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串口通信方式

  • 简述MCS-51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四种方式及其特点
    答:方式 2 :采用这种方式可接收或发送 11 位数据,以 11 位为一帧,比方式 1 增加了一个数据位,其余相同。第 9 个数据即 D8 位具有特别的用途,可以通过软件搂控制它,再加特殊功能寄存器 SCON 中的 SM2 位的配合,可使 MCS-51 单片机串行口适用于多机通信。方式 2 的波特率固定,只有两种选择...
  • 51单片机的串行口有几种工作方式?它们的帧格式是如何规定的?
    答:(4)方式3:为波特率可变的11位异步通信方式,除了波特率有所区别之外,其余方式都与方式2相同。
  • 两个8051单片机之间用方式2串行通信
    答:51单片机一个可编程的全双工串行通信接口。可用作异步通信方式(UART),与串行传送信息的外部设备相连接。或用于通过同步或异步标准通信协议进行全双工的8051多机系统,使用TTL或CMOS移位寄存器来扩充I/O口。8051单片机通过管脚RXD(P3.0,串行数据接收端)和管脚TXD(P3.1,串行数据发送端)与外界通信。
  • 51单片机1个就可以实现的功能,为什么用两个串口通讯
    答:51单片机自身有圈双工的异步通信串口。串口通信基本通信方式有两种: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串行通信根据帧信息的格式分为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串口通信主要用于单片机与外部设备的通信,51单片机自身有圈双工的异步通信串口。
  • 51单片机如何进行串口通信,并制定通信协议.
    答:然后A和B联调 串口通信距离不远一般不会出错,波特率较低,除了奇偶校验,你可以指定一个简单的通信协议,来验证是否数据正常 这类程序网上很多,你不清楚就搜索51串口程序,出来一大堆,找个有注释的看看,调试一下试一试 祝你顺利 在网上找了一下,这两个你参考一下,注释很详细 串口发送 ...
  • MCS-51单片机串口四种工作方式的波特率如何确定
    答:在串行通信中,收发双方对发送或接收数据的速率要有约定。通过软件可对单片机串行口编程为四种工作方式,其中方式0和方式2的波特率是固定的,而方式1和方式3的波特率是可变的,由定时器T1的溢出率来决定。 串行口的四种工作方式对应三种波特率。由于输入的移位时钟的来源不同,所以,各种方式的波特率计算公式也不相同。 方式...
  • 关于51单片机的串口方式0通讯
    答:严格来说,51单片机的串口方式0,并不是用于串口通信的,只用于在RXD,TXD引脚上接有74LS164,串入/并出,或74LS165,并入串出。也就是只能与串行芯片配合使用的。而真正用串口实现串行通信的是方式1。所以,你的程序要改成方式1。在方式1时,只有开中断允许标志位和接收到数据后,才会申请中断,...
  • 51单片机中,串行通信的串行原理。哪位大侠给小弟答案下。感激不尽_百度...
    答:所谓"串行通信"是指外设和计算机间使用一根数据信号线,数据在一根数据信号线上按位进行传输,每一位数据都占据一个固定的时间长度。这种通信方式使用的数据线少,在远距离通信中可以节约通信成本,当然,其传输速度比并行传输慢。相比之下,由于高速率的要求,处于计算机内部的CPU与串口之间的通讯仍然采用...
  • 51单片机实战:与计算机异步串行通信
    答:单片机的串口通信有四种方式(各方式具体是干什么的,别着急,在后面),其中方式0和方式2的波特率是固定的。方式1和方式3的波特率是可变的,其脉冲周期由定时器1溢出产生。其中 f 是系统晶振频率,T1是计时器1, SMOD 是PCON中的最高位(PCON见相关寄存器的第一个)。可以从上述公式看出,波特率不...
  • 51单片机串口通信是全双工的,但是为什么又说它的发送和接受不可以同时进...
    答:51单片机串口通信是全双工的,发送和接受可以同时进行。不可以同时进行的是半双工。全双工方式分别由两根不同的传输线传送数据时,通信双方都能在同一时刻进行发送和接收操作,通信系统的每一端都设置了发送器和接收器,因此,能控制数据同时在发送和接受两个方向上传送。半双工使用同一根传输线既作接收又...

  • 网友评论:

    宋阅17045564672: 51单片串口通信 -
    18033敖相 : 51单片机串口方式0: 当把数据送到 SBUF 后,RXD 就一位一位的发出数据,同时,TXD 一个一个的输出脉冲. 没有“起始位”、“停止位”等等.这种方式,串口的外部要使用“移位寄存器”,它收到一个脉冲,就接收一位数.

    宋阅17045564672: 单片机串口通信原理
    18033敖相 : 1、51系列单片机的串口有4个模式,可分别用作串并转换、并串转换、异步串行通信(2种模式).异步串行通信中,有1+8+1和1+8+1+1两种帧格式,多机通信是特殊的通信方式. 2、基本原理是两组移位寄存器.将并行通信转换成串行通信模式(发送部分),或反之(接收部分).可全双工运行. 3、速度通过移位脉冲决定.具体一般通过定时器1的自动装载模式产生的溢出脉冲给出. 4、电平上采用的是CMOS逻辑. 5、以上是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单片机串口模块的约定,其他层需要软件人员根据需要自行把握.另外,电平需要根据实际通信环境做变换,如232、485或红外等.

    宋阅17045564672: 51单片机串行通信 -
    18033敖相 : 串行通信分为查询方式和中断方式; TI和RI分别是8位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的第1位和第0位; 1.TI:发送中断标志位.在方式0中,发送完8位数据后,由硬件置位;在其它方式中,在发送停止位之初由硬件置位.因此,TI=1是发送完一帧数据...

    宋阅17045564672: 关于51单片机的串口方式 -
    18033敖相 : (1)、SM0 和SM1:控制单片机的工作方式;(2)、SM2:允许方式2 和方式3进行多机通信控制位;(3)、REN:允许串行接收控制位;1-允许接收;0-禁止接收;(4)、TB8:用于工作在方式2和方式3时存放要发送的第9位数据,根据需要,由软件设置;(5)、RB8:用于工作在方式2和方式3时存放接收到的第9位数据;(6)、TI:发送中断标志位,必须由软件清0;当发送完一帧数据时,就产生一个中断,此时TI被硬件自动置1,用于标记产生了发送中断;(7)、RI:接收中断标志位,必须由软件清0;当接收完一帧数据时,就产生一个中断,此时RI 被硬件自动置1,用于标记产生了接收中断;

    宋阅17045564672: 利用串口,51单片机与电脑间的通信怎么做? -
    18033敖相 : 用UART异步串行通信方式51串行口有4种工作方式,在串行口的4种工作方式中,方式0主要用于扩展并行I/O口,方式1、2、3则主要用于串行通信.PC机的串行接口为RS232形式的接口,其高低电平的规定与单片机所规定的TTL电平不同,所以单片机上也必须有232接口,可直接选用232接口芯片例如MAX232,还要准备"串口调试助手"这一软件.MAX232是一个电平转换芯片.单片机的TXD端接MAX232的11脚,RXD端接MAX232的12脚.电脑上RS232的2脚接MAX232的14脚,3脚接MAX232的13脚,RS232的5脚接地.

    宋阅17045564672: 51单片机串口通信 -
    18033敖相 : 51单片机是通过SBUF这个串口专用寄存器和串口模块来收发数据的.发送时,只要将数据送入到SBUF,等等TI状态到1就发送完毕.同样接收时,RI为1,那么说明SBUF接收完毕一帧数据,可以直接从SBUF读取数据了.

    宋阅17045564672: 51单片机如何进行串口通信,并制定通信协议.
    18033敖相 : 连线就是nbsp;交叉连接nbsp;A的TX到B的RXnbsp;A的RX到B的TX,还有一根地线串口线就这三根就够用了然后就是初始化A和B的串口,设置波特率,工作模式,开中断等等A和B的通信,你先调试一台机器,比如A,和电脑连接,用串口调...

    宋阅17045564672: 51单片机的串行口有几种工作方式?它们的帧格式是如何规定的? -
    18033敖相 : 串行口分四种工作方式,由SM0、SM1二位决定,其定义如下:SM0、SM1 工作方式 功能描述 波特率 0 0 方式0 8位移位寄存器 Fosc/12 0 1 方式1 10...

    宋阅17045564672: 谁能介绍下51单片机的串口通信?重点说下单工和双工吧 -
    18033敖相 : 不知道你要了解什么?概念?单工就像广播,一端只能发送,一端只能接受 双工就像电话,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所以串口通讯时是要两个端口,一个发(51的TXD端口),一个收(51的RXD端口).暂时就说这么多,你要了解什么,问详细点.

    热搜:串口通信的三种方式 \\ 51单片机常见型号 \\ 串口通信有哪几种方式 \\ 51串口接收数据程序 \\ 单片机的四种通信方式 \\ 单片机之间的串口通信 \\ 51串口的4种工作方式 \\ 51单片机四种工作方式 \\ 单片机串口的四种模式 \\ 单片机通信方式有哪些 \\ 串口通信怎么接线 \\ 串口通信编程代码 \\ 51单片机的异步通信口为 \\ 串口通信的四种帧格式 \\ 51串口通信四个工作方式 \\ 怎么判别串口通信方式 \\ 串口通信的几种形式 \\ 串口通信协议有几种 \\ 串口通信协议有哪几种 \\ 串口通信怎么判断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