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的 “学校” 是什么意思 古文中表示“学校的词是什么

\u6750\u5728\u53e4\u6587\u4e2d\u662f\u4ec0\u4e48\u610f\u601d

\u6750\uff1a
\uff081\uff09\u5f62\u58f0.\u4ece\u6728,\u4ece\u624d,\u624d\u4ea6\u58f0.\u201c\u624d\u201d\u610f\u4e3a\u201c\u5907\u800c\u672a\u7528\u201d\u3001\u201c\u50a8\u5907\u5f85\u7528\u201d\uff08\u89c1\u4e92\u52a8\u767e\u79d1\u201c\u624d\u201d\u5b57\u6761 \uff09.\u201c\u6728\u201d\u4e0e\u201c\u624d\u201d\u8054\u5408\u8d77\u6765\u8868\u793a\u201c\u50a8\u5907\u5f85\u7528\u7684\u6728\u6599\u201d.\u672c\u4e49\uff1a\u5e93\u5b58\u6728\u6599.

\u53e4\u4ee3\u5e1d\u738b\u5b66\u4e60\u4e4b\u5730\u53eb\u660e\u5802
\u5468\u738b\u671d\u4e3a\u8d35\u65cf\u5b50\u5f1f\u6240\u8bbe\u7684\u5927\u5b66\u53eb\u8f9f\u96cd
\u4e61\u5b66\u53eb\u5ea0\uff0c\u5373\u5730\u65b9\u6240\u529e\u5b66\u6821
\u56fd\u5bb6\u8bbe\u7acb\u7684\u5b66\u6821\u53eb\u56fd\u5b66
\u5b98\u5e9c\u8bbe\u7acb\u7684\u5b66\u6821\u53eb\u5b98\u5b66
\u5bf9\u513f\u7ae5\u8fdb\u884c\u6559\u80b2\u7684\u5730\u65b9\u53eb\u8499\u9986
\u6c49\u671d\u79f0\u547c\u201c\u56fd\u5b66\u201d\u4e3a\u201c\u592a\u5b66\u201d

  这个问题涉及到古文中的学校这个词的解释以及来源,详解如下:
  一、关于这个词的古文解释:
  1、解释:
  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
2、举例: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
汉 扬雄 《百官箴·博士箴》:“国有学校,侯有泮宫。”
宋 欧阳修 《议学状》:“夫建学校以养贤,论材德而取士,此皆有国之本务。”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学校者,造就人才之地,治天下之大本也。”
  二、解释这个词的来源:
  词语来源
  西周称学校为“辟雍”,是少数奴隶主贵族读书的场所。古代的学校称为庠、序、学、校、塾。在开始产生时并不都是专门的教育机构,而兼为习射、养老的场所。西汉时学校分中央和地方两种,中央设太学,是国家最高学府,相当于今天的大学。地方上置学宫。唐时代办学达到古代极盛时期,学校分类更细,明清时的学校基本是承袭隋唐的,但由于科举制发展,使学校成为科举制的附庸和装饰品。清末,开始兴办近代教育,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中称学校为学堂。到1907年,新式学堂遍设各地。
  辛亥革命以后,教育部公布新学制,“学堂”一律改称“学校”,并一直沿用至今。

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
汉 扬雄 《百官箴·博士箴》:“国有学校,侯有泮宫。”
宋 欧阳修 《议学状》:“夫建学校以养贤,论材德而取士,此皆有国之本务。”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学校者,造就人才之地,治天下之大本也。”

扩展阅读:中文拼音翻译器 ... 古文中 是 的意思 ... 节 的 释义 ... 的 标 释义 ... 的 组 释义 ... 观 测 释义 ... 各 有 释义 ... 的 学 释义 ... 哪 个 释义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