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 作业(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平时作业)拜托了~~~ 拜托了,作业呀

\u4e2d\u56fd\u6587\u5316\u6982\u8bba \u4f5c\u4e1a(\u5317\u4eac\u5e08\u8303\u5927\u5b66\u7f51\u7edc\u6559\u80b2\u5e73\u65f6\u4f5c\u4e1a)\u62dc\u6258\u4e86~~~

\u8fd9\u4e2a\u5177\u4f53\u662f\u4ec0\u4e48\uff1f



《卖炭翁》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诗歌当中的一首。它描写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这首诗一开头就把我们带到当时的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让我们看到一个烧炭的老人过着的十分穷苦的生活。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烧炭的老翁连一寸土地也没有,全部赖以为生的东西,只不过是一把斧头、一挂牛车,再加上十个被烟火熏黑的手指头。他没有妻子也没有儿女,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在南山上伐薪、烧炭,弄得“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劳动的艰苦是可想而知的。这烧炭的老人对生活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他仅仅希望有吃有穿,维持一种最低的生活。按理说,一个人养活自己一个人,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可是就连这样一个愿望,他也难以实现。木炭,本是供人取暖的东西,这老人辛辛苦苦地砍了柴、烧了炭,给别人带来了温暖,可是自己身上的衣服却单薄得可怜。
衣服单薄总该盼望天气暖和吧?不,恰恰相反,被生活所迫的老人“心忧炭贱愿天寒”,他宁肯忍受加倍的寒冷,以便能多卖一点炭钱。这种矛盾的心情,深刻地表现出卖炭翁悲惨的处境。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寒冷的天气果然来到了。一清早,他就套上车,踏着冰冻的道路,却到长安市上卖炭。从终南山到长安城,一路之上他想了些什么呢?诗人没有告诉我们;但是可以想象得出来,他一定是满怀着希望,因为这一车炭直接关系着他今后的生活。读到这里,我们觉得自己和这位老人更亲近了,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这车炭究竟能不能卖掉,能不能卖上一个公道的价钱。可是诗人并没有马上告诉我们结果,他让卖炭翁歇下来,喘一口气,也让读者稍微平静一下。
然后笔锋一转写道:“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来的人一个是穿黄衣的太监,一个是穿白衫的太监的爪牙。他们装模作样,说是奉了皇帝的命令出来采办货物,也不管卖炭翁同意不同意,赶上炭车往北就走。城北是皇帝住的地方,赶车的又是宫里的太监,一个卖炭的老人能有什么办法去对付呢!“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千余斤炭,不知道要几千斤柴才烧得出,而这几千斤柴又不知道要多少天才砍得来!为了把柴烧成炭,这孤苦的老人又在尘灰里、在烟火旁边受了多少熬煎!可是拿这一切所换到的是什么呢?“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连纱带绫合起来不过三丈,难道这就能抵得上老人多少天的辛勤劳动吗?这些宫使哪里是在买东西,他们简直是强盗。他们夺走的不只是一车炭,而是夺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剥夺了他生活的权利。这该激起读者怎样的愤怒!读完了这首诗,我们不禁要问:两鬓苍苍的卖炭翁,凭着这点对他来说毫无价值的报酬,能够捱过那严寒的冬天吗?
白居易在《新乐府》中每首诗的题目下面都有一个序,说明这首诗的主题。《卖炭翁》的序是“苦宫市也”,就是要反映宫市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宫市”是唐朝宫廷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的方式。本来宫廷里需要的日用品,归官府向民间采购,到了德宗贞元末年,改用太监为宫使直接采办。宫里经常派出几百人到长安东西两市和热门的街坊去,遇到他们看中的东西,只说一声是“宫市”,拿了就走,谁也不敢过问。有时撕给你两三尺破旧的绸纱,算做报酬;有时候不但不给任何报酬,反而要你倒贴“门户钱”和“脚价钱”。所以每逢宫使出来的时候,连卖酒卖烧饼的小店铺都关上店门不敢做生意了。
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但是,《卖炭翁》的意义,远不止于对宫市的揭露。诗人在卖炭翁这个典型形象上,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在卖炭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平。读着这首诗,我们所看到的决不仅仅是卖炭翁一个人,透过他,仿佛有许许多多种田的、打渔的、织布的人出现在我们眼前。他们虽然不是“两鬓苍苍十指黑”,但也各自带着劳苦生活的标记;他们虽然不会因为卖炭而受到损害,但也各自在田租或赋税的重压下流着辛酸和仇恨的泪水。《卖炭翁》这首诗不但在当时有积极意义,即使对于今天的读者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卖炭翁》的艺术性也是很高的。你看,诗人在开头八句里,先对卖炭翁做了一番总的介绍,介绍得那么亲切、自然,就像介绍自己家里的人一样。“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简单,然而深情的十四个字,就活生生地勾画出他的外貌:“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又是同样简单而深情的十四个字,深刻地刻划了他的内心活动。这番介绍就好像一串电影画面,从南山的远景开始,镜头平稳地拉近,然后就接连几个大特写:两鬓、十指、灰尘满面、衣衫褴褛,使人触目惊心。
这样介绍了以后,诗人就拣取卖炭翁的一次遭遇,来加以具体描写。白居易有意把他放在一个大雪天里,这雪,虽然使他的身体格外寒冷,但却点燃了他心头的希望;虽然增加了赶车的困难,但也给了他力量,使他一口气就赶到了目的地。这是多么富于戏剧性的描写啊!卖炭翁满怀希望地赶到市上,却不急着马上把炭卖掉。他歇下来,也许还用衣袖揩一揩额头的汗水,蹲在路旁喘一口气。但是,谁能说他的内心会像他的外表一样平静呢?“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好像一场悲剧以前短暂的沉默,这两句诗把人的心弦扣得紧紧的。接下去,诗人掉转笔锋,使故事急转直下,突然出现了两个宫使。白居易再次运用由远及近的写法,写他们骑着马反差。卖炭翁还来不及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他们已经把车牵向北去了。
写到这里,诗人似乎不忍心再写下去了,他简短地交代了事情的结果。也不像《新乐府》中其他的诗那样,诗人没有出面来发议论。但正是这简短的结尾,才更含蓄、更有力、更能发人深思。

1、A
2、D
3、A.
4、B.
5、C.
6、A.
7、B.
8、D.
9、C.
10、A.
11、B.
12、C.
13.A
14.C
15.D.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 简析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杜甫的诗歌把个人的遭际与国家命运、民生疾苦结合起来,抒发了悯时伤乱、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和爱国精神。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句》、《春望》、《北征》、《羌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二、杜甫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矛盾,揭露和批判统治者的政策,及其骄奢淫逸、专横暴虐的行为,还反映了战争、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的种种灾难和痛苦,表现了深刻的现实批判精神。如《丽人行》、《兵车行》、《洗兵马》、《草堂》、“三吏”、“三别”等。 三、杜甫的诗歌还有登临抒怀、写景咏物、思亲怀友、咏史、题画的内容。如《登岳阳楼》、《秋兴》、《春夜喜雨》、《月夜》、《蜀相》、《戏题王宰山水图歌》等。

2、 简述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辛弃疾的词成就在“以文为词”,“以文为词”使稼轩词具有以下艺术特色。

1、悲壮激烈,发扬奋厉的英雄主义色彩

辛词的基调是英雄主义,坚定的抗战决心,炽热的爱国热情,顽强的斗争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辛弃疾最有价值的优秀歌辞的基调。他善于创造多种生动的抒情艺术形象,是前代词家所没有的。这些形象大都体现了上述基调。抒情主人公具有鲜明的爱国志士,民族英雄的特色。如:《破阵子》中“挑灯看剑”的将军、《水龙吟》中登赏心亭的江南游子。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廉颇、孙权,刘裕等,可以说也是词人奋发有为、雄姿英发思想性格的体现。即使是客观景物,也具有活力激情。词人在描绘自然景物时赋予它们英雄的性格和思想精神,如《沁园春》写山:“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2、豪放而凄美的风格

稼轩词豪放之中蕴含着一种婉丽凄美情致,形成豪放而凄美的风格。如《永遇乐》(千古江山)、《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摸鱼儿》(更能消)等,悲壮激烈之情,洋溢纸上。豪放之中,又能沈咽蕴藉,空灵缠绵,深得浑融深厚之妙。

3、以文为词的形式解放

范开《稼轩词序》:辛“果何意于歌辞哉,直陶写之具耳。故其词之为体,如张乐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又如春云浮空,卷舒起灭,随所变态,无非可观。无它,意不在作词,而其气之所充,蓄之所发,词自不能不耳”。

辛词在形式、格律、语言手法上大胆创新:第一,词换片一般要换景、换意,他不受分片约束,如《破阵子》前九句写军营生活,直贯而下,末句来一大转折,感慨现实。第二,手法上,有时大量运用典故,有时又纯粹采取白描,不仅能抒情、写景,而且能叙事、议论。第三,语言上,取径甚广,将六经、楚辞、庄子以及古诗中语句,一齐融化在他的词中。用韵绝不限制,不讲雕琢,随意抒写、行成一种散文化的歌辞。如《沁园春》:“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又喜欢用通俗的民间俗语。如“快斟呵,载诗未稳,得酒良佳。”

1、“初唐四杰”是指A
2、初唐时以“孤篇压倒全唐”的是D
3、续写王维诗《渭川田家》: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A.
4、《燕歌行》的作者是B.高适
5、C.贾岛
6、A.《长恨歌》与《琵琶行》
7、B.李商隐《锦瑟》
8、D.宴乐
9、C.冯延巳
10.A.浣溪沙
11。B.少游
12.C.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3.A.《词论》
14.C.杜牧
15.D.吴文英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初唐四杰”是指( A )

A.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B.王勃、杨炯、沈佺期、宋之问

C.沈佺期、宋之问、卢照邻、骆宾王 D.王勃、杨炯、魏征、陈子昂

2、初唐时以“孤篇压倒全唐”的是( D )

A.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卢照邻的《长安古意》

C.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D.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3、续写王维诗《渭川田家》: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A )

A.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C.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燕歌行》的作者是( B )

A.岑参 B.高适 C.王昌龄 D.王之涣

5、“推敲”的典故出自诗人( C )

A.韩愈 B.孟郊 C.贾岛 D.李贺

6、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是( A )

A.《长恨歌》与《琵琶行》 B.《长恨歌》与《赋得古原草送别》

C.《琵琶行》与《赋得古原草送别》 D.《长恨歌》与《卖炭翁》

7、“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出自( B )

A.李商隐《夜雨寄北》 B.李商隐《锦瑟》

C.杜牧《过华清宫三绝句》 D.杜牧《泊秦淮》

8、词的产生与当时流行的音乐(D )有关

A.雅乐 B.俗乐 C.清乐 D.宴乐

9、后人评:“宋初诸家,靡不祖述二主,宪章正中。”其中,“正中”指的是( C )

A.李璟 B.李煜 C.冯延巳 D.温庭筠

10、晏殊的一首名作首句是“一曲新词酒一杯”,这首词的词牌是( A )

A.浣溪沙 B.蝶恋花 C.踏莎行 D.水龙吟

11、秦观字( B )

A.子瞻 B.少游 C.耆卿 D.方回

12、《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中最后有三句精彩的描写,是( C )

A.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B.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C.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D.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3、李清照有一篇论词的文章,叫( C)

A.《词论》 B.《词说》 C.《词话》 D.《论词》

14、姜夔《扬州慢》中“杜郎俊赏”指的是( C )

A.杜审言 B.杜甫 C.杜牧 D.杜荀鹤

15、“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形容的是谁的词(B )

A.李清照 B.周邦彦 C.姜夔 D.吴文英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 简析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杜甫的诗歌把个人的遭际与国家命运、民生疾苦结合起来,抒发了悯时伤乱、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和爱国精神。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句》、《春望》、《北征》、《羌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二、杜甫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矛盾,揭露和批判统治者的政策,及其骄奢淫逸、专横暴虐的行为,还反映了战争、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的种种灾难和痛苦,表现了深刻的现实批判精神。如《丽人行》、《兵车行》、《洗兵马》、《草堂》、“三吏”、“三别”等。 三、杜甫的诗歌还有登临抒怀、写景咏物、思亲怀友、咏史、题画的内容。如《登岳阳楼》、《秋兴》、《春夜喜雨》、《月夜》、《蜀相》、《戏题王宰山水图歌》等。

2、 简述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辛弃疾的词成就在“以文为词”,“以文为词”使稼轩词具有以下艺术特色。

1、悲壮激烈,发扬奋厉的英雄主义色彩

辛词的基调是英雄主义,坚定的抗战决心,炽热的爱国热情,顽强的斗争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辛弃疾最有价值的优秀歌辞的基调。他善于创造多种生动的抒情艺术形象,是前代词家所没有的。这些形象大都体现了上述基调。抒情主人公具有鲜明的爱国志士,民族英雄的特色。如:《破阵子》中“挑灯看剑”的将军、《水龙吟》中登赏心亭的江南游子。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廉颇、孙权,刘裕等,可以说也是词人奋发有为、雄姿英发思想性格的体现。即使是客观景物,也具有活力激情。词人在描绘自然景物时赋予它们英雄的性格和思想精神,如《沁园春》写山:“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1、A
2、D
3、A.
4、B.
5、C.
6、A.
7、B.
8、D.
9、C.
10、A.
11、B.
12、C.
13.A
14.C
15.D.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 简析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杜甫的诗歌把个人的遭际与国家命运、民生疾苦结合起来,抒发了悯时伤乱、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和爱国精神。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句》、《春望》、《北征》、《羌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二、杜甫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矛盾,揭露和批判统治者的政策,及其骄奢淫逸、专横暴虐的行为,还反映了战争、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的种种灾难和痛苦,表现了深刻的现实批判精神。如《丽人行》、《兵车行》、《洗兵马》、《草堂》、“三吏”、“三别”等。 三、杜甫的诗歌还有登临抒怀、写景咏物、思亲怀友、咏史、题画的内容。如《登岳阳楼》、《秋兴》、《春夜喜雨》、《月夜》、《蜀相》、《戏题王宰山水图歌》等。

2、 简述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辛弃疾的词成就在“以文为词”,“以文为词”使稼轩词具有以下艺术特色。

1、悲壮激烈,发扬奋厉的英雄主义色彩

辛词的基调是英雄主义,坚定的抗战决心,炽热的爱国热情,顽强的斗争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辛弃疾最有价值的优秀歌辞的基调。他善于创造多种生动的抒情艺术形象,是前代词家所没有的。这些形象大都体现了上述基调。抒情主人公具有鲜明的爱国志士,民族英雄的特色。如:《破阵子》中“挑灯看剑”的将军、《水龙吟》中登赏心亭的江南游子。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廉颇、孙权,刘裕等,可以说也是词人奋发有为、雄姿英发思想性格的体现。即使是客观景物,也具有活力激情。词人在描绘自然景物时赋予它们英雄的性格和思想精神,如《沁园春》写山:“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2、豪放而凄美的风格

稼轩词豪放之中蕴含着一种婉丽凄美情致,形成豪放而凄美的风格。如《永遇乐》(千古江山)、《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摸鱼儿》(更能消)等,悲壮激烈之情,洋溢纸上。豪放之中,又能沈咽蕴藉,空灵缠绵,深得浑融深厚之妙。

3、以文为词的形式解放

范开《稼轩词序》:辛“果何意于歌辞哉,直陶写之具耳。故其词之为体,如张乐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又如春云浮空,卷舒起灭,随所变态,无非可观。无它,意不在作词,而其气之所充,蓄之所发,词自不能不耳”。

辛词在形式、格律、语言手法上大胆创新:第一,词换片一般要换景、换意,他不受分片约束,如《破阵子》前九句写军营生活,直贯而下,末句来一大转折,感慨现实。第二,手法上,有时大量运用典故,有时又纯粹采取白描,不仅能抒情、写景,而且能叙事、议论。第三,语言上,取径甚广,将六经、楚辞、庄子以及古诗中语句,一齐融化在他的词中。用韵绝不限制,不讲雕琢,随意抒写、行成一种散文化的歌辞。如《沁园春》:“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又喜欢用通俗的民间俗语。如“快斟呵,载诗未稳,得酒良佳。”

扩展阅读:扫一扫题目出答案 ... 唐诗宋词帝王导航网 ... 唐宋诗词跳转 ... 唐诗宋词帝王研究所 ... 黑猫导航唐诗宋词 ... 唐诗宋词入口 ... 神秘研究所唐诗宋词 ... 三千佳丽唐宋诗词 ... 帝王导航唐诗宋词正在加速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