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说和做的事迹50字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闻一多简介
    答:闻一多先生(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字友三、友山,是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战士。他出生于湖北浠水县的一个书香门第,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1912年进入北京清华学校,他热衷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如诗集、诗话和史书等,并在《清华周刊》发表读书...
  •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不是简介,50字左右
    答:闻一多先生的事迹:1946年,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师生大部分复员北上,昆明警备司令霍揆彰为讨好蒋介石,密拟黑名单,经国防部长陈诚同意后于七月十一日暗杀知名人士李公朴,昆明城里人心惶惶,许多人都力劝闻一多不要再在公众面前演讲。已知悉内情的朋友也告诉黑名单上排在李公朴后面的就是闻一多,闻一多...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背景100字
    答:十二月一日,昆明国民党当局出动大批军警特务,屠杀殴打罢课师生,死四人、伤二十余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事件发生后,昆明学生罢课达一个月之久,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广泛声援,一个以学生运动为主的反内战运动,席卷了整个国民党统治区。一二·一运动和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学生运动一样,不是...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为革命家做了哪三件事
    答:是:①他公开的要联合全国人民反对独裁;②他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③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示威队伍的前头。《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农民诗人”臧克家(zāng kè jiā)的作品,最早刊登在1980年2月12日的《人民日报》。这一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
  • 选文中有关闻一多“说”和“做”的事例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做”的:1、写作《唐诗杂论》;2、写作《楚辞校补》;3、写作《古典新义》。“说”的:1、起稿政治传单;2、群众大会演讲;3、参加游行示威。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事例有哪些?急需!!...
    答:2、又详尽地介绍闻一多对神话、《楚辞》、《周易》、《诗经》等各方面研究的成就。他突出强调闻一多在学术上的伟大功绩,目的就在告诉人们国民党反动派残杀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学者,摧残了中国学术界不可多得的人才!激起了人们对敌人更大的愤恨。3、最后他悲愤地说: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常跟我们说要...
  • 闻一多说和做的事例是什么?
    答:《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农民诗人”臧克家的作品,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写作特点 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
  • 闻一多的说和做其他特点事例
    答:《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不过是他“何妨一下楼”的成果。 接着,他开始了更新近一步的奋斗。 做为革命家的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做了再说”,而是“说了就做”。 他开始呐喊,起初声音很小,只有昆明的青年听的到,其后便越来越大声,和全国父老乡亲共鸣起来,吵得帝国主义...
  • 闻一多说和做的事迹
    答: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共六件事。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概括全文
    答:两方面: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具有刻苦的学习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执着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的高尚的人格,刻苦的治学精神。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他对反动派的揭露与斥责,对于革命、对于人民的呼喊,是他的说,也是他的做。他是以他的说表示他的做,而在有些时候,他不仅说,而且以生命为代价来...

  • 网友评论: 热搜:闻一多的生平事迹50字 \\ 闻一多的历史事迹50字 \\ 闻一多颁奖词50字左右 \\ 闻一多的事迹200字左右 \\ 闻一多的事迹50字左右 \\ 闻一多说的事例100字 \\ 为闻一多的颁奖词80字 \\ 闻一多的事例50字 \\ 闻一多颁奖词+事迹100字 \\ 闻一多传事迹简短50字 \\ 闻一多主要经历和事迹 \\ 闻一多事迹简介50字 \\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100字 \\ 闻一多主要事迹10字 \\ 闻一多革命故事50字 \\ 闻一多事迹简介100字 \\ 闻一多事迹300字左右 \\ 闻一多的事迹100字两个 \\ 闻一多的资料50字 \\ 闻一多事例50字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