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章叠句的例句

  • 重章叠句法写作文
    答:1、《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2《采薇》、《采薇》...
  • 关于诗经中重章叠句
    答: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eí)。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
  • 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的仿句有哪些
    答:”1、春日暖阳,花开满园。这个仿句通过四个四言的句子,描述了春季的景象,句子使用了重复的词语和相似的结构,形成了重章叠句的效果。2、人生苦短,世事难料。这个仿句通过四个四言的句子,表达了人生中的一些感慨和态度。3、风轻云淡,月明如水。这个仿句通过四个四言的句子,描述了一种宁静、淡泊...
  • 运用重章复沓的诗有哪些?
    答:”重章复沓“,重章复唱,也称作重章复沓,“重章叠句”,是《诗经》基本结构。举一例:《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
  • 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写一首小诗?
    答:在重章叠句的手法下,我为您创作了一首诗:落日余晖映山河,山河如画意凝神。神游太虚时光静,静听潺潺溪水声。声里红叶落寂地,地上金花盛开明。明月高悬挂天空,空谷幽兰清香馨。这首诗通过反复叠加相同的句式,使得整个诗句犹如一座山峰,层层叠叠,层次分明,显得富有韵律和节奏感。同时,通过自然景...
  • 如何理解重章叠句?
    答:体会《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其中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蒹葭》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
  • 和两首诗都运用了重张叠句的手法 简要分析
    答:首先,是重章叠句,意思是诗歌中反复使用相同相似的句子,形成一种格式,层层推进起到强调作用,又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便于古人唱颂.例如:《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 举例分析《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答:所谓重章叠唱,就是指诗的各章在结构和语言上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换几个字,有时甚至只换一两个字,通过每章的重复出现,反复咏唱。从而起到强化音乐节拍,深化主题、强化抒情、增加感染力的审美艺术效果。比如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重章叠句的范文
    答:比如这首现代诗歌就使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望前方》站在这文学汀岸构思着我笔墨所要通往的方向我看不到我想要的曙光也许 它在山的那边往回想 岁月满沧桑此岸月暗 彼岸斜阳站在这穷乡僻壤寻找着我心灵所要寄住的旅店我找不到我想要的房间也许 它的来客已满转身看 路途已遥远前方荒漠 后方民房站在...
  • 什么是重章叠句?
    答: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比如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 网友评论:

    宿真13443945562: 《诗经》中的重章叠句的文章 请列举3~4个 -
    28376祖熊 :[答案] 1、《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 溯洄...

    宿真13443945562: 现当代诗歌那些运用作品中重章叠句的写作手法? -
    28376祖熊 : 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范文 编辑 体会《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其中...

    宿真13443945562: 今天中午语文作业找两首运用重章叠句的诗 不要蒹葭 -
    28376祖熊 :[答案] 《周南·芣芑》: 采采芣芑,薄言采之.采采芣芑,薄言有之. 采采芣芑,薄言掇之.采采芣芑,薄言捋之. 采采芣芑,薄言袺之.采采芣芑,薄言襭之.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

    宿真13443945562: 模仿诗经写一首重章叠句的诗 -
    28376祖熊 : 例如:今夕何夕,灯火依稀.有女如云,来去无迹.且寄思情,寓于碧霄.愿随君去,乘风直上.月光桂下,两情依依.心之所向,在于伊人.伊人不再,精心已知.伊人回眸,斯我仰知. 来去依然,伊且如故.素人俗人,我心尔知.愿执尔手,共步而去.去梦依稀,还复惊魂.似有所思,心自知之.诚惶诚恐,满头愁丝. 扩展资料: 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诗经中重章叠句运用的好,赏心悦目,过目难忘.李敖有句豪言说,五百年内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三个“李敖”重叠在一起,富有韵味,可以说是重章叠句运用的典范.不论在古代,现代,还是在外国诗歌中,重章叠句都有着广泛的运用,为诗歌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宿真13443945562: 蒹葭中以重章叠句形式表现淑女美好勤劳等形象的句子是? -
    28376祖熊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宿真13443945562: 将意气之风,将下列句子使用重章叠句?求,急 -
    28376祖熊 :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

    宿真13443945562: 关雎中以重章叠句的方式表现对淑女强烈追求的句子是? -
    28376祖熊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宿真13443945562: 请赏析《蒹葭》一诗中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举一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
    28376祖熊 :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重章叠句,层层推进,这是《诗经》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现方法.诗中还巧妙的运用了如“苍苍”,“、凄凄”,使全文声情兼备.

    宿真13443945562: 重章叠句的用法和作用 -
    28376祖熊 : 重章叠句在诗歌中运用得十分广泛,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它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叠句运用得好,可以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宿真13443945562: 以采薇为例~分析[比兴]和[重章叠句]的特点 {高悬赏!!!} -
    28376祖熊 : “比”简要地说就是“借物托情,或者就是托物言志” “兴”相信你们老师上课肯定讲过了,但是我还是重复一边“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重章叠句特点:“有节奏感韵律感,层层递进(有时候也指作者感情的层层递进)”(在《采薇》里面么就是作者的思乡之情日渐强烈的感情层层递进) 举例:“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到后来第二段“采薇采薇,薇亦柔止”再到后来的“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热搜:重章叠句是复沓吗 \\ 重章叠句举例现代文 \\ 举一个重章叠句的例子 \\ 模仿无衣写一首重章叠句诗 \\ 重章叠句的唯美句子 \\ 重章叠句怎么写 \\ 重章叠句举例自己编 \\ 重章叠唱和重章叠句 \\ 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诗歌 \\ 重章叠句是反复吗 \\ 重章叠句 \\ 重章叠句仿写200字 \\ 重章叠句的特点和作用 \\ 重章叠句仿写一首诗 \\ 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 重章叠句写一段话 \\ 重章叠句在 中运用较多 \\ 重章叠唱与重章叠句 \\ 重章叠句的答题方法 \\ 有重章叠句的流行歌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