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励志故事

1949年8月,19岁的袁隆平高中毕业,他决定离开南京,励志回重庆去读农学院。到了西南农学院,他更是过得自在,期间只有一次辉煌:救过一个人。他编的考分歌谣在班上流传:“三分好,三分好;不贪黑,不起早;不留级,不补考。”

1953年8月毕业,全班同学都被分到了全国各地,最远的是到新疆去研究哈密瓜。袁隆平到湖南省农业厅报到后,就坐着烧木炭的汽车一路颠簸,到了离黔阳县城安江镇4公里外的安江农校。这一呆,就是16年。

这个从大城市来的年轻老师上的课让学生喜欢。“他上课上得好,下课还跟学生玩,”当年的学生回忆说,“他不讲究那么多,黑板写满了,他把手一缩,抓起袖子就擦。”

试验逃过劫难

1960年7月,袁隆平曾经在学校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鹤立鸡群,穗大粒大。但是,第二年,“大水稻”的种子播下去,结果,高的高,矮的矮,产量都很低。但是,这株天然杂交稻启发了他:用人工杂交的办法,可以培植高产的杂交稻。勾腰驼背埋在稻田里的袁隆平,在1964年和1965年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稻株。

在60个瓦钵里面倒腾了两年,培育成功“雄性不育系”后,1966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的院刊《科学通报》上,他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恰好给国家科委九局的一个领导看到了,就发函下来,要求湖南省科委和安江农校支持袁隆平的试验。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白专典型”袁隆平未能幸免,他的几十个“资产阶级的坛坛罐罐”被“彻底砸烂”,捡回来的几兜秧苗就悄悄藏在学校后面的臭水沟里。就在要被抓进"牛棚"的时候,工作组却从学校档案里面找到了那封公函。

袁隆平因此化险为夷,反倒成了保护对象。更令他惊讶的是,省科委还将“水稻雄性不育”列入科研课题,拨给他科研经费,两名“社队来社队去”的学生也被同意留校当他的助手。

但秧苗却再次被毁。1968年5月的一天,试验田被人踩得稀烂,秧苗被拔光。从田埂边的污泥里,他又捡回了5根半埋着的秧苗。让助手尹华奇感到惊讶的是,袁隆平继续干活,丝毫没有追究是谁干的,“他是那种摔摔打打都不记痛的”。

后因为两个助手写信向上面反映,引起省科委和农业厅重视,专门成立了一个科研协作组,才把他调往长沙工作。

开放的科研

从这年10月,袁隆平他们开始到气候炎热的云南和海南去南繁。遍寻资料,他发现海南的野生稻资源最多,所以,1970年秋天,几个人的科研小组又到了海南岛崖县的南红农场。这时候刚好《人民日报》发表《农业学大寨》评论,后来袁隆平得意地说,“在外面搞科研,成了“逍遥派”,两头都不管。”

南红农场技术员冯克珊上了袁隆平的课,就意识到农场附近的“假禾”,很可能就是他们要找的野生稻。它们一大丛匍匐着,穗粒又小又少,一碰就掉,看起来就像野草。他约了袁老师的助手李必湖一起去辨认,然后挖回了一兜雄花异常、花药细瘦没开裂的稻穗。这株被取名“野败”的野生稻后来成了所有杂交稻的母本。

1971年初,国家科委和农业部又组织了一个全国性协作组。3月下旬,全国18个科研单位的一百多名农业科技人员都来到了南红农场。此时“野败”的杂交第一代正在抽穗,还没有人知道其科研价值,但袁隆乎却毫无保留,把“野败”材料分送给大家做实验。

“他这个人做什么都很坦荡,最恨那种保守、自私的做法。”湖南农学院教师罗孝和也是1970年才进入这个科研小组的,他发现,袁隆平从来不搞“山头”,“只要表现出对课题感兴趣,他就欢迎,给外单位的讲课也一点都不保留”。

人多力量大,很快,在用上千个品种与“野败”进行上万次回交转育后,结果,湖南组和江西组、福建组都培育出了几个优良的不育系和保持系。1974年,袁隆平育成中国第一个强优势组合“南优2号”。经试验种植,两季水稻产量都比常规水稻增产30%以上。

随后,他又设计了父本与母本分垄间种的栽培模式,还创造出用竹竿“赶花粉”的土办法,将种子产量从亩产5.5公斤提高到40公斤以上。

1976年是很特别的一年。稻田里面,稀稀疏疏的杂交水稻却长出了粗壮饱满的颗粒。杂交稻面积开始急速推广,到1998年,全国有一半的稻田都在栽种杂交稻。等到1981年6月,推了一个光溜溜的小平头的袁隆平上了北京,领了我国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特等发明奖。

自在随意的老头

现在,他的办公室里面已经摆满了各种奖牌和证书。但老头子还是坚持在第一线做科研。每年一到冬天,他都要到三亚基地去。有次他爬田埂,旁边人想扶他一把,被他一下挡开了,“你以为我老了啊,我蹿田埂比你年轻人还快当!”成名成家的袁隆平好像仍然喜欢自在随意的生活。

他偶尔出差逛街,看到便宜衣服,就先在自己身上比试一下,然后又在助手身上比试一下,买上一大堆,回来就人人都发一件。还设立了一个杂交水稻基金,专门奖励有成就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他经常跟人说起他曾经做过两次的梦:田里的水稻长得像高梁一样高,稻穗像扫帚一样长,颗粒像玉米一样大,他和助手们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聊天乘凉。刚开始,周围人呵呵的笑,时间长了,才发现他满脑壳就惦记这个事情。他把身边英语好的年轻助手都尽量送出国去深造,为的是他的第二个理想:要让杂交水稻推广出去,"造福全世界"。

他的助手廖伏明感慨说,“袁老师又有追求又能自在,是个幸福的人。”

这位老人,又带来了好消息!

据了解,测产专家组,由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省土壤肥料总站、河北工程大学、邯郸市农牧局土壤肥料站等单位的7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该基地种植面积达102亩的“湘两优900”百亩高产攻关片进行了现场测产。

专家组在现场考察基础上,随机抽取了3块地进行人工收割、机器脱粒、实打实收,总收面积3.126亩,三块地亩产分别为1181.00公斤、1129.68公斤和1136.38公斤,平均亩产1149.02公斤。

水稻亲本去镉技术取得突破,意味着什么?

袁隆平“敲掉”水稻含镉基因,到底意味着什么?或许对于很多非专业人士这个概念可能不易理解,但是却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据湖南日报报道,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绿色种业提出的新要求,农作物的纯净度越发受到关注,特别是在许多土壤污染较重的地区,如何避免污染元素在作物中的代际传播,是育种家必须考虑的问题。





  • 琚侀殕骞崇殑浼樼婕旇绋
    绛旓細鎴戝浗鏉備氦姘寸ɑ涔嬬埗琚侀殕骞冲嚭鐢熶簬1930骞淬琚侀殕骞崇殑鍔卞織鏁呬簨鍏呮弧浜嗗鏂楀拰鍧氭寔鐨勮壊褰,涓嶇晱鑹伴毦,鐭ラ毦鑰岃繘鏄闅嗗钩闄㈠+鍋氱鐮斾竴璐殑鍘熷垯銆傗滀竴棰楃瀛愭敼鍙樹笘鐣屸濇槸瀵硅闅嗗钩鎵浣滆础鐚殑璇犻噴銆 杩欎釜鍔卞織鏁呬簨浠庤闅嗗钩骞磋交鐨勬椂鍊欏紑濮嬭璧枫1953骞,琚侀殕骞充粠瑗垮崡鍐滃闄㈡瘯涓,鎴愪负鏂颁腑鍥藉煿鍏荤殑绗竴鎵瑰ぇ瀛︾敓銆傞偅鏃跺浗瀹跺疄琛屾瘯涓氬垎閰嶆斂绛,琚侀殕骞...
  • 琚侀殕骞浜嬭抗浣滄枃绱犳潗
    绛旓細璋㈣阿澶у锛佽闅嗗钩绮剧婕旇绋2 澶у濂斤紒鎴戝浗鏉備氦姘寸ɑ涔嬬埗琚侀殕骞冲嚭鐢熶簬1930骞淬琚侀殕骞崇殑鍔卞織鏁呬簨鍏呮弧浜嗗鏂楀拰鍧氭寔鐨勮壊褰╋紝涓嶇晱鑹伴毦锛岀煡闅捐岃繘鏄闅嗗钩闄㈠+鍋氱鐮斾竴璐殑鍘熷垯銆傗滀竴棰楃瀛愭敼鍙樹笘鐣屸濇槸瀵硅闅嗗钩鎵浣滆础鐚殑璇犻噴銆傝繖涓姳蹇楁晠浜嬩粠琚侀殕骞冲勾杞荤殑鏃跺欏紑濮嬭璧枫1953骞达紝琚侀殕骞充粠瑗垮崡鍐滃闄㈡瘯涓氾紝鎴愪负鏂...
  • 鍔卞織鍚嶄汉鐨勭畝鐭簨杩规潗鏂
    绛旓細鍔卞織鍚嶄汉鐨勭畝鐭簨杩规潗鏂3 鎴戝浗鏉備氦姘寸ɑ涔嬬埗琚侀殕骞冲嚭鐢熶簬1930骞,鍏崄鍑犲瞾楂橀緞鐨勪粬浠嶇劧娲昏穬鍦ㄧ鐮斿満涓,涓烘垜鍥界殑姘寸ɑ鐮旂┒浜嬩笟鍋氱潃璐$尞銆琚侀殕骞崇殑鍔卞織鏁呬簨鍏呮弧浜嗗鏂楀拰鍧氭寔鐨勮壊褰,涓嶇晱鑹伴毦,鐭ラ毦鑰岃繘鏄闅嗗钩闄㈠+鍋氱鐮斾竴璐殑鍘熷垯銆傗滀竴棰楃瀛愭敼鍙樹笘鐣屸濇槸瀵硅闅嗗钩鎵浣滆础鐚殑璇犻噴銆 杩欎釜鍔卞織鏁呬簨浠庤闅嗗钩骞磋交鐨刞鏃跺欏紑濮嬭璧...
  • 鍏充簬琚侀殕骞鐖风埛鐨勮瘽棰樹綔鏂囩畝鐭寖鏂6绡
    绛旓細   琚侀殕骞崇埛鐖风殑璇濋浣滄枃6    鎴戝浗鏉備氦姘寸ɑ涔嬬埗琚侀殕骞冲嚭鐢熶簬1930骞,鍏崄鍑犲瞾楂橀緞鐨勪粬浠嶇劧娲昏穬鍦ㄧ鐮斿満涓,涓烘垜鍥界殑姘寸ɑ鐮旂┒浜嬩笟鍋氱潃璐$尞銆琚侀殕骞崇殑鍔卞織鏁呬簨鍏呮弧浜嗗鏂楀拰鍧氭寔鐨勮壊褰,涓嶇晱鑹伴毦,鐭ラ毦鑰岃繘鏄闅嗗钩闄㈠+鍋氱鐮斾竴璐殑鍘熷垯銆傗滀竴棰楃瀛愭敼鍙樹笘鐣屸濇槸瀵硅闅嗗钩鎵浣滆础鐚渶濂界殑璇犻噴銆    杩欎釜鍔卞織...
  • 琚侀殕骞浜虹墿浜嬭抗鍜岀簿绁
    绛旓細琚侀殕骞甯歌锛岃嚜宸辨湁涓や釜姊︽兂锛屼竴鏄涓嬩箻鍑夋ⅵ锛屼竴鏄潅浜ゆ按绋昏鐩栧叏鐞冩ⅵ銆備粬
  • 琚侀殕骞崇殑浜嬭抗鏉愭枡
    绛旓細鍚冩爲鐨佸悆鑽夋牴鐨勬椂浠e凡缁忕鎴戜滑寰堣繙,鎴戜滑浠呬粎鍙槸鎶婁粬褰撳仛鐖风埛銆佸ザ濂惰緢璁茬殑浼犲鏁呬簨缃簡銆傜殑纭,鎴戜滑鏄病鏈夋尐杩囬タ鐨勪竴浠,鎴戜滑瀵琚侀殕骞鍏堢敓骞朵笉鎰熷啋,(钄$埥,涓嶅枩娆㈣闅嗗钩,浠栫鐨勬潅浜ゆ按绋讳笉濂藉悆)閭e彲鑳芥槸鍥犱负鎴戜滑杩樹笉浜嗚В浠栥備絾鎴戜滑涓嶈兘鍚﹁浠栨墍鍋氬嚭鐨勮础鐚,浠栧煿鑲茬殑鏉備氦姘寸ɑ鍒涢犱簡涓涓闈′笘鐣岀殑鈥滅豢鑹茬璇濃,娌℃湁...
  • 琚侀殕骞鐖风埛绁炰汉鐨勪竴鐢?
    绛旓細琚侀殕骞灏辫繖鏍蜂箟鏃犺繑椤惧湴鎶ヨ冨苟鑰冨彇浜嗗洓宸濋噸搴嗙浉杈夊闄㈢殑鍐滃绯,楂橀珮鍏村叴鍦拌烦杩涗簡鈥滃啘闂ㄢ濄 3銆佸潥鎸佷负姊﹀墠琛 杩欎釜鍔卞織鏁呬簨浠庤闅嗗钩骞磋交鐨勬椂鍊欏紑濮嬭璧枫1953骞,琚侀殕骞充粠瑗垮崡鍐滃闄㈡瘯涓,鎴愪负鏂颁腑鍥藉煿鍏荤殑绗竴鎵瑰ぇ瀛︾敓銆傞偅鏃跺浗瀹跺疄琛屾瘯涓氬垎閰嶆斂绛,琚侀殕骞宠鍒嗗埌绌蜂埂鍍诲¥鐨勫畨姹熷啘涓氬鏍″綋鏁欏笀,璐熻矗鏁欎笁闂ㄨ銆傜劧鑰屽氨鍦...
  • 鍏充簬绉戝瀹剁殑鎰熶汉鏁呬簨
    绛旓細        鎴戝浗鏉備氦姘寸ɑ涔嬬埗琚侀殕骞冲嚭鐢熶簬1930骞达紝鍏崄鍑犲瞾楂橀緞鐨勪粬浠嶇劧娲昏穬鍦ㄧ鐮斿満涓婏紝涓烘垜鍥界殑姘寸ɑ鐮旂┒浜嬩笟鍋氱潃璐$尞銆琚侀殕骞崇殑鍔卞織鏁呬簨鍏呮弧浜嗗鏂楀拰鍧氭寔鐨勮壊褰╋紝涓嶇晱鑹伴毦锛岀煡闅捐岃繘鏄闅嗗钩闄㈠+鍋氱鐮斾竴璐殑鍘熷垯銆傗滀竴棰楃瀛愭敼鍙樹笘鐣屸濇槸瀵硅闅嗗钩鎵浣滆础鐚渶濂界殑璇犻噴銆
  • 琚侀殕骞崇殑鏁呬簨绠鐭
    绛旓細琚侀殕骞崇殑鏁呬簨绠鐭闅嗗钩鐨勭畝鐭晠浜:琚侀殕骞虫槸涓浗鏉備氦姘寸ɑ鑲茬涓撳,琚獕涓衡滄潅浜ゆ按绋讳箣鐖垛濄備粬鍑犲崄骞村涓鏃,鑷村姏浜庢潅浜ゆ按绋绘妧鏈殑鐮旂┒銆佸簲鐢ㄤ笌鎺ㄥ箍,鍙戞槑鈥滀笁绯绘硶鈥濈奔鍨嬫潅浜ゆ按绋,鎴愬姛鐮旂┒鍑衡滀袱绯绘硶鈥濇潅浜ゆ按绋,
  • 扩展阅读:袁隆平爷爷杂交水稻的事迹 ... 人民日报怒批袁隆平 ... 袁隆平一生事迹故事 ... 袁世凯孙子袁隆平 ... 袁隆平发明水稻的故事 ... 袁隆平的简短小故事 ... 袁隆平50字概括 ... 袁隆平的励志故事简短 ... 袁隆平爷爷的励志故事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