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的诗歌特点

  • 以作品为例(如《发现》《七子之歌》等)分析闻一多爱国诗歌的特点
    答:闻一多表现这一主题的诗有两类,一是在国外创作的,主要表现思念祖国的游子之情,这类作品收入他的第一部诗集《红烛》;二是回国后创作的,由于看不惯黑暗现状而产生的由失望而愤慨的情绪,这类作品多收入他的第二部(也是他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诗集《死水》,主要有《发现》、《一句话》、《静夜》...
  • 闻一多诗歌创作在内容上有何特色
    答:“审美”是回到文化、文论原初语境.闻一多的诗学体现着20世纪初期西方形式美学、艺术人学、历史诗学三大转向的特征,因而他在中国诗学现代化过程中居于先驱地位.在闻一多的诗歌观念中,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事实上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内核.他的倡导新诗的“三美”,是传统诗歌理论在美学方向上的发展.
  • 徐志摩,闻一多,艾青的诗各有什么特点
    答:③ 艾青的诗歌以它紧密结合现实的、富于战斗精神的特点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优良传统,又以精美创新的艺术风格成为新诗发展的重要收获。这里既反映了作者的艺术才能,又铭记下他严肃的、艰苦的艺术实践。在他的诗歌中,饱满的进取精神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带来鲜明。艾青的诗歌具有鲜明深刻的形象,随着诗歌结束...
  • 闻一多的诗歌 长城下的哀歌 的艺术特点
    答:闻一多诗歌《长城下的哀歌》,在大量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同时,从吊古丧逝着手,发扬了中国诗歌的传统;但是诗人终于彻底摆脱了旧有的吊古者的空虚的叹息,将"吊古"与"思人"相联系,将对"物"的凭吊同对人的体验相结合,这就把全诗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 闻一多和郭沫若诗歌的相同点
    答:如贫困、战争、人性等,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3. 语言艺术的追求:闻一多和郭沫若都在诗歌语言艺术方面有很高的追求,他们的诗歌语言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性,且常常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然而,他们的诗歌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在主题、风格、技巧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
  • 闻一闻一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闻一多创作的手法:闻一多在诗歌创作中注意色彩的运用,强调色彩生动、丰富,诗画暖热。当然他强调诗歌的色彩绝不是偶然的,这与他在美国学习绘画有关。他的诗歌在全面把握诗歌的同时嵌入绘画特点。闻一多选择绘画因素,来更丰富的传达诗歌的审美感受。闻一多强调色彩的运用,主要为表达情感,比如,在《红烛》...
  • 以诗歌《死水》为例,谈谈闻一多诗歌的特点。
    答:闻一多的诗,是他的艺术主张的实践。他的大多数诗作,犹如一张张重彩的油画,他不仅喜用浓重的笔触描绘形象,渲染气氛,尤擅于在大胆的想像、新奇的比喻中变幻种种不同的情调色彩,再配上和谐的音节、整饬的诗句这些优美的艺术形式的框架,使他的诗成为一幅完整的艺术品。但有时由于刻意雕琢,便失去...
  • 死水这首诗作者展现死水的什么特点
    答:《死水》是新月派代表作家闻一多先生最重要的作品,其笔法之辛辣老到、隐晦曲折,其构思之新颖精巧、虚实相映,其语言之典雅富丽、意味悠长,向来为人称道.不过,对于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却一向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死水》表现了一种对黑暗现实的厌恶、憎恨和灰心失望,有人认为《死水》表达了一种破坏世界、创造...
  • 从闻一多的诗集《发现》分析闻一多诗歌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
    答:音乐的美主要是指音乐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闻一多在集成我国古典诗词中的“顿”。借鉴西方十四行诗(商籁体)的“音步”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汉语的特点而提出的“音尺”是闻一多的“发明”。他还具体提出一行诗中音尺的排列可以不固定,但每行的三字尺、二字尺的数目...
  • 简述闻一多诗歌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其创作实践: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风格。由于追求艺术上的严谨,使得他的诗歌大多富有浪漫气息的幻想,严谨奇特的构思,火山爆发式的激情,一咏三回环的语势,以及比喻、夸张、象征、反复等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等特点。诗集《死水》中《发现》、《一句话》、《死水》等诗篇,写得或激愤、或...

  • 网友评论: 热搜:闻一多诗歌风格特点 \\ 闻一多的诗《一句话》 \\ 为闻一多写首赞美诗 \\ 闻一多的作品特点 \\ 闻一多死水体现的三美 \\ 闻一多的两部诗集 \\ 赞美闻一多的诗句 \\ 闻一多作为学者的特点 \\ 闻一多诗歌的独特风格是 \\ 诗歌风格的三个特点 \\ 闻一多的诗歌三美是什么 \\ 赞美闻一多的诗自创 \\ 闻一多《死水》赏析 \\ 闻一多的新格律诗特点 \\ 闻一多《死水》的艺术特色 \\ 为闻一多的颁奖词80字 \\ 赞美闻一多的诗词 \\ 闻一多诗歌的思想内容 \\ 闻一多《色彩》赏析 \\ 闻一多的著名短诗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