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为国贡献的故事?

\u8457\u540d\u6570\u5b66\u5bb6\u534e\u7f57\u5e9a\u7684\u6545\u4e8b

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民主同盟卓越领导人、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主席团委员及学部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华罗庚同志,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于一九八五年六月十二日晚在日本东京不幸逝世,终年七十四岁。华罗庚同志的逝世是我们党和人民在科学技术事业上的一个重大损失。全国人民为失去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万分悲痛。

华罗庚同志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城市贫民的家庭。一九二四年他从金坛县立中学初中毕业,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因家庭贫困,一年后离开了学校,在父亲经营的小杂货铺当学徒。在此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数学。一九二九年,他在金坛中学任庶务会计,开始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论文。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受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重视。经熊教授推荐,他一九三一年到清华大学工作。他只用了八年的时间,从管理员、助教、讲师进而到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深造,一九三八年受聘任昆明西南联大教授。在极为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他白天教学,晚上在菜油灯下孜孜不倦地从事研究工作,写下了名著《堆垒素论》。但在国民党统治下,这一名著无法出版,只好送到国外出版,直到解放以后才以中文版在我国正式发行。一九四六年秋,迫于白色恐怖,他出走美国,先后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195O年,华罗庚同志响应祖国召唤,毅然从美国回到北京,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会长等职。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

华罗庚同志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萤声中外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他的著名学术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数函数论》,由于应用了前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在数学领域内做了开拓性的工作,于一九五七年荣获我国科学一等奖。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王(元)方法”。华罗庚同志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二百篇学术论文,十部专著,其中八部为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数学经典著作之列。他还写了十余部科普作品。由于他在科学研究上的卓越成就,先后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他的名字已载人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华罗庚同志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十亿中国人民的骄傲。

华罗庚同志也是我国最早把数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他就走出书斋和课堂,来到广阔的工农业生产实践之中。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了以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质量为内容的“优选法”和处理生产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简称“双法”),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写出了《优选法乎话及其补充》和《统筹法平话及补充》两本科普读物。二十多年来,华罗庚同志为推广“双法”,足迹遍及全国二十六个省、市、自治区。他组织和领导了广大工人、农民、战士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推广“双法”,使“双法”得到大面积普及和推广,以至运用到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研究,不仅为节约能源,增加产量,降低消耗,缩短工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培养了一支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科技队伍。毛泽东同志对华罗庚同志在科学上的这一创新曾给予高度评价,一九六四年和一九六五年两次写信给华罗庚同志,”祝贺和勉励他“壮志凌云,可喜可贺”,“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十年动乱期间,当华罗庚同志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时,周恩来同志以大无畏的精神挺身而出,保护华罗庚同志,支持他继续从事“双法”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胡耀邦同志一九八二年给华罗庚同志写信,充分肯定他把数学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号召“更多的同志投身到新技术、新工艺攻关的行列中去,从而把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共同建造中国的“通天塔”。

华罗庚同志是一位经历过新旧两个不同时代,从爱国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早年,他曾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是李公朴、闻一多烈士的挚友。一九四六年春,他应邀赴苏联访问,写下了《访苏三月记》,表达了他对社会主义的向往。新中国的诞生,更加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他看到“祖国已黎明”,放弃在美国终身教授的优厚待遇,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的怀抱。在横渡太平洋的航船上,他致信留美同学:“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他爱国不怕险,纯真赤子心,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一切爱国知识分子的称颂。华罗庚同志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特别是在把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强烈要求加人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十年动乱期间,他虽然身处逆境,但也未动摇对党的信念。拨乱反正以来,他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一九七九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宿愿。他在答邓颖超同志的祝贺中兴奋地写道:“沧海不捐一滴水,洪炉陶冶砂成金,四化作尖兵”,“横刀哪顾头颅白,跃马紧傍青壮人,不负党员名”;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他把入党作为自己前进道路的新起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顾年老体弱多病,以惊人的毅力,经过三年的拼搏,终于把十年浩劫中被盗走的手稿重新追忆出来,写成了《计划经济大范围最优化的数学理论》不仅完整地记述了以往的研究成果,而且有了新的发展。

华罗庚同志还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是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他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为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他积极参加民盟的活动,为民盟工作的开展,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和实现祖国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他多次出国访问,广交朋友,在华裔知识分子中从事大统一、大团结的工作,常以“海外有知己,天涯成比邻”的诗句,来激励海外华人为祖国四化建设和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出力,并为加强我国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华罗庚同志是推动我国科学事业前进的伟大数学家,是中华民族一代人自学成才的典范。华罗庚同志的一生是光荣的、战斗的、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为了振兴中华和人类进步,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人民的科学事业。他走过的道路,一是本世纪我国知识分子前进的光明大道。华罗庚同志给我国和世界科学文化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他是我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学习的榜样。华罗庚同志自学成才,勤奋求实,勇于开拓,永远向前。他一共上过九年学,只有一张初中毕业文凭,最后能成为蛮声中外的杰出科学家,完全是依靠刻苦自学取得成功的。他即使到了晚年,在学术界的声望和地位已经很高,仍然手不释卷,顽强地读和写。他从不迷信天才,认为:“天才由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他提出“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而终”的名言,作为对自己的告诫。直到他逝世前不久,还这样写道:“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向未来,勤能补拙是良剂,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就是华罗庚同志成功之路的秘诀。

华罗庚同志热爱祖国,热爱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常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自己的祖国的。”他企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和对党的热爱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只要是党的需要他愿赴汤图火。他把“一心为人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以衡量一切是非真谬的尺度。他把自己的思想、行为、追求、理想,溶于祖国、党、人民的最高利益之中,不愧为一位品德高尚的共产党人。华罗庚同志精心扶持年轻一代茁壮成长。他十分注意发现和推荐脱颖而出的拔尖人才。他是新中国在中学生中开展数学竞赛的创始人和组织者,引导青少年从小热爱科学,进人数学研究领域,扶持他们成为我国新一代的数学家。华罗庚同志顽强拼搏,为四化奋斗到最后一息。十年前,华罗庚同志第一次患心肌梗塞症,出院后曾留下这样的诗句:“壮士临阵决死,哪管些许伤痕。向千年老魔攻战,为百代新风斗争,慷慨掷此身!”一九八二年秋,他因日夜写作,劳累过度,第二次患心肌梗塞住进了医院。他在病床上谆谆要求助手们坚持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方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推动应用数学的发展。今年六月三日,他带领一批中年业务骨干赴日本进行学术交流。十二日下午,在向日本数学界作学术报告的讲坛上,当他讲金最后一句话时,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我们敬爱的华罗庚同志,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为加强中日两国人民和科技界人士的友好合作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实现了他“最大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壮丽誓言。华罗庚同志与我们永别了,华罗庚精神将永存。

童年时代,他最想骑马。他将一个小木凳拴上绳子,牵着当马骑,边骑边喊“马嘟嘟,马嘟嘟。”现在这个小凳子还陈列在金坛的“华罗庚纪念馆”里呢。稍大以后,他就把家中小杂货店的柜台当马骑,跳上跳下,并且还不时学着大人骑马的样子,感觉十分得意。

华罗庚特别爱动脑,对于一些别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往往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出一些似乎希奇的问题。有一次,他同别人一块去城郊玩耍,见一座荒坟旁有石人石马,就问比他大的同伴:“这些石人石马有多重?”同伴回答说:“这怎么能知道呢。”华罗庚却不甘心,沉思片刻,说:“以后总会有方法知道的。”

在当年的金坛,华罗庚最喜欢去的地方,还是灯节、船会、庙会等场所,凡是这些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城东有座青龙山,山上有个庙。每逢庙会,庙中的“菩萨:”便头插羽毛,打扮得花花绿绿,骑着高头大马进城来。一路上,人们见到“菩萨”就磕头行礼,祈求幸福。华罗庚伸直脖子,望着双手合十的“菩萨”,心里暗自琢磨:“‘菩萨’果真万能吗?”当庙会散了,人们也陆续回家,华罗庚却跟着“菩萨”去了青龙山,想探个究竟,看一看“菩萨”的真面目。

来到庙里,“菩萨”卸了装,华罗庚一看“菩萨”是人扮的,就立刻往家跑。回到家,他便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妈,你往后不要给‘菩萨’磕头了,‘菩萨’是骗人的1父亲马上训斥道:“唉呀,罪过,小孩子懂什么?”他却认真反驳道:“我到青龙山的庙里去了,‘菩萨’原来是假的,是人装扮的1

华罗庚的数学作业,经常有涂改的痕迹,很不整洁,老师开始时非常不满意。后来经过仔细辨别,老师发现华罗庚是在不断改进和简化自己的解题方法。

华罗庚在中学读书时,曾对传统的珠算方法进行了认真思考。他经过分析认为:珠算的加减法难以再简化,但乘法还可以简化。乘法传统打法是“留头法”或“留尾法”,即先将乘法打上算盘,再用被乘数去乘;每用乘数的一位数乘被乘数,则在乘数中将该位数去掉;将乘数用完了,即得最后答案。华罗庚觉得:何不干脆将每次乘出的答数逐次加到算盘上去呢?这样就省掉了乘数打上算盘的时间例如:28×6,先在算盘上打上2×6=12,再退一位,加上8×6=48,立即得168,只用两步就能得出结果。对于除法,也可以同样化为逐步相减来做节省的时间就更多的。

凭着这一点改进,再加上他擅长心算,华罗庚在当时上海的珠算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华罗庚不仅对数学肯动脑筋,对语文也很用心。有一次,老师把自己收藏的文学大师胡适的书分给学生,让每人看完后写一篇读后感。华罗庚分得的是《尝试集》,书中流露出作者提倡白话文的得意,认为自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于是在扉页上写了一首《序诗》:“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华罗庚在读后感中,并未表达出老师所期望的对胡适的赞美之词,而是尖锐地指出:胡适的这首诗概念混乱,第一句中的“尝试”与第四句中的“尝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第一句中的“尝试”是指初次尝试,当然一试就成功是比较罕见的;第四句中的“尝试”则是指经过多次尝试或失败之后的一次成功尝试,所以它们具有不同的含意。单独来看两个“尝试”都是有道理的,但胡适将二者放在一起,则是拿自己的概念随意否定别人(陆放翁)的概念,真是岂有此理!他说:“胡适序诗逻辑混乱,不堪卒读。”

虽然语文老师当时十分不悦,但20年后还是对已成名的华罗庚说:“我早就看了你的文章不落窠臼。”

华罗庚正是由于勤思考,爱创新,不迷信权威,才最终靠刻苦自学成为一名大数学家的。

  简介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华瑞栋,开一间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 华罗庚出生时,父亲已经40岁。40岁得子,夫妻俩把儿子看成掌上明珠,为了给儿子祝福,一生下来就用两个箩筐扣住了他,华罗庚因此得名。 他12岁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学习,初一之后,便深深爱上了数学。一天,老师出了道“物不知其数”的算题。老师说,这是《孙子算经》中一道有名的算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23!”老师的话音刚落,华罗庚的答案就脱口而出。当时的华罗庚并未学过《孙子算经》,他是用如下妙法思考的:“三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余数都是二,此数可能是3×7+2=23,用5除之恰余3,所以23就是所求之数。” 华罗庚不承认自己是天才。 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他回家乡一面帮助父亲在“乾生泰”这个只有一间小门面的杂货店里干活、记账,一面继续钻研数学。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他的姐姐华莲青说:“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就这样伸着,右手还在不停地写……” 那时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一跳。因为经常发生类似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 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争执发生时,华罗庚总是死死得抱着书不放。 后来,回忆起这段生活,他说:“那正是我应当接受教育的年月,但一个‘穷’字剥夺掉我的梦想:在西北风口上,擦着鼻涕,一双草鞋一支烟,一卷灯草一根针地为了活命而挣扎”,顽强地自学到18岁。 1927年秋,和吴筱元结婚。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929年冬天,他得了严重的伤寒症,经过近半年的治理,病虽好了,但左腿的关节却受到严重损害,落下了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
  其实华罗庚读初中时,一度功课并不好
  有时数学还考不及格。 时在金坛中学任教的华罗庚的数学老师,我国著名教育家、翻译家王维克(1900年出生,金坛人)发现华罗庚虽贪玩,但思维敏捷,数学习题往往改了又改,解题方法十分独特别致。一次,金坛中学的老师感叹学校“差生”多,没有“人才”时,王维克道:“不见得吧,依我看,华罗庚同学就是一个!”“华罗庚?”一位老师笑道:“你看看他那两个像蟹爬的字吧,他能算个‘人才’吗?”王维克有些激动地说:“当然,他成为大书法家的希望很小,可他在数学上的才能你怎么能从他的字上看出来呢?要知道金子被埋在沙里的时候,粗看起来和沙子并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当教书匠的一双眼睛,最需要有沙里淘金的本领,否则就会埋没人才啊!” 华罗庚开始他的数学家生涯时,仅有一本《代数》、一本《几何》和一本缺页的《微积分》。有志者事竟成,他终于在19岁那年写出了那篇著名的论文。 1930年春,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当时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主任的熊庆来教授看到后对这篇文章很重视,他问周围的人说:“这个华罗庚是谁?”,但是谁也没有听说过华罗庚这个人。后来,一位名叫唐培经的清华教员向熊庆来介绍了他的同乡华罗庚的身世。“这个年轻人真不简单啊!应该请他到清华来。”熊庆来听后非常赞赏。这年,华罗庚只有19岁,却已经走过了一段相当坎坷的生活道路。
  小故事
  小时候刻苦学习,然而,华罗庚却被叫去看店(卖棉花的铺子)。

  为了一个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我国数有一次,有个妇女去买棉花,华罗庚正在算一个数学题,那个妇女说要包棉花多少钱?然而勤学的华罗庚却没有听见,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个妇女尖叫起来:“怎么这么贵?”,这时的华罗庚才知道有人来买棉花,就说了价格,那妇女便买了一包棉花走了。华罗庚正想坐下来继续算时,才发现:刚才算题目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 这下可急坏了华罗庚,于是不顾一切地去追,一个黄包师傅看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我国现代数学家华罗庚教授。

  便让他坐车(因为他们认识),终于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 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中气,回家后,又计算起来……

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逝世。华罗庚1924年初中毕业之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他刻苦自修数学,1930年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专家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工作,开始了数论的研究,1934年成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应苏联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1948年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

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华罗庚还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华罗庚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做出卓越贡献,由于他的贡献,有许多定理、引理、不等式与方法都用他的名字命名。为了推广优选法,华罗庚亲自带领小分队去二十七个省普及应用数学方法达二十余年之久,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 鍏充簬鏁板瀹鍗庣綏搴氱殑灏鏁呬簨5涓
    绛旓細鍏充簬鏁板瀹鍗庣綏搴氱殑灏鏁呬簨 涓嶆厱铏氬悕姹傜湡瀛 1936骞达紝鍗庣綏搴26宀侊紝鐢辨竻鍗庝繚閫佸埌鑻卞浗 鐣欏 锛屽氨璇荤殑鏄渶钁楀悕鐨勫墤妗ュぇ瀛.鏁板棣栧腑鏁欐巿鍝堜唬鎵樹汉鍛婅瘔鍗庣綏搴氾紝浠栧彧瑕佷竴骞村氨鍙互鑾峰緱鍗氬+瀛︿綅.鑾峰緱鍗氬+瀛︿綅闇瑕佷竴骞翠笓蹇冪爺绌朵竴涓棶棰橈紝浣嗗崕缃楀簹璇达細“鎴戞潵鍓戞ˉ锛屾槸涓轰簡姹傚闂紝涓嶆槸涓轰簡寰楀浣嶇殑.”浠栨斁寮...
  • 鏁板瀹鍗庣綏搴鐨勬晠浜
    绛旓細1929骞达紝閲戝潧鍙戠敓鐦熺柅锛鍗庣綏搴涔熶笉骞稿緱浜嗕激瀵掔梾锛岀粓鏃ヨ汉鍦ㄥ簥涓婏紝绔熸湁鍗婂勾銆傚悗鏉ョ梾铏界劧濂戒簡锛屽彲鏄吙鍗存畫浜嗭紝杩欎竴骞村崕缃楀簹19宀併傚ぇ鐥呬竴鍦虹殑鍗庣綏搴氬湪搴婁笂瀛﹀畬浜嗛珮涓夊拰澶у涓銆佷簩骞寸骇鐨勫叏閮ㄦ暟瀛﹁绋嬨傚洜涓哄乏鑵跨殑娈嬬柧锛屽崕缃楀簹鍚庢潵璧拌矾閮借宸﹁吙鍏堢敾涓涓ぇ鍦嗗湀锛屽彸鑵垮啀杩堜笂涓灏忔銆傚浜庤繖绉嶅鐗硅岃垂鍔涚殑姝ュ饱锛屽崕...
  • 鍗庣綏搴氱殑灏鏁呬簨绠鐭4涓槸浠涔?
    绛旓細鏁呬簨涓锛氣滅綏鍛嗗瓙鈥濊憲鍚嶇殑鏁板瀹鍗庣綏搴灏忔椂鍊欏緢鐖卞姩鑴戠瓔锛屼笅浜嗚锛屽皬浼欎即浠兘鍑哄幓鐜╀簡锛屼粬杩樺湪鏁欏閲屾兂鑰佸笀璁茬殑闂锛屾湁鏃跺欐濊冮棶棰樿繃浜庝笓蹇冿紝鍚屽鍙粬閮藉惉涓嶈銆備箙鑰屼箙涔嬶紝鍚屽閫佷粬涓涓鍙凤紝鍙粬鈥滅綏鍛嗗瓙鈥濄傛晠浜嬩簩锛氭暟瀛﹁繕鐪熸湁鐢 鐢变簬瀹跺璐瘨锛屽崕缃楀簹澶卞鍚庯紝涓杈瑰府鍔╃埗浜茬収椤惧皬搴楋紝涓杈圭户缁嚜瀛...
  • 鏁板濂囨墠鍗庣綏搴氱殑鏁呬簨30瀛
    绛旓細1銆鍗庣綏搴 鏈変竴娆℃鍦ㄧ湅搴楃殑鍗庣綏搴氬湪璁$畻涓閬撴暟瀛﹂,鏉ヤ簡涓浣嶅コ澹兂涔版鑺,褰撳ス闂崕缃楀簹澶氬皯閽辨椂,浠栧畬鍏ㄦ矇閱変簬鍋氶涓,娌℃湁鍚瀵规柟璇寸殑璇,褰撲粬鎶婄瓟妗堢畻瀹岄殢鍙h浜嗕竴涓暟瀛,鑰屽コ澹互涓轰粬璇寸殑鏄鑺辩殑浠锋牸,灏栧彨閬:鈥滄庝箞杩欎箞璐?鈥濄 杩欐椂鍗庣綏搴氭墠鐭ラ亾鏈変汉杩囨潵涔版鑺,褰撳崕缃楀簹鎶婃鑺卞崠缁欏コ澹悗鎵嶅彂鐜板垰鎵嶈嚜宸辩殑绠...
  • 鍗庣綏搴氱殑灏鏁呬簨100瀛,鍗庣綏搴氱殑灏忔晠浜100瀛
    绛旓細鍏充簬鍗庣綏搴氱殑灏鏁呬簨涓 鍗庣綏搴氬皬鏃朵警寰堢埍鍔ㄨ剳绛嬶紝涓嬭浜嗭紝灏忎紮浼翠滑閮藉嚭鍘荤帺浜嗭紝浠栬繕鍦ㄦ暀甯堥噷鎯宠佸笀璁茬殑闂锛屾湁鏃跺欐濊冮棶棰樿繃浜庝笓蹇冿紝鍚屽浠彨浠栭兘鍚笉瑙併備箙鑰屼箙涔嬶紝鍚屽閫佷粬涓涓鍙凤紝鍙粬鈥滅綏鍛嗗瓙鈥濄傝佸笀鎵撳紑鍗庣綏搴氱殑鏁板浣滀笟锛屽彂鐜拌澶氬湴鏂归兘鏈夋秱鏀癸紝涓鐐逛篃涓嶆暣娲併傝佸笀寮濮嬪緢涓嶆弧鎰忥紝鍚庢潵锛屽彂鐜...
  • 鍗庣綏搴氱殑鏁呬簨50瀛
    绛旓細1銆1910骞11鏈12鏃,鍗庣綏搴鐢熶簬姹熻嫃鐪侀噾鍧涘幙.浠栧澧冭传绌,鍐冲績鍔姏瀛︿範.涓婁腑瀛︽椂,鍦ㄤ竴娆℃暟瀛﹁涓,鑰佸笀缁欏悓瀛︿滑鍑轰簡涓閬撹憲鍚嶇殑闅鹃锛氣滄湁涓涓暟,3涓3涓湴鏁,杩樹綑2锛5涓5涓湴鏁,杩樹綑3锛7涓7涓湴鏁,杩樹綑2,璇烽棶杩欎釜寰楁暟鏄灏?鈥濆ぇ瀹舵鍦ㄦ濊冩椂,鍗庣綏搴氱珯璧锋潵璇达細鈥23鈥濅粬鐨勫洖绛斾娇鑰佸笀鎯婂枩涓嶅凡,...
  • 鍏充簬鏁板瀹鍗庣綏搴氱殑灏鏁呬簨
    绛旓細鏁板瀹鍗庣綏搴氱殑灏鏁呬簨锛氬崕缃楀簹鍠滄瀵瑰瀛,鏈変竴娆″拰閽变笁寮,璧典節绔犵瓑浜哄嚭琛,鍗庡嚭涓婅仈锛氣滀笁寮洪煩璧甸瓘鈥,浼椾汉涓洪毦,鍥犱负鈥滀笁寮衡濇殫鎸囬挶涓夊己.涔嬪悗,鍗庤嚜宸辩瓟鍑轰笅鑱旓細鈥滀節绔犲嬀鑲″鸡鈥,浼椾汉绉拌禐.鏈変竴娆″皬鍗庣綏搴 琚彨鍘荤湅搴楋紙鍗栨鑺辩殑閾哄瓙锛.鏈変釜濡囧コ鍘讳拱妫夎姳,鍗庣綏搴氭鍦ㄧ畻涓涓暟瀛﹂,閭d釜濡囧コ璇磋鍖呮鑺卞灏戦挶?...
  • 鍗庣綏搴氱殑鏁呬簨鍙婇濂栬瘝
    绛旓細鏁呬簨 锛鍗庣綏搴鍕ゅ鎴愭墠 灏忔椂鍊欙紝鍗庣綏搴氬澧冭传瀵掞紝鍒濅腑鏈瘯涓氫究杈嶅鍦ㄥ锛岃緧瀛︿箣鍚庯紝浠栧鏁板浜х敓浜嗗己鐑堢殑鍏磋叮锛岃屼笖涔熸噦寰楃敤鍔熻涔︼紝浠栦粠涓鏈婂ぇ浠f暟銆嬶紝涓鏈婅В鏋愬嚑浣曘嬪強涓鏈50椤典粠鑰佸笀閭e効鎽樻妱鏉ョ殑銆婂井绉垎銆嬪紑濮嬶紝鍕ゅ鑷锛岃笍涓婁簡閫氬線鏁板澶у笀鐨勮矾銆傚崕缃楀簹杈嶅鏈熼棿锛屽府鐖朵翰鎵撶悊灏忓簵閾恒備负浜嗘娊鍑烘椂闂...
  • 鏁板瀹鍗庣綏搴氱殑鏁呬簨(100瀛楀乏鍙)
    绛旓細鏁板瀹鍗庣綏搴氱殑鏁呬簨 150瀛楀乏鍙1銆佷竴涔濅簲涓夊勾,绉戝闄㈢粍缁囧嚭鍥借冨療鍥,鐢辫憲鍚嶇瀛﹀閽变笁寮轰换鍥㈤暱銆傚洟鍛樻湁鍗庣綏搴氥佸紶閽板摬銆佽档涔濈珷銆佹湵鍐肩瓑璁稿浜恒 閫斾腑闂叉殗鏃犱簨,鍗庣綏搴氶鍑轰笂鑱斾竴鍒:鈥濅笁寮洪煩銆佽档銆侀瓘,鈥濇眰瀵逛笅鑱斻 杩欓噷鐨勨滀笁寮衡濊鏄庢槸鎴樺浗鏃舵湡闊┿佽档銆侀瓘涓変釜鎴樺浗,鍗村張闅愯鐫浠h〃鍥㈠洟闀块挶涓夊己鍚屽織鐨勫悕瀛,杩欏氨涓嶄粎瑕...
  • 鍗庣綏搴氱殑鏁呬簨鍜屾垚灏
    绛旓細鍗庣綏搴氱殑鏁呬簨绡1 1910骞11鏈12鏃,鍗庣綏搴氱敓浜庢睙鑻忕渷閲戝潧鍘裤備粬瀹跺璐┓,鍐冲績鍔姏瀛︿範銆備笂涓鏃,鍦ㄤ竴娆℃暟瀛﹁涓,鑰佸笀缁欏悓瀛︿滑鍑轰簡涓閬撹憲鍚嶇殑闅鹃:鈥滀粖鏈夌墿涓嶇煡鍏舵暟,涓変笁鏁颁箣浣欎簩,浜斾簲鏁颁箣浣欎笁,涓冧竷鏁颁箣浣欎簩,闂墿鍑犱綍?鈥濆ぇ瀹舵鍦ㄦ濊冩椂,鍗庣綏搴氱珯璧锋潵璇:鈥23鈥濅粬鐨勫洖绛斾娇鑰佸笀鎯婂枩涓嶅凡,骞跺緱鍒拌佸笀鐨勮〃鎵備粠姝...
  • 扩展阅读:华罗庚的励志故事 ... 华罗庚的重要事迹 ... 华罗庚的故事100字 ...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 华罗庚刻苦自学的故事 ... 华罗庚的6个小故事 ... 华罗庚的小故事20字 ... 华罗庚故事简短50字 ... 陈景润小故事50字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