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第四段哲理

  • 赤壁赋中感情变化的主要线索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答:《赤壁赋》情感变化的线索是乐——悲——乐(喜)。第一段主要写乐,第二段是开始由乐转悲,第三段是悲,第四段是阐述人生哲理,最后一段是喜。
  • 对苏轼散文前赤壁赋中盈虚者解释有误的是
    答:第三段问的是人生“何为其然”的一种奥秘,客作答则表现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人生之须臾”的消极悲观;第四段作者又借阐发“变”与“不变”的人生哲理,表达了自己欲寄情于“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的一种超脱,一种乐观旷达的情怀。就感情线索而言,全文表现出作者“乐—...
  • 前赤壁赋
    答:《前赤壁赋》具有景、情、理融为一体的艺术特色。其文重点不在记游,而在抒发人生感慨,辩论人生意义。因而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哲理性。但这种哲理性并不用抽象的哲学语言和纯粹的逻辑思辩来体现,而是采用因景生情、借物喻理的高明手法,使本文写景、抒情、说理统一,形象性与哲理性统一。第四段苏子...
  • 谁知道前赤壁赋各段的段意
    答:各段主要内容为:第一段: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明月让他们有了飘然欲仙的感觉。第二段:作者饮酒放歌的快乐和客人箫声的悲凉。第三段:客感慨人生无常,自我渺小。第四段:集中表现苏轼豁达心胸的一段,全文重点阐释变与不变、短暂与永恒的关系,表达了自己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第五段:...
  • 苏轼的<<前赤壁赋>>详细解析
    答:《前赤壁赋》是一首诗,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一首探索人生哲理的哲理诗。 全文共分为五段。第一段,写苏子与客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夜游赤壁,泛舟江上,江水和月色十分优美,令他们陶醉,竟产生了一种飘飘然变成神仙的感觉。先点出时间:"七月既望(旧历十六日)",地点:"游于赤壁之下"。然后写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概括《前赤壁赋》的各段大意!
    答:第一段: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明月让他们有了飘然欲仙的感觉。第二段:作者饮酒放歌的快乐和客人箫声的悲凉。第三段:客感慨人生无常,自我渺小。第四段:集中表现苏轼豁达心胸的一段,全文重点阐释变与不变、短暂与永恒的关系,表达了自己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第五段:客转悲为喜,开怀畅饮,兴尽而眠。
  • 赤壁赋第四段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文章也就此由情入理,由感情的抒发到哲理的畅达,进而以苏子的对答把全文的主旨表露出来,"变"与"不变"的理论和"物各有主"的观点好似一剂"愀然"的灵丹妙药,使客人终于"喜而笑".《前赤壁赋》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全文紧扣风、月来展开描写与议论.以风、月之...
  • 根据前赤壁赋第四段写篇500字议论文
    答:苏轼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文学家,他的诗词,他的散文,他的书法。他是一位大家。而我现在要谈的是苏轼的经典散文——《前赤壁赋》。这是篇赋,写的是人生,写的是哲学,写的东西包罗万象。在作赋的这个背景,他正是被贬时期,极其抑郁。东坡的不少散文,并不着意写景,而是以阐明哲理,发表议论为...
  • 前赤壁赋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答:此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文理转折自然。但文章并不是直陈其事,而是连用了两个问句。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客曾“羡长江之无穷”,愿“抱明月而长终”。
  • 苏轼在《赤壁赋》中阐述了什么哲理?
    答:苏轼在《赤壁赋》中阐述了变与不变的哲理,这个论点尽管来源于老庄的相对主义哲学观,具有唯心主义的成分,但却同时具备了辩证法的因素,这是作者所要集中表达的思想,是文章的“神”之所在,表现了诗人旷达的人生态度。《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

  • 网友评论:

    甘种15848824531: 赤壁赋这篇文章中第4段苏轼运用了哪种说理方法 -
    59972阎于 :[答案] 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甘种15848824531: 赤壁赋的第3、4段 说说作者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抒发了什么感情?阐发了怎样的道理 -
    59972阎于 :[答案] 文章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玩赏之乐,再以主客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寻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

    甘种15848824531: 赤壁赋第4段中明月于江水对比说明什么道理 -
    59972阎于 : 万物变化,存乎于心.唯物主义观之,明月与江水都有其存在的道理与运行的法则,唯心主义观之则任他诸般变化,我心永久.

    甘种15848824531: 赤壁赋第四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
    59972阎于 : 反映了当时苏轼对被贬后的感受.他认为功名利禄就如天地变幻一样,都是过眼云烟,不是自己的,就不要去留恋,不要去非法而得.而清风明月,则无时无刻所在,清人耳目,受之享受.表现了苏轼“无官一身轻”,放下一切名利,寄情于山水之间的一种心态的调整.

    甘种15848824531: 《赤壁赋》阐发了什么哲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
    59972阎于 :[答案] 苏轼在文章中阐述了变与不变的哲理,这个论点尽管来源于老庄的相对主义哲学观,具有唯心主义的成分,但却同时具备了辩证法的因素,这是作者所要集中表达的思想,是文章的“神”之所在.表现了诗人旷达的人生态度.

    甘种15848824531: 赤壁赋阅读第四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赤壁赋阅读第四段文字表
    59972阎于 : 表现作者的旷达心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是同时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也有一种逃避现实的感觉

    甘种15848824531: 《赤壁赋》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感情色彩如何?作者是怎劝慰客人,使?
    59972阎于 : 第四段内容 :反映了当时苏轼对被贬后的感受.他认为功名利禄就如天地变幻一样,都是过眼云烟,不是自己的,就不要去留恋,不要去非法而得.而清风明月,则无时无刻所在,清人耳目,受之享受.表现了苏轼“无官一身轻”,放下一切名利,寄情于山水之间的一种心态的调整.感情色彩为喜悦苏子批判客的观点,并阐释自己的观点.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借水的流逝,月的盈虚,来说明人的生老病死总在变化,人生代代相承,又是永恒的.

    甘种15848824531: 赤壁赋怎样阐述了变与不变的道理
    59972阎于 : 其一,赤壁一带的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的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于江渚之上.其二,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其三,要摆脱现实处境,渴望能“挟飞仙以游,抱名悦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 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阐述了“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不变,人生短暂,自然可悲;但从不变的角度看,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表现了作者超然独立、不计得失、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作者从水、月中悟出了变与不变的道理,苦闷的心情得到了慰藉,精神上得到了解脱

    甘种15848824531: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什么意思 -
    59972阎于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意思是“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卖察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比喻生命虚无,人生苦短,抒发作者的无限感慨.出自:苏轼《前赤壁赋》原文选段: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漏知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返配消,托遗响于悲风.

    甘种15848824531: 《前赤壁赋》中,苏轼用来解脱精神苦闷的哲理是( ). -
    59972阎于 :[选项] A.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B. 清风、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C. “变”与“不变”是相对的 D. “登仙”、“长终”都是不可能的

    热搜:赤壁赋中体现的人生观 \\ 赤壁赋表达的人生哲理 \\ 赤壁赋水与月变与不变 \\ 赤壁赋第四段写了什么 \\ 赤壁赋第四段段解 \\ 赤壁赋中第四段的赏析 \\ 赤壁赋第四段变与不变 \\ 苏轼变与不变的哲理 \\ 赤壁赋中体现的人生哲理 \\ 苏轼前赤壁赋所说的理 \\ 赤壁赋感悟人生哲理 \\ 赤壁赋苏轼的人生哲理 \\ 赤壁赋第四段表达了 \\ 苏轼赤壁赋哲理思考 \\ 赤壁赋蕴含的人生哲理 \\ 赤壁赋第四段蕴含的哲理 \\ 赤壁赋第四段的启示 \\ 赤壁赋取与不取的哲理 \\ 赤壁赋给我的哲理启示 \\ 赤壁赋阐述了什么道理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