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人物形象

  • 赏析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答:却在灯火零落之处不经意发现了她。【赏析】这是一首婉约词,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表现出当时作者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满怀无比惆怅的感情。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 《青玉案.元夕》这首词中的“那人”形象及寓意
    答:“那人”的形象应是指辛弃疾本人,作者借“那人”寓意自己郁郁不得志,与其说是追求情人,不如说是独自幽怜、伤心人别有怀抱的自白!渴望朝廷能够“众里寻她千百度”,施展其才华!望采纳!
  • 《青玉案.元夕》的“那人”的形象及寓意
    答:“那人”的形象应是指辛弃疾本人,作者借“那人”寓意自己郁郁不得志,与其说是追求情人,不如说是独自幽怜、伤心人别有怀抱的自白!渴望朝廷能够“众里寻她千百度”,施展其才华!原文: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
  • 《青玉案·元夕》描述的是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青玉案·元夕》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
  • 诗词鉴赏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答:这首词先用大量笔墨渲染了元夕的热闹景象,最后突然把笔锋一转,以冷清作结,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造成了境界上的强烈反差,深化了全词的意境,而且很好地起到了加强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灯火写得愈热闹,则愈显“那人”的孤高,人写得愈忘情,愈见“那人”的不同流俗。 全词就是...
  •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青玉案·元夕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甘于平淡的品性,寄托了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公元1174年或1175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
  •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词中"那人"形象的理解
    答:。“那人”是一个自甘孤独寂寞和不同流俗的人,联系作者自己正是政治上失意的文人,许多作品都寄托了他自己的身世之感。这首词中的“那人”形象,何尝不是作者自己人格的写照?。“那人”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词人对他的追求,怜其“幽独”,其实“别有怀抱”,含蓄的表达了词人自己不愿随波逐...
  • 青玉案·元夕赏析
    答: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全文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词人对理想的追求的执着和艰辛)。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阕相同,只是上阕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
  • 《青玉案·元夕》中的“那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问:《青玉案·元夕》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的“那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16日“好作业”)这是一个气质内敛,不张扬,有很好修养的女子,虽然全词未有一句点明她的神态与举止,但我们依然可以想象那女子就这么站在一个灯火零落稀少之处,安安静静的样子...
  • 青玉案元夕背景
    答: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

  • 网友评论:

    司洪13666388136: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那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
    56846亓施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那人”是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作者写这样—个不肯随波逐流、自甘淡泊的女性形象,是有所寄托的.辛弃疾力主抗战...

    司洪13666388136: 《青玉案.元夕》这首词中的“那人”形象及寓意 -
    56846亓施 : “那人”的形象应是指辛弃疾本人,作者借“那人”寓意自己郁郁不得志,与其说是追求情人,不如说是独自幽怜、伤心人别有怀抱的自白!渴望朝廷能够“众里寻她千百度”,施展其才华!望采纳!

    司洪13666388136: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词中"那人"形象的理解 -
    56846亓施 :[答案] 很高兴为您作答!我觉得应有两种含义,一,是作者的心上人;二,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

    司洪13666388136: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词中"那人"形象的理解 -
    56846亓施 : 你好,很高兴为您作答! 我觉得应有两种含义, 一,是作者的心上人; 二,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司洪13666388136: 古文青玉案 元夕采用对比和以宾村主的手法,烘云托月地描绘出那人什么形象? -
    56846亓施 : 描绘出女子孤高幽独、淡泊自持、自甘寂寞、不同流俗的形象.作品原文: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司洪13666388136: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词中“那人”形象及寓意 -
    56846亓施 : 盛妆丽人纷纷走过,却都不是自己意中关切之人,分明已没什么希望了,却忽然看到,在那一角残灯下,正是自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所寻找与等待的那个,原来她在这冷落之处,也似有所待.“那人”是一个自甘孤独寂寞和不同流俗的人,联系作者自己正是政治上失意的文人,许多作品都寄托了他自己的身世之感.这首词中的“那人”形象,何尝不是作者自己人格的写照?写这首词的时候,他已经四十多岁了,他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饶已经好几年了.词里所谓“灯火阑珊处”,可能也就是作者那是在政治上被排斥的境地的写照.“那人”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词人对他的追求,怜其“幽独”,其实“别有怀抱”,含蓄的表达了词人自己不愿随波逐流的美好品格.

    司洪13666388136: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那人”是指谁? -
    56846亓施 : “那人”是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 作者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白话文可翻译为: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司洪13666388136: 青玉案·元夕赏析50字 -
    56846亓施 : 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司洪13666388136: 青玉案元夕中的意象与形象 -
    56846亓施 :[答案] 百度百科肯定解析的很清楚

    司洪13666388136: 青玉案·元夕中烘托“那人”什么样的形象 -
    56846亓施 : 不追逐名利,随波逐流

    热搜:鹧鸪天主人公形象 \\ 青玉案 元夕的全诗 \\ 青玉案元夕描写的景象 \\ 青玉案元夕鉴赏八百字 \\ 辛弃疾《满江红》 \\ 青玉案元夕画一幅图 \\ 辛弃疾的形象 \\ 青玉案元夕意境想象 \\ 青玉案元夕刻画的女子形象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 青玉案写了哪些意象 \\ 青玉案元夕 的诗意0 \\ 青玉案元夕背后故事 \\ 辛弃疾的人物形象 \\ 青玉案小学生画 \\ 青玉案元夕图片带字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背景 \\ 辛弃疾的人物形象描写 \\ 青玉案 元夕本词中那人 \\ 《青玉案》诗中的意象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