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何戒? 佛教什么是三类戒?

\u4f5b\u6559\u9001\u6212\u662f\u4ec0\u4e48\u610f\u601d\uff1f

\u963f\u5f25\u9640\u4f5b\u662f\u201c\u8bf5\u6212\u201d\uff0c\u53e4\u65f6\u5019\u5728\u5bb6\u51fa\u5bb6\uff0c\u51e1\u662f\u53d7\u8fc7\u6212\u7684\uff0c\u534a\u6708\u8bf5\u6212\uff0c\u534a\u4e2a\u6708\u6e29\u4e60\u4e00\u904d\uff0c\u80fd\u7ef4\u6301\u534a\u4e2a\u6708\u3002
\u7eaf\u667a\u6cd5\u5e08---\u4f5b\u8bf4\uff1a\u201c\u5982\u679c\u53d7\u4e86\u83e9\u8428\u6212\uff0c\u800c\u4e0d\u8bf5\u83e9\u8428\u6212\uff0c\u90a3\u5c31\u4e0d\u662f\u83e9\u8428\u3001\u4e0d\u662f\u4f5b\u79cd\u5b50\u3002
\u4f5b\u8bf4\uff1a\u201c\u5982\u679c\u53d7\u4e86\u83e9\u8428\u6212\uff0c\u800c\u4e0d\u8bf5\u83e9\u8428\u6212\uff0c\u90a3\u5c31\u4e0d\u662f\u83e9\u8428\u3001\u4e0d\u662f\u4f5b\u79cd\u5b50\u3002\u201d\u53d7\u6212\u540e\u4e00\u5b9a\u8981\u8bf5\u6212\uff0c\u8bf5\u6212\u624d\u80fd\u77e5\u9053\uff0c\u4ec0\u4e48\u662f\u6301\u3001\u4ec0\u4e48\u662f\u72af\u3001\u4ec0\u4e48\u662f\u91cd\u3001\u4ec0\u4e48\u662f\u8f7b\uff0c\u77e5\u9053\u4e86\u6301\u72af\u91cd\u8f7b\uff0c\u5c31\u53ef\u5584\u4e3a\u62a4\u6301\u3002\u5982\u679c\u4e0d\u8bf5\u6212\uff0c\u65f6\u95f4\u4e45\u4e86\uff0c\u5c31\u4f1a\u6e10\u6e10\u9057\u5fd8\uff0c\u6212\u76f8\u4e0d\u8bc6\uff0c\u4e0d\u77e5\u9053\u8f7b\u91cd\u6212\u76f8\uff0c\u600e\u80fd\u660e\u767d\u5f00\u906e\uff1f\u5f00\u906e\u5206\u4e0d\u6e05\u695a\uff0c\u6709\u65f6\u72af\u6212\u8fd8\u4e0d\u77e5\u9053\uff0c\u5c82\u4e0d\u5c31\u8981\u9020\u6210\u5f88\u5927\u7684\u8fc7\u5931\uff1f\u4e0d\u4f46\u5982\u6b64\uff0c\u800c\u4e14\u73b0\u524d\u5931\u53bb\u5927\u4e58\u7684\u540d\u4f4d\uff0c\u83e9\u8428\u7684\u8d44\u683c\u4e5f\u5c31\u4e0d\u4fdd\u3002\u6211\u4eec\u5e94\u8be5\u77e5\u9053\uff0c\u91cd\u6212\u662f\u83e9\u8428\u5e94\u884c\u7684\u672c\u4e1a\uff0c\u73b0\u5728\u65e2\u4e0d\u5982\u6cd5\u8bf5\u6212\uff0c\u5f53\u7136\u5c31\u5931\u53bb\u672c\u4e1a\uff0c\u672c\u4e1a\u5c1a\u4e14\u4e0d\u80fd\u4fdd\u5b58\uff0c\u8bd5\u95ee\u5982\u4f55\u5229\u76ca\u4f17\u751f\uff1f\u4e0d\u53bb\u5229\u76ca\u4f17\u751f\uff0c\u53c8\u6709\u4ec0\u4e48\u8d44\u683c\u79f0\u4e3a\u83e9\u8428\uff1f\u8bf5\u6212\u5b9e\u9645\u5c31\u662f\u65f6\u523b\u4ee5\u6cd5\u6c34\u6ecb\u517b\u6210\u4f5b\u7684\u771f\u79cd\uff0c\u4f5b\u79cd\u81ea\u7136\u4e5f\u5c31\u6b23\u6b23\u5411\u8363\u4e0d\u4f1a\u5e72\u67af\uff01\u597d\u8c61\u519c\u6c11\u79cd\u7530\u4e00\u6837\uff0c\u5230\u4e86\u79cb\u5929\u679c\u5b9e\u81ea\u7136\u6210\u719f\u4e00\u6837\u3002


\u7eaf\u667a\u6cd5\u5e08\u7b54\uff1a\u4e3a\u4ec0\u4e48\u53d7\u6212\u540e\u4e00\u5b9a\u8981\u8bf5\u6212\u5417\uff1f

\u3010 \u4e09\u575b\u5927\u6212 \u3011 \u6211\u56fd\u7279\u6709\u4e4b\u6388\u6212\u4eea\u5f0f\uff0c\u5206\u521d\u575b\u6b63\u6388\u3001\u4e8c\u575b\u6b63\u6388\u3001\u4e09\u575b\u6b63\u6388\u4e09\u9636\u6bb5\u3002\u521d\u575b\u6388\u6c99\u5f25\u3001\u6c99\u5f25\u5c3c\u6212\uff0c\u4e8c\u575b\u6388\u6bd4\u4e18\u3001\u6bd4\u4e18\u5c3c\u6212\uff0c\u4e09\u575b\u6388\u51fa\u5bb6\u83e9\u8428\u6212\u3002\u4f9d\u636e\u6211\u56fd\u4f5b\u6559\u754c\u4e4b\u4f20\u627f\u4e60\u60ef\uff0c\u6709\u610f\u51fa\u5bb6\u8005\u5fc5\u987b\u53d7\u8db3\u6b64\u4e09\u575b\u5927\u6212\uff0c\u59cb\u88ab\u516c\u8ba4\u4e3a\u5408\u683c\u4e4b\u5927\u4e58\u51fa\u5bb6\u4eba\u3002\u4f20\u6212\u65e5\u671f\u7ea6\u4e09\u5341\u65e5\u81f3\u56db\u5341\u65e5\u3002\u4e3b\u4e8b\u8005\u4e3a\u5341\u5e08\u548c\u5c1a\uff0c\u5176\u4e2d\uff0c\u5f97\u6212\u548c\u5c1a\u4e00\u4eba\u3001\u7faf\u78e8\u963f\u9607\u9ece\u4e00\u4eba\u3001\u6559\u6388\u963f\u9607\u9ece\u4e00\u4eba\uff0c\u662f\u4e3a\u4e09\u5e08\u548c\u5c1a\uff0c\u53e6\u6709\u5c0a\u8bc1\u963f\u9607\u9ece\u4e03\u4eba\uff0c\u603b\u79f0\u4e09\u5e08\u4e03\u8bc1\u3002
\u6212\u671f\u529f\u8bfe\u65f6\u95f4\u8868\u5927\u62b5\u4e3a\uff1a\u56db\u65f6\u8bb8\u4e09\u677f\uff0c\u56db\u65f6\u534a\u5de6\u53f3\u56db\u677f\uff0c\u4e94\u81f3\u516d\u65f6\u65e9\u8bfe\uff0c\u516d\u65f6\u540e\u65e9\u7ca5\uff0c\u5176\u540e\u6709\u4f5c\u52a1\u3001\u8bb2\u6212\u3001\u6f14\u793c\uff0c\u5341\u4e00\u65f6\u81f3\u5341\u4e8c\u65f6\u5348\u658b\uff0c\u4e0b\u5348\u4e8c\u65f6\u8bb8\u4ee5\u540e\u6f14\u793c\uff0c\u4e94\u81f3\u516d\u65f6\u665a\u8bfe\uff0c\u516d\u65f6\u8bb8\u836f\u77f3\uff0c\u4e03\u65f6\u534a\u4ee5\u540e\u793c\u5fcf\u3001\u5f00\u793a\uff0c\u5341\u65f6\u517b\u606f\u3002\u9996\u65e5\uff0c\u65b0\u6212\u96c6\u4e8e\u5927\u6bbf\uff0c\u7531\u5f00\u5802\u548c\u5c1a\u4ecb\u7ecd\u5f15\u793c\u3001\u5f15\u8d5e\u8bf8\u5e08\uff0c\u7eed\u7531\u4e09\u5e08\u548c\u5c1a\u5f00\u793a\uff0c\u5176\u540e\u5373\u8fdb\u5165\u4e3a\u65f6\u7ea6\u4e00\u4e2a\u6708\u4e4b\u6388\u6212\u671f\u3002
\u4e00\u822c\u4f20\u6388\u4e09\u575b\u5927\u6212\uff0c\u5927\u90fd\u51fa\u5bb6\u6212\u4e8c\u575b\u6b63\u6388\u6bd5\uff0c\u5728\u5bb6\u6212\u5373\u62a5\u5230\uff0c\u4e0e\u51fa\u5bb6\u83e9\u8428\u6212\u540c\u65f6\u4f20\u6388\uff0c\u800c\u540c\u65f6\u5706\u6ee1\u51fa\u5802\u3002\u5728\u5bb6\u6212\u9664\u5f00\u5802\u5916\uff0c\u5206\u4e09\u7688\u4e94\u6212\u4e0e\u83e9\u8428\u6212\u4e8c\u9636\u6bb5\u3002\u3014\u4f20\u6388\u4e09\u575b\u5f18\u6212\u6cd5\u4eea\uff08\u6cd5\u85cf\uff09\u3001\u4f20\u6212\u6b63\u8303\uff08\u8bfb\u4f53\uff09\u3015

(一)五戒。此为优婆塞(在家之男信徒)、优婆夷(在家之女信徒)所守,故又称优婆塞戒(即近事男律仪)、优婆夷戒(即近事女律仪)。五戒即:(1)不杀生戒,(2)不偷盗戒,(3)不邪淫戒,(4)不妄语戒,(5)不饮酒戒。印度其他宗教亦有类似之五戒,如摩奴法典举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梵行(不淫)、不贪嗔五者,耆那教则说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邪淫、离欲等五戒。

(二)八斋戒。为优婆塞、优婆夷于一日一夜中学习出家所守之戒。受持者称邬波婆沙(梵upava^sa ,意译作近住、善宿)。八斋戒又作八支斋、八关斋戒、八戒斋、佛法斋、八分戒、八戒、斋戒、一日戒、近住戒、近住律仪。此为六斋日所持之戒,除五戒(其中不邪淫戒在此为不淫戒)外,尚有离眠坐高广严丽床座(即不坐高座、不卧好床)、离涂饰香鬘(即身不涂香油或装饰)离歌舞观听(即不观戏听歌)、离非时食戒(即过午不食)等三戒。六斋日沐浴断食之习惯,自古即为印度其他宗教所行,佛教沿用之。此八戒以非时食戒为中心。

(三)十戒。此为沙弥(未满二十岁之男出家众)、沙弥尼(未满二十岁之女出家众)所守之戒,分别称为沙弥戒(又作勤策律仪)、沙弥尼戒(又作勤策女律仪)。内容如下:(1)不杀生,(2)不偷盗,(3)不淫,(4)不妄语,(5)不饮酒,(6)不涂饰香鬘,(7)不歌舞观听,(8)不坐卧高广大床,(9)不非时食,(10)不蓄金银宝。

(四)六法戒,略称六法。系沙弥尼于受具足戒之前二年间所守之戒,即所谓式叉摩那(意译学法女、学戒女、正学女)所学之六法。据四分律卷二十七载,其内容为:(1) 染心相触戒,即不以爱欲之心触男子之身。(2)盗人四钱戒,即不盗四钱以下。盗四钱以下为缺戒,可重新受戒,若盗五钱以上,则应默摈之。(3)断畜生命戒,即不断畜生之命。(4)小妄语戒。(5)非时食戒。(6)饮酒戒。

十诵律则列举淫欲、偷夺、杀生、妄语、摩触男子裸身、捉男子之手与衣而共语等六种。有部律则列举不独行等六法,与不取钱等六随法;摩诃僧只律则说十八事,然并未列举上记六法。

(五)具足戒,又称具戒、进具戒、近圆戒、大戒。此乃比丘、比丘尼所守之戒,分别称为比丘戒(即作苾刍律仪)、比丘尼戒(即作苾刍尼律仪),系守出家教团所定之一切戒条。戒条之数目、内容,男女各异。具足戒,梵语为 upasam!panna 或 upasam!pada^ 。此语原意指亲近世尊之足下(座下)或参加教团,但一般译作具足、进具、近圆,而解释为‘近涅盘’。其后更演变为指受比丘戒、比丘尼戒,意为完全圆满戒。此乃相对于五戒、十戒等不完全戒而言,至此,具足二字之意义已有明显变化。

据四分律载,比丘之具足戒共二五○戒,比丘尼共三四八戒(除七灭诤戒,则共为三四一戒,但一般皆举概数,称五百戒),且有五篇、七聚之分。

归依佛、法、僧三宝,系参加佛教教团之第一条件,故三归依(又作三归、三自归)特称为三归戒。此戒为大、小乘所重视。惟大乘戒之特色在于‘知罪不可得,名为持戒’(维摩经),系由空之立场理解戒之精神。戒可作二种解释,即消极之防恶(止持戒)与积极之行善(作持戒)。举例言之,过去七佛通戒偈中,所谓‘诸恶莫作’即止持戒,‘众善奉行’即作持戒。依广律所言,五篇、七聚均属止持戒,犍度分则属作持戒。

此外,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举有三聚净戒(又作三聚戒、三聚清净戒),可作为大乘菩萨戒之代表。即:(一)摄律仪戒,又作律仪戒。指遵守佛制,防止过恶。(二)摄善法戒,指进而行善。(三)摄众生戒,又作饶益有情戒。指教化众生,使得利益。其中,摄律仪戒与五八十具等小乘声闻戒是否相同,尚有异说。

同论卷四十二载菩萨守六种戒,即:回向戒、广博戒、无罪欢喜处戒、恒常戒、坚固戒、尸罗庄严具相应戒。一般大乘佛教称菩萨戒为持戒波罗蜜,即有胜于声闻戒之意,如大智度论卷四十六中,说戒波罗蜜总摄一切戒法,而十善为总相戒,其他无量戒均为别相戒。

梵网经(大乘律典)列举十重禁、四十八轻戒,共说五十八戒,此称梵网大戒。十重禁又称十重禁戒、十重戒、十无尽戒、十重、十重波罗提木叉、十波罗夷、十不可悔戒,乃大乘戒之最重罪,若大乘菩萨犯此,则构成破门罪、追放罪(即波罗夷罪)。十重即:(一)杀戒。(二)盗戒。(三) 淫戒。(四)妄语戒。(五)酤酒戒,即买卖酒。(六)说四众过戒,指说在家、出家菩萨,以及比丘、比丘尼之罪过。(七)自赞毁他戒。(八)悭惜加毁戒,指吝惜施给财、法。(九)嗔心不受悔戒,指不原谅他人之忏悔。(十)谤三宝戒,指毁谤佛、法、僧三宝。此十重禁戒乃训诫他行或自行者。

相对于十重戒,四十八轻戒乃属轻垢罪(污垢清净行之轻罪,相对于波罗夷罪)。内容包括不敬师友戒、饮酒戒、食肉戒等四十八种。

关于菩萨之波罗夷罪,众说纷纭,如优婆塞戒经卷三举出六波罗夷(一)至(六)、二十八轻戒;菩萨地持经卷五举出四波罗夷(七)至(十)、四十二轻戒;菩萨善戒经举出八波罗夷(一)至(四)、(七)至(十)、五十轻戒;菩萨璎珞本业经则举出十波罗夷 (一)至(十),并说八万威仪戒。

依天台宗之说,戒可分权戒、实戒二种。法华玄义卷四下载,五八十具等小乘戒,及瑜伽师地论、菩萨善戒经等大乘戒,均为三乘共通之权戒(粗戒),至如梵网大戒,则为对界外菩萨所说之实戒(妙戒)。此妙戒仍系相对者,然法华圆教‘开三会一’(开说三乘之权教而会归一乘之实教)时,却以一切戒律皆为绝待妙戒。

此外,摩诃止观卷四上载,戒有事戒、理戒二种。具有具体之形式者,即为事戒(随相戒);若能不住戒相而安住于空、假、中三观者,则为理戒(离相戒)。前者能得天、人、阿修罗等三趣之果报,后者必配以三乘及四教之菩萨。

最根本的戒律是皈依戒,即:
1 皈依佛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天魔外道
2 皈依法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典籍
3 皈依僧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邪众
所有戒律的总纲是:
1 诸恶莫做
2 众善奉行
3 自净其意

在家修行的居士有五戒、八戒、菩萨戒。
出家修行的主要的有沙弥十戒。 比丘250戒以及沙弥尼戒、比丘尼戒。

居士五戒。
沙弥十戒。
比丘250戒。

凡是一个有组织有理想的团体,有其组成的人员,也必有其组织的规章;组织的健全与否,但看其规章的内容而定。此一组织是否有其卓越的成绩表现,也由其规章中所含的理想而定。一切的社会组织,都是依其各各的理想,而制定规章,再由规章产生力量。不过规章的能否产生力量,尚视其组成人员能否一致对其规章的拥护与遵守。
学校有校规,政党有党章,学生有自治公约,训练机构有学员守则,政党有其党员守则,军人除了军法军纪之外,尚有军人守则。再推至国际间的各种公约规章乃至联合国的宪章,都属同一性质的分门别类。其目的不外说明组成分子的权利义务与共同理想的追求。
但是世界上的任何公约,任何规章,不会永久存在,也不会永久不变的,唯有宗教徒的戒律是例外的。戒律的性质,虽然也跟一切社会组织的规章公约或守则相似,不过,一个宗教能否相传不衰,而且愈传愈广,也要看其戒律的内容而定了。有史以来的人类世界,不知已有过多少宗教,而到目前为止,世所公认的宗教,却寥寥可数。因为戒律的功用,不唯防止信徒的腐化,更要能够增进人类大众乃至一切众生的幸福,否则的话,便会受到自然的淘汰!
虽然,除了佛教之外,没有一个其他的宗教能够适用戒律的含义而如佛教的内容者,我们却又不能否认他们之有部分戒律的作用。
本来,戒律两字是中国字,戒律两字的意义,也是各有所指,戒是有所不为,律是有所当为;戒是不能如此,律是应当如此;戒是各人的持守,律是团体的活动。所以在梵文中,戒叫做尸罗(Sīla),律叫做毗奈耶(Vinaya),不过,有时也可将戒律二义通用的,故也不必硬把戒律二字的定义分割开来。
现在我们所要讲的是戒字。
戒字的含义,说文解字说是“警也”,是警觉的意思,不能做的做不得的事,就不要去做,就是戒,故也实是一种道德标准的限制。比如通常说的戒赌、戒烟、戒酒等等,便是一种约束的行为。
我们既已知道戒不是佛教专有的东西,其他的宗教,同样各有各的戒规或诫命。不过佛教的戒与其他宗教的戒是不尽相同的。
但是,我们应当明白一个原则,凡为有益於人类的任何高级宗教,它就不能违反人类的道德基准。因此所制的戒律,也不会相差太远,虽然佛教的戒律,由於层层的发挥,而超出一切宗教之上。
我们的五戒,是一切佛戒的基础,但是五戒的戒目,并没有什么稀奇突出之处。在印度的古代,各宗教都有五戒,而且都是大体相同。即便基督教十诫的后五诫,也是如此,现在分别列举如下:
一、佛教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二、摩那法典的五戒: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非梵行(不淫)、不贪嗔
三、包达夜那法典的五戒: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忍耐、不贪。
四、钱多亻去耶奥义书的五戒:苦行、慈善、正行、不杀生、实语。
五、耆那教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淫、离欲。
六、瑜伽派的五戒: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邪淫、不贪。
七、基督教的后五诫:勿杀、勿盗、勿淫、勿妄证、勿贪他人之所有。
由上面的比较可以知道,佛教五戒的特色是不饮酒,其他各宗教没有戒酒的。因为佛教是重於智慧的,饮酒能使人昏迷沉醉(酒的害处,后面详说),所以不许饮酒。至於其他各宗教所标的贪欲贪嗔。那不是行为,而是心理现象,佛教的五戒之中,实已包摄无余(详於后面五戒摄十善)。
还有一点,中国古来,多有人主张儒释道三教同源之说,最早是见於后汉的《牟子理惑论》中,故将佛教的五戒,配於儒教的五常——仁、义、礼、智、信。
但是五戒与五常的配法,向来各有不同:
一、天台《仁王经疏》中是这样的:不杀生配仁、不偷盗配智、不邪淫配义、不饮酒配礼、不妄语配信。(大正三三·二六○下至二六一上)
二、《止观》卷六的配法又是两样的:不杀生配仁、不偷盗配义、不邪淫配礼、不饮酒配智、不妄语配信。(大正四六·七七中)
三、通常的配法是如此的:不杀生配仁、不偷盗配义,不邪淫配礼,不妄语配信,不饮酒配智。
但此以佛教五戒配合儒教五常的方法,只能说明人间的道德标准,有一相近相接的趋势,却不能说是绝对贴切的。别的不说,光以不饮酒一戒而言,虽然含有礼与智的精神,但是儒教的礼与智,绝不等於佛教的不饮酒戒,因为实际上儒教并不戒酒。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分辨戒的优劣高下了。以佛法看,戒有世戒与第一义戒——佛戒的不同。除了佛制的戒,一切都是世戒。佛戒之不同於世戒,乃在出发点与目的之不一。其他各宗教,守戒是为了遵循上帝或神的意志,比如基督徒奉行十诫,因其是上帝宣示的约命,如不遵守,便是违背了上帝,而致会触怒上帝。佛教则不然,佛戒虽由佛制,但其遵守在於各人,佛陀制戒也是根据众生的意志而来,佛陀绝不勉强任何人,守戒不是为佛而守,而是为了各人的自由意志而守。正像吃饭是各人自己的事,吃了自己饱,不吃自己饿,与他人毫无关系。不过佛陀以其大智大悲的胸怀,他虽不能代众生吃饭,他却会劝导愚痴挨饿的众生去吃饭——守戒。这是佛戒与世戒的第一点不同。
一般的世戒,多半是偏於一面的。比如基督徒守诫(诫是教训式的戒),是为求得上帝的宠爱而期於末日之后,进入上帝的天国。他们守诫的目的,不为造成人间的幸福与和乐,而是为达生天的意欲,所以是偏於形上的或所谓出世的(以佛法说,他们即使生天,也未真的出世),所以往往也会为了天国的理由而否定人间的和乐;比如宗教的战争,即由此而来;另有像儒教(实在是儒家而非儒教,因为儒家根本不成为宗教)对於伦理纲常的遵守,是为造成人间的幸福与和乐,但却不作形上或出世的向往,所以又是偏於现实的了。唯有佛教徒的遵守佛戒,既为造福人间,也为追求出世的境界,所以佛教史上只有忍辱与牺牲的记载,不会找到战争或血腥的事实。这是佛戒与世戒的第二点不同。
一般的世戒,只有形式的遵守,并无戒体的纳受,所以也没有戒罪与性罪的分别,比如基督教的十诫,并不是单为基督徒而有,那是(基督教以为)上帝给予人类的制约,不论信与不信,都在其制约的范围之内,信了的人固然要守,未信的人,也不能不守,要是不守,其罪过是同等的。佛戒则不然,佛戒是由佛制,佛弟子的受戒,须是师师相授,讲求戒体的传承与纳受,唯有受了戒的人,才能将戒传给他人,此一戒体,是直接传自佛陀,受戒而纳受戒体,便是纳受佛的法身於自己的心性之中,以佛的法身接通人人本具的法身,以期引导各人自性是佛的发明或证悟。受了佛戒而再破戒,等於破了佛的法身,所以罪过很大,没有受戒,虽然作恶,不为破戒,作恶的本身虽然即是罪过,其罪过的程度,却没有受戒破戒之大而且重,此乃知法犯法,罪加一等——作恶的性罪(本来是罪),加上破戒的戒罪。在佛法而言,破戒是破了佛(三世诸佛与自性是佛)的法身,所以戒罪的程度,远比性罪为大。这是佛戒与世戒的第三点不同。
一般的世戒,只是教人戒除应戒的行为,并不能形成一套论理的体系,佛戒被列为佛教的三藏之一,与经藏论藏鼎足而立,并以专门谈戒的律藏为佛法住世的枢纽,所以有其整套的体系。比如将戒的构成,分为戒法、戒体、戒行、戒相的四大科目,如缺其一,便不能称为持戒。戒法是佛所制的法规;戒体是一线相承,师师相授的无表色法,所熏的功德;戒行是由持戒所表的行为;戒相是持戒行为的差别现象。如果不能具备这四个条件(通称为四科),虽然不杀不盗乃至不饮酒,也只算是守的世戒而非佛戒,守持世戒的功德是有限的。这是佛戒与世戒的第四点不同。
在此,也可顺便说明,信佛何必要受戒?
已在三归文中,说明了三归的重要性,信佛之有归依三宝,等如学生入学的注册报名,但是,注册报名,并不等於上课求学;归依三宝之后的纳受佛戒,才是成佛之道的开始迈步。归依三宝,只是学佛成佛的准备工作而已。又因为学佛的过程是遥远的,发心学佛的程度也有高下的,所以我人信佛而受佛戒者,也有好多层次,不过佛戒的层次虽多,均以五戒为基础,五戒虽是佛戒的最下层次,但如起楼而不先打基脚,起楼的企图,终究是梦想。所以有说:“五戒法是三世诸佛之父,依五戒而出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 浣涙暀鍏ぇ鎴掓槸鍝叓澶鎴?
    绛旓細7 涓嶆秱棣欍佷笉楗扮瓑鎴掓槸涓嶄娇鐢ㄥ寲濡嗗搧銆佹姢鑲ゅ搧銆侀楗扮瓑绛夌敤鍝侊紝浣嗗彲浠ョ敤鑲ョ殏绛銆8 杩囧崍涓嶉鎴锛屾寚澶槼杩囦腑澶╀簩鎸囬噺鍗充笉椋熼ギ锛堢害涓崍涓鐐逛负鏃堕檺锛屽寘鎷キ椋熴佹灉姹併佺墰濂躲佽尪鍙讹紝杩囨鏃堕檺鐨嗕笉椋熺敤锛夛紝闄ょ櫧寮姘淬佹湇鑽佸洜鐥呫佷簨涓嶉備簬楗ヨ呯瓑銆
  • 浣涘鏈鍑犫鎴鈥?
    绛旓細浣涙暀浜旀垝锛鍗充笉鏉鐢熴佷笉鍋风洍銆佷笉閭帆銆佷笉濡勮銆佷笉楗厭鎴銆傗滀笉鏉鐢熲濇槸鈥滀粊鈥濓紝鈥滀笉鍋风洍鈥濇槸鈥滀箟鈥濓紝鈥滀笉閭帆鈥濇槸鈥滅ぜ鈥濓紝鈥滀笉濡勮鈥濇槸鈥滀俊鈥濓紝鈥滀笉楗厭鈥濇槸鈥滄櫤鈥濓紝杩欐槸閰嶅悎涓浗鍥烘湁鏂囧寲鑰岃銆1銆佷笉鏉鐢 璺熷剴瀹舵墍璁茬殑鈥滀粊鈥濇剰鎬濈浉鍚屻備粊鏄細鎰忓瓧锛屾槸涓や釜浜猴紝鎰忔濆氨鏄帹宸卞強浜猴紱宸辨墍涓嶆...
  • 浠涔堟槸浣涘浜旀垝,
    绛旓細浣涙暀浜旀垝鏄寚涓嶆潃鐢熴佷笉鍋风洍銆佷笉閭帆銆佷笉濡勮銆佷笉楗厭銆1銆佷笉鏉鐢熸垝锛氬鏋滅煡閬撴槸鏈夌敓鍛界殑浼楃敓锛岃岃捣浜嗘潃瀹冲鏂逛箣蹇冿紝骞朵笖鍏蜂綋瀹炴柦浜嗚繖绉嶈涓猴紝閫犳垚浜嗗鏂规浜$殑缁撴灉锛屽氨鍙潃鐢熴傚鏋滀笉鍋氭浜嬶紝鍙笉鏉鐢熸垝锛2銆佷笉鍋风洍鎴掞細鐭ラ亾涓嶆槸鑷繁鐨勭墿鍝侊紝鑰岃捣浜嗗伔鐩椾箣蹇冿紝骞朵笖鎶婄墿鍝佹嬁璧帮紝浣跨墿鍝佺寮浜嗗畠鏈潵鐨勫湴鏂...
  • 浜旀垝鏄寚鍝簲鎴?
    绛旓細4銆佷笉濡勮鎴 涔熷氨鏄畧鍙d笟銆傛棦鐒舵槸浣涙暀寰掞紝鎴戜滑灏辫鍩瑰吇鑷繁楂樺皻鐨勪汉鏍硷紝涓涓汉瑷璋堬紝鍏崇郴涓鐢熺殑淇¤獕锛屾墍浠ユ垜浠笌浜虹浉澶勶紝瑕佷互璇氫俊涓哄熀纭锛岃璇濆繀椤诲績鍙d竴鑷淬傝浜哄鐩镐俊鎴戜滑锛岃屼笖瑕佸璧炲徆浜哄锛岄紦鍔变汉瀹躲傚鏋滀竴浜鸿佹槸鐖辨拻璋庯紝娌℃湁淇$敤锛岄偅涔堣皝杩樹細鐩镐俊浠栥傚洜姝や笉寰椾笉鎱庨槻閲嶅彛涓氥備腑鍥藉彜浜鸿锛氣滆█...
  • 浣涙暀鐨勪竷鎴掓槸鎸囧摢涓鎴?
    绛旓細浣涙暀鐨勫熀纭鎴掑緥鏈変笁鐨堜簲鎴掞紝鍏垝銆傚啀楂樹竴鐐圭殑鏈夊崄鎴掋佹瘮涓樻垝銆佽彥钀ㄦ垝銆備經鏁欐湁涓冧紬锛屽垎鍒槸锛氳繎浜嬪コ銆佽繎浜嬬敺銆佹矙寮ュ凹銆佹矙寮ャ佸鎴掑コ銆佹瘮涓樺凹銆佹瘮涓樸備竷浼楁渶涓哄皧璐佃呮槸姣斾笜銆備笁鐨堬細鐨堜緷浣涖佺殘渚濇硶銆佺殘渚濆儳銆浜旀垝锛氫笉鏉鎴銆佷笉鐩楁垝銆佷笉閭帆鎴掋佷笉濡勮鎴掋佷笉楗厭鎴掋傚叓鎴掞細涓嶆潃鎴掋涓嶅伔鐩楁垝銆佷笉娣鎴...
  • 浣涙湁鍑犳垝鍛?
    绛旓細浣涙湁鍗佹垝锛氳韩鎴鏈変笁锛1銆佹垝鏉鐢 銆2銆佹垝鐩楃獌 銆3銆佹垝娣傚彛鎴掓湁鍥涳細4銆佹垝濡勮 銆5銆佹垝涓よ垖 銆6銆佹垝鎭跺彛 銆7銆佹垝缁銆傛剰鎴掓湁涓夛細8銆佹垝璐9銆佹垝鍡斻10銆佹垝鐥达紙鎰忎负閭銆佹墽鐫锛夈傝兘鎵ф鍗佹垝锛屽嵆涓"鍗佸杽涓"銆傛槸浣涙暀鐨"鎵ф垝娉㈢綏铚"瑕佷慨鐨勩
  • 浣涙暀鎵璇寸殑浜旀垝鍗佸杽鎸囩殑鏄庝箞?
    绛旓細涓銆佷笉鏉鎴掞細浣涙暀鎴掑緥绂佹鏉瀹充紬鐢燂紝璁や负鏉瀹崇敓鍛戒細瀵艰嚧姝诲悗鍫曞叆鎭堕亾锛屾垨鏄湪浜洪棿瀵垮懡鐭績銆傞伒瀹堟鎴掞紝涓嶄激瀹崇敓鍛斤紝绉颁负涓嶆潃鎴掋備簩銆涓嶅伔鐩楁垝锛氫經鏁欑姝㈡湭缁忓厑璁告搮鑷彇璧颁粬浜鸿储鐗╋紝璁や负杩欑琛屼负浼氭嫑鑷存鍚庡爼鍏ユ伓閬擄紝鎴栨槸鍦ㄤ汉闂撮伃鍙楄传绌枫傚潥鎸佷笉鍋风洍锛屽皧閲嶄粬浜鸿储浜э紝绉颁负涓嶅伔鐩楁垝銆涓夈佷笉閭帆鎴锛氫經鏁欐彁鍊$...
  • 浣涘鎴寰嬫湁鍝簺?
    绛旓細涓嶈椽濠佷笉鎭兼掋佷笉鑳岀浣涙硶銆傛渶鍩虹鐨浣涙暀鎴寰嬬О涓衡滀簲鎴掍笌鍗佸杽鈥濓紝鍏舵牳蹇冨唴瀹规槸鈥滀竴蹇冨悜鍠勶紝璇镐簨鑾伓鈥濄 杩欐槸鍏ラ棬鑰呭繀椤昏瀛︿範鐨勩傗滀笁鐨堜緷鈥濓紝鏄經鏁欎俊浠拌呭繀椤昏鍧氫俊鐨勶紝鍜屸滀簲鎴掆濅笉鍚岋紝鈥滀笁鐨堜緷鈥濇湁鐫姣旇緝娴撻噸鐨勫畻鏁欒壊褰┿傝繖浜旀垝锛屾槸浣涢棬鍥涗紬寮熷瓙鐨勫熀鏈垝锛屼笉璁哄嚭瀹跺湪瀹剁殕搴旈伒瀹堢殑銆
  • 浣涙暀鏈変綍鎴?
    绛旓細鏈鏍规湰鐨勬垝寰嬫槸鐨堜緷鎴掞紝鍗筹細1 鐨堜緷浣涚珶锛屽畞鑸嶈韩鍛斤紝缁堜笉鐨堜緷锛屽ぉ榄斿閬 2 鐨堜緷娉曠珶锛屽畞鑸嶈韩鍛斤紝缁堜笉鐨堜緷锛屽閬撳吀绫 3 鐨堜緷鍍х珶锛屽畞鑸嶈韩鍛斤紝缁堜笉鐨堜緷锛屽閬撻偑浼 鎵鏈夋垝寰嬬殑鎬荤翰鏄細1 璇告伓鑾仛 2 浼楀杽濂夎 3 鑷噣鍏舵剰
  • 鍜屽皻鏈夊嚑澶鎴?鍒嗗埆鏄粈涔?
    绛旓細浣涘浜旀垝锛氱涓鎴锛屾垝鏉鐢燂紝涓嶅垎澶у皬銆傚敖婊氭按锛岃帿鍊惧湴锛屽厤铏懡鎶涖傜浜屾垝锛屽彈鐪熸锛屽垏鍕垮伔鐩楋紝鎯虫崯浜鸿屽埄宸憋紝濡傚伔鍚屾潯銆傜涓夋垝锛屾垝娣康锛岃帿璐編璨岋紝鑰楀厓绁烇紝浼ゆх伒锛屽湴鐙遍毦閫冦傜鍥涙垝锛屾垝濡勮锛岃櫄娴笉瑕侊紝瑷蹇犱俊锛岃绗冭皑锛岃佽佸疄锛岃嚦璇氶亾銆傜浜旀垝锛屾垝閰掕倝锛屽帤鍛抽櫎浜嗐傞厭涔辨э紝鍙戞棤鏄庝贡姘旇簛锛岀┛...
  • 扩展阅读:十大精神病排名一览表 ... 为什么信佛的人会得精神病 ... 念经为什么能治精神病 ... 信了基督教得了精神病 ... 学佛学出精神病是怎么回事 ... 佛家六戒是哪六戒 ... 信佛的十大精神病 ... 宗教是欺骗还是愚昧 ... 中国为何禁止基督教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