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文化苦旅莫高窟

  • 从《文化苦旅》中看敦煌莫高窟!
    答:《文化苦旅》这本书前三篇都像在写小说,介绍了作者的文化心理来源,从第五到第八篇,作者开始系统的写敦煌。《道士塔》大家都学过,当时的感觉是悲痛难言的,愚昧的中国人在近代历史上留下的耻辱永远成为了历史。《莫高窟》一篇中,余秋雨开始介绍洞窟中的文化。莫高窟位于敦煌东南方的鸣沙山上,北魏...
  • 文化苦旅莫高窟主要内容
    答:文化苦旅莫高窟主要内容是: 莫高窟,这个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为1000多年前的乐樽和尚所建,经过了1000多年的层层积累,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活了1000年的生命。余秋雨写到:“看莫高窟,我们可以看到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不同的背景,在这里...
  • 余秋雨文化苦旅精彩片段/
    答:余秋雨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这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用心思细腻的笔触,为这趟巡视华夏文化的“苦旅”,写本书!它不甘甜,因为里头有太多不忍与亲身体验的辛酸.苦苦的味道,为这本纪录中国千年文化的书,多写了一道滋味.未看过《文化苦旅》之前,大概也不会想到,一...
  • 文化苦旅 莫高窟 读后感
    答:我一直以来欣赏懂史且敢于评论批判历史的学者,而也同时认为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的余秋雨先生是无数学者中的豪杰,他的《文化苦旅》是万千部文史学散文著作中最为出色的上品。本书是余秋雨先生第一本文化散文集。其中有些文章曾在各类文学评奖中夺得首奖。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
  • 《莫高窟》作者是谁
    答:出自余秋雨《文化苦旅》第一篇。1985年,余秋雨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教授。1986年,被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诚提名,破格任命为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上海市写作学会会长,上海市委咨询策划顾问,并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称号。在中国当代散文中,《文化苦旅》还称不上是问鼎之作,但它的最大的成功...
  • 文化苦旅——余秋雨
    答:《文化苦旅》是当代 学者 、作家 余秋雨 的一部散文集。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别为如梦起点、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 [1] 全书凭借山水风物来寻求文化...
  • 余秋雨的道士塔一文,以道士塔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寓意?
    答:我见过他的照片,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他原是湖北麻城的农民,逃荒到甘肃,做了道士。几经周折,不幸由他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他从外国冒险家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今天,敦煌研究...
  • 读余秋雨文化苦旅的道士塔篇
    答:胡乱写的 以描写道士塔开始引出对王道士的批判,认为敦煌莫高窟的破环和文物流失全部是王道士一人的错 是王道士 “ 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 ” ,他是 “ 悲剧中错步向前的小丑 ”。 认为 “ 他是莫高窟的罪人 王道士确实渺小,确实卑微,他的教育程度让他在现代人眼中确是愚昧,但我们就因为这个...
  • 读余秋雨《文化苦旅》
    答:      顺着余秋雨的《中国文脉》,继续阅读其另一本散文合集《文化苦旅》。记忆力是直线下降,一年不如一年,随着阅读的书越来越多,靠脑袋记看来是不行了,就想着把看过的书用自己的话简要记录一下,以便日后重温。“牌坊”――中国女性解放与教育在农村的兴办。“寺庙”――...
  • 谁给我余秋雨《文化苦旅》每篇文章的具体赏析
    答:抽一枝柳条,这一只桃枝。品一杯清茶,看一本好书。走进余秋雨,走进《文化苦旅》。一.道士塔 --回忆从前的无知与现在的怅然 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得见着几座僧人圆寂塔。历来主持莫高窟的僧侣都不富裕,从这里也可以找见证明。夕阳西下,朔风凛冽,这个破落的塔群更...

  • 网友评论:

    杜将15047863583: 文化苦旅莫高窟内容简介 -
    61058山矩 : 《莫高窟》是余秋雨“苦旅散文系列”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莫高窟》全文四个部分.作品从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开凿时间写起.用充满激情地勾勒了莫高窟艺术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意犹未尽、无以忘怀的感情. 人离开...

    杜将15047863583: 跪求余秋雨《文化苦旅》之《莫高窟》好句赏析!)1.于是,这个沙漠深处的陡坡,浓浓地吸纳了无量度的才情,空灵灵又胀鼓鼓地站着,变得神秘而又安详.... -
    61058山矩 :[答案] 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沙漠、莫高窟人性化,通过夸张的描述展现了莫高窟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同时通过低低的、静静地,荒秃秃的,与他的艺术价值形成对比,更加表现了莫高窟的魅力

    杜将15047863583: 关于余秋雨文化苦旅的哲理理解1.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2.沙漠中也会有路的,但这儿没有.远远看去,有几行歪歪捏... -
    61058山矩 :[答案] 太深奥了..居然没有悬赏分...小气~虽然那个 二马一鸟 说的挺有道理,但还是想说说自己的见解.不对可别PIA我,这本书只是听过,还没看过..1.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环境比较恶劣.那里的人生活艰苦,生...

    杜将15047863583: 文化苦旅第二章莫高窟读后感 -
    61058山矩 : 《莫高窟》所运的文字是唯美而稍显绮靡多姿的,辞藻富繁而无雕琢的赘感,将静态的敦煌壁画用活的线条和气势舞动起来,既合人与背景的内容,又能赋予横亘时空的强烈的生命与美学意义,人随画动,画从心转,幻境与当下交织,历史与色...

    杜将15047863583: 余秋雨<<文化苦旅>>摘录 -
    61058山矩 : 道士塔 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 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从几座坍弛的来看,塔心竖一木桩,四周以黄泥 塑成,基座垒以青砖.历来住持莫高窟的僧侣都不富裕,从这里也...

    杜将15047863583: 余秋雨的《莫高窟》(节选)赏析 (急急急!!!)
    61058山矩 : 1莫高窟有丰富的景深.可供听故事,学艺术,探历史,寻文化,这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生命,已而有更深的氛围和底蕴. 所以它不是呈现单方面生命的 2.这些句子句式相似,语气加强,组成排比段落的首句,加强了语势.同时强烈表达出莫高窟文化的远大作用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3.立体生命指的是一堵壁画,加上壁画前的唏嘘和叹息(艺术加上观看者的心灵,历史的景深和民族心理的景深) 4.(1)最高的美有宗教的风貌. (2)美可以代替宗教. 这是我帮你找的标答~中间我加了一部分~

    杜将15047863583: 这里不再仅仅是初春的气温是文化苦旅的哪一章 -
    61058山矩 : 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莫高窟》这一章.《莫高窟》节选:这里不再仅仅是初春的气温,而已是春风浩荡、万物苏醒,人们的每一缕筋肉都想跳腾.这里连禽鸟都 在歌舞,连繁花都裹卷成图案,为这个天地欢呼.这里的雕塑都有脉 搏和...

    杜将15047863583: 《文化苦旅》道士塔、莫高窟的随笔各要300字左右就ok了~或者请你告诉我随笔怎么写谢喽···两篇! -
    61058山矩 :[答案] 你可以去这里看看 一.道士塔 --回忆从前的无知与现在的怅然 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得见着几座僧人圆寂塔.历来主持莫高窟的僧侣都不富裕,从这里也可以找见证明.夕阳西下,朔风凛冽,这个破落的塔群更显得悲凉. ...

    杜将15047863583: 西北明珠一莫高窟的过渡句是什么
    61058山矩 : 西北明珠一莫高窟的过渡句是:莫高窟不仅有栩栩如生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千米宏伟壮丽的壁画.这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莫高窟》是中国当代作家余秋雨创作的散文,收录于散文集《文化苦旅》中,《莫高窟》是余秋雨“苦旅散文系列”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

    杜将15047863583: 余秋雨《文化苦旅》莫高窟一章第二节中“色流”的含义是什么?
    61058山矩 : 只记得开头看到的是青褐浑厚的色流,那应该是北魏的遗存.色泽浓沉着得如同立体,笔触奔放豪迈得如同剑戟. 1、色流描写出了莫高窟石窟颜色,青褐浑厚,历经沧桑依旧矗立. 2、色流不仅是一种静态的描写更是一种动态的描写,将“翠色欲滴”的状态描述得活灵活现,色彩色调的传布扩散 3、色流更隐含着莫高窟以至中华几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历经沧桑,依旧存在. 颜色,色彩之类的词...不过就不能表现出动态的特征,以及文明的流淌

    热搜:莫高窟最吓人的窟 \\ 《访莫高窟》原文 \\ 莫高窟十大壁画 \\ 余秋雨最经典的句子 \\ 余秋雨《莫高窟》原文 \\ 《文化苦旅》语句赏析 \\ 文化苦旅内容概括 \\ 文化苦旅为什么争议大 \\ 《莫高窟》原文 \\ 余秋雨写的莫高窟全文 \\ 《文化苦旅》电子版 \\ 文化苦旅去了哪些地方 \\ 文化苦旅写的是什么 \\ 敦煌莫高窟简介及历史 \\ 《文化苦旅》经典句子 \\ 文化苦旅感悟 \\ 文化苦旅到底有多可怕 \\ 《敦煌莫高窟》作文 \\ 文化苦旅免费在线阅读 \\ 《文化苦旅》在线阅读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