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画家黄永厚辞世:所画如时评,不做旁观者

知名画家黄永厚于8月7日晚19点在安徽合肥去世,享年91岁。刘海粟曾评价黄永厚说:“文真、字古、画奇”。朱屺瞻则说:“画这种画要读好多书。”用画笔来思考,关注心灵,关注当下,关注社会问题,是黄永厚画作的美学特征。

黄永厚与杂文家陈四益曾在《读书》等杂志开辟文画专栏,针贬时弊,影响极大。

黄永厚与其哥哥黄永玉同是知名画家,但内在风格却有较大不同。据业内人士介绍,兄弟俩曾有十多年不相往来,后来终于和好,其中一言难尽。黄永厚身上的文人气更重。

作为画家、作家,黄永厚从来不愿意当一件工具,哪怕是一件金光闪闪的工具。这是黄永厚在画上喜欢题写长跋的一个理由。长跋,是黄永厚观察现实,反思自己的过程,是黄永厚不甘沉沦,拒绝媚俗的表现。

画家黄永厚(1928-2018)

8月7日晚十点多,画家黄永厚家人发出讣告:
家父黄永厚老先生于8月7日19点仙逝
黄河
黄风安 泣告

老友相聚,左起:许麟庐、黄苗子、黄永玉、黄永厚

黄永厚生于1928年,土家族,湖南凤凰人。在黄家排行第二,早年因其兄长黄永玉离乡求学而承担起了黄家“长子”的责任,后又因画过抗战宣传画而应召当兵,入过军校,做过中尉;新中国成立后,由哥哥黄永玉介绍,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读书。 1960年,从央美毕业后去了安徽合肥工业大学执教。黄永厚藏书、读书甚丰,属于中国画中的“文人画”派,其作品除少量山水、花卉外,大都取材于历史题材和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曾在画作中题“尽似古人,要我何用”以自况。刘海粟曾评价黄永厚说:“文真、字古、画奇。”朱屺瞻则说:“画这种画要读好多书。”用画笔来思考,关注心灵,关注当下,关注社会问题,是黄永厚画作的美学特征。

黄永厚画作《聊斋人物》

他曾说,“画家就不是社会人吗?不闻不问那把砍刀就不会砍到画家脖子上了?要讲读书,《论语》、《庄子》、《史记》都管不到这个份上来,你得另想办法去找书来读,读读报评听听高明如何评价。我的画就像当前的时评,我不做旁观者。要起哄那是不用学习的,最近我读勒庞的《乌合之众》就是从这本书里照自己的影子。你看看,有几个人逃出‘乌合之众’?尤其像我这样当兵出身的人,可以说是天生的由人支使的料。”

一位学者对“澎湃新闻”表示,黄永厚先生特别喜欢《世说新语》,画过不少关于《世说新语》的题材。他曾说:“想达到《世说新语》的味道,很难。明清小品,像张岱那种,写得多好。这个社会让人体会不到快乐的生活,体会不到诗意。假如你们写不出像李义山这样的东西,怨不得你们,生活所逼。我们极容易做奴隶,以前做极权政治的奴隶,现在做钱的奴隶。”

黄永厚先生作品《阮籍》

面对画坛流行“钱多人傻”之象,黄永厚依然保有古风。他说:“这个世界没有谁对不起我。但我一点也不吸引眼球,讲话绝对语不惊人。”而黄永玉在为他写的《晨钟暮鼓八十年》中说:“他的画风就是在几十年精神和物质极度奇幻的压力下形成的。我称之为‘幽姿’,是陆游词中的那句‘幽姿不入少年场’的意思。无家国之痛,得不出这种画风的答案。陆游的读者,永厚的观众,对二者理解多深,得到的痛苦也有多深,排解不掉,抚慰不了。”
中国作家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张瑞田说,黄永厚先生是一位有思想、有激情、有正义感的画家、作家。他在北京居住期间,屡屡拜访,衡文论艺,受益多多。

黄永厚先生作品 张瑞田认为,作为画家和作家,黄永厚的画品、文才,出其右者寡矣,“依我的目光来看,黄永厚是画家中文人,是文人中的画家,因此,他的画作,处处可见机趣、禅思,他的文章,字字映现学识、哲理。常常在《书屋》《读书》等杂志拜读黄永厚文配画的作品。画放达、清冷,文沉重、深刻,体现阅历,洞见卓识。作为画家、作家,黄永厚从来不愿意当一件工具,哪怕是一件金光闪闪的工具。这是黄永厚在画上喜欢题写长跋的一个理由。长跋,是黄永厚观察现实,反思自己的过程,是黄永厚不甘沉沦,拒绝媚俗的表现。”
黄永厚的学生陈远说:“这些天 ,一直在想,等天气凉快一些就过去看望老人家,不想竟接到噩耗,手一直抖,不愿相信这是真的。这个教我自由的老头于8月7日晚7时走了,十年师弟,情如父子,8月8日我要去合肥送老爷子最后一程。”
出版人李怀宇追忆说,黄永厚当年在北京郊区通州的家颇为简朴,大别于黄永玉同处通州的豪宅“万荷堂”。一进门,但见黄永玉的字:“翻你东西的人肯定是个天才,你要想法赶快把他轰走。”进了客厅,一眼看出黄永玉的画,相似的题材我曾在范用家见过两幅,这一幅的题字为:“除却借书沽酒外,更无一事扰公卿。吾家老二有此风骨神韵。”两边有一对联,乃是聂绀弩的诗句:“中年多隐痛,垂老淡虚名。”黄永玉、黄永厚曾有近20年不相往来,后来兄弟和好,一言难尽。

黄永厚先生作品《板桥》

《开卷》主编董宁文说,上月还在与雷电先生电话中说秋天一道去合肥看望病中的黄老。那次电话中主要谈到黄老的近况以及前几年大病之后的恢复情况,心情颇为沉重,“拜识黄老多年,惠我良多,是我心中一位响当当的长者,愿老人安息。”
杂文家陈四益此前曾撰文回忆他与黄永厚在《读书》杂志等的文画合作缘起:黄永厚是黄永玉先生的二弟,相差四岁,也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他们老黄家的人都很有个性。认识黄先生出于偶然,是一位朋友邀我一同去探访的。他从安徽到北京,住在紫竹桥的中国画研究院。看他的画,很有个性。同他交谈,人如其画,个性彰显。他说到高兴处,就会畅怀大笑。说到他的画,他会突然来了兴致:“怎么样,来一张!”话音未落,已起身铺纸、提笔,画将起来,“同他的合作,从《聊斋索图》始。是他先画了几幅从《聊斋》中找出的画题,叫《聊斋索图》。我从他的画中又生发出一些意思,或同、或异,有时还唱唱对台戏。后来,他又画了竹林七贤图,每图都有一段题跋。我觉得他的竹林七贤图,自出手眼,很有启发,但是图上的题跋毕竟字数有限,不易为人理解,便自作主张,为每幅图作了一篇文章,每篇二三千字,寄给黄先生看了,他非常高兴,于是,就在《瞭望》上刊载。因为画了竹林七贤,我就想接着再谈《世说新语》,黄先生一口允诺为每篇作图,我当然喜出望外。后来结集为《魏晋风度》。又后来,湖南《书屋》约稿,我问黄先生是否有意一起来谈谈《儒林外史》,于是又有了后来在《书屋》连续刊登的《错读儒林》。”

黄永厚先生作品 《文长画气盛》

“到了2006年,丁聪先生患病,我同丁聪先生的合作不能不中断。起先,因为读者有一两期看不到这个专栏,便来函询问《读书》:是不是陈、丁二位遇到了麻烦?编者怕引起误解,问我是否可以请另一位画家继续。于是,便征求黄先生的意见,是否愿意把这个专栏接下来。黄先生同我的合作也已二十年,相互了解,便笑道:你当初跟一个七十岁的老头跑了第一棒,现在又找个八十岁的老头跑第二棒,这算什么事儿啊。依旧爽快地答应了。《读书·诗话画》的专栏,在停了两期后又继续了。只是‘丁画’改成了‘黄画’,文的风格未变,图的风格则由丁聪先生的工笔写真,换为黄永厚先生的彩墨写意了。同黄先生合作的文图,后来结集为《忽然想到》。这样,我和黄先生合作的图文,已出版的计有《聊斋索图》《错读儒林》《魏晋风度》《忽然想到》等。”

据悉,黄永厚先生告别仪式于8月9日上午10点在合肥殡仪馆举行。



  • 楂樺垎!璇风粰鎴2009鍘﹂棬涓冨悇绉戠殑璇曞嵎鍜岀瓟妗
    绛旓細杩欐垚涓烘案鍘氫笌浼犵粺鏂囧寲鐨勭涓娆′翰瀵嗘帴瑙︺ 鍝ュ摜榛勬案鐜夊湪鍘﹂棬璇讳功,蹇靛康涓嶅繕鑷繁鐨勫紵寮,鎶婇挓鐖辩殑鐢诲唽瀵勭粰姘稿帤銆傚ソ涓涓榛勬案鍘,鏃犲笀鑷,鍦ㄩ櫌瀛愮殑澶х収澹佷笂鐢昏捣鐢绘潵浜,涓瓙澶皬,绱㈡х埇涓婃瀛愰珮绌轰綔涓氥傞粍姘稿帤鍗佸洓宀佹椂琚姄浜嗗.涓,鍥犵敾浜嗕竴骞呫婅鏇煎簳鐧婚檰銆嬪氨褰撲笂涓皦,鍚庢潵鑰冧笂榛勫煍鍐涙牎銆傞浜戝彉骞,杩樻病鎵撲粭,閮ㄩ槦...
  • 闃呰涓嬮潰鐨勬枃瀛,瀹屾垚1锝3棰樸 鐢诲榛勬案鍘 榛勬案鍘氱敓浜1928骞淬傚皬鏃跺欐湁...
    绛旓細1锛嶣 2锛庯紙1锛夊缁樼敾鑹烘湳鐨勬瘯鐢熻拷姹傚拰鐑埍锛岋紙2锛変赴瀵屻佷紶濂囥佸潕鍧风殑浜虹敓缁忓巻锛岋紙3锛夋秹鐚庡箍娉涚殑闃呰锛岋紙4锛夊绀句細浜虹敓鐨勫叧娉ㄤ笌鎬濊冿紝锛5锛夌嫭鐗圭殑鐢熸椿鎬佸害銆傦紙鎰忓鍗冲彲锛3锛庯紙1锛夋棦鍏虫敞鐜板疄銆佽璐槸闈烇紝鍙堟贰娉婂畞闈欍佷綆璋冨涓栵紱锛2锛夊鎳鐢鐨勬湅鍙嬫叿鎱ㄧ浉璧犺屾妸閲嶉噾璐敾鑰呮嫆浜庨棬澶栵紱锛3锛夊皢鑷繁瀵...
  • 闃呰涓嬮潰鐨勬枃瀛,瀹屾垚鍚庨潰棰樼洰銆傚叡15鍒鐢诲榛勬案鍘榛勬案鍘氱敓浜1928骞淬傚皬...
    绛旓細鐢熸椿缁忓巻鐗规畩锛涗粬瑙嗚涔︿负绗竴鐢熷懡锛屾秹鐚庡箍娉涳紱澶氶毦鐨勪汉鐢熷弽鑰屽鍔犱簡榛勬案鍘瀵圭敓娲荤殑鐑埍锛屽吇鎴愪簡浠栫嫭鐗圭殑鐢熸椿鎬佸害锛涗笂浜嗗勾绾悗锛屾洿鍔犲叧娉ㄧぞ浼氫汉鐢熴傚皬棰3:璇曢鍒嗘瀽锛氳В绛旀湰棰橀渶瑕佹姄浣忊滃啺鈥濄佲滅偔鈥濅簩瀛楃殑鍚箟锛屼粠涓ゆ柟闈㈠洖绛斻傚彲浠庢枃涓涓夈佸洓銆佷簲娈典腑缁勭粐绛旀銆傗滃啺鈥濓紝鍐疯嫢鍐伴湝銆傚锛...
  • 钁楀悕涔︽硶瀹鐢诲绡嗗埢瀹剁▼椋庡瓙閫濅笘 浜勾57宀
    绛旓細涔︽硶鍒濅範鑻忎笢鍧°侀粍搴潥澧ㄨ抗銆佹眽榄忕鍒汇佽繎骞翠簬寰愮敓缈佷功娉曘佹暒鐓岄仐鐢荤敤鍔熸渶鍕わ紝绡嗗埢澶氬彇娉曢櫠鏂囥佹眽灏嗗啗绔犮備功娉曠敓鎷欐湸鍘氾紝涓嶆嫎鎴愭硶锛屽叾鍗版洿鏄敤鍒鎭e鏀俱傜▼椋庡瓙灏嗚澶氱瘑涔﹀紓浣撳瓧杩涘叆鍒涗綔骞跺舰鎴愯嚜宸卞紑寮犮佹嫏鏈撮鏍硷紝鏃跺嚭闄╃粷锛岄涓哄ぇ姘斻榛勬案鍘鏇鹃珮搴﹁瘎浠风▼椋庡瓙鐨勮壓鏈ぉ鍒嗭細鈥滃叾瀹炵敾璺熻瘲涓鏍凤紝閮芥槸鍙...
  • 扩展阅读:史上最诡异的滑滑梯 ... 女人站立油画200幅 ... 男子半个脑袋长螨虫 ... 黄永厚人物画欣赏 ... 世界上最流氓的画 ... 画一个最吓人的鬼 ... 怎样画立体画才吓人 ... 十大诡异零食 ... 孩子画出可怕的画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