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的“和与或”有什么区别? 数学中“或”,“和”有什么区别

\u6570\u5b66\u4e2d\u7684\u201c\u548c\u4e0e\u6216\u201d\u6709\u4ec0\u4e48\u533a\u522b

\u6570\u5b66\u4e2d\u7684\u201c\u548c\u4e0e\u6216\u201d\u53ea\u6709\u4e24\u4e2a\u533a\u522b\uff0c\u6570\u5b66\u903b\u8f91\u6982\u5ff5\u548c\u7b26\u53f7\u4e0d\u540c\u3002
\u4e00\u3001\u6ee1\u8db3\u6761\u4ef6\u4e0d\u540c
1\u3001\u548c\u662f\u6307\u4e24\u4e2a\u53ca\u4e24\u4e2a\u4ee5\u4e0a\u540c\u5c5e\u6027\u7684\u4e8b\u7269\u76f8\u52a0\u6240\u83b7\u5f97\u7684\u65b0\u4e8b\u7269\uff0c\u4e5f\u53ef\u4ee5\u72ed\u4e49\u5730\u7406\u89e3\u4e3a\u4e24\u4e2a\u6570\u76f8\u52a0\u6240\u5f97\u7684\u7ed3\u679c\u3002
2\u3001\u6216\u5c31\u662f\u6216\u8005\uff0c\u53ea\u9700\u6ee1\u8db3\u5176\u4e00\u5373\u53ef\u3002
\u4e8c\u3001\u7b26\u53f7\u4e0d\u540c
1\u3001\u548c\u7684\u7b26\u53f7\u662f\uff0b\uff0c\u52a0\u6570+\u52a0\u6570=\u548c\u3002
2\u3001\u201c\u6216\u201d\u5728\u6570\u5b66\u903b\u8f91\u8fde\u8bcd\u4e2d\u7684\u7b26\u53f7\u8868\u793a\u4e3a\uff1a\u2228\uff0c\u4f8b\uff1a p\u6216q \u8bb0\u4f5c p\u2228q\u3002

\u6269\u5c55\u8d44\u6599\uff1a
\u52a0\u6cd5\u672c\u8d28\uff1a
\u662f\u5b8c\u5168\u4e00\u81f4\u7684\u4e8b\u7269\u4e5f\u5c31\u662f\u540c\u7c7b\u4e8b\u7269\u7684\u91cd\u590d\u6216\u7d2f\u8ba1\uff0c\u662f\u6570\u5b57\u8fd0\u7b97\u7684\u5f00\u59cb\uff0c\u4e0d\u540c\u7c7b\u6bd4\u5982\u4e00\u4e2a\u82f9\u679c+\u4e00\u4e2a\u6a58\u5b50\u5176\u7ed3\u679c\u53ea\u80fd\u7b49\u4e8e\u4e8c\u4e2a\u6c34\u679c\u5c31\u5b58\u5728\u5206\u7c7b\u4e0e\u5f52\u7c7b\u7684\u5173\u7cfb\u3002
\u51cf\u6cd5\u662f\u52a0\u6cd5\u7684\u9006\u8fd0\u7b97\uff1b\u4e58\u6cd5\u662f\u52a0\u6cd5\u7684\u7279\u6b8a\u5f62\u5f0f\uff1b\u9664\u6cd5\u662f\u4e58\u6cd5\u7684\u9006\u8fd0\u7b97\uff1b\u4e58\u65b9\u662f\u4e58\u6cd5\u7684\u7b80\u4fbf\u5f62\u5f0f\uff1b\u5f00\u65b9\u662f\u4e58\u65b9\u7684\u9006\u8fd0\u7b97\uff1b\u5bf9\u6570\u662f\u5728\u4e58\u65b9\u7684\u5404\u9879\u4e2d\u5bfb\u627e\u89c4\u5f8b\uff1b\u7531\u5bf9\u6570\u800c\u53d1\u5c55\u51fa\u5bfc\u6570\uff1b\u7136\u540e\u662f\u5fae\u5206\u548c\u79ef\u5206\u3002\u6570\u5b57\u8fd0\u7b97\u7684\u53d1\u5c55\uff0c\u662f\u66f4\u7279\u6b8a\u7684\u60c5\u51b5\uff0c\u66f4\u9ad8\u5ea6\u91cd\u590d\u4e0b\u7684\u89c4\u5f8b\u3002
\u53c2\u8003\u8d44\u6599\u6765\u6e90\uff1a\u767e\u5ea6\u767e\u79d1-\u52a0\u6cd5
\u53c2\u8003\u8d44\u6599\u6765\u6e90\uff1a\u767e\u5ea6\u767e\u79d1-\u6216
\u53c2\u8003\u8d44\u6599\u6765\u6e90\uff1a\u767e\u5ea6\u767e\u79d1-\u548c

\u6216\u662f\u53ea\u6ee1\u8db3\u4e00\u9879\u5373\u53ef\uff0c\u548c\u662f\u4e24\u9879\u90fd\u6ee1\u8db3\uff0c\u8fd9\u4e24\u4e2a\u4e00\u822c\u51fa\u73b0\u5728\u6982\u7387\u9898\u4e2d\uff0c\u6bd4\u5982\u7532\u53d1\u751f\u7684\u6982\u7387\u662f\u4e8c\u5206\u4e4b\u4e00\uff0c\u4e59\u53d1\u751f\u6982\u7387\u4e3a\u4e09\u5206\u4e4b\u4e00\uff0c\u7532\u6216\u8005\u4e59\u53d1\u751f\u7684\u6982\u7387\u662f\u591a\u5c11\uff1f\u5c31\u662f\u4e8c\u5206\u4e4b\u4e00\u52a0\u4e0a\u4e09\u5206\u4e4b\u4e00\u5c31\u884c\uff0c\u7532\u548c\u4e59\u4e00\u8d77\u53d1\u751f\u7684\u6982\u7387\u5c31\u4e3a\u4e8c\u5206\u4e4b\u4e00\u4e58\u4ee5\u4e09\u5206\u4e4b\u4e00\u7b49\u4e8e\u516d\u5206\u4e4b\u4e00

和是并,即同时有;
或是都可以,但不同时。
比如说,答案是2和1,则表示这两个都是。
2或1,则表示只能是一个一个满足。

数学中部很少用和,或是指几种情况都可以
数学中经常用的名词还有且,就是必须同时满足

数学中的和与或的区别,
和是并列的意思,或是选择的意思。

数学中的“和与或”只有两个区别,数学逻辑概念和符号不同。一、满足条件不同1、和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同属性的事物相加所获得的新事物,也可以狭义地理解为两个数相加所得的结果。

最佳答案数学中的“和与或”只有两个区别,数学逻辑概念和符号不同。一、满足条件不同1、和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同属性的事物相加所获得的新事物,也可以狭义地理解为两个...


5 初以为题主想问 与或非 逻辑门相关的知识但看举的例子,其实只是一个语言... 意思上重复了所以将全部和任一省略了顺便再一说,如果题主题目中的例子是小...更多

2017年8月14日-第八讲图论中的匹配逻辑推理第九讲从算术到代数 数学和与或的区别篇二:数... 知道对实际问题有什么用。而数学建模是通过调查、收集数据、资料,观察和...

[ 图文 ] 2017年11月13日- 与或异或 非,这四种运算 逻辑运算中比较的是逻辑型的值,符号写作 逻辑... 例如数学上 5{ 3[ 2( x + y ) + x ] -110 } 我猜各位已经忘了这小学初中的内容了...

2010年9月10日-我们的否定只是发展中的否定,前进中的否定。毕竟数学演绎和数学归纳比哲... 都是来自大自然的规律,但是又有差别:物理学中来自大自然的规律是直接地...

2、或就是或者,只需满...更多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数一数

1、 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 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 位 置

1、 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 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 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 1--5的认识
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
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
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
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
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七、0
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
3、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如:0+8=8 9-0=9 4-4=0
第五单元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6—10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10以内数的顺序:
(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
如:10由9和1组成。
二、6—10的加减法
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2、“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大括号 ”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
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
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
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
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
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
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如:10+5=15 17-7=10 18-10=8
(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
(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
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9、解决问题
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
双数:2、4、6、8、10 ······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
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2. 数的组成
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数,第二位是十数
一个数字所在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意思也就不一样。
3、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4、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5、“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6、几和第几
△▲▲★△☆☆△△△▲★★★☆★
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
(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7、相邻数
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2再添上1就是3,3再去掉1就是2,与2相邻的数是1和3。
3的前面是2,3的后面是4,3再添上1就是4,4再去掉1就是3,与3相邻的数是2和4。
20的前面是19,20的后面是21,······,与20相邻的数是19和21。
第二单元
1. 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长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
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
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如:A比B重,B比C重,那么可以得到A比C重。A最重,C最轻。
A比B重,A比C重,只能得到A最重,还要比较B和C,才知道谁最轻。
第三单元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三)整 理 与 复 习10以内的加减法
第四单元
1、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所属的类别,根据这些类别将同类的事物分在一起就是分类,而这些类别就是我们分类的标准。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如:△△●●☆☆●△●●△△☆●
按形状分:1、△ 2、☆3、●
按颜色分:1、有颜色 2、没有颜色
2、分类的步骤和方法。
(1)给定标准:当已知分类标准时,我们只需要判断所给的事物是属于哪个类别的,然后将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即可。
(2)未给定标准:当有很多物体摆在面前,让我们自己确定类别分类时,应首先观察每个物体都有什么样的特点,把具有相同特点的特点的物体放在一起,表示同一类,而这些特点就是分类的标准。
(3)分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作用等将物体分类。
3、常见题型有:
(1)把同一类的物体圈起来。
(2)同类的物体画符号“○”“√”。
(3)同类的物体序号填在一起。
第五单元
1.前后---(前后的位置关系)
位置与顺序 2.上下---(上下的位置关系)
3.左右---(左右的位置关系)
4.教室---(前后、上下、左右综合应用)
前后(前后的位置关系):
1.注意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顺序与描述物体的准确位置两者之间的区别。
2.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这个答案不唯一,不仅仅有一个松鼠,还有兔子、乌龟和蜗
牛都在鹿的后面。
3.注意让学生会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上下(上下的位置关系):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左右(左右的位置关系):
1.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2.能在情境中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进一步再体会:两人如果面向同一方向,他们所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一致的;如果面对着面,他们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相反的。
教室(前后、上下、左右综合应用):
第六单元
(一)立体图形
1、长方体
长方体是长长的,有6个平平的面,有些面是一样的,有些面是不一样,长方体相对面相等,用它可以画出长方形。平时见到的火柴盒、文具盒都是长方体。
2、正方体
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它的边也是直直的。而且它的棱都是一样长,每个面都一样大,无论怎么平放在桌子上,它的高矮都是一样的,用它可以画出正方形。魔方就是正方体。
3、圆柱体
圆柱就像一根柱子。它有上下两个圆圆的面,而且大小一样,用它可以画出圆形;另一个面是弯曲的,我们把弯曲的面放在桌子上就可以滚动它。
4、球
圆圆的,可以滚来滚去的就是球。平时玩的皮球、篮球、踢的足球都是球。
(二)平面图形
1、长方形:四条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2、正方形:四条边,而且一样长。
3、圆形:没有角
4、三角形:三条边
(注:三棱柱可以画出三角形和长方形,可不要漏选哦!)
第七单元
(一)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凑十法”
“凑小数,拆大数”,将小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3+9(3+7=10,9可以分成7和2,10+2=12)
“凑大数,拆小数”,将大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8+7(8+2=10,7可以分成2和5,10+5=15)
注意:孩子喜欢和熟悉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而且只掌握一种就可以了。
(二)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1+6(个位相加,1+6=7)11+6=17
15-3(个位上够减,5-3=2)15-3=12
3、加强进位和不进位、及不退位的训练。
4、看图列式解题时候,要利用图中已知条件正确列式。常用的关系有:
(1)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这时?在大括号下面的中间。
(2)总数-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 :这时?在大括号的上面一边。
(3)大数-小数=相差数: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
(4)原有-借出=剩下: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
第八单元
1、 认识钟表
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四种时间。
整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1: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2: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就是4时。4: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6:00
半时:时针指1和2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1时半。1:30
时针指2和3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2时半。2:30
时针指3和4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3时半。3:30
时针指4和5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4时半。4:30
时针指5和6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5时半。5:30
时针指6和7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6时半。6:30
注意:半时的时候,分针一定指6,时针指在两数字中间,如时针指的是一个数,则这个时刻是错误的。而分针指在12附近,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大约几时整。
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资料来源:网络
▍综合整理:爱学习GO
▍免责声明:所有图文、音视频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
领取方法1关注爱学习GO公众号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2回复文字:知识要点进入公众号,点击左下角的键盘图标,到聊天界面

免责声明:“小学培优”旨在帮助更多的老师、家长和孩子,分享更多教育资讯,尊重原创并对原创者的文章表示肯定和感谢,相关文章均来自网络搜索,某些文章无法找到详细作者以明确出处请见谅。原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处理,我们将立即更正和删除相关内容。

  • 鏁板鈥滄垨鈥涓鈥鍜鈥鐨勫尯鍒???
    绛旓細浠庤繖涓〃杩扮湅锛屽簲璇ユ病鏈夊尯鍒惂锛熼兘鏄垨鐨勬剰鎬濄傜悊璁轰笂鈥樺拰鈥欏簲璇ユ槸骞朵笖鐨勬剰鎬濄備絾涓婇潰鐨勮〃杩板鏋滄妸鍜屾崲鎴愬苟涓旓紝灏变笉鎴愮珛浜嗭紝鎵浠ワ紝璇村尯鍩熺殑璇濓紝搴旇鏄鍜屾垨鍚屾剰涔夌殑锛屽彧鏄繖涓〃杈句笉澶熷噯纭
  • 鏁板棰涓垨涓庡拰鐨勫尯鍒
    绛旓細A鎴朆锛屾寚A,B涓湁涓涓垚绔嬫垨2涓兘鎴愮珛 A鍜B锛屾寚A,B涓や釜閮芥垚绔嬧樹緥锛欰鎴朆锛屽垯C锛屾寚鍙A,B涓湁涓涓垚绔嬫垨2涓兘鎴愮珛锛岃兘寰桟 A鍜孊锛屽垯C锛屾寚A,B閮芥垚绔嬫椂锛屽緱C鈥
  • 鏁板涓鈥鍜,鎴栤濈殑鐞嗚В涓璇枃涓笉涓鏍峰晩?
    绛旓細鍏跺疄璇枃鍜屾暟瀛鍚箟鏄竴鏍风殑锛屸滄垨鈥濊〃绀洪兘鍙互閫夋嫨锛屼篃灏辨槸鍦ㄦ墍鏈夌殑鑼冨洿鍐呴夋嫨锛屼篃鍙互琛ㄧず涓绉嶆暣浣擄紝琛ㄧず閫夋嫨鑼冨洿鐨勬暣浣擄紝鏈変笉纭畾鎬у拰涓嶅浐瀹氭э紝鍦ㄨ繖涓寖鍥村唴鍙夊彲涓嶉夈傗滃拰鈥濇洿寮鸿皟鎬讳綋锛屾洿鍊惧悜浜庣‘瀹氭у拰鍥哄畾鎬э紝閫氫織鐨勮灏辨槸蹇呴』鍖呭惈鍦ㄥ唴銆
  • 鏁板璇█涓垨涓庡拰鐨勫尯鍒
    绛旓細鎴栵細涓や釜鏉′欢涓换浣曚竴涓垚绔嬪嵆鍙 鍜岋細涓や釜鏉′欢蹇呴』鍚屾椂鎴愮珛
  • 鍦鏁板棰涓垨涓庡拰鐨勫尯鍒,鍦ㄧ嚎绛
    绛旓細銆愰氫織涓鐐瑰氨鏄竴涓笁瑙掑舰涓嶄細鏈変袱绉涓嶅悓鐨杈归暱銆戝棰橈紝鑳戒娇X²+1=5鎴愮珛鐨勬暟鏈 -2鍜2 棰樼洰涓殑绛旀鐢 鍜 锛屽洜涓洪鐩腑涓ょ鍙兘閮借兘婊¤冻棰樼洰涓斾笉鍐茬獊 銆愰鐩殑绛旀鏈変袱涓笖涓嶇浉鍐茬獊銆戞瘮杈冮毦鍖哄垎銆備絾鏄竴鑸粌澶氫簡灏卞彲浠ヤ粠棰樼洰涓劅鍙楀嚭鏄垨杩樻槸鍜屻傝〃绀鸿繖涓緥棰樻兂浜嗘垜鍗婂ぉOTZ鎵浠ュ洖澶嶅緱鎱...
  • 鏁板閲鈥鍜鈥 鈥滄垨鈥 鈥滀笖鈥濆簲璇ョ敤浠涔绗﹀彿?鈥溾埅鈥濃溾埄鈥
    绛旓細鎴栨槸鈥溾埅鈥濓紝涓旀槸鈥溾埄鈥濓紝鍜娌℃湁琛ㄧず銆傜粰瀹氫袱涓泦鍚圓锛孊锛屾妸浠栦滑鎵鏈夌殑鍏冪礌鍚堝苟鍦ㄤ竴璧风粍鎴愮殑闆嗗悎锛屽彨鍋氶泦鍚圓涓闆嗗悎B鐨勫苟闆嗭紝璁颁綔A鈭狟锛岃浣淎骞禕銆傞泦鍚堣涓紝璁続锛孊鏄袱涓泦鍚堬紝鐢辨墍鏈夊睘浜庨泦鍚圓涓斿睘浜庨泦鍚圔鐨勫厓绱犳墍缁勬垚鐨勯泦鍚堬紝鍙仛闆嗗悎A涓庨泦鍚圔鐨勪氦闆嗭紙intersection锛夛紝璁颁綔A鈭〣銆傦紙1锛夐泦鍚 ...
  • 閫昏緫杩愮畻绗nd鍜||鏈変粈涔堝尯鍒?
    绛旓細鍖哄埆锛氫竴涓槸鈥涓鈥濈殑鎰忔濓紝涓涓槸鈥鎴栬鈥濈殑鎰忔濄&&:涓 ||:鎴栬 渚嬪锛歛&&b:鑻涓虹湡锛坱rue锛夛紝b涓虹湡锛坱rue锛夛紝缁撴灉杩斿洖鐪燂紙true锛夛紝鍚﹀垯涓哄亣锛坒alse锛夈俛||b:a鎴朾浠绘剰涓涓负鐪燂紙true锛 灏辫繑鍥炵湡锛坱rue锛 锛 鍚﹀垯杩斿洖鍋囷紙false锛夈傚彛璇锛&&锛氭湁0鍒欎负0锛泑|锛氭湁1鍒欎负1銆
  • 楂樹腑鏁板闆嗗悎涓ˉ闆嗙殑"鎴"涓"鍜"涔嬮棿鐨勫尯鍒
    绛旓細涓轰篃搴旇鐢鍜 搴斾负鎶婁笁瑙掑舰褰撴垚涓涓暣浣 灏辫ˉ闆 闄や簡閿愯涓夎褰㈠氨鏄洿瑙掍笁瑙掑舰鍜岄挐瑙掍笁瑙掑舰浜 浣犲鏋滃啓鎴愭垨 閭d箞灏辨妸涓夎褰㈠畾涔変负 锛堥攼瑙掍笁瑙掑舰涓鐩磋涓夎褰㈢殑缁煎悎锛夈鎴栬锛堥攼瑙掍笁瑙掑舰涓庨挐瑙掍笁瑙掑舰鐨勭患鍚堬級鍐嶆垨鑰呮槸锛堥攼瑙掍笁瑙掑舰涓庣洿瑙掍笁瑙掑舰涓庨挐瑙掍笁瑙掑舰鐨勭患鍚堬級銆傝屼簨瀹炰笂涓夎褰㈡槸 锛堥攼瑙掍笁瑙掑舰涓...
  • ...鍖洪棿浠涔堟椂鍊欑敤鈥淯鈥濅粈涔堟椂鍊欑敤鈥,鈥 鈥鍜鈥涓鈥滄垨鈥鏈変粈涔堝尯鍒?
    绛旓細骞堕泦锛屽叾涓袱涓寖鍥撮兘鍙栧埌灏辩敤骞堕泦锛屾瘮濡傝浣犳眰鍒皔鐨勮寖鍥存槸5鍒8鍜10鍒20寮忓氨鐢ㄥ苟闆
  • 鐢熸椿涓殑鎴栦笌鏁板涓殑鎴栨湁浠涔堝尯鍒
    绛旓細杩欎釜鍛介涓紝鍏朵腑涓涓懡棰樹负鐪燂紝鍗"2 + 2 = 4"锛屽洜姝ゆ暣涓鍚堝懡棰樹负鐪熴傛荤粨涓涓嬶紝鐢熸椿涓殑"鎴"琛ㄧず鐨勬槸閫夋嫨鍏崇郴锛岃屾暟瀛︿腑鐨"鎴"琛ㄧず鐨勬槸閫昏緫鍏崇郴銆傚湪鐢熸椿涓紝鎴戜滑閫氬父鍙互閫夋嫨鍏朵腑涓涓垨澶氫釜閫夐」锛涜屽湪鏁板涓紝"鎴"琛ㄧず鑷冲皯鏈変竴涓潯浠舵垚绔嬨傝繖灏辨槸鐢熸椿涓殑"鎴"涓庢暟瀛︿腑鐨"鎴"鐨勫尯鍒銆
  • 扩展阅读:数学分类 六种 ... 数学上和与或怎么用 ... 为什么怎么做三问 ... 和 有什么区别 ... 与 和的区别 ... ∧∨数学 ... 数 和 释义 ... s和 的区别 ... 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的逻辑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