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这句诗?


这两句诗的作者是明朝那个被腰斩的诗人高启,是其《咏梅九首》第一首的颔联: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一、文字狱的牺牲品 高启其人


高启(1336-1374 )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字季迪,号槎轩,是长洲即今江苏苏州市人。


高启在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没想到,在明朝却遭遇横祸,不得善终。


高启与刘基(刘伯温)、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 又与王行等人号"北郭十友"。


入明以后,高启被推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并受命教授诸王。后来高启受到朱元璋的召见,准备授予其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


高启回到吴淞青丘以后,与苏州知府魏观称为好友,结果受到了牵连。这个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而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其中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因此连坐腰斩。


高启被牵连一事,不仅仅单纯为了《郡治上梁文》一件事,据说高启以前就因为作诗惹得朱元璋不悦,只是皇帝没有发作而已。


《明史》 列传第一百七十三文苑一中记载:

启尝赋诗,有所讽刺,帝嗛之未发也。及归,居青丘,授书自给。知府魏观为移其家郡中,旦夕延见,甚欢。观以改修府治,获谴。帝见启所作上梁文,因发怒,腰斩于市,年三十有九。





二、咏梅诗简释


1、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琼姿,是指梅花的倩影,她应该生活在天上的瑶台呀,这是谁把她请到了江南,处处可见呢?


合,是古入声字,属于仄声。琼姿只合在瑶台,平平仄仄仄平平。


2、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高洁的梅花,如同隐居于雪山中的隐士,又如同月光之下,在树林中款款而来的美丽女子。


颔联对仗,用了两个比喻。高士赞其心灵精神之美,美人赞其外形的美丽。




3、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七律的颈联也必须对仗。这副对联用了北宋林逋《山园小梅二首》的典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疏影、暗香,几乎是咏梅的符号了。在高启的诗中,上联用疏影,下联却不能用暗香。


因为“暗香漠漠苔“,仄平仄仄平,犯了孤平,因此把暗改为残,残香漠漠苔,平平仄仄平。


横斜水清浅,平平仄平仄,俗称锦鲤翻波,是平平平仄仄的变格。
4、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这里又用了典故,何郎,指南朝的诗人何逊,作有《扬州法曹梅花盛开》等咏梅诗: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何逊走了以后再也没有好的咏梅诗了,梅花受到冷落,自己孤独地开落在东风里。



三、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其中的两个典故


这两句诗,是这首七律中的亮点。特别是第一句,写出了梅花所象征的人格精神。


1、雪满山中高士卧


雪满山中,表示并非山中美丽的雪景,而是相对于锦衣玉食这种生活来说,高士的生活还是比较艰苦的。这正是梅花凌霜傲雪的特点。


高士卧雪,是东汉袁安卧雪典故的化用,表示贤人生活贫寒却清操自守。《后汉书 · 袁安传》 注引晋·周斐《汝南先贤传》: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2、月明林下美人来


月光中的林下美人,用的是《龙城录》中赵师雄的典故 :

隋开皇中,赵师雄迁罗浮。一日天寒日暮,在醉醒间,因憩仆车于松林间,酒肆旁舍,见一女人,淡妆素服,出迓师雄。”与语,但觉芳香袭人。至酒家共饮,有绿衣童子,笑歌戏舞。师雄醉寐,“但觉风寒相袭,久之东方已白,师雄起视,乃在大梅花树下。





结束语


有人说,袁安卧雪在城中,不是山中,赵师雄故事中的美人,是在酒店,不符合梅花的形象。


典故的化用不是一成不变地照搬,此种人不可言诗也。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那个被腰斩的诗人高启,这两句是其《咏梅九首》第一首的颔联,意思就是高洁的梅花,如同隐居于雪山中的隐士,又如同月光之下,在林中款款而来的美丽女子。

这是很有意境的诗句,描述了两个不同的场景,联系起来好像在说男子等着女子,是一种与佳人约会的状态

这两句出自明朝的《梅花九首》,为高启所写,这两句以高士美人比之梅花,以雪的洁白、月的清明,如高士情操美人风姿来写梅花的高洁与风韵。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