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对艾青的评价

  • 闻一多对诗歌的评价
    答:闻一多是十分重视诗评的。他认为“越求创作发达,越要扼重批评”。从这一前提出发,闻一多对生活在同一时代的许多著名诗人的诗篇提出许多极为珍贵的、中肯的意见。闻一多先生不仅是早有定评的优秀诗人和杰出学者,也是中国新诗史上最早出现的诗评家之一。他的第一篇诗评《敬告落伍的诗家》发表于1921年3月...
  • 艾青简介
    答: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讲究哲理,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
  • 艾青诗选太阳的赏析
    答:诗的第一、二节,写太阳到来时的悲壮场景值得注意的是:在艾青的感受世界里,太阳竟是从远古的墓茔、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穿过黑暗的年代滚来的,这暗示着光明诞生于黑暗和死亡。这和郭沫若的《太阳礼赞》不同,在郭沫若的感受中,光明就来自光明。艾青之所以有这样奇特的感受与表现,系时代赋予他的苦...
  • 艾青 太阳的话 赏析
    答:艾青《太阳的话》赏析 这是一首读起来让人感到温暖、明媚和亮堂的抒情诗,诗歌的题目是《太阳的话》,其实是借太阳之口,表达了热爱光明、追求新生活的心声。全诗共4节。第一节一开始,作者就用富有激情的呼唤,表达出太阳渴望走进小屋的急切心情。“你们”指人类、人们。“我”指“太阳”。因为人们...
  • 艾青诗选诗歌解析
    答:的诗人。艾青的创作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个文学形式。他的作品秉承着奋斗、抒情和批判的精神,充满了对人民生活、社会现实和历史命运的思考和表达。他的诗歌作品常常富有激情、力量和音乐性,有着鲜明的意象和独特的语言风格。他的散文作品则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入思考。
  • 联系郭沫若、闻一多的诗歌创作,分析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首任院长并设计校徽)、青岛大学、...
  • 为什么说艾青是“中国文坛上一座永不坍塌的纪念碑”?
    答: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艾青诗歌特色的两个概念。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现,艾青仿佛是一位夸父,...
  • 艾青《礁石》的赏析
    答:《礁石》是艾青的一首短诗,只有两节八句,但是,这首八句组成的简短的抒情诗,却用了比拟、象征等好几种写作手法,创造了歌一样的旋律、画一样的景色、无穷的想象空间和深厚的意蕴。1、“海洋”:象征着各种困难的根本,象征着人类劣根性和罪恶的源泉。2、“礁石”:象征了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
  • 艾青简介与生平诗歌特色及主要作品
    答:总的看来,在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平反后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
  • 艾青诗歌文学中的悲剧精神
    答:艾青诗歌文学中的悲剧精神【1】 摘要:在中国新诗的发展史上,艾青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 同时,艾青也是在郭沫若和闻一多之后起到了推动新一代诗风的诗人。 不仅在我国的诗坛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世界上还享有很高的声誉。 艾青的诗歌的风格是带有由于和悲剧的色彩的。 而在她的诗歌中这种摆脱不掉的忧郁...

  • 网友评论: 热搜:郭沫若对闻一多的评价 \\ 艾青诗选死地阅读感悟 \\ 艾青诗选当黎明穿上了白衣读后感 \\ 艾青诗选死地赏析批注 \\ 名家对艾青诗歌评价 \\ 其他作家对艾青的评价 \\ 铁凝对艾青诗选的评价 \\ 艾青太阳的话赏析 \\ 朱自清对闻一多死水的评价 \\ 诗人和作家对艾青的评价 \\ 名人对艾青诗选的评价简短 \\ 郑振铎对艾青诗选的评价 \\ 著名作家对艾青诗选的评价 \\ 艾青诗选死地表达什么情感 \\ 对闻一多先生的评价50字 \\ 人们对闻一多的评价 \\ 艾青诗选死地赏析 \\ 艾青诗选生命赏析批注 \\ 对闻一多的评价20字 \\ 对闻一多的评价100字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