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中赋比兴具体分析

  • 采薇的赋,比,兴是什么意思?
    答:《采薇》中的“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具体含义如下: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在《采薇》中,这种手法主要用于描述戍边战士的生活和心情,以及战争的残酷场面。比:即比喻,通过以彼物比此物的方法,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在...
  • 采薇中的比兴的手法有哪些?
    答:表现手法上的赋比兴.(如《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章法上的重复叠句,反复咏叹,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使情感得到尽情抒发.(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语言上的双声叠韵和叠字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以及诗歌的感染力.(如《采薇》...
  • 简述《采薇》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答:此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末章头四句,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有名的诗句之一.具体地讲,兴的手法从“薇亦作止”到“薇亦柔止”直到“薇亦刚止“,借用豌豆叶子发芽,成长到成熟这个过程,...
  • 结合具体诗句谈谈《采薇》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答:《采薇》的赋表现在铺陈情节、直接叙述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抒发感情期望和平的情感。这种情感主要是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和重章迭词反复申义的方式和末章的特殊表现力来体现的。《采薇》兴的手法从“薇亦作止”到“薇亦柔止”直到“薇亦刚止“,借用豌豆叶子发芽,成长到成熟这个...
  • 采薇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答: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增加诗歌的生动性和感染力。《采薇》是一首古代诗歌,运用了大量的赋比兴手法。赋是通过铺陈情节、直接叙述等方式来表达作者内心情感和观点。比兴借用类似豌豆发芽成长这样具体事物或过程象征抽象概念。
  • 从“赋比兴”的角度出发,诗经《采薇》的前三章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样...
    答:《诗经》作品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而前三章都有“采薇采薇”引起,可知这是用的“兴”的手法。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 采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此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末章头四句,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有名的诗句之一。具体地讲,兴的手法从“薇亦作止”到“薇亦柔止”直到“薇亦刚止“,借用豌豆叶子发芽,成长到成熟这个过程...
  • 诗经采薇前三段主要表现了什么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_百度知 ...
    答: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前三段中首句以采薇起兴,兴中兼赋。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二、...
  • 采薇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诗歌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第六节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全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末章头四句,抒写当年出征...
  • 《采薇》运用了《诗经》“三义”中的哪种?具体如何运用?
    答:“三义”中表现手法上的赋比兴。如《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章法上的重复叠句,反复咏叹,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使情感得到尽情抒发。原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 网友评论:

    满泪18730502296: 结合具体诗句谈谈《采微》中“赋”“此”“兴” -
    43471容育 : 此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表现手法上的赋比兴.(如《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章法上的重复叠句,反复咏叹,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使情感得到尽情抒发. (曰归曰归,...

    满泪18730502296: 诗经采薇中的比兴句是哪些,作用是什么 -
    43471容育 : 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又十分妥贴.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采薇》,似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

    满泪18730502296: 以采薇为例,分析诗经中比兴和重章叠句的特点. -
    43471容育 : 此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1、诗以“采薇”托物起兴,以“薇”的发芽到变老过程暗示季节的变化推移,从而将戍期漫长、战士久戍不归的思乡情感含蓄复杂地表现出来. 2、以采薇起兴,但兴中...

    满泪18730502296: 采薇中的赋比兴 -
    43471容育 : 表现手法上的赋比兴.(如《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章法上的重复叠句,反复咏叹,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使情感得到尽情抒发.(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语言上的双声叠韵和叠字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以及诗歌的感染力.(如《采薇》:叠字如“烈烈”写心如火灼;“业业”、“骙骙”、“翼翼”写马的高大、雄壮、整齐;“依依”写柳枝的迎风摇曳;“霏霏”写雪花的漫天飞舞.叠词如“采薇采薇”、“曰归曰归”,重复歌唱,以加重语气,加强感情的表达.)修辞手法“赋比兴”你自己去找.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兴.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这是赋

    满泪18730502296: 以采薇为例,分析诗经中比兴和重章叠句的特点.如题 -
    43471容育 :[答案] 这四句,是诗中情景交融的名句.“依依”,“霏霏”这两组叠词,不但把柳枝的婀娜姿态、大雪的飞舞飘扬描绘得十分肯体、生动,而且非常形象地揭示了这一征人的内心世界.“杨柳依依”表现他春天出征时对故乡、亲人恋恋不舍...

    满泪18730502296: 《采薇》中的兴与赋的关系 -
    43471容育 : 首先,"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两句用鲜明的对照、反衬手法,集中表现了戍卒出征时,"杨柳依依”;返回时,"雨雪霏霏”.一春一冬,一暖一寒,一绿一白,一喜一悲,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且这两句选字...

    满泪18730502296: 采薇中的赋比兴 -
    43471容育 : 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满泪18730502296: 诗经 采薇作者分别描写了什么? -
    43471容育 : 《诗经》用赋比兴,往往用景物起兴,实质则有他意.采薇中反复咏唱的采薇采薇,就是兴,兴是什么,兴乃是托物起兴,先言他物,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作真正所要表达的意旨.所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样的句子,不是写景,是为了引...

    满泪18730502296: 采薇一、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
    43471容育 : 《诗经·小雅·采薇》的前三段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表达戍卒远别家乡、历久不归、思恋家园的凄苦心情. 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前三段中首句以采薇起兴,兴中兼赋.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

    满泪18730502296: 以采薇为例~分析[比兴]和[重章叠句]的特点 {高悬赏!!!} -
    43471容育 : “比”简要地说就是“借物托情,或者就是托物言志” “兴”相信你们老师上课肯定讲过了,但是我还是重复一边“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重章叠句特点:“有节奏感韵律感,层层递进(有时候也指作者感情的层层递进)”(在《采薇》里面么就是作者的思乡之情日渐强烈的感情层层递进) 举例:“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到后来第二段“采薇采薇,薇亦柔止”再到后来的“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热搜:采薇诗风雅颂的那一部分 \\ 采薇的表现手法赋比兴 \\ 采薇里的赋比兴手法 \\ 诗经采薇比兴手法赏析 \\ 采薇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 诗经采薇中赋的例子 \\ 关雎赋比兴手法 举例说明 \\ 赋比兴分别指什么采薇 \\ 采薇中的赋比兴分别为哪些 \\ 采薇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 《采薇》中的赋比兴句子 \\ 采薇赋比兴赏析 \\ 采薇的赋比兴在哪里 \\ 采薇中运用 赋 的句子 \\ 对采薇赋比兴的分析 \\ 采薇中具体的比兴句子 \\ 小雅采薇赋比兴分析 \\ 诗歌中赋比兴的作用 \\ 赋比兴的手法和举例 \\ 采薇比兴手法体现在哪里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