -
    38001南永 : 古诗韵,是中国古代诗人做诗所依据的韵书,一般依《平水韵》,平、上、去、入四声共106韵平仄作诗. 《中华新韵》,是近代以普通话为读音的依据,以《新华字典》的注音为读音的依据,将汉语拼音的35个韵母,划分为14个韵部作诗的新韵. 区别是,古诗韵讲究平仄格律,中华新韵则不讲究平仄格律,完全为所谓的“现代诗”服务. 题外话:我经常看到一些完全不懂什么叫做平仄格律平水韵,做些冠以七律、五绝、钗头凤、长相思之类的古诗词名衔,瞎写一气的现代诗人.可气又好笑.

    贲骨17386628393: 新韵与古韵有何区别? -
    38001南永 : 古韵是以古四声为基础的,新韵是以今四声为基础的. 古四声包括平声、上(读shang三声)声、去声和入声,今四声为阴平、阳平、上(读shang四声)声、去声.古韵有很多韵书,比较有名的有《集韵》、《广韵》等.诗人写诗填词一般尊平水韵,现在写诗既可以用古韵,也可以用新韵,不过一般规定凡用新韵者应在前面注明“新韵”字样,以免混淆.

    贲骨17386628393: 古韵与新韵的最明显区别是什么?平仄怎么区分? -
    38001南永 : 区别大了,很难简单讲清楚比如“一”字,古汉语读 jit,属入声,阴入调,属仄.新韵(普通话)读yi,属平声,阴平调,第一声,属平.

    贲骨17386628393: 新韵与旧韵有什么区别??? -
    38001南永 : 旧韵也不等于是古音,历代韵书只是个示范,是书面的标准用法,也可以说是个大杂烩,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方言是和当时韵书是一样的,道理很简单,当时没有普及的“普通话”,隋陆法言编《切韵》也是吾辈数人,定则定矣! 但使用起来有...

    贲骨17386628393: 新韵是什么意思
    38001南永 : 新韵,也称今韵,新声韵.我国格律诗权威机构中华诗词学会称为“新声韵”,就是用普通话,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的发音,来写格律诗.根据专家们的肯定,古人的入声,现代汉语的发音已经没有了,一些读平声,一些读仄声.古韵是普通话,新韵不是普通话.古韵指以《诗经》为主的先秦两汉韵文的韵.新韵诗词是相对于旧体格律诗变革而来的一种诗体.所利用的材料,主要是《诗经》韵字和《说文解字》的谐声偏旁,兼及先秦两汉韵文、重文、异文通假、读若、音训等.其基本方法是首先系联《诗经》韵字,归纳韵部,然后根据谐声关系,扩大韵部范围,如此推衍,可得到完整的古韵系统,并将汉字分别归入各韵部.

    贲骨17386628393: 对联里的古韵和新韵怎样区别 -
    38001南永 : 新韵:按普通话读音,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 旧韵:古人读音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平为“平”,上、去、入为“仄”. 由于语音变化,古读入声消失,并入其它声调.现代说普通话的人很难区分古韵的“入声”,只能从古韵书中查找.常用韵书有《平水韵》.

    贲骨17386628393: 现代诗韵与之前的有哪些区别? -
    38001南永 : 古韵如平水韵,分为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入声五部106韵. 现在的中华新韵14韵,只分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也就是普通话的四声. 除了入声在普通话里消失了以外,还有同字的古音和今声的区别,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古音xia(侠),归于下平“六麻”,也就是说它和麻字同韵;而现在读“xie”,归于三皆、阳平. 入声在江南不少地区的方言中还有保存,譬如听昆曲,就会经常听到入声.

    贲骨17386628393: 懂诗词的朋友进来 -
    38001南永 : 要区别平仄,先要懂得四声.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贲骨17386628393: 诗词的平仄同现代音调的关系 -
    38001南永 : 从新韵上来说:普通话的1声和2声是平声,3声4声是仄声. 从古韵上来说,平声分为阴平阳平,仄声分为上声,去声,入声.首先,我们从大体上来理解: 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就是整个音调没有起伏,但是声调比较高,普通话的1声有这种...

    贲骨17386628393: 诗词当中的新韵是指的哪一类韵? -
    38001南永 : 诗词的新韵采用现代声韵,一般依照《新华字典》执行.按照古典的格律、采用现代的声韵,创制或填写的诗词为新韵诗词.其中,古典格律依照古人的诗词谱格执行.2010年,中华诗词学会发布了中华新韵.中华新韵由《中华诗词》编辑部组...

    热搜:平水韵是古韵还是新韵 \\ 诗词中的通韵是什么 \\ 新韵的特点是什么 \\ 古风古韵的解释 \\ 对联新韵是什么意思 \\ 诗经楚辞里的绝美昵称 \\ 平水韵和新韵的意思 \\ 新韵与旧韵有何区别 \\ 新韵和古诗词有什么区别 \\ 诗经里的女孩灵动名字 \\ 新韵是指什么韵 \\ 对联新韵与古韵区别 \\ 新韵是什么意思 \\ 诗词中的韵是什么意思 \\ 古韵和新韵平仄是否一样 \\ 诗经中的女孩灵动名字 \\ 古韵和今韵的区别 \\ 古韵是形容什么意思 \\ 中华新韵与古韵区别 \\ 古人表白最浪漫的诗句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