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读后感200字

  • 读《说和做》有感
    答: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读《说和做》有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说和做》有感 篇1 闻一多先生曾经说过,“人家说了也不做,我是做了也不说”,生活中的人往往急于说却不愿做,因而成了说空话的人。我认为,要是他们去读一读《说和做—...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读后感
    答: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像闻一多先生那样,言行一致,对学习认真负责,不能草率行事。2.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感 今天我们学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民主战士的言行举止。本文的写作手法令我感受很深。读后感http://www.64foot.com 这篇...
  • 《祈祷》闻一多读后感500字,速求
    答:再读说和做,认识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我最敬重他的一句话,就是有的人说了也不会做,...
  • 读后感!着急
    答:原创。。闻一多先生讲演中关于“最后一课”的高亢呐喊,深深地震撼了我的灵魂。中国自古以来是多灾多难的民族,我不禁回想起胡虏,鲜卑,羌,金,八国联军,罗刹,大和,美利坚,越南……一个个暴戾贪婪的外国侵略者,一个个妄图统治巍巍中华甚至灭我中华民族的敌人。然而历史的血淋淋的事实默默地告诉我...
  • 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有感》读后感
    答:其无论是在演讲的思想内容还是在演讲的语言技巧上,都可以说是一次杰出的演讲,是值得探讨的。下面是我对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讲演》的一些感想。开篇,开门见山,别致新奇。既然是悼词,一般来说,开始是致哀或者述亡者的生平。但闻先生却别出心裁,一反常规,采取“开门见山”的手法,先声夺人,直趋...
  • 说和做读后感300字
    答:说和做读后感 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学习工作我们都避不开权衡“说与做”的关系。在“说和做”的探讨上我们早就有了先驱者和榜样——闻一多先生,我国著名学者,革命者先驱。他言出必行,行出必果。望穿古今,成事业者大以多少言多行的风格做事。所以在我而言与其在那里口若悬河不如脚踏实地步步做事。...
  • 闻一多的著作片段与读后感言。
    答:,1.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是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习惯,他废寝忘食地研究古典文学,"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寻找给我们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方法,为了做这些事,他几乎忘了吃,他靠的是精神食粮,连晚年的时候也很少下楼,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终于,他的辛苦得到了回报...
  • 《死水》读后感
    答:我对闻一多的了解仅仅局限于,1930—1932任教于山东大学国文系院长。有《红烛》、《死水》两部诗集,闻名于世的《最后的演讲》。后来写论文,开始看到他的《周易》、《诗经》、《庄子》、《楚辞》才明白为什么郭沫若对其的评价如此的高。闲来无事,回忆高中学习过的一篇篇经典作品。面临硕士毕业,再回头看...
  • 闻一多的《也许》读后感
    答:1926年秋,闻一多只身离开家乡湖北浠水,到上海吴淞国立政治大学任教。不久其妻和女儿立瑛即患重病。闻一多得知后,又匆匆返回家乡。但已经晚了,立瑛因病情严重,无法挽救,不幸夭亡。年轻的父亲心情异常悲痛,写下了这首诗。这是一首感情深沉的葬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生者告别死者的哀伤,哀惋而不悲惨,...
  • 《闻一多先生上课》读后感怎么写?
    答:这是民主战士的风骨!写闻一多学者的形象:先写闻先生专心治学,用朱自清与魏建功的书斋名,来衬托闻先生谨严的治学,再写他上楚辞、唐诗、古代神话三门课,体现闻一多先生知识的渊博与教学理念及方法的先进。如上古代神话课:先是渲染,许多人从偌大的昆明城涌来,听他的课,接着用“图文并茂”四字,...

  • 网友评论: 热搜:读后感200字简短 \\ 闻一多简介200字左右 \\ 闻一多《青春》读后感 \\ 闻一多传简介200字 \\ 闻一多的事迹200字左右 \\ 闻一多观后感500字 \\ 闻一多先生作文200字 \\ 闻一多让我敬佩600字 \\ 闻一多青春这本诗集观后感 \\ 闻一多人物评价200字 \\ 赞美闻一多的话20字 \\ 赞美闻一多的小短文 \\ 闻一多观后感300 \\ 闻一多的感悟 \\ 20篇读后感200字左右 \\ 闻一多诗集读后感 \\ 闻一多《红烛》读后感 \\ 闻一多的品质200字 \\ 《闻一多诗选》读后感 \\ 《追念闻一多先生》读后感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