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和风俗的诗有哪些?

1.12个传统节日的风俗及诗句
春节 风俗: 贴春联,拜年、放鞭炮、给压岁钱、守岁 诗句: 1、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元宵 风俗:吃元宵、猜灯谜、放烟火 诗句: 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2、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清明 风俗:扫墓、插柳、踏青、荡秋千、植树 诗句: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端午 风俗: 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菖蒲 诗句: 1、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2、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中秋 风俗: 赏月、吃月饼、家人团聚 诗句: 1、今夜月明人尽忘,不知秋思落谁家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重阳 风俗: 赏菊、登高、吃重阳糕 诗句: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和风俗
我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八个,按照日期顺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农历和公历日期、风俗习惯、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 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公历1月2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1月23日)。
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6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十四(公历4月4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23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23日)。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七夕》【唐】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30日)。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23日)。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说明:公历日期都是按照2012年度的。
因为中国传统节日在习惯上按照农历计算,所以公历日期每年会有一些差异。
3.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习俗、诗句
一、端午节
1、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2、习俗: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挂艾叶菖蒲榕枝。
3、诗句: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作者:张耒
朝代:北宋
出处:《和端午》
释义: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二、中秋节
1、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2、习俗:吃月饼、赏月。
3、诗句: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作者:米芾
朝代:宋
出处:《中秋登楼望月》
释义:用眼看尽淮海,漫漫海上像银子一样白,千万道彩虹般的光芒下,蚌孕育着珍珠。天上的月如果没有人修治,桂树枝就会一直长,会撑破月亮的。
三、春节
1、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2、习俗: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
3、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出处:《元日》
释义: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扑面而来;千门万户瞳瞳日,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四、清明节
1、时间:公历(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2、习俗:扫墓祭祖、踏青郊游。
3、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者:杜牧
朝代:唐
出处:《清明》
释义: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五、冬至
1、时间: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
2、习俗:祭天祭祖。
3、诗句: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出处:《邯郸冬至夜思家》
释义: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4.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和风俗
我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八个,按照日期顺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农历和公历日期、风俗习惯、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 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公历1月2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1月2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6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十四(公历4月4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23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23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30日)。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23日)。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说明:公历日期都是按照2012年度的。因为中国传统节日在习惯上按照农历计算,所以公历日期每年会有一些差异。
5.12个传统节日的风俗及诗句
春节
风俗:
贴春联,拜年、放鞭炮、给压岁钱、守岁
诗句:
1、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 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2、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元宵
风俗:吃元宵、猜灯谜、放烟火
诗句:
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2、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清明
风俗:扫墓、插柳、踏青、荡秋千、植树
诗句: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端午
风俗:
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菖蒲
诗句:
1、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2、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中秋
风俗:
赏月、吃月饼、家人团聚
诗句:
1、今夜月明人尽忘,不知秋思落谁家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重阳
风俗:
赏菊、登高、吃重阳糕
诗句: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有关节日和风俗的诗句
清明节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中秋
八月十五夜月(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端午日赐衣(杜甫)
官衣亦有名,
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
香罗叠雪轻。
元宵节
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七夕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春节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我只想起这么多
7.关于节日习俗的诗句
1.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12日)。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5日)。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说明:公历日期都是按照2011年。因为中国传统节日在习惯上按照农历计算,所以公历日期每年会有一些差异。
8.有关传统节日的诗句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 苏东坡
★“江上冰销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宋朝 苏辙(踏青)
★春节的诗歌: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端午节:
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9.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关于中秋的诗句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有关元宵节的诗词
《青玉案 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 》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诗曰(唐)
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 》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

  • 鎻忓啓涓浗浼犵粺涔犱織鐨勮瘲鍙
    绛旓細1銆併婁節鏈堜節鏃ュ繂灞变笢鍏勫紵銆嬪攼浠o細 鐜嬬淮 鐙湪寮備埂涓哄紓瀹紝姣忛匠鑺傚嶆濅翰銆傞仴鐭ュ厔寮熺櫥楂樺锛岄亶鎻掕尡钀稿皯涓浜恒傝瘧鏂囷細涓涓汉鐙嚜鍦ㄤ粬涔′綔瀹紝姣忛鑺傛棩鍔犲嶆濆康杩滄柟鐨勪翰浜恒傞仴鎯冲厔寮熶滑浠婃棩鐧婚珮鏈涜繙鏃讹紝澶翠笂鎻掓弧鑼辫惛鍙皯鎴戜竴浜恒2銆併婂厓鏃ャ嬪畫浠o細 鐜嬪畨鐭 鐖嗙澹颁腑涓宀侀櫎锛屾槬椋庨佹殩鍏ュ睜鑻忋傚崈闂ㄤ竾鎴锋泩鏇堟棩...
  • 12涓浼犵粺鑺傛棩鐨勯淇楀強璇楀彞
    绛旓細5銆佹湁鐏棤鏈堜笉濞变汉锛屾湁鏈堟棤鐏笉绠楁槬锛堝攼瀵咃級娓呮槑鑺傦細鏃堕棿锛氭槬鍒嗗悗鍗佷簲鏃ワ紝鍐嚦鍚庣殑106澶╋紙鍏巻4鏈4-6鏃ワ級涔犱織锛氱鐏 鎵韪忛潚 鑽$鍗 韪㈣勾闉犳墦椹悆 鎻掓煶銆鏀鹃绛 璇 鍙锛1銆佹竻鏄庢椂鑺傞洦绾风悍锛岃矾涓婅浜烘鏂瓊銆傦紙鏉滅墽锛2銆佽瘯涓婂惔闂ㄧ閮¢儹锛屾竻鏄庡嚑澶勬湁鏂扮儫锛堝紶缁э級3銆佷繌鏃犺姳鏃犻厭杩囨竻鏄庯紝...
  • 姹備腑鍥戒竷澶浼犵粺鑺傛棩鍚勬湁鍝簺璇楀彞鎻忓啓鍒,鍒嗗埆涓句緥4鍙ャ
    绛旓細璇楅厭瓒佸勾鍗庘濄傛竻鏄庢壂澧撶キ绁栦箣鏃讹紝鑻忚郊琚洶灞呭紓涔★紝杩欐槸鑷垜瀹芥叞涔嬭锛屽緬鍔虫濅埂锛屼笉濡傜噧鏂扮伀銆佸搧鏂拌尪锛屽ソ璇楀ソ閰掍笉搴旇緶璐熻繖澶уソ骞村崕銆傜鍗堣妭 鑻忚郊銆婃担婧矙路绔崍銆嬬鍗堣妭鏄湪鍐滃巻姣忓勾浜旀湀鍒濅簲锛屾槸涓浗鍥涘ぇ浼犵粺鑺傛棩涔嬩竴锛屼富瑕佺邯蹇垫垬鍥芥斂娌诲銆佹枃浜哄眻鍘熴傝嫃杞肩殑璇嶄綔銆婃担婧矙路绔崍銆嬩腑鏈夊啓鍒扮鍗鑺傜殑涓浜涜妭鏃...
  • 鏈夊叧鑺傛棩姘戜織鐨勮瘲鍙
    绛旓細2.鎴戝浗浼犵粺鑺傛棩鐨勫彜璇 涔濇湀涔濇棩蹇嗗北涓滃厔寮(1) (鍞) 鐜嬬淮 鐙湪寮備埂涓哄紓瀹,(2) 姣忛匠鑺傚嶆濅翰銆 (3) 閬ョ煡鍏勫紵鐧婚珮澶,(4) 閬嶆彃鑼辫惛(zh奴 y煤)灏戜竴浜恒(5)[1]缂栬緫鏈娉ㄩ噴璇戞枃浣滃搧娉ㄩ噴 (1)涔濇湀涔濇棩:鎸囧啘鍘嗕節鏈堝垵涔濋噸闃宠妭銆 姘戦棿寰堝櫒閲嶈繖涓妭鏃,鍦ㄨ繖涓澶╂湁鐧婚珮銆佹彃鑼辫惛銆侀ギ鑿婅姳閰掔瓑涔犱織,浼犺鑳戒互姝ら伩...
  • 鎻忓啓浼犵粺鑺傛棩涔犱織鐨勫彜璇
    绛旓細鎻忓啓浼犵粺鑺傛棩涔犱織鐨勫彜璇楁湁涓嬮潰杩欎簺锛1銆佸畫浠g帇瀹夌煶銆婂厓鏃ャ嬶細鐖嗙澹颁腑涓宀侀櫎锛屾槬椋庨佹殩鍏ュ睜鑻忋傚崈闂ㄤ竾鎴锋泩鏇堟棩锛屾绘妸鏂版鎹㈡棫绗︺傝瘧鏂囷細鐖嗙澹颁腑鏃х殑涓骞村凡缁忚繃鍘伙紝杩庣潃鍜屾殩鐨勬槬椋庡紑鎬鐣呴ギ灞犺嫃閰掋傚垵鍗囩殑澶槼鐓ц鐫鍗冨涓囨埛锛岄兘鎶婃棫鐨勬绗﹀彇涓嬫崲涓婃柊鐨勬绗︺備富棰橈細杩欓璇楁弿鍐欐柊骞村厓鏃ョ儹闂广佹涔愬拰涓囪薄...
  • 涓浗浼犵粺鑺傛棩鍙よ瘲璇鍙婇淇
    绛旓細銆涔犱織銆戝悆鍏冨銆佽祻鑺辩伅銆佺寽鐏皽銆佽垶榫欑伅銆佽繋绱銆佽蛋鐧剧梾绛 銆鑺傛棩鏂囧寲浠h〃鎬璇楀彞銆戙婇潚鐜夋路鍏冨銆嬪畫路杈涘純鐤 涓滈澶滄斁鑺卞崈鏍戯紝鏇村惞钀斤紝鏄熷闆ㄣ傚疂椹洉杞﹂婊¤矾锛屽嚖绠0鍔紝鐜夊6鍏夎浆锛屼竴澶滈奔榫欒垶 銆傝浘鍎块洩鏌抽粍閲戠紩锛岀瑧璇泩鐩堟殫棣欏幓銆備紬閲屽浠栧崈鐧惧害锛岃摝鐒跺洖棣栵紝 閭d汉鍗村湪锛岀伅鐏槕鐝婂銆傘婄敓鏌ュ瓙...
  • 涓庝紶缁姘戜織鑺傛棩鏈鍏鐨勮瘲鍙
    绛旓細鏄ヨ妭鏄腑鍗庢皯鏃忔渶闅嗛噸鐨浼犵粺鑺傛棩,涔熸槸鍘嗕唬璇椾汉鐫鍔涙弿鍐欑殑閲嶈鍐呭銆傚湪杩欎簺璇楃珷涓,鏈夎褰曞悇绉浼犵粺涔犱織鐨,鏈夋姃鍙戜釜浜烘儏鎬鐨,鏈夋弿鍐欏枩搴嗘皵璞$殑,鍙皳浜斿僵绾峰憟銆 鑵婃湀寤夸簲鏃,浜轰滑寮濮嬫墦鎵崼鐢,浠ヨ繋鏂版槬銆傛竻浠h瘲浜哄啓閬:鈥滆寘鑸嶆槬鍥炰簨浜嬫,灞嬪皹鏀舵嬀鍙烽櫎娈嬨傚お骞崇敳瀛愰潪瀹规槗,鏂板巻棰佹潵浠旂粏鐪嬨傗 骞存湯宀佸熬,鐧惧甯屾湜鏉ュ勾浜旇胺涓扮櫥...
  • 浼犵粺鐨鑺傛棩鐨勫彜璇楁湁鍝簺
    绛旓細浼犵粺鑺傛棩鍙よ瘲锛1銆佸叧浜庢槬鑺 1)鐜嬪畨鐭炽婂厓鏃ャ嬬垎绔瑰0涓竴宀侀櫎锛屾槬椋庨佹殩鍏ュ睜鑻忋傚崈闂ㄤ竾鎴锋泩鐤冩棩锛屾绘妸鏂版鎹㈡棫绗︺2)(鍞)楂橀傘婇櫎澶滀綔銆嬫梾棣嗗瘨鐏嫭涓嶇湢锛屽蹇冧綍浜嬭浆鍑勭劧?鏁呬埂浠婂鎬濆崈閲岋紝闇滈瑩鏄庢湞鍙堜竴骞淬3)闄ゅ 鏂囧ぉ绁 涔惧潳绌鸿惤钀斤紝宀佹湀鍘诲爞鍫;鏈矾鎯婇闆紝绌疯竟楗遍洩闇溿傚懡闅忓勾娆插敖锛岃韩涓庝笘淇卞繕,...
  • 鍏充簬浼犵粺鑺傛棩鐨勮瘲鍜岄淇
    绛旓細鍏冩棩銆嬶紙瀹嬶級鐜嬪畨鐭 ---鏄ヨ妭鐨 鐖嗙澹颁腑涓宀侀櫎锛屾槬椋庨佹殩鍏ュ睜鑻忥紱鍗冮棬涓囨埛鐬崇灣鏃ワ紝鎬绘妸鏂版鎹㈡棫绗︺傘婇潚鐜夋 鍏冨銆嬧斿厓瀹佃妭 锛堝畫锛夎緵寮冪柧 涓滈澶滄斁鑺卞崈鏍戯紝鏇村惞钀斤紝鏄熷闆ㄣ傚疂椹洉杞﹂婊¤矾锛屽嚖钀у0鍔紝澹跺厜杞紝涓澶滈奔榫欒垶 銆傝浘鍎块洩鏌抽粍閲戠紩锛岀瑧璇泩鐩堟殫棣欏幓銆備紬閲屽浠栧崈鐧惧害锛岃摝鐒跺洖棣栵紝閭d汉鍗...
  • 扩展阅读:1-3年级端午古诗 ... 关于民风民俗的古诗 ... 中国七个传统节日古诗 ... 传统节日诗100首大全 ... 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 ... 古诗《中秋》李白 ... 中秋节《古诗三首》 ... 小学生传统节日古诗 ... 关于清明节风俗的古诗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