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的内容有哪些?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孝悌乃一件大事。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

12、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解释】中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13、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解释】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14、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解释】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15、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解释】春、夏、秋、冬叫做四季。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16、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解释】东、南、西、北,做“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17、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解释】“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18、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解释】“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19、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解释】太阳行走的轨迹叫做黄道,大地所在的平面位于中间,这个平面叫做赤道。根据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不知道地球是球体,所说的赤道应该就指的是所生活的平面。

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20、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解释】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中国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21、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解释】中国气候冷暖匀称而有霜露。右边是高原,左边是大海。

22、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解释】中国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23、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解释】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24、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解释】中国汉时以辖九州统管全国,现为省,总共三十五个。

25、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解释】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26、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解释】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作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葆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27、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解释】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28、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解释】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29、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解释】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粱,这些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30、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解释】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31、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解释】高兴叫做喜,生气叫做怒,伤心叫做哀,害怕叫做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做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32、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解释】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五行中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33、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解释】在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辨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34、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解释】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35、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解释】中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黏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36、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解释】中国古代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37、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解释】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自己本身,自己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38、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解释】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曾孙和玄孙。从高祖父到玄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39、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解释】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40、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解释】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41、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解释】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42、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解释】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43、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解释】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44、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解释】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今社会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45、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解释】中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46、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解释】假如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47、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解释】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48、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解释】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49、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解释】《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有关孔子言论的一部书。

50、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解释】《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51、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解释】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52、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解释】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53、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解释】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54、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解释】《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55、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解释】《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56、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解释】《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57、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解释】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58、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解释】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59、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解释】《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值得去朗诵。

60、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解释】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辨。

61、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解释】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这些是解释《春秋》的书。

62、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解释】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63、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解释】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64、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解释】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65、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解释】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66、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解释】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67、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解释】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68、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解释】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69、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解释】汤朝征讨夏朝,定国号为商,过了六百多年,直到纣的灭亡。

70、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解释】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71、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解释】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72、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解释】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73、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解释】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74、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解释】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75、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解释】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76、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解释】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炎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77、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解释】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

78、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

【解释】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79、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解释】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80、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解释】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

81、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解释】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昭宣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

82、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解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

83、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解释】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

84、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解释】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

85、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解释】元朝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86、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解释】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年号洪武,定都在金陵。

87、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解释】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

88、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解释】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

89、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解释】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

90、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解释】顺治皇帝以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

91、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解释】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了变乱,英军挑起鸦片战争。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法国神父被杀为由组成联军,直攻北京。

92、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解释】同治、光绪皇帝以后,清朝的国势已经破败不堪,当传到第九代宣统皇帝时,就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

93、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解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废除了帝制,建立了宪法,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94、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解释】以上所叙述的是从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国的古今历史,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乱兴衰,领悟到许多有益的东西。

95、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解释】中国的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

96、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解释】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

97、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解释】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像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

98、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解释】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

99、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解释】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的圣贤,尚不忘勤学。

100、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解释】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

101、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解释】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

102、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解释】东汉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

103、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解释】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

104、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解释】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

105、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解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106、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解释】像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107、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解释】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

108、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解释】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无量。

扩展资料: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

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分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三字经



  • 涓夊瓧缁忕殑姝h鍏ㄦ枃鍙婅В閲
    绛旓細120銆佸嫟鏈夊姛,鎴忔棤鐩娿傛垝涔嬪搲,瀹滃媺鍔涖傘愯В閲娿戝弽澶嶈浜嗚澶氶亾鐞,鍙槸鍛婅瘔瀛╁瓙浠,鍑℃槸鍕ゅ涓婅繘鐨勪汉,閮戒細鏈夊ソ鐨勬敹鑾,鑰屽彧椤捐椽鐜,娴垂浜嗗ぇ濂芥椂鍏夋槸涓瀹氳鍚庢倲鐨勩 涓夊瓧缁灏忕煡璇: 銆婁笁瀛楃粡銆嬭嚜鍗楀畫浠ユ潵,宸叉湁涓冪櫨澶氬勾鍘嗗彶,鍏变竴鍗冨瀛,鍙皳瀹跺柣鎴锋檽,鑴嶇倷浜哄彛銆備笁瀛椾竴鍙ョ殑闊垫枃鏋佹槗鎴愯,鍐呭鍖呮嫭浜嗕腑鍥戒紶缁熺殑鏁欒偛銆佸巻鍙...
  • 涓夊瓧缁忓寘鎷摢浜涘唴瀹
    绛旓細銆涓夊瓧缁銆嬫槸涓浗鍙や唬缁忓吀鏁欐潗涔嬩竴锛鍐呭娑电洊浜嗗剴瀹剁粡鍏哥殑鍩烘湰鐞嗚銆傚叏鏂囧叡涓鐧惧涓瘝璇紝涓昏鍖呮嫭澶┿佸湴銆佷汉銆佺ぜ銆佷箟銆佸繝銆佷俊銆佸瓭銆佹倢銆佽妭銆佽瘹銆佸瓟銆佸瓱銆佷徊銆佸彅銆佸徃銆佷集銆佷箰銆侀銆佸銆佺浉銆佸か銆佸晢銆佸啘銆佸伐銆佸+绛夎澶氬唴瀹广傚叾涓紝鈥滃ぉ鈥濈珷涓昏璁茶堪浜嗗ぉ鐨勫舰鎴愩佸ぉ鏂囩煡璇嗗拰浜轰滑搴旇鏁晱澶╃殑濞佸姏锛涒...
  • 涓夊瓧缁忔湁鍝簺?
    绛旓細52銆佹湁杩炲北,鏈夊綊钘忋傛湁鍛ㄦ槗,涓夋槗璇︺ 銆愯В閲娿戙婅繛灞便嬨併婂綊钘忋嬨併婂懆鏄撱,鏄垜鍥藉彜浠g殑涓夐儴涔,杩欎笁閮ㄤ功鍚堢О鈥滀笁鏄撯,鈥滀笁鏄撯濇槸鐢ㄢ滃崷鈥濈殑褰㈠紡鏉ヨ鏄庡畤瀹欓棿涓囦簨涓囩墿寰幆鍙樺寲鐨勯亾鐞嗙殑涔︾睄銆 53銆佹湁鍏歌盁,鏈夎璇般傛湁瑾撳懡,涔︿箣濂ャ 銆愯В閲娿戙婁功缁忋鐨勫唴瀹鍒嗗叚涓儴鍒:涓鍏,鏄珛鍥界殑鍩烘湰鍘熷垯;浜岃盁,鍗虫不鍥...
  • 涓夊瓧缁忓唴瀹?
    绛旓細涓 瀛 缁 浜轰箣鍒濓紝鎬ф湰鍠勩傛х浉杩戯紝涔犵浉杩溿傝嫙涓嶆暀锛屾т箖杩併傛暀涔嬮亾锛岃吹浠ヤ笓銆傛様瀛熸瘝锛屾嫨閭诲銆傚瓙涓嶅锛屾柇鏈烘澕銆傜鐕曞北锛屾湁涔夋柟銆傛暀浜斿瓙锛屽悕淇辨壃銆傚吇涓嶆暀锛岀埗涔嬭繃銆傛暀涓嶄弗锛屽笀涔嬫儼銆傚瓙涓嶅锛岄潪鎵瀹溿傚辜涓嶅锛岃佷綍涓恒傜帀涓嶇悽锛屼笉鎴愬櫒銆備汉涓嶅锛屼笉鐭ヤ箟銆備负浜哄瓙锛屾柟灏戞椂銆備翰甯堝弸锛屼範绀间华銆傞涔濋緞锛岃兘...
  • 涓夊瓧缁忕殑鍐呭
    绛旓細銆涓夊瓧缁銆嬩笌銆婄櫨瀹跺銆嬨併婂崈瀛楁枃銆嬪苟绉颁负涓夊ぇ鍥藉鍚挋璇荤墿銆傘婁笁瀛楃粡銆嬫槸涓崕姘戞棌鐝嶈吹鐨勬枃鍖栭仐浜э紝瀹冪煭灏忕簿鎮嶃佺悈鐞呬笂鍙o紝鍗冪櫨骞存潵锛屽鍠绘埛鏅撱傚叾鍐呭娑电洊浜嗗巻鍙层佸ぉ鏂囥佸湴鐞嗐侀亾寰蜂互鍙婁竴浜涙皯闂翠紶璇达紝鎵璋撯滅啛璇汇婁笁瀛楃粡銆嬶紝鍙煡鍗冨彜浜嬧濄傚熀浜庡巻鍙插師鍥狅紝銆婁笁瀛楃粡銆嬮毦鍏嶅惈鏈変竴浜涚簿绁炵碂绮曘佽壓鏈憰鐤碉紝浣嗗叾...
  • 涓夊瓧缁忓叏鏂
    绛旓細璇︾粏鐨勫唴瀹... 璇︾粏鐨勫唴瀹 灞曞紑  鎴戞潵绛 20涓洖绛 #鐑# 涓轰粈涔堟湁浜烘樉鑰,鏈変汉鏄惧勾杞?BaiHs 2016-09-11 路 TA鑾峰緱瓒呰繃682涓禐 鐭ラ亾灏忔湁寤烘爲绛斾富 鍥炵瓟閲:356 閲囩撼鐜:80% 甯姪鐨勪汉:98.6涓 鎴戜篃鍘荤瓟棰樿闂釜浜洪〉 鍏虫敞 灞曞紑鍏ㄩ儴 浜轰箣鍒,鎬ф湰鍠,鎬х浉杩,涔犵浉杩溿傝嫙涓嶆暀,鎬т箖杩,鏁欎箣閬,...
  • 鐜板湪鐨涓夊瓧缁忔湁鍝簺?
    绛旓細1銆佹诲垯 浜轰箣鍒 鎬ф湰鍠 骞村瞾澶 鏈涘钩瀹 涓栭棿浜 闅句竾鍏 鍒け钀 椤鸿嚜鐒 绐楀浜 娣″鐑 鏃犳姹 娼囨磼鐐 鑾攢姣 鍖栨仼鎬 蹇箰杩 姣忎竴澶 2銆佺敓娲荤瘒 澶氳仛浼 灏戠獫瀹 绐濆湪瀹 鎴愬偦鐡 璧板嚭鍘 涔愬紑鑺 鐪嬬湅灞 娑夋秹姘 鍠滄鐨 閽辫鑺 鍒荤瓑 鏇磋佸暒 鑰充篃鑱 鐪间篃鑺 琛e啀濂 鑵版垚铏 楗啀濂 娌℃湁鐗 閽...
  • 鏂涓夊瓧缁忕殑鍐呭
    绛旓細銆婃柊涓夊瓧缁銆嬫槸涓浗浜烘皯澶у鍑虹増绀惧嚭鐗堢殑鍥句功锛屼綔鑰呮槸楂樺崰绁ャ備富瑕佽杩颁簡鏂囧寲鍚挋銆佷汉鐢熷姳蹇椼佷紶鎺堜汉鐢熺粡楠屻佽繘琛屾濇兂鏁欒偛銆傚叏鏂囦互236鍙ャ1416瀛楃殑绡囧箙娴撶缉浜虹敓鍝茬悊銆佺ぞ浼氱粡楠岋紝鏃㈣杈╄瘉鍏崇郴锛屽張瀵屾椂浠f皵鎭紝鏃㈢敓鍔ㄦ椿娉硷紝鍙堝悎杈欏帇闊碉紝鏃㈣閫氫織鎬э紝鍙堝惈鍝茬悊鎬э紝鍫О鏂囧寲鍚挋銆佷汉鐢熷姳蹇椼佷紶鎺堜汉鐢熺粡楠屻佽繘琛屾濇兂...
  • 涓夊瓧缁忕殑鍐呭鏄粈涔
    绛旓細浜轰箣鍒濓紝鎬ф湰鍠勩傛х浉杩戯紝涔犵浉杩溿傘愯瘧鏂囥戜汉鐢熶笅鏉ョ殑鏃跺欓兘鏄ソ鐨勶紝鍙槸鐢变簬鎴愰暱杩囩▼涓紝鍚庡ぉ鐨勫涔犵幆澧冧笉涓鏍凤紝鎬ф儏涔熷氨鏈変簡濂戒笌鍧忕殑宸埆銆傝嫙涓嶆暀锛屾т箖杩併傛暀涔嬮亾锛岃吹浠ヤ笓銆傘愯瘧鏂囥戝鏋滀粠灏忎笉濂藉ソ鏁欒偛锛屽杽鑹殑鏈у氨浼氬彉鍧忋備负浜嗕娇浜轰笉鍙樺潖锛屾渶閲嶈鐨勬柟娉曞氨鏄涓撳績涓鑷村湴鍘绘暀鑲插瀛愩傛様瀛熸瘝锛屾嫨...
  • 璋佽兘鍛婃垜涓夊瓧缁忕殑鍏ㄩ儴鍐呭
    绛旓細涓 瀛 缁 璇煶鏈楄 浜轰箣鍒濓紝鎬ф湰鍠勩傛х浉杩戯紝涔犵浉杩溿傝嫙涓嶆暀锛屾т箖杩併傛暀涔嬮亾锛岃吹浠ヤ笓銆傛様瀛熸瘝锛屾嫨閭诲銆傚瓙涓嶅锛屾柇鏈烘澕銆傜鐕曞北锛屾湁涔夋柟銆傛暀浜斿瓙锛屽悕淇辨壃銆傚吇涓嶆暀锛岀埗涔嬭繃銆傛暀涓嶄弗锛屽笀涔嬫儼銆傚瓙涓嶅锛岄潪鎵瀹溿傚辜涓嶅锛岃佷綍涓恒傜帀涓嶇悽锛屼笉鎴愬櫒銆備汉涓嶅锛屼笉鐭ヤ箟銆備负浜哄瓙锛屾柟灏戞椂銆備翰甯堝弸锛屼範绀间华銆...
  • 扩展阅读:《三字经》完整版 ... 三字经小学生版简单版 ... 儿童三字经背诵 ... 《三字经》全篇 ... 《三字经》全文诵读 ... 少儿三字经全文 ... 三字经全文内容 ... 三字经注释及译文对照 ... 小学生必背三字经全文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