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犯罪心理学借招,用微表情识人

近期犯罪事件频频出炉,弄得人心惶惶,苏州一女子在停车场遭割喉、南京女子取款被割喉、宁国市高三女生购书被割喉等等。似乎这些案件是采取的是同一个犯罪手段——割喉,那么这到底是连环作案还是多人多起多地的实施犯罪呢?

实际上犯罪者对犯罪对像、时间和道具等,有特殊的习惯。有的人带走被害者的物品,或只强调特定的对象、时间或道具。但如果无法分辨出到底是习惯还是偶然,再或者犯罪者的蓄意行为,即使找到了重要的线索,也不能派上用场。尤其是连环杀手的犯罪手法,在无意识中会受到日常习惯的影响。因此,在连环案上,找出犯人的习惯极其重要。通常,通过追踪犯人习惯形成过程,来对其习惯进行分析。

全国各地的割喉案件肯定不是一人所为。枪是被严格管制的,能拿到枪的人不多,爆头哥在犯罪世界中流行不起来,但割喉所需的就是一把刀子,操作起来简单得多,于是乎割喉的手段像流感一样传开,大概犯罪分子认为这个方法好用,效率高。

当我们去银行取钱,或者走在比较偏僻道路上的时候,要格外留个心眼,看看是否有人尾随,或者正在偷偷观察著自己。在这里并不想危言耸听,但宁可长个心眼,也不要疏忽大意。幸运的是犯罪分子毕竟是少数人群,我们能够遇上犯罪分子的几率也不太高。但是应用在刑侦上的识慌术和微表情勘测,也不是不能用在生活中。

因为无论是意识和潜意识,都是人类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是无法被掩盖的,和涂抹掉的,它具有超强的记忆储蓄功能,就像一个巨大无比的储蓄仓,储藏着人生所有的认知和思想感情。如果一件事情你做过,那么你的潜意识也会牢牢将它吸纳在储蓄仓里,帮助你记忆和认知事情,你磨灭不掉,也替换不了。

面部表情研究及犯罪心理学


保罗·艾克曼 [Paul Ekman 1934.02.15],美国心理学家,出生于美国华盛顿。主要研究脸部表情辨识、情绪与人际欺骗。1991 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他提出不同文化的面部表情都有共通性。他之所以从事这项研究,主要是受到达尔文《人与动物的情绪表达》一书的启发。他一开始是研究西方人和新几内亚原始部落居民的面部表情,他要求受访者辨认各种面部表情的图片,并且要用面部表情来传达自己所认定的情绪状态,结果他发现某些基本情绪(快乐、悲伤、愤怒、厌恶、惊讶和恐惧)的表达在两种文化中都很雷同。

艾克曼和 Friesen 较早地对脸部肌肉群的运动及其对表情的控制作用做了深入研究,开发了面部动作编码系统(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FACS)来描述面部表情。 他们根据人脸的解剖学特点,将其划分成若干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运动单元(AU),并分析了这些运动单元的运动特征及其所控制的主要区域以及与之相关的表情,并给出了大量的照片说明。许多人脸动画系统都基于 FACS。

在四十年研究生涯中,他曾研究新几内亚部落民族、精神分裂病人、间谍、连续杀人犯和职业杀手的面容。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警方、反恐怖小组等 *** 机构,甚至动画工作室也常常请他当情绪表情的顾问。

一个香港督察的案例


香港高级督察陈sir,正在超级市场与太太购物,突然接到警讯:“某某超级市场遇到纵火嫌犯,怀疑身穿蓝色T恤,牛仔裤,正在逃往大厦C口”。

陈sir接到警讯后,立刻冲向离自己最近的C口寻找目标,当他的发现一名身穿牛仔裤和蓝色T恤的男人低着头正匆忙走向C口时,立即用手中的呼叫器提示工作人员拦截超级市场C口通道,召集警卫来C口帮忙,并迅速的尾随其后,想试探其究竟。

只知道衣着与嫌疑人相似,行为举止比较胆怯,陈sir想如何才能确切逮捕准目标然而不打草惊蛇呢?陈sir突然想到利用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心理,用潜意识本能的反应去判断防火事件与其是否有直接的联系。

于是,“就是你!别动!”陈sir大声朝着嫌疑犯的方向喊去。

男人头都不回的撒腿就跑。陈sir等人一拥而上将他拿下。

在审讯室,陈sir与嫌疑犯面对面坐在2000勒克斯刺眼灯光,似乎这高强的灯光可以照穿人心一样,陈sir严肃的问:“为什么在超级市场放火?”嫌疑人十分惊讶,并却十分镇定的说自己没有放火。但坐在审讯台上他,却一直处于心不在焉,眼神飘流恍恍惚惚的样子。

2分钟后,一名警员走进来传递给陈警官一个张纸条,“半个小时前,在超级市场4层发现一名女死者,初步诊断是被人用双手掐住颈动脉,供血不足导致死亡”。陈sir抬起头看着眼前的青年人,青年人始终心不在焉的双手十指交叉,眼神却始终在自己的两只手上,陈sir突然明白了一切事情的原由。陈sir立刻站起身来,迅猛的扯出青年人的一只手,攥住他的手腕,轻声说:“你想让我拆穿你的这双手的罪行么?”年青人拚命挣扎,试图摆脱那铁一般的掌心,并失去理智的不断重复著:“我不是有意的,我不知道我的力气太大了 我真不是有意的 她不听话 我没想到力气这么大 .我真的不是 .”。

督察是如何识别罪犯的?

1.其实可以用这么短的时间把握嫌疑人的心理很简单,事情发生的十分很巧合,陈sir在抓捕纵火的嫌疑犯时,正巧碰到刚刚行凶的蓝衣青年,陈sir虽然误以为蓝衣青年是纵火事件的嫌疑犯,但是他的思维方式是正确,他利用犯罪者的犯罪心理和潜意识的本能反应,得出此人是否存在问题,那句“就是你!别动!”,有力的控制住了犯罪人的心理障碍,嫌疑人会潜意识的认为这句话就是在叫喊他,才会立刻逃跑,这也是他的一种本能行为。

2.青年人因为自己的不理智导致了自己女友的死亡,十分害怕,它自身的潜意识已经将他的犯罪行为吸纳在了记忆储蓄仓里,因此他的神经高度紧张,当听到有人叫喊时,潜意识会帮他挖掘记忆,提醒他犯了罪。又因为自己用双手掐死了自己的女朋友,因此在审讯过程工作中,青年人虽然假装镇定,但总是潜意识的盯着自己的双手,害怕露出破绽。

3.之后陈sir得知超级场中有一名女遇害人时,根据蓝衣青年人在审讯时的本能反应或者说他的潜意识举动,陈sir当机立断的判断,眼前的嫌疑犯可能与纵火事件无关,与谋杀事件有直接联系。于是也是利用犯罪心理,发掘嫌疑人的潜意识,使他显露破绽。

生活中的微表情


在生活中,在我们的交际圈中可能会有各式各样性格的人。想了解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最真实的一面时,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举止甚至细节化到表情神态,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慌张或者心情,所以想让一个人显露真实是十分艰难的事情,但是潜意识可以,因为潜意识是每个人最无法克制的事情,很多时候当我们想去判断一件事,这个人身上什么特质能帮助你去了解你想了解的事,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这个人的潜意识去了解他,那么如何才能让一个人的潜意识发挥作用?通过一个人的行为举动,或者神态,来判断一个人或一件事的真实原因。

微表情是每个人在遇到有效 *** 的一刹那产生的瞬间反应,它从人类本能出发,不受思想的控制,无法掩饰,也不能伪装。再能“装”的人,遇到有效 *** 之后的第一瞬间也会出现微表情,他的“装”只能出现在微表情之后。因此,微表情是个人内心想法的忠实呈现,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最准确线索。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体察别人内心世界的身心微表情:

1.人们在害羞、尴尬、情绪激动时都可能会脸红,具体属于哪种情况,我们要根据前面讲到的几种情境作具体判断。

2.紧握双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动作,它其实是动作者借此在信心不足时给自己打气,他的内心可能因为遭遇了挫折而十分紧张和焦虑。

3.吸烟者通常都喜欢用吸烟来安抚和掩饰自己的不安情绪。

4.人们通常认为抖动双腿是悠然自得的标志,实际上,很多人会借这个动作来平复自己焦躁不安的内心。

5.将手肘暴露在别人的视线之内,是一个人真诚内心的表达;如果一个人隐藏起自己的手肘,这说明动作者很没有主见或者生性非常胆小怕事。

6.当想像某个画面时,人的眼珠会转向右上方;当回忆某个画面时,人的眼珠会转向左上方;当体味某种感觉时,人的眼珠会转向右下方;当一个人在内心自言自语或者编造谎言时,他的眼珠又会转向左下方。

7.抓挠后颈是一种自我安慰动作,它说明动作者此刻内心可能十分焦虑不安。

8.当人们感觉非常不安时,他们会不停地摆弄衣袖、调整纽扣、摆弄手表。

9.做出脚踝相扣动作的人一般在内心深处都非常惊慌不安,他们想借由该动作来稳住自己的身体。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心灵咖啡网psy.time和本文网址



扩展阅读:www.sony.com.cn ... 女生学犯罪心理学好吗 ... 心理学347学校排名 ... 524分可以报哪个学校 ... 考347心理学的学校 ... 心理学哪个学校最厉害 ... 犯罪心理学在职研究生 ... 心理学考研学校推荐 ... 中国犯罪心理学最好的大学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