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生平简介



唐伯虎
所属朝代:明代
唐伯虎简介
唐寅(yín)(1470年—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以字行,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杭州人士。明朝著名的画家、诗人。据说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取名为寅。

唐寅玩世不恭而又才华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即民间所说“江南四大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为“明四家”。

唐伯虎人物生平
唐寅生于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1470年03月06日),死于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1524年01月07日)。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落,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罚永世不得为官。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 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归思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临水芙蓉图》、《秋风纨扇图》、《百美图》、《枯槎鸜鹆图》、《两岸峰青图》、《看泉听风图》、《牡丹仕女图》、《震泽烟树图》、《吹箫图》、《班姬团扇图》、《杏花茅屋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被革黜后,遂漫游名山大川,后筑室于桃花坞,致力于绘画。生活放浪,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称“吴中四才子”。收藏图书和书画富为一时,文征明赠诗有:“君家在皋桥,暄阗市井区。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两壶”。每夜读书一卷,用朱黄识别于书旁。每阅一卷,写山水、人禽、竹木,或书小诗,或记月日。藏书楼有“梦墨亭”、“学圃堂”等,所藏以宋元版本为多,如收藏有成玄英注疏《庄子》20卷,北宋佳本;《三辰通载》为南宋精刻;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为宋刻本中佳本。藏书、藏书画印记有“南京解元唐寅”、“唐伯虎印”、“梦墨亭”、“学圃堂珍藏书籍”、“唐居士印”、“梦墨亭六如居士”、等。他不仅有较多藏书、藏书画印,更珍贵的是在其收藏的古籍中,有较多的亲笔题记,如“苏台唐寅子畏学圃堂珍藏书籍”、“晋昌唐寅醉中读”、“唐子畏梦墨亭藏书”、“吴郡唐寅桃花庵中梦墨亭书”等。

唐寅祖籍晋昌,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北宋时唐氏家族南迁,开始来到南京、苏州经商。唐寅就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普通家庭。唐寅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十九岁时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但在她大约廿四岁的时候病逝。后来可能又娶有一室,但碰到科场弊案的牵累而离去。后娶沈氏,或名九娘, 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交恶运。

“会试泄题案”详情:当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惟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再加上由于徐、唐两人在京师的行动惹人注目,会试中三场考试结束,顷刻便蜚语满城,盛传“江阴富人徐经贿金预得试题。”户科给事华昶便匆匆弹劾主考程敏政鬻题。事连徐经、唐寅。明孝宗敕令程敏政毋阅题,其所录之卷,由大学士李东阳会同其他试官进行复审,结果证明徐、唐两人皆不在录取之中。鬻题之说,虽属乌有,但舆论仍喧哗不已。明廷为平息舆论,便着锦衣卫加以审讯,查无鬻题实据,最终以徐经进京晋见程敏政时曾送过见面礼;唐寅也因曾用一个金币向程敏政乞文,送乡试座主梁储,使两人均遭削除仕籍,发充县衙小吏使用。程敏政因此罢官还家。华昶因奏事不实,也遭降职处分。一场科场大狱,以各打五十大板结案。事后三个被告均不服,程敏政归家后愤郁发疽而亡。唐寅耻不就吏,归家后夫妻反目,自己消极颓废,筑室“桃花坞”以自娱。

《桐阴清梦图》轴,明,唐寅绘徐经加梧塍后,闭门读书,并作《贲感集》以明志。至公元1505年明孝宗死,徐经一心盼望新天子的赦令,希望再返科举仕途。次年以慕司马迁的齐、鲁、燕、赵壮游为名,北上京师探听消息,但因科场失意后体质一天比一天差,不胜旅途劳顿,至京便卧病于永福禅寺,于正德丁卯(公元1507年)客死京师,归葬于江阴砂山。年止三十有五。关于这场会试泄题案,记载很多,说法不一。实际上这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结果。《明史·程敏政传》云:“或言敏政之狱,傅瀚欲夺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但毫无疑问,这一事件对唐寅来说是极其严重的。从此唐寅绝意仕途。归家后纵酒浇愁,游历名山大川, 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

明弘治十三年(1500),唐寅离开苏州,坐船到达镇江,从镇江到扬州,游览瘦西湖、平山堂等名胜。然后又坐船沿长江过芜湖、九江,到庐山。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给唐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以后的绘画作品中被充分地反映了出来。 他又乘船溯江而上到了黄州,看到赤壁之战遗址。唐寅的《赤壁图》即依此所画。后又南行入湖南,登岳阳楼,游洞庭湖。又南行登南岳衡山。再入福建,漫游武夷诸名山和仙游县九鲤湖。唐寅由闽转浙,游雁荡山、天台山,又渡海去普陀,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达安徽,上黄山与九华山。此时唐寅囊中已罄,只得返回苏州。唐寅千里壮游,历时9个多月,踏遍名山大川,为后来作画增添了不少素材。

返回苏州,家中非常清贫,妻子大吵大闹,终于离他而去。他住在吴趋坊巷口临街的一座小楼中,以丹青自娱,靠卖文鬻画为生。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

《看泉听风图》卷,明,唐寅作孽钱。”以表其淡泊名利、专事自由读书卖画生涯之志。同时,他又在除夕口占中写道:“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幕天寒无一事,竹时寺里看梅花。”来表达他生活贫困。唐寅三十六岁时选中城北桃花坞,建了一优雅清闲的家园,度其清狂生活。桃花坞原是宋人章庄简的别墅,但经风雨沧桑,早成一片废墟。不过这里景色宜人,环境十分幽静。一曲清溪婉蜒流过,溪边几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很有几分山野之趣。第二年唐寅用卖画的钱建成了桃花坞别墅。虽只几间茅屋,檐下却悬着雅致的室名“学圃堂”、“梦墨亭”、“蛱蝶斋”等匾额。唐寅一生酷爱桃花,别墅取名“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并作《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富贵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春日,园内花开如锦,他邀请沈周、祝允明、文征明等来此饮酒赋诗,挥毫作画,尽欢而散。“日般饮其中,客来便共饮,去不问,醉便颓寝。”(祝允明《唐子畏墓志铭》)此时唐寅过得清闲而超脱。

《自书词》卷,明,唐寅书明正德九年(1514), 他被明宗室宁王以重金征聘到南昌,后发现身陷宁王政治阴谋之中,遂佯装疯癫,脱身回归故里,后来宁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寅幸而逃脱了杀身之祸,但也引起不少麻烦,从此思想渐趋消沉,转而信佛,自号“六如居士”,“六如”取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自治一方印章“逃禅仙吏”。

从南昌回家后因常年多病,不能经常作画,加上又不会持家,生活艰难,甚至常靠向好友祝枝山、文征明俩人借钱度日。其间有著名书法家王宠常来接济,并娶了唐寅唯一的女儿为儿媳,成了唐寅晚年最快乐的一件事。

明嘉靖二年(1523),54岁他身体状况更差,这年秋天,应好友邀请去东山王家.但见苏东坡真迹一词中有二句: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正好触动唐寅心境,他一阵悲伤,告别回家后,从此卧病不起,不久结束了他凄凉的一生。死后葬在桃花坞北。嘉靖26年迁葬到横塘镇王家村。他逝世后由其亲友王宠、祝允明、文征明等凑钱安排后事,祝允明写了千余字的墓志铭,由王宠手书,刻在石碑上。后世有关唐寅的生

平事迹大多是从这墓志铭中得到的。 唐寅仕途坎坷,晚境凄凉,以致身后诗文几近散轶。明万历年间,常熟书商何君立仰慕唐伯虎的诗文和为人,不惜重金,征求片纸只字,为他搜集整理诗赋词章。将唐寅生前散轶的近百首(篇)诗文核阅后付梓,这就使唐寅有了第一个较完善的诗文集传世,一时洛阳纸贵。后来,江南著名的出版藏书家,常熟书商毛晋也十分敬重唐寅才情为人,他在编录《明诗纪事》及《海虞古今文苑》时,又特地详细收录了唐寅生前诗文和轶事,丰富和完善了唐伯虎诗文内容,为后代积累了生动的文化资料。

毛晋后来还独立承担了重修唐寅墓的重任。据《苏州府志》,崇祯甲申三月十六,

明 唐寅《杏花茅屋图》

毛晋与同郡士人游春至姑苏横塘王家村,因见一代才子唐寅之墓荆棘荒芜,牛羊放逐墓园,顿生哀悯之心。他询问附近田夫,方知唐寅亡后,后嗣中唯剩一侄孙孀妇,经济拮据,困顿城内,以致唐寅四时之祭匮乏。毛晋凄然感叹:“是朋友之罪也,千载下读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时与并乎?”于是,毛晋慷慨解囊,重修墓封,再立碑石,并且择地墓旁造三间祠堂。苏州地方官雷起剑亲作“重修唐解元墓”碑文,“更勒石以遗千古之有心者。”

唐伯虎绘画成就
绘画

唐寅早期绘画,“远攻李唐”、“近交沈周”。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沈周和周臣都是当时苏州名画家,沈以元人画为宗,周则以南宋院画为师,这是明代两大画派,唐寅虽师周臣,却有胜蓝之誉。 唐寅兼其所长,在南宋风格中融元人笔法,一时突飞猛进,以至超越老师周臣,名声大振。 唐寅画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是山水画。唐寅足迹遍布名川大山,胸中充满千山万壑,这使其诗画具有吴地诗画家所无的雄浑之气,并化浑厚为潇洒。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有的描写亭榭园林,文人逸士优闲的生活。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 由于唐寅作画很少在画上注明年份,且他的画风变化也不很有规律,所以很难推测他作画的时间,也就难以按照时间来划分他的画风变化进程。 唐寅在拜周臣为师后,主要是宗南宋院体,但其画有时也有与沈、文画风相近的作品,如《南游图》。这是唐寅三十六岁时当琴士杨季静离开苏州时赠送给他的。 唐寅擅长写意花鸟,活泼洒脱、生趣盎然而又富于真实感。传说唐寅所作的《鸦阵图》挂在家中,有一天有数千只乌鸦纵横盘旋在屋顶,恍若酣战,堪称奇绝。 唐寅花鸟画的代表作是《枯槎鸲鹆图》。其构图用折枝法,枯木枝干由右下方弯曲多姿地向上伸展,以枯笔浓墨画之,苍老挺拔。以积墨法画一只栖于枝头的八哥,正引吭高鸣,树枝似乎都在应节微动,从而显现出自然界生命律动的和谐美。秃笔点叶,一两条细藤与数笔野竹同枯树上的老叶画在一起,增添了空山雨后幽旷恬静与清新的气氛。右上角题诗为:“山空寂静人声绝,栖鸟数声春雨馀。”诗画映发,对象的神态和画家的情趣融为一体,寄寓了超凡脱俗的思想。这幅画在画法上属小写意,一路运腕灵便,以书法人画,以写代描,笔力雄强,造型优美,全画笔墨疏简精当,行笔挺秀洒脱,形象饶有韵度,从中可以窥见唐寅在探讨写意技法和开拓花鸟画新境界方面的卓越建树。

唐寅的水墨花鸟画基本上是以水墨提炼形象,墨韵明净、生趣盎然。其著名的还有《雨竹图》,画面以二组浓叶为主枝,后出淡叶,再出叶数笔以相呼应,叶均向下急趋,一派雨打竹叶之势。 唐寅书法源自赵孟頫一体,风格丰润灵活,俊逸秀拔,几为画名所掩。其代表作《落花诗册》。唐寅擅画山水、人物、仕女和花鸟,尤以山水、仕女著称。唐寅的山水画,早年师法沈周,传世之作甚少。现存作品有《洞庭黄茅渚图》和《贞寿堂图》以及唐寅21岁作《对竹图》等。中年的山水画,主要宗法周臣,而周臣的山水画师法南宋的李唐和刘松年,因此唐寅的画又可上溯至南宋李唐、刘松年为代表的院体画派。他在老师周臣影响指导下,学到了宋人笔法严谨雄浑、风骨奇峭的风格。同时他又参合了马远、夏圭的构图和笔墨技巧,并广泛地涉猎北宋李成、范宽、郭熙和元代的黄公望、王蒙诸大家的长处,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画面布局严谨整饬,造型真实生动,山势雄峻,石质坚峭,皴法斧劈,笔法劲健,墨色淋漓。代表作品有《王鏊出山图》、《沛台实景图》、《行春桥图》、《关山行旅图》等。晚年画风已脱出周臣的风范,自立门户。此时细笔山水居多,作品有《山路松风图》、《春山伴侣图》、《落霞孤鹜图》、《西洲话旧图》、《幽人燕坐图》等。从这些画的风格看,画风构图简洁清朗,用笔多为细劲中锋,犹如游丝描,纤而不弱,力而有韵,具有刚柔相济之美。山石的皴法丰富,多有短砍、长皴、顺笔、逆毫、方折、圆转等笔墨。林木、房舍、溪流等景物,穿插有序,密而不窒,杂而不乱,极富韵律和文人画秀润空灵的美感。墨色淋漓,又富浓淡变化。唐寅的山水画之所以有这样大的艺术成就,一方面是由于他能打破门户之见,无论北方画派、江南画派,还是南宋的院体及元代文人山水画,近及沈周和周臣等名画师,他都认真学习,博采众长,革新创造.最后形成自己的画风。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他对自然山川有着亲身的体察和真实感受,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山真水中汲取营养,从而对他的山水画创作起着重要的滋养作用。他的作品气魄雄伟壮阔,造型严谨准确,笔墨精湛高深,都超过了同时代的一些画家。唐寅的仕女、人物画,大致没有逾越南宋人物画藩篱.尤其是他的敷施重彩的工笔人物画,那种明眸、皓齿、红颜、粉颊……还是南朱院体画的遗风。他的人物画,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线条劲细,敷色妍丽,气象高华,出自南宋院体画。如《王蜀宫妓图》,画家以传统的工笔重彩的手法,以“三白法”染仕女的面部,突出了宫女的浓施艳抹。衣纹用细劲流畅的铁线描,服饰施以浓艳的色彩,显得绮罗绚烂。把宫妓们竞相装扮,斗绿争绯的情态刻画得生动入微,不愧为唐寅仕女画的优秀之作。另一种是从南宋的院体脱胎而出,笔墨流动爽利.转笔方劲,线条抑扬起伏.代表作品有《秋风纨扇图》以及《李端端图》等,画风由工丽变为简逸高雅。画家把宋代李公麟行云流水描和颜辉的折芦描参合使用,使画面富有韵律感。唐寅的人物画,写实功力较强,形象准确而神韵独具,故《明画录》评他的人物画“在钱舜举下,杜柽(杜堇)居士上”。
唐寅的花鸟画,传世作品不多,现存作品有《墨梅图》、《风竹图》和《鸲鹆鸣春图》以及《临水芙蓉图》、《杏花图》等,画风远法宋元水墨画.近师沈周的变革创新,刻意求精。如在《墨梅图》中唐寅用水墨画梅花一枝,意笔写花干,没骨法点梅花,笔法秀逸洒脱,颇具质感。而《鸲鹆呜春图》则用水墨随意点画,较之沈周则更为活泼洒脱,较之林良、吕纪又不像他们那样粗犷豪放,而是自有一番清新活泼之趣。

唐寅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而且是一位诗人。他创作的诗,据不完全的统计,约有600余首。其诗风婉华丽,通俗流畅,即兴抒怀,以才情取胜。诗文的内容多为揭露社会矛盾,抒发不平之气.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唐寅为传统绘画所作的贡献,大致可概括为三点:其一,综合南北二派,弘扬了文入画的传统。我国的传统绘画.到了北宋初期,由于地理条件和风格的不同,始分为南北两大画派。北方画派以李成、关仝、范宽为代表,画风深厚旷远,石体坚凝,风骨奇峭,气势雄伟;而南方画派以董源、巨然为宗师,画风柔和温秀,笔墨潇洒含蓄,水墨湿润华滋,远近感强烈。但又有各自的弱点,比如北方画派.笔锋太露,缺少含蓄,缺少韵致和远近感等;南方画派缺少骨力、庄严和气魄等。唐寅的功绩就在于打破了门户之见,从笔法、气势、笔意和设色上,把南北两派不同的源流,扬长避短,融合在一起,又吸收元画的长处,最后形成结构严谨,风骨奇峭,笔法秀逸,水墨淋漓,意境空灵的独特风格。他的画,既有宋画深厚功力,又有文人画的书卷气,为吴门画派的崛起,为弘扬文入画的传统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二,诗书画的有机结合。唐寅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而且诗文、书法的造诣也很深,在诗书画有机

结合方面也作出了新的贡献。其结合方法:一是书风与画风的一致与和谐,书法的意趣与绘画情趣极为相近,因为两者都强调人格与真情的再现。唐寅的书法渊源于赵孟頫和李北海,用笔秀润缜密,刚粟结合,意态端庄潇洒,近似“院体”的山水画风,但又在规整中具清润之姿。二是将书法用笔之法运用于绘画,这在唐寅传世绘画作品中较为明显。此外,诗与四的和谐一致,也是唐寅画的又一特色。比如,唐寅的诗文,豪放不羁,戏语中寓忧思;他的绘画也和诗一样,如纵壬中见深沉,戏笔中寓思想。其三,诗情与画意的紧密结合。唐寅绘画中的题诗和情感,紧扣画的主题和意境,以阐发或充实画面的内涵思想。而作品中的望背兰墨,又通过象征、寓意、拟人化等手法或意境的创造,形象地表达出诗意,这种诗与画的完美结合,也是唐寅画的一大特点。

唐寅书画的贡献,还表现在其他方面,比如深化了文人画的题材内容,促进了山水、人物、仕女、花鸟各科的全面发展,加强文人画自我表现意识等,都给后世造成深远影响。

作品

花鸟画

《枯槎鸜鹆图》篆刻印章

“柏虎”印,是他给自己刻的一方印章,印文饱含深意,且有所指斥。唐寅为有名一代书画大家,且有点秋香之类的风流韵事遍传于世,按说他真该是个只之饮酒取乐的花花公子了。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他一生贫困潦倒,屡遭科场打击,死后连葬所也浸没无闻。性格则疾恶如仇,并不见有贪花问柳的恶习。总之,他绝不是戏台上那个方巾冠带、老是拿人恶作剧的恶文人,而是含贫如苦、衣食不继,又颇有正义感的刚直之士。

唐寅愤世嫉俗,郁郁不得志,眼看世间魍魉横行,鬼蜮成灾,然他是一介文人,不谙世故,在政治斗争中屡次遭败,丝毫不能有所作为,他只能通过手中的武器--艺术不屈地抗争。唐寅字伯虎,原是按照古义切其名“寅”而得来,但唐寅把字改为“柏虎”,自制“柏虎”印,是用来表示抗争的。“柏虎”一典出自唐代封演的《闻见录》。书中有“魍魉精怪畏惧虎与柏”之说,“柏虎”的意思自然是令鬼蜮不敢作祟,以表达自己的刚直和骨气。此正如清人丁敬《论印绝局》里所称;“六如居士最清狂,两字曾传‘柏虎’章。想见罔良(通于魍魉)遮白日,疾邪聊示铁肝肠。”

相传唐寅自刻印章还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百年障眼书千卷、四海资身笔一枝”、“唐居士”等。

成就

明代“吴门画派”四大画家之一唐寅坎坷的一生中为后世人贡献了巨大文化财富,他的画作题材广泛,挥笔自然,风格别具,雅俗共赏,深受各个阶层志士仁人乃至庶民百姓的赏析与青睐。

唐伯虎书法成就
唐寅的书法不及绘画、诗文出名,但天分也极高。他的书风不离赵孟頫的影子,故王世贞在《弇州山人稿》中评议:“伯虎书入吴兴堂庙,差薄弱耳。”其实,唐寅的书法与绘画一样,均注意广涉诸家、融会贯通,面貌也很多样,只是享年不永,尚未达到“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之境界。依据文献记载和存世作品,他曾泛学赵孟頫、李邕、颜真卿、米芾各家,并在不同时期呈不同侧重,从而形成不断变化的阶段面貌。大体上说,其书风变化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是30岁以前,他居住家乡苏州,与同年龄的文征明交善,甚受文氏影响,故两人书画均很接近,唐寅20余岁所绘《黄茅渚小景图卷》(上海博物馆藏),湖石、平坡、树丛均极似文氏细笔;书法亦俱从赵孟頫入手,均结体端丽,用笔秀润,唐寅的《高人深隐图》上款字,就极似文征明。第二时期是30岁至36岁,唐寅科场被黜,妻子离异,无奈藉诗文、书画谋生,其时书法上追唐人,力求规范,尤宗尚颜真卿的楷书,用笔凝重,圆硕多肉,结体偏于长方,雄强茂密,点画横细竖粗,并吸纳隶法,横笔收尾似“蚕头”,捺笔收笔中途之顿近“燕尾”,极富力度,如唐寅作于弘治乙丑(1505年)36岁时的《落花诗册》。第三时期是37岁至45岁,唐寅正值壮年,居住在世外桃源的桃花庵,专心从事自由自在的诗文书画创作,生活自得,创作也达到顶峰。其时书法重又归返赵孟頫,并上追唐代李邕,遂形成了自身的成熟风貌,以结体俊美婉媚、用笔娟秀流转的赵体为根基,并融入了李邕斜长的字姿、有力的笔法和生动的布势,于秀润中见遒劲,端美中见灵动。这类风格作品甚多,如作于正德元年(1506年)37岁的《七言律诗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30余岁的《山路松声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上款题和《行书三绝卷》(丁念先藏)等作品,均呈赵孟頫与李邕相融合的面貌。第四时期是46岁至54岁去世,已属唐寅晚年,自45岁从江西宁王处装疯逃回,他进一步看透了世事,思想更加消沉,行为也更颓放,书法亦变为率意,并吸取了米芾求意取势的书风,用笔迅捷而劲健,沉着而痛快,八面出锋,率真自如,追求力量、速度和韵味;同时又融诸家笔法于一体,使结体、用笔均富于变化,并达到了挥洒自如、神机流走的境地。代表作品有50岁以后作的《西洲话旧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上款题、《看泉听风图轴》(南京博物院藏)上款题等。

唐伯虎文学成就
诗风

唐寅诗风相当特别,据说他早年曾下苦工钻研过《昭明文选》,因此早年作品工整妍丽,很接近六朝的气息。泄题案以后的诗作,多描写自己的处境,写起来情真意挚,自然流畅,虽然在字句上推敲得不是很精炼,但可以感觉到唐寅信手拈来的才气。

他的诗作有《百忍歌》、《上吴天官书》、《江南四季歌》、《桃花庵歌》、《一年歌》、《闲中歌》等。

唐寅诗文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清新,对人生、社会常常怀着傲岸不平之气。

除诗文外,唐寅也尝作曲,多采用民歌形式,由于多方面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历坎坷,见闻广博,对人生、社会的理解较深,所以作品雅俗共赏,声名远扬。

诗词作品

《一剪梅》

红满苔阶绿满枝,杜宇声声,杜宇声悲!交欢未久又分离,彩凤孤飞,彩凤孤栖。

别后相思是几时?后会难知,后会难期。此情何以表相思?一首情词,一首情诗。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醉诗》

碧桃花树下,大脚墨婆浪,未说铜钱起,先铺芦席床。

三杯浑白酒,几句话衷肠。何时归故里,和她笑一场。

《白发》

唐寅 诗词

唐寅 诗词

清朝搅明镜,元首有华然。

怆然百感兴,雨泣忽成悲。

忧思固逾度,荣卫岂及哀。

夭寿不疑天,功名须壮时。

凉风中夜发,皓月经天驰。

君子重言行,努力以自私。

《绝笔》

身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题落霞孤骛图》

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骛渺无踪。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

《阊门即事》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又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叹世》

坐对黄花举一觞,醒时还忆醉时狂。丹砂岂是千年药,白日难消两鬓霜。

身后碑铭徒自好,眼前傀儡任他忙。追思浮生真成梦,到底终须有散场。

《叹世》之一

富贵荣华莫强求,强求不出反成羞。有伸

唐寅(yín),字伯虎,故以唐伯虎闻名于民间,明朝苏州人。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1470年3月6日),死于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1524年1月7日)。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在纪念唐寅诞辰540周年时,楹联家陈志岁《纪念唐寅》联云:“画臻三昧境/梦觉六如身。”

唐伯虎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百美图》、《枯槎鸜鹆图》、《两岸峰青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伯虎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唐伯虎生平:

唐伯虎祖籍晋昌,即现在山西晋城一带,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北宋时唐氏家族南迁,开始来到南京、苏州经商。唐伯虎就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唐伯虎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十九岁时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但在她大约廿四岁的时候病逝。后来可能又娶有一室,但碰到科场弊案的牵累而离去。后娶沈氏,或名九娘, 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交恶运。

“会试泄题案”详情:当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惟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再加上由于徐、唐两人在京师的行动惹人注目,会试中三场考试结束,顷刻便蜚语满城,盛传“江阴富人徐经贿金预得试题。”户科给事华昶便匆匆弹劾主考程敏政鬻题。事连徐经、唐伯虎。明孝宗敕令程敏政毋阅题,其所录之卷,由大学士李东阳会同其他试官进行复审,结果证明徐、唐两人皆不在录取之中。鬻题之说,虽属乌有,但舆论仍喧哗不已。明廷为平息舆论,便着锦衣卫加以审讯,查无鬻题实据,最终以徐经进京晋见程敏政时曾送过见面礼;唐伯虎也因曾用一个金币向程敏政乞文,送乡试座主梁储,使两人均遭削除仕籍,发充县衙小吏使用。程敏政因此罢官还家。华昶因奏事不实,也遭降职处分。一场科场大狱,以各打五十大板结案。事后三个被告均不服,程敏感政归家后愤郁发疽而亡。唐寅耻不就吏,归家后夫妻反目,自己消极颓废,筑室“桃花坞”以自娱。

徐经加梧塍后,闭门读书,并作《贲感集》以明志。至公元1505年明孝宗死,徐经一心盼望新天子的赦令,希望再返科举仕途。次年以慕司马迁的齐、鲁、燕、赵壮游为名,北上京师探听消息,但因科场失意后体质一天比一天差,不胜旅途劳顿,至京便卧病于永福禅寺,于正德丁卯(公元1507年)客死京师,归葬于江阴砂山。年止三十有五。关于这场会试泄题案,记载很多,说法不一。实际上这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结果。《明史·程敏政传》云:“或言敏政之狱,傅瀚欲夺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但毫无疑问,这一事件对唐伯虎来说是极其严重的。从此唐伯虎绝意仕途。归家后纵酒浇愁,游历名山大川, 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

明弘治十三年(1500),唐伯虎离开苏州,坐船到达镇江,从镇江到扬州,游览瘦西湖、平山堂等名胜。然后又坐船沿长江过芜湖、九江,到庐山。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给唐伯虎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以后的绘画作品中被充分地反映了出来。 他又乘船溯江而上到了黄州,看到赤壁之战遗址。唐伯虎的《赤壁图》即依此所画。后又南行入湖南,登岳阳楼,游洞庭湖。又南行登南岳衡山。再入福建,漫游武夷诸名山和仙游县九鲤湖。唐伯虎由闽转浙,游雁荡山、天台山,又渡海去普陀,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达安徽,上黄山与九华山。此时唐伯虎囊中已罄,只得返回苏州。唐伯虎千里壮游,历时9个多月,踏遍名山大川,为后来作画增添了不少素材。

返回苏州,家中非常清贫,妻子大吵大闹,终于离他而去。他住在吴趋坊巷口临街的一座小楼中,以丹青自娱,靠卖文鬻画为生。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以表其淡泊名利、专事自由读书卖画生涯之志。唐寅三十六岁时选中城北桃花坞,建了一优雅清闲的家园,度其清狂生活。桃花坞原是宋人章庄简的别墅,但经风雨沧桑,早成一片废墟。不过这里景色宜人,环境十分幽静,一曲清溪婉蜒流过,溪边几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很有几分山野之趣。第二年唐伯虎用卖画的钱建成了桃花坞别墅。虽只几间茅屋,檐下却悬着雅致的室名“学圃堂”、“梦墨亭”、“蛱蝶斋”等匾额。唐伯虎一生酷爱桃花,别墅取名“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并作《桃花庵歌》:“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春日,园内花开如锦,他邀请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等来此饮酒赋诗,挥毫作画,尽欢而散。。“日般饮其中,客来便共饮,去不问,醉便颓寝。”(祝允明《唐子畏墓志铭》)此时唐伯虎过得清闲而超脱。

明正德九年(1514), 他被明宗室宁王以重金征聘到南昌,后发现身陷宁王政治阴谋之中,遂佯装疯癫,脱身回归故里,后来宁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伯虎幸而逃脱了杀身之祸,但也引起不少麻烦,从此思想渐趋消沉,转而信佛,自号“六如居士”,“六如”取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自治一方印章“逃禅仙吏”。

从南昌回家后因常年多病,不能经常作画,加上又不会持家,生活艰难,甚至常靠向好友祝枝山、文征明俩人借钱度日。其间有著名书法家王宠常来接济,并娶了唐伯虎唯一的女儿为儿媳,成了唐伯虎晚年最快乐的一件事。

明嘉靖二年(1523),54岁他健康状况更差,这年秋天,应好友邀请去东山王家.但见苏东坡真迹一词中有二句: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正好触动唐伯虎心境,他一阵悲伤,告别回家后,从此卧病不起,不久结束了他凄凉的一生。死后葬在桃花坞北。嘉靖26年迁葬到横塘镇王家村。他逝世后由其亲友王宠、祝允明、文徵明等凑钱安排后事,祝允明写了千余字的墓志铭,由王宠手书,刻在石碑上。后世有关唐伯虎的生平事迹大多是从这墓志铭中得到的。 唐寅仕途坎坷,晚境凄凉,以致身后诗文几近散轶。明万历年间,常熟书商何君立仰慕唐伯虎的诗文和为人,不惜重金,征求片纸只字,为他搜集整理诗赋词章。将唐伯虎生前散轶的近百首(篇)诗文核阅后付梓,这就使唐伯虎有了第一个较完善的诗文集传世,一时洛阳纸贵。后来,江南著名的出版藏书家。常熟书商毛晋也十分敬重唐寅才情为人,他在编录《明诗纪事》及《海虞古今文苑》时,又特地详细收录了唐伯虎生前诗文和轶事,丰富和完善了唐伯虎诗文内容,为后代积累了生动的文化资料。

毛晋,后来还独立承担了重修唐伯虎墓的重任。据《苏州府志》,崇祯甲申三月十六,毛晋与同郡士人游春至姑苏横塘王家村,因见一代才子唐伯虎之墓荆棘荒芜,牛羊放逐墓园,顿生哀悯之心。他询问附近田夫,方知唐伯虎亡后,后嗣中唯剩一侄孙孀妇,经济拮据,困顿城内,以致唐伯虎四时之祭匮乏。毛晋凄然感叹:“是朋友之罪也,千载下读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时与并乎?”于是,毛晋慷慨解囊,重修墓封,再立碑石,并且择地墓旁造三间祠堂。苏州地方官雷起剑亲作“重修唐解元墓”碑文,“更勒石以遗千古之有心者。”



  • 鏄庝唬璇椾汉鍞愬瘏鐨鐢熷钩鏁呬簨
    绛旓細鍚庝笘鏈夊叧鍞愬瘏鐨勭敓骞充簨杩瑰ぇ澶氭槸浠庤繖澧撳織閾腑寰楀埌鐨勩 鍞愬瘏浠曢斿潕鍧,鏅氬鍑勫噳,浠ヨ嚧韬悗璇楁枃鍑犺繎鏁h蕉銆傛槑涓囧巻骞撮棿,甯哥啛涔﹀晢浣曞悰绔嬩话鎱曞攼浼檸鐨勮瘲鏂囧拰涓轰汉,涓嶆儨閲嶉噾,寰佹眰鐗囩焊鍙瓧,涓轰粬鎼滈泦鏁寸悊璇楄祴璇嶇珷銆傚皢鍞愬瘏鐢熷墠鏁h蕉鐨勮繎鐧鹃(绡)璇楁枃鏍搁槄鍚庝粯姊,杩欏氨浣垮攼瀵呮湁浜绗竴涓緝瀹屽杽鐨勮瘲鏂囬泦浼犱笘,涓鏃舵礇闃崇焊璐銆傚悗鏉,...
  • 鍞愬瘏鐨鐢熷钩鍜屼粙缁
    绛旓細1銆佸攼瀵呯殑鐢熷钩 鎴愬寲鍏勾锛1470骞达級浜屾湀鍒濆洓锛屽攼瀵呭嚭鐢熶簬鑻忓窞搴滃惔鍘垮惔瓒嬮噷锛岀埗浜插攼骞垮痉锛屾瘝浜蹭笜姘銆傛垚鍖栧崄鍏勾锛1482骞达級锛屽攼瀵呯粨璇嗙鍏佹槑銆傛垚鍖栦簩鍗佸勾锛1484骞达級锛屽攼瀵呯粨璇嗘枃寰垫槑锛屽苟寰楀埌鍏剁埗澶粏鏂囨灄鐨勬璧忋傛垚鍖栦簩鍗佷竴骞达紙1485骞达級锛屽攼瀵呬互绗竴鍚嶈ˉ鑻忓窞搴滃簻瀛﹂檮鐢熴傚攼瀵呯粨璇嗗ソ鍙嬪紶鐏点傚紭娌诲厓骞达紙1488骞达級...
  • 浠嬬粛涓涓嬬粡鍏哥殑 鍞愪集铏
    绛旓細鎵浠,璁稿鏈夐挶鏈夊娍鐨勪汉閮芥兂浠楄憲鑷繁鐨勬潈鍔,鍚戝攼浼檸瑕佸嚑骞呯敾,浣嗗攼浼檸鐢熸т笉鐣忔潈鍔,鑰屽ソ缁撶┓浜銆傚氨鍥犲姝,鎵浠ュ攼浼檸瀹佹効浣滅敾閫佺粰绌蜂汉,涔熶笉鎰跨悊浼氶偅浜涢珮瀹樿吹浜恒 浠庡墠鏈夋湰鍙婁節缇庡浘銆嬬殑涔,璁茬殑鏄攼浼檸濞朵簡涔濅綅缇庡コ鐨勬晠浜,鎯呰妭寰堢濂,鍏跺疄鍘嗗彶涓婂苟娌℃湁杩欐々浜,涓嶈繃鍞愪集铏庣敾涔濈編鍥惧掓槸鐪熺殑銆備節缇庡浘鐨勭敱鏉,鏄...
  • 椋庢祦浜虹墿鍞愪集铏鐨勭壒鐐规槸浠涔,涓庝汉鐗╃浉鍏崇殑浜嬭抗鏄粈涔,涓庝汉鐗╃浉鍏崇殑鎴愯...
    绛旓細鐢熷钩锛氭槑鏈濊嫃宸炰汉锛屽瓧浼檸锛屼竴瀛楀瓙鐣忥紝鍙峰叚濡傚眳澹佹鑺卞旱涓汇侀瞾鍥藉攼鐢熴侀冪浠欏悘绛锛屾嵁浼犱簬鏄庡瀹楁垚鍖栧叚骞村簹瀵呭勾瀵呮湀瀵呮棩瀵呮椂鐢燂紝鏁呭悕鍞愬瘏銆浠栫帺涓栦笉鎭屽張鎵嶆皵妯孩锛岃瘲鏂囨搮鍚锛屼笌绁濆厑鏄庛佹枃寰佹槑銆佸緪绁嵖骞剁О鈥滄睙鍗楀洓鎵嶅瓙鈥濓紝鐢诲悕鏇磋憲锛屼笌娌堝懆銆佹枃寰佹槑銆佷粐鑻卞苟绉扳滃惔闂ㄥ洓瀹垛濄 鍑鸿韩鍟嗕汉瀹跺涵锛...
  • 鍞愪集铏浜虹墿鐢熷钩
    绛旓細鍞愪集铏庝汉鐗╃敓骞 鍞愪集铏庣畝浠: 鍞愬瘏(1470鈥1523),瀛椾集铏,涓瀛楀瓙鐣,鍙峰叚濡傚眳澹佹鑺卞旱涓汇侀瞾鍥藉攼鐢熴侀冪浠欏悘绛,姹夋棌,鍗楃洿闅惰嫃宸炲惔鍘夸汉銆傛槑浠h憲鍚嶇敾瀹躲佹枃瀛﹀銆傛嵁浼犱粬浜庢槑瀹畻鎴愬寲鍏勾搴氬瘏骞村瘏鏈堝瘏鏃ュ瘏鏃剁敓銆備粬鐜╀笘涓嶆伃鑰屽張鎵嶆皵妯孩,璇楁枃鎿呭悕,涓庣鍏佹槑銆佹枃寰佹槑銆佸緪绁嵖骞剁О鈥滄睙鍗楀洓澶ф墠瀛(鍚撮棬鍥涙墠瀛)鈥,鐢诲悕...
  • 鍞愪集铏鍑虹敓鍦ㄥ摢涓勾浠
    绛旓細涓銆 鍞愪集铏鐨鐢熷钩 鍞愪集铏庯紝(1470-1524),鏄庢湞浜猴紝鍥犵敓鏂煎瘏骞村瘏鏈堝瘏鏃讹紝渚垮彇鍚嶃屽瘏銆嶏紝鍥犱负瀵呬负铏庯紝鍙堝彇瀛椾集铏庯紝鍚庢敼瀛楀瓙鐣忋傚彿妗冭姳搴典富锛屾櫄骞翠俊浣涳紝鏈夊叚濡傚眳澹瓑鍒彿銆傛睙鑻忚嫃宸炰汉銆備妇涔¤瘯绗竴(瑙e厓)銆傚悗鍥犵鍦鸿垶寮婃鍙楃壍杩烇紝鍔熷悕鍙楁尗锛屽張閬闅撅紝缁忓巻鍧庡澐銆傚悗鍗婄敓鍦ㄨ嫃宸炲煄瑗垮寳妗冭姳鍧炲缓涓鈥滄鑺...
  • 鏄庝唬璇椾汉鍞愬瘏鐨鐢熷钩鏁呬簨
    绛旓細鐢熷钩 鍞愬瘏绁栫睄鏅嬫槍,鍗崇幇鍦ㄥ北瑗挎檵鍩庝竴甯,鎵浠ュ湪浠栫殑涔︾敾钀芥涓,寰寰鍐欑殑鏄滄檵鏄屽攼瀵呪濆洓瀛椼傚寳瀹嬫椂鍞愭皬瀹舵棌鍗楄縼,寮濮嬫潵鍒板崡浜佽嫃宸炵粡鍟嗐傚攼瀵呭氨鍑虹敓鍦ㄨ嫃宸炲簻鍚村幙鍚磋秼閲屼竴涓晢浜哄搴傚攼瀵呬竴鐢熷叡鏈変笁浣嶅瀛,鍗佷節宀佹椂濞跺緪姘,鏄緪寤风憺鐨勬濂,浣嗗湪濂瑰ぇ绾﹀豢鍥涘瞾鐨勬椂鍊欑梾閫濄傚悗鏉ュ彲鑳藉張濞舵湁涓瀹,浣嗙鍒扮鍦哄紛妗堢殑...
  • 鍞愬瘏涓汉璧勬枡,鍞愬瘏涓汉璧勬枡
    绛旓細鍞愪集铏庣敓骞 鍞愪集铏庣绫嶆檵鏄,鍗崇幇鍦ㄥ北瑗挎檵鍩庝竴甯,鎵浠ュ湪浠栫殑涔︾敾钀芥涓,寰寰鍐欑殑鏄滄檵鏄鍞愬瘏鈥濆洓瀛椼傚寳瀹嬫椂鍞愭皬瀹舵棌鍗楄縼,寮濮嬫潵鍒板崡浜佽嫃宸炵粡鍟嗐傚攼浼檸灏卞嚭鐢熷湪鑻忓窞搴滃惔鍘垮惔瓒嬮噷涓涓晢浜哄搴傚攼浼檸涓鐢熷叡鏈変笁浣嶅瀛,鍗佷節宀佹椂濞跺緪姘,鏄緪寤风憺鐨勬濂,浣嗗湪濂瑰ぇ绾﹀豢鍥涘瞾鐨勬椂鍊欑梾閫濄傚悗鏉ュ彲鑳藉張濞舵湁涓瀹,浣嗙鍒扮鍦...
  • 鍞愪集铏闂
    绛旓細涓銆 鍞愪集铏鐨鐢熷钩 鍞愪集铏,鏄庢湞浜,鍥犵敓鏂煎瘏骞村瘏鏃,渚垮彇鍚嶃屽瘏銆,鍥犱负瀵呬负铏,鍙堝彇瀛椾集铏,鍚庢敼瀛楀瓙鐣忋 鐖朵翰鍞愬箍寰,缁忚惀涓瀹跺攼璁伴厭搴,鑷辜鑱,鑳借瘲鎿呯敾,鍗佸叚宀佷究涓鎵,鍗佷節宀佸ǘ寰愭皬銆傚緪姘忔枃闈欑姘,娓╂煍浣撹创,澶鎭╃埍,姝e湪浠栨剰姘旈鍙戞椂,鐖朵翰绐佺劧涓杩囦笘,姣嶄翰鍥犲お鎮蹭激涔熼殢鐖朵翰鑰屽幓,鍚庡張鎯婇椈濡瑰鍦ㄥか瀹朵抚...
  • 鍞愬瘏鏄摢閲屼汉
    绛旓細鍚庝笘鏈夊叧鍞愬瘏鐨勭敓骞充簨杩瑰ぇ澶氭槸浠庤繖澧撳織閾腑寰楀埌鐨勩鍞愬瘏浠曢斿潕鍧,鏅氬鍑勫噳,浠ヨ嚧韬悗璇楁枃鍑犺繎鏁h蕉銆傛槑涓囧巻骞撮棿,甯哥啛涔﹀晢浣曞悰绔嬩话鎱曞攼浼檸鐨勮瘲鏂囧拰涓轰汉,涓嶆儨閲嶉噾,寰佹眰鐗囩焊鍙瓧,涓轰粬鎼滈泦鏁寸悊璇楄祴璇嶇珷銆傚皢鍞愬瘏鐢熷墠鏁h蕉鐨勮繎鐧鹃(绡)璇楁枃鏍搁槄鍚庝粯姊,杩欏氨浣垮攼瀵呮湁浜绗竴涓緝瀹屽杽鐨勮瘲鏂囬泦浼犱笘,涓鏃舵礇闃崇焊璐銆傚悗鏉,...
  • 扩展阅读:唐伯虎一生有多悲惨 ... 唐伯虎最经典的诗 ... 心糖vlog唐伯虎点秋香 ... 唐伯虎真实历史 ... vlog唐伯虎系列 ... 唐伯虎一共有9个妻子 ... 唐伯虎约战高山在线观看 ... 唐伯虎简介及人生经历 ... 明朝唐寅一生简介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