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臧克家故事100字

  • 闻一多与臧克家之间的小故事
    答:臧克家是闻一多先生的得意门生,1930年夏,闻一多应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之邀到青大主持文学院工作,臧克家也于当年报考青岛大学,当时入学考试中国文出了两个题目,一为《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一为《杂感》,两题任选一道,但臧克家两题都做了,他写的《杂感》只有三句话,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
  • 臧克家的小故事
    答:1932年六月底的一天,臧到清华园去看闻先生。闻住着一方楼,一个小庭院,四边青青绿草,一片生趣。还是那样的桌子,还是那样的秃笔,还是那样的四壁图书。桌上的大本子已经不是唐诗、《杜甫交游录》,而是“神话”一类的东西了。这时的闻一多不再写诗。“七七”事变,使臧再访闻先生的事成了泡影。七...
  • 闻一多与臧客家的友谊
    答:臧克家最初入的是梁实秋先生做主任的英文系,因为记忆力差,吃不消,想转兴趣读中文系,而中文系主任则是闻一多先生。当时,在青岛大学,学生可以转院或转系,那是首任校长杨振声的一贯主张。于是,臧克家便去找闻一多先生。当时,想转到中文系的人太多,全被拒绝了,当臧克家忐忑不安地站在闻一多先生身旁...
  • 闻一多与臧克家之间的小故事
    答:闻一多与臧克家的故事:臧克家与闻一多的相识是在青岛,那是1930年的夏天。臧克家是青岛大学英文系的新生。开学之后,臧想转到中文系,就去国文系主任办公室找闻先生。当时有几个学生都想转,问到臧时,先生问:你叫什么名字,臧瑗望。好,你转过来吧,我记得你的《杂感》。就这样,臧以《杂感》中人...
  • 臧克家与闻一多的关系
    答:臧克家(1905.10.8- )山东诺城人。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胶东半岛的农村。1923年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受五四运动影响,学习写诗。1925年处女作《别十与天罡》载《语丝》。1926年秋,考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曾参加讨伐反动军夏斗寅的战役。大革命失败后,逃亡东北。1929年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发表...
  • 有关闻一多的故事
    答:1、臧克家与闻一多先生结缘 据田建国的《做人、做事、做学问》记载(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年),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成立后第一次招生,国文考试有两个题目:《你为何考青岛大学》和《杂感》,两题任选一个。山东诸城籍考生、26岁的臧克家两题都做了,他写的《杂感》只有三句话:“人生...
  • 臧克家的故事
    答:臧克家的故事:臧克家出生在一个中小地主家庭里。这是一个封建家庭,但它的文化空气很浓。他的祖父、曾祖父都在前清有过不大不小的“功名”,他的父亲是从法政学堂毕业的。他8岁时,生母便去世了,他父亲患有肺病,终年咳血,仅仅活了34岁。由于家庭的不幸,诗人在入私塾之前有机会和贫苦人家的孩子...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迹
    答: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2、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徒,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
  • 说和做主要内容100字概括
    答:臧克家简介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著名诗人,[1]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国立山东大学[2](今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2]知名校友,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
  • 写闻一多先生的作文100字
    答:众所周知,闻一多先生早年是学者,中年为民主战士,爱国主义者。知名作家臧克家就是他的得意门生。而促使臧克家走进大学的原因就是闻一多先生的慧眼识珠,闻一多先生不注重一个人的成绩,却十分看重人的品性与对人生的定义。闻一多先生早年做学者时是“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他用尽全部的精力与...

  • 网友评论: 热搜:闻一多小故事50字 \\ 鲁迅的故事100字左右 \\ 闻一多的小故事100字 \\ 闻一多的事迹200字左右 \\ 闻一多事例100字 \\ 闻一多爱国事迹100字 \\ 臧克家流氓 \\ 闻一多简介100字左右 \\ 闻一多的颁奖词50字 \\ 闻一多的精神100字 \\ 闻一多100字颁奖稿 \\ 闻一多的小故事50字 \\ 闻一多先生夜晚在书房 \\ 臧克家的故事50字 \\ 闻一多事迹50字 \\ 臧克家的故事300字 \\ 臧克家生平资料100字 \\ 闻一多的简短小故事 \\ 闻一多事迹100字概括 \\ 闻一多的故事300字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