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氧池闷曝一次多久合适

  • 污水处理菌种怎样培养 污水处理菌种培养方法
    答:1、用甘度粉末的硝化细菌投在一个2L的桶中,然后取好氧池中的水混合搅拌成液体状,并投加在好氧池中,进出水关闭两天时间闷曝,第三天缓慢进水,第七天正常进出水即可。2、好氧池中需要补充部分的影响物质,如碳源,氮源,磷源都需要补充一些。然后就是控制水中的溶解氧,使溶解氧在2-4mg/L的区间...
  • 闷曝是怎么回事?
    答:以让微生物适应污水。也有的厂是采取把废水注满生物池,再添加菌种后,大气量供氧曝气的方式,共同点就是没有新鲜的污水进入,就是闷曝。DO指的是溶解氧浓度,具体可以用化学方法测,不过很麻烦,现在都有溶解氧测试仪,往水中一放就可以读数,很方便的,一般运行中控制好氧池出口溶解氧在2--4mg/l就...
  • 废水处理中厌氧池中的菌种有分类和选择性吗
    答:以下是我自已总结的一点经验,可供参考。一、接种菌种:1、菌种的选择:对于厌氧菌种应选择当地已有厌氧工程的厌氧污泥或沼气池、鱼塘、护城河清淤污泥等。对于好氧菌种最好选择当地的污水处理厂脱泥机房当天脱水的活性污泥,如果当地没有污水处理厂则要考虑用生活污水进行自曝气培养菌种。自曝气培养选用的...
  • 污水处理接触氧化池怎样培菌最好
    答:在工业废水处理工程中常用培养活性污泥(菌种)的方法为:1. 向好氧池注入清水(同时引入生活污水)至一定水位,并注意水温。2. 按风机操作规程启动风机,鼓风。3. 向好氧池投加经过滤的浓粪便水(当粪便水不充足时,可用化粪池和排水沟内的污泥补充。),使得污泥浓度不小于1000mg/L,BOD达到一定...
  • 厌氧污泥怎么培养?
    答:4、好氧池进行闷曝,当好氧池COD≤400 mg/l且稳定2小时后,停止曝气排上清液,排水量约为池容的1/5-1/4。5、再补充废水、稀释水至池满,使好氧池充水后COD再次介于800-1000mg/l。根据废水水质,计算确定废水与稀释水比例,同时测定混合液上清液COD进行校核。好氧池再次闷曝,当好氧池COD≤400 ...
  • 医药厂污水处理内的好氧池的细菌.该怎么培养
    答:用粪便水培养活性污泥的具体步骤是,将经过过滤的浓粪便水投人曝气池中,再用生活污水或有机废水将其稀释至BOD含量300mg/ L左右,稀释后污水的总量大约为反应池有效容积的一半,然后不进水不出水,进行连续曝气 ,俗称“闷曝”。当水温保持在20℃以上时,约经过3~5天就会发现池中出现细小的活性污泥绒...
  • 好氧池的细菌怎么培养
    答:污泥培养驯化是针对利用微生物氧化去除污染物的工艺单元,主要有厌氧和好氧两类。依据工艺种类的不同,培养驯化方式有较大区别。(1) 厌氧工艺 厌氧工艺分为水解酸化类和产甲烷类,其污泥的培养各有特点。水解酸化的污泥培养驯化相对简单,目的是在反应器中形成水解污泥层。对于悬浮物浓度较高的废水,当向水解酸化池中...
  • 污水处理菌种怎样培养
    答:第一代的生物处理技术利用污水或污泥中的自发性细菌进行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将有机污染物降解,使水体恢复氮循环的自净能力,由于菌种不全或数量不足,已经应付不了现代化高浓度与高复杂的污水;第二代生物处理技术则是利用专业的微生物菌剂结合好氧、缺氧、厌氧等各种手段与设施来处理特定污水,由于环境适应...
  • 污泥老化的原因?
    答:鼓风搅拌,进行闷曝(只充氧不进水)。 7天左右,在显微镜下观察就会发现模糊的活性污泥绒絮和一些分散的菌胶团,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沉淀后,上清液仍较浑浊,但经连续几天... 污泥沉降性能不好,是什么原因 延时曝气SV高说明污泥活性很低,温度高可能使微生物细胞遭到破坏,细胞残物仅剩一些不易水解的轻质物悬浮在水中。
  • 好氧池污泥沉降速度还行,出水不咋滴,求比我内行的来诊断
    答:我感觉不是什么污泥老化 要是污泥老化 应该有一定数量的后生动物 问题应该是污泥的生物量比较少 污泥活性太低,水中的污染物得不到太多的降解吸收。不知道你之前的工艺运行怎么样 产生污泥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你现在的情况我感觉是污泥活性太低 污泥中没有什么微生物 每天那些泥虽然在那里转 但是对污染物...

  • 网友评论:

    颜曹13193249437: 闷曝最长不能超过多少天? -
    11633欧尝 : 这个问题要根据你的负荷情况来确定如果你一直是满负荷运行,有多少微生物,进多少BOD,闷曝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不要超过24小时如果你是在调试期间,废水中的有机物远远大于微生物的数量,那么你闷曝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投加的接种污泥多的话,就控制在2-3天,投加的少的话,就控制在4-5天左右所以你提问问题要把情况说的具体一点

    颜曹13193249437: AO工艺的调试过程中,在生化池中注入清水进行闷曝~闷曝的时间大概是多久 -
    11633欧尝 : 在开始闷曝的时候就要控制CNP的比例了一般COD:N:P在(300~500):5:1,一般一开始闷曝个一天停曝1到2个小时 排上清夜.没有怎么具体的曝几个小时停多久的说法.要看具体微生物的适应情况.一开始可以用面粉、废甲醇等替代废水补充COD 逐步一点一点加大废水的进入直至全部用废水补充COD.

    颜曹13193249437: 好氧池停留时间一般多少
    11633欧尝 : 厌氧1~2小时.缺氧0.5~3小时.好氧池停留最多不超过8个小时.具体要根据水质判断.因为有些污水在一天的不同时段,来水水量和水质变化是很大的,这时候就需要调节池进行水量和水质的均化,至于停留时间并没有特别的规定,最终要停留多长时间,这要依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像市政污水处理厂是不需要建调节池的,像工业废水处理站则需要,如果场地允许,考虑能够容纳24小时的废水量,如果不能也尽量要建大一点.&nbsp

    颜曹13193249437: 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如何培养 -
    11633欧尝 : 活性污泥 培养初期,每天闷曝22h,静置2h,排放4L废水,再加入4L自配水.7天后,污泥颜色呈黑色,沉降性能良好,出水混浊,测量MLSS、SV的值,反应过程中pH值、COD、NH3-N浓度没有较大的变化,说明培养出的细菌量较少.14天...

    颜曹13193249437: 曝气池停止曝气多久活性污泥才会大量死亡? -
    11633欧尝 : 一般情况下,好氧污泥在不曝气的情况下可以存活两周或是更长时间. 如果想再次启动曝气池的话,可以闷曝至污泥的活性基本恢复. 活性恢复可以从污泥的外形、颜色、气味等看出,也可通过COD检测判断. 经验值一般是1至2天.当然了,如果停了很长时间没曝气,污泥严重厌氧的话,就要适当延长闷曝时间以激活休眠的好痒菌.

    颜曹13193249437: 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池)的调试 -
    11633欧尝 : 你这种现象初步怀疑是曝气过量,你应测定池内溶解氧,调试期间溶解氧浓度可控制在2~3mg/L,20多天没挂上膜,调试方法肯定有问题,每次闷曝不宜超过12小时,闷曝时不进水,停止曝气后,尽快给接触氧化池换水,换水过程中应避免污泥外流,如此循环,直至挂膜成功,系统可进入连续运行.还应控制水温,污染物浓度(尤其是对污泥有毒害作用的),PH等指标

    颜曹13193249437: 好氧生化池在调试过程中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
    11633欧尝 : 2.2好氧生化处理调试好氧生化处理调试包括生物铁微电解池和生物接触氧化池调试.2.2.1主要控制条件⑴pH 氧化池pH值应维持在6.0~8.5之间,若进水pH值急剧变化,在pH10.5时,将引起生物膜脱落,这时应投加化学药剂予以中和,使其保持...

    颜曹13193249437: 污水处理中的闷曝是什么意思
    11633欧尝 : 将曝气池注满废水,进行闷曝(即只曝气而不进废水),数天后停止曝气,静置沉淀1 h ,然后排出池内约1/5的上层废水,并注入相同量的新鲜污水.如此反复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的进水量要比上次有所增加,而闷曝时间要比上次缩短.在春秋季节,约二、三周就可初步培养出污泥.当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达到1克/升左右时,就可连续进水和曝气.由于培养初期污泥浓度较低,沉淀池内积累的污泥也较少,回流量也要少一些,此后随着污泥量的增多,回流污泥量也要相应增加.当污泥浓度达到工艺所需的浓度后,即可开始正常运行,按工艺要求进行控制.

    颜曹13193249437: 好氧生化池在调试过程中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
    11633欧尝 :[答案] 2.2好氧生化处理调试 好氧生化处理调试包括生物铁微电解池和生物接触氧化池调试. 2.2.1主要控制条件 ⑴pH 氧化池pH值应维持在6.8.5之间,若进水pH值急剧变化,在pH<5或pH值>10.5时,将引起生物膜脱落,这时应投加化学药剂予以中和,使其...

    颜曹13193249437: 活性污泥好氧池12小时不供气有影响吗 -
    11633欧尝 : 活性污泥好氧池如果4小时不曝气,就会开始厌氧,12小时不供气,厌氧更加严重,对于好氧池的影响非常大.

  • 好氧池闷曝最长时间
  • 好氧池闷曝多长时间水变清
  • 好氧池闷曝原理
  • 好氧池闷曝气用关闭内回流吗
  • 好氧池闷曝氨氮降不下来,可以多加碳源来降氨氮吗
  • 好氧池闷曝氨氮升高
  • 好氧池闷曝加葡萄糖后溶解氧上不来是啥原因
  • 好氧池闷曝能降cod吗
  • 好氧池闷曝有机物浓度
  • 好氧池闷曝10天氨氮不降反升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