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语文课程纲要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u82cf\u6559\u7248\u5c0f\u5b66\u8bed\u6587\u6559\u5b66\u5927\u7eb2\u662f\u4ec0\u4e48\uff1f\u8bfe\u7a0b\u6807\u51c6\u662f\u4ec0\u4e48\uff1f

\u82cf\u6559\u7248?
\u82cf\u8054\u5417\uff1f
\u597d\u53e4\u8001

\u7b26\u5408\u8bfe\u6807\u8981\u6c42,\u4f53\u73b0\u8bfe\u6539\u7406\u5ff5\u7684\u597d\u6559\u6750\u2014\u2014\u89e3\u8bfb\u4eba\u6559\u7248\u8bfe\u7a0b\u6807\u51c6\u5b9e\u9a8c\u6559\u79d1\u4e66\u300a\u6570\u5b66\u300b\u516d\u5e74\u7ea7\u4e0a\u518c
\u79e6\u548c\u5e73 \u674e\u6885\u5148
\u3010\u6458\u8981\u3011\uff1a\u6b63\u4eca\u5e74\u79cb\u5b63\u5b66\u671f,\u4eba\u6c11\u6559\u80b2\u51fa\u7248\u793e\u7f16\u5199\u7684\u4e49\u52a1\u6559\u80b2\u8bfe\u7a0b\u6807\u51c6\u5b9e\u9a8c\u6559\u79d1\u4e66\u300a\u6570\u5b66\u300b\u516d\u5e74\u7ea7\u4e0a\u518c(\u4ee5\u4e0b\u7b80\u79f0"\u672c\u518c\u5b9e\u9a8c\u6559\u6750"),\u5c06\u5728\u6211\u770113.8\u4e07\u5b66\u751f\u4e2d\u9996\u6b21\u4f7f\u7528\u3002\u7b14\u8005\u8ba4\u771f\u7814\u8bfb\u4e86\u672c\u518c\u5b9e\u9a8c\u6559\u6750,\u8ba4\u4e3a\u6b64\u6559\u6750\u4ee5\u8bfe\u7a0b\u6807\u51c6\u4e3a\u4f9d\u636e,\u4ee5\u8bfe\u6539\u7406\u5ff5\u4e3a\u6307\u5bfc,\u4ee5\u7ee7\u627f\u4e0e\u53d1\u5c55\u4e3a\u539f
\u3010\u5173\u952e\u8bcd\u3011\uff1a \u8bfe\u7a0b\u6807\u51c6 \u5b9e\u9a8c\u6559\u6750 \u89e3\u51b3\u95ee\u9898\u7b56\u7565 \u5b66\u4e60\u6570\u5b66 \u5b9e\u9a8c\u6559\u79d1\u4e66 \u8bfe\u6539\u7406\u5ff5 \u5b66\u751f \u7efc\u5408\u5e94\u7528 \u7edf\u8ba1\u4e0e\u6982\u7387 \u7edf\u8ba1\u56fe
\u3010\u5206\u7c7b\u53f7\u3011\uff1aG623.5
\u3010\u6b63\u6587\u5feb\u7167\u3011\uff1a
\u4eca\u5e74\u79cb\u5b63\u5b66\u671f,\u4eba\u6c11\u6559\u80b2\u51fa\u7248\u793e\u7f16\u5199\u7684\u4e49\u52a1\u6559\u80b2\u8bfe\u7a0b\u6807\u51c6\u5b9e\u9a8c\u6559\u79d1\u4e66\u300a\u6570\u5b66\u300b\u516d\u5e74\u7ea7\u4e0a\u518c(\u4ee5\u4e0b\u7b80\u79f0\u201c\u672c\u518c\u5b9e\u9a8c\u6559\u6750\u201d),\u5c06\u5728\u6211\u770113.8\u4e07\u5b66\u751f\u4e2d\u9996\u6b21\u4f7f\u7528\u3002\u7b14\u8005\u8ba4\u771f\u7814\u8bfb\u4e86\u672c\u518c\u5b9e\u9a8c\u6559\u6750,\u8ba4\u4e3a\u6b64\u6559\u6750\u4ee5\u8bfe\u7a0b\u6807\u51c6\u4e3a\u4f9d\u636e,\u4ee5\u8bfe\u6539\u7406\u5ff5\u4e3a\u6307\u5bfc,\u4ee5\u7ee7\u627f\u4e0e\u53d1\u5c55\u4e3a\u539f\u5219,\u7740\u773c\u4e8e\u63d0\u9ad8\u5b66\u751f\u7684\u6570\u5b66\u7efc\u5408\u7d20\u517b
\u4e0b\u8f7d\u5168\u6587 \u66f4\u591a\u540c\u7c7b\u6587\u732e
CAJ\u683c\u5f0f\u5168\u6587
PDF\u683c\u5f0f\u5168\u6587
(\u5982\u4f55\u83b7\u53d6\u5168\u6587\uff1f \u6b22\u8fce\uff1a\u8d2d\u4e70\u77e5\u7f51\u5145\u503c\u5361\u3001\u5728\u7ebf\u54a8\u8be2)
CAJViewer\u9605\u8bfb\u5668\u652f\u6301CAJ\u3001PDF\u6587\u4ef6\u683c\u5f0f\uff0cAdobeReader\u4ec5\u652f\u6301PDF\u683c\u5f0f

六(下)语文课文内容复习要点

本学期培养的学习习惯:

本学期培养的学习习惯: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②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1、《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词作者是胡宏伟,曲作者是王世光,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全诗用第二人称,全诗的中心句是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第一小节,写了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小节写了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A、课后题三: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是因为长江源远流长,资源丰富,滋润着、养育着两岸的动植物。
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是因为长江无私奉献,哺育着各族儿女,胸怀宽广,像母亲般纯洁、神圣。
B、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它与黄河都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C、描写长江的诗句: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④星垂平野阔,日涌大江流。
D、描写黄河的诗句:
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③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E、我国的名山大川: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九华山、普陀山、武夷山、黄山。
F、背诵、默写课文。

2、《三亚落日》

《三亚落日》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准确生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美丽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美丽的风光的赞美。
A、《三亚落日》中依次将落日比成孩童,大红灯笼,跳水员。
B、“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总括全文,点明题意,是点睛之笔。
C、三亚在我国海南岛的最南端,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素有“天然大温室”、“东方夏威夷”、“天下第一湾”之称。
D、背诵课文2、3、4自然段。
E、课后第3题(品味一下带点词在句子里所表达的情感):
①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担心”表示不放心,表现了“白鸥”飞翔得很低,让人觉得接触到海面了。)
②……生怕眨眼的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生怕”表现了人们全神贯注地欣赏落日之美。)
F、美妙绝伦:美好到了极点。硕大无朋:朋,比。大得无与伦比。
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一般红色;彤,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

3、《烟台的海》

《烟台的海》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观:冬日的凝重,春天的轻盈,夏天的浪漫,秋日的高远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A、全文围绕“独特”这个中心词展开,行文结构:总——分——总,按一年四季(冬春夏秋)的顺序描写烟台的海上景观。
B、为什么作者把烟台的海说成是“画”,是“广阔的背景”,是“壮丽的舞台”?
答:说它是一幅画,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说它是广阔的背景,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说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C、背诵课文。
D、课后习题2(体会两个“扑”字的细微差别):
①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扑”让人感到了海的壮观景象。)
②……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扑”展现了“微波泛起”的可爱与轻盈。)
E、前赴后继:前面的人冲上去了,后面的人紧跟上来。形容奋勇向前,连续不断。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4、《记金华的双龙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叶圣陶,是一篇游记。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明艳的景色,欢唱的溪流,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奇、大”,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A、叶圣陶:中国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B、课文浏览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另外,从课文中有关写泉水的语句可以看出“泉水流经的路线”也是文章的线索,泉水从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
C、背诵第5自然段。
D、课后习题3(体会带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挤压”“稍微”“准会”(采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突出表现了山石离“我”很近,表现了孔隙的小、窄、低。)
②“再加上”“即使……也……”(不仅说明石钟乳、石笋形状各异,更强调了它们颜色多样,值得观赏。)

练习一

A、拟人的修辞方法
注意点:(1)直接把一个事物当作人来写,拟人句中不要出现“像”、“好像”、“仿佛”等词语。(2)拟人句要写得恰当。(3)灵活运用拟人句能够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可以使句子更生动有趣。
B、背诵成语。
寒冬腊月 北国风光 风刀霜剑 塞外边疆 漫天飞舞 纷纷扬扬
银装素裹 雪照云光 狂风暴雨 雪上加霜 风卷残云 神清气爽

5、《卢沟桥烽火》

《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叙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恺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A、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 “九一八变事变”:1931年9月18日。
B、背诵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C、课后习题2(体会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①“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径,带有鄙视的感情色彩。
②“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
D、积累本课有关战斗场面的成语:人仰马翻 哭爹喊娘 鲜血四溅
狼狈而逃 鬼哭狼嚎 抱头鼠窜
E、万籁俱寂: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众寡悬殊:众,多。寡,少。悬殊,相差很远。双方人力多少相差很大。
出乎意料,来不及防备。抱头鼠窜: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狈相。
震耳欲聋:欲,快要。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同仇敌忾:忾,愤恨。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夜以继日:日夜不停。多用以形容人勤奋。
猝不及防:猝,突然,出乎意料。 恼羞成怒:由于羞愧怨恨出发怒。
如火如荼:荼,茅草的白花。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来比喻军容之盛,现在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6、《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A、课文以“半截蜡烛”为叙事主线。
B、课后习题2(想一想带点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①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似乎”一词准确地反映了危机的过去只是暂时的。)
②……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似乎”逼真地反映伯诺德夫人此时紧张的心理,不能去掉。)
C、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章真切而生动地叙述了聂荣臻将军关心照料在战场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把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反映了聂将军宽仁大义和中日人民浓厚的友谊。
A、日本人民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因为聂将军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日本孤女。称他是“中日友谊的使者”,是因为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大襟怀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B、课后习题2(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并联系课文体会这段话所含的思想感情):
“杀害”是指非法杀死。“受害”是指遭到损害或杀害。“伤害”是指使受刑损害。这句话突出表现了聂将军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
C、背诵聂将军的两段话。
D、聂荣臻:中国无产阶段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宽仁大义、胸襟宽广、慈善心肠)
E、十大元帅:朱德、叶剑英、聂荣臻、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贺龙、林彪、彭德怀、刘伯承
F、无辜:辜,罪。没罪的意思。 至仁至义:至,最。最仁爱,最讲正义。

练习二

A、认识农具:木犁、耙、耧、镰刀、锄头。
B、读读诗句,说说下面带点的词语和什么农具有关。
昼出耘田夜绩麻。耘田:锄草(与锄头有关),也可泛指种田。
童孙未解供耕织。耕:耕田,用犁把土翻松(与木犁有关)。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锄禾:用锄去掉禾田里的杂草,翻松土壤(与锄头有关)。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播种(与耧有关)。收:收割,收获(与锄头有关)。
C、背诵《夏日绝句》。
人杰——人中豪杰。项羽——秦末农民起义的首领之一,自称西楚霸王。
D、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8、《三打白骨精》

11、《三打白骨精》节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A、孙悟空:机智勇敢 疾恶如仇 神通广大
B、有关四大名著知识点见资料,并背诵。
C、课后习题3(体会带点词对表现人物形象的好处):
(1)“夺”表现了八戒迫不及待、嘴馋的样子。
(2)“闪”代表了一个敏捷、很突然的动作,一个年满八旬的且拄着拐杖的老妇人能做出这种动作,说明她的行为与常人不同。
(3)“摔”体现了唐僧胆小及受到了严重的惊吓。
(4)“笑”表现出悟空的自信与乐观。
D、描写孙悟空本领的成语有:上天入地、刀枪不入、腾云驾雾。
描写孙悟空品质的成语有:疾恶如仇、降妖除魔。

9、《如梦令》

A、《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这首词主要写了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并背诵另一首《如梦令》)。
B、《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所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秀风光,这首词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塑造了一位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C、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的名称,词牌名有:清平乐、令奴娇、西江月、满江红、破阵子、虞美人、卜算子。
D、背诵古诗及诗意、带点字词的意思。 E、课后习题4。

10、《螳螂捕蝉》

13、《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螳螂捕蟑、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如果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并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A、“螳螂捕蟑”比喻只想取得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后患。也比喻一心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有人正在算计他。
B、《螳螂捕蝉》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这是危险的。
C、课后习题3(体会一下带点字的意思):
①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这个“死”与“生”相对,表示失去生命。)②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死”表示不可更改。)
D、乘(chéng)虚而入:趁着空虚进入。 毫不介意:一点也不在意。
不堪设想:堪,能。事情的结果无法想象,会向更坏、更危险的方向发展。

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背诵补充习题P27三)

A、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背诵补充习题P27三)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爱书吧,它是你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B、选择合适的读物是一种本领,掌握了这种本领,就能帮助你用有限的时间去读更多的好书,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C、无可厚非:厚,深重。非,反对,责备。没有可过分责难的。

练习三

A、跟笑有关的词:讥笑 狞笑 微笑 冷笑 哄笑 大笑 苦笑 狂笑
B、背诵练习三成语:
齐天大圣 大闹天宫 不避艰险 西天取经 腾云驾雾 来去无踪
千变万化 大显神通 明察秋毫 火眼金睛 除恶务尽 天下太平

11、《夜晚的实验》

《夜晚的实验》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夜晚的实验,终于揭开蝙蝠飞行秘密的经过。这一实验的结果促使了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并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恩惠。
A、课后习题2(说说下面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1)行文中直接引用;(2)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3)特殊含义。
B、课后习题3(斯帕拉捷为什么能够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这对你有什么启发?):斯帕拉捷能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怕失败,不断探索,最终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我的启示是:科学的发现需要我们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持之以恒的探索。
B、四次实验分别是:蒙上蝙蝠的眼睛,堵住蝙蝠的鼻子,用油漆涂满蝙蝠全身,堵住蝙蝠的耳朵。

12、《海洋——21世纪的希望》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文章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里的希望。
A、课后习题2:课文是抓住哪些要点来说明,海洋是人类21世纪希望的?答:从五个方面,开发海洋矿产资源,向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海水运动发电,淡化海水缓冲水荒,建设海底城市、开拓人类生存空间。
B、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C、背诵2、3、9自然段。

13、《学会合作》

《学会合作》是一篇演讲稿,以“合作”为话题,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起,阐明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不论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他人合作的道理。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能够卓有成效地合作,必须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学会合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A、文中列举了两个小故事:①交响乐团演奏,演奏者为了一个统一的团体目标,各尽其力,奉献了完美和谐的音乐。②一位外国教育家在中国找了几个小学生完成了火屋逃生的实验。
文中只举一个事例是不够的,因为成功的合作需要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两个要素,只举前一个事例只能说明协作的重要性,不能说明成功的合作还需要有“自我牺牲精神”,而第二个事例正说明了这一点,只有两个事例都举,才能更好地更全面说明问题。
B、背诵2、3、6、7自然段。
C、顾名思义:顾,看。看到名称万里联想到它的含义。

练习四 背诵《古今贤文》(真理篇)

14、《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散文,课文用了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我”在登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A、天游山——武夷山第一险峰。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是当今世界最优秀的亚热带林区之一。
B、背诵第2、7自然段。
C、天游峰扫路人:豁达开朗,乐观自信。
D、气喘吁吁:吁吁,象声词,形容出气的声音。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的样子。 望而却步:看到了危险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入后退缩。课文形容山势险峻,让人害怕。
炯炯有神:炯炯,形容眼睛明亮(多用于目光)。形容眼睛明亮,精神饱满。

15、《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A、理解“当然,追求应该是最伟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的。”
最大的追求: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眼前的一穗:出现在眼前的机遇和任务。
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抓住眼前的利益,完成当前的任务。句意:一个人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更要抓住自己眼前出现的机遇,实实在在地完成好当前的任务,这样就不会错失良机,一事无成了。
B、关于“机遇”的名人名言
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上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托马斯·莫尔
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他的人。——查理·艮科尔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不知道他们已经碰到它。——达尔文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C、背诵第7自然段。

16、《山谷中的谜底》

《山谷中的谜底》是一篇散文,课文讲叙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就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东坡只有雪松,揭开这一景观之谜的是两个旅行者,课文通过这一奇异的景观,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也要会学会退让,以退为进,一样可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A、课后习题2(理解两句话的含义):
①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以求反弹的机会。(无论是谁,面对困难和压力,首先要敢于面对,要和它作斗争,但是如果困难太大,也要学会迂回的战术,先作适当的让步,找适当的机会再去战胜,变通也是保存自己的一种方法。)
②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社会地生活和学习中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当困难大到你不能解决时,要学会先退一步,学会暂时让一让,这退一步并不意味着后退、胆怯,而是为了积聚力量去解决困难,迎接新的挑战。)
B、背诵课文3、5、6自然段。
C、由“雪松的启示”想到:以退为进;卧薪尝胆(勾践);忍辱负重;能屈能伸;进一步悬崖峭壁,退一步海阔天空。
D、练习5:背诵成语。
水滴石穿 一心一意 感激涕零 百感交集 深思熟虑 匪夷所思
时光荏苒 白驹过隙 鉴往知来 莫衷一是 迷途知返 恍如隔世
(匪夷所思:夷,平常。 鉴往知来:审查过去,就可以推断未来。
时光荏苒:时间渐渐过去了。 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17、《广玉兰》

《广玉兰》是一篇散文,描写了广玉兰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
A、说出文中表现广玉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
B、背诵课文2、3、4、5、6自然段。
C、文中的几组近义词:凋谢——凋落 纯洁——洁净 洁白——纯白
D、玉琢冰雕:形容花瓣像玉石一样细腻万里有光泽,像冰一样透明。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惹人喜爱:惹,招引。讨人喜欢。

18、《夹竹桃》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写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A、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是:①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物奇妙有趣。②夹竹桃花开三季,花期长,韧性可贵。③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作者许多的幻想。
B、最后一自然段:总结全文,与前文相互呼应。
C、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无……不……我们语文老师上的课生动有趣、绘声绘色,全班同学无一人不爱他上的课。
……无不……听了他讲的故事,大家无不啧啧赞叹。
D、熟记作家卡片。
E、夹竹桃:是我国各地常见的栽培观赏植物,它的叶片像竹,花朵如桃,故而得其名。夹竹桃的故乡在印度及伊朗,夹竹桃的叶面有蜡质,既有很强的耐寒能力,又能在毒气和尘埃弥漫的恶劣环境中生长,它对粉尘、烟尘有较强的吸附力,每平方米面积能吸附灰尘5克,因而被誉为“绿色吸尘器”,夹竹桃的叶、皮、根、花均有毒,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因此平时最好不要攀摘夹竹桃的花、枝、叶。
F、背诵课文2、4、5自然段。
G、参差(cēncī)不齐: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19、古诗两首

A、课文由两首七言绝句组成。两首诗均是咏物诗。
B、《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C、《墨梅》是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写的。作者善画梅,也喜欢咏梅,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诗前两行写实,后两行抒情言志,说明他画梅花不是为了让人夸赞颜色好,只是要让它的清香弥漫在天地之间。
D、背诵古诗及诗意。
《石灰吟》的诗意:石头是经过多次撞击敲打才从大山上开采出来的,它把烈火焚烧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墨梅》的诗意: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现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赞梅花的颜色好看,只要留下香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若等闲:好像平常的事。 清气:清香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之间。
E、《石灰吟》和《墨梅》这两首诗都是托物言志,像这样的古诗还有《竹石》《秋菊》。
F、补充几首写梅花的诗:王安石《梅花》

1、《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词作者是胡宏伟,曲作者是王世光,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全诗用第二人称,全诗的中心句是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第一小节,写了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小节写了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A、课后题三: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是因为长江源远流长,资源丰富,滋润着、养育着两岸的动植物。
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是因为长江无私奉献,哺育着各族儿女,胸怀宽广,像母亲般纯洁、神圣。
B、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它与黄河都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C、描写长江的诗句: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④星垂平野阔,日涌大江流。
D、描写黄河的诗句:
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③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E、我国的名山大川: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九华山、普陀山、武夷山、黄山。
F、背诵、默写课文。

2、《三亚落日》

《三亚落日》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准确生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美丽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美丽的风光的赞美。
A、《三亚落日》中依次将落日比成孩童,大红灯笼,跳水员。
B、“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总括全文,点明题意,是点睛之笔。
C、三亚在我国海南岛的最南端,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素有“天然大温室”、“东方夏威夷”、“天下第一湾”之称。
D、背诵课文2、3、4自然段。
E、课后第3题(品味一下带点词在句子里所表达的情感):
①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担心”表示不放心,表现了“白鸥”飞翔得很低,让人觉得接触到海面了。)
②……生怕眨眼的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生怕”表现了人们全神贯注地欣赏落日之美。)
F、美妙绝伦:美好到了极点。硕大无朋:朋,比。大得无与伦比。
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一般红色;彤,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

3、《烟台的海》

《烟台的海》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观:冬日的凝重,春天的轻盈,夏天的浪漫,秋日的高远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A、全文围绕“独特”这个中心词展开,行文结构:总——分——总,按一年四季(冬春夏秋)的顺序描写烟台的海上景观。
B、为什么作者把烟台的海说成是“画”,是“广阔的背景”,是“壮丽的舞台”?
答:说它是一幅画,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说它是广阔的背景,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说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C、背诵课文。
D、课后习题2(体会两个“扑”字的细微差别):
①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扑”让人感到了海的壮观景象。)
②……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扑”展现了“微波泛起”的可爱与轻盈。)
E、前赴后继:前面的人冲上去了,后面的人紧跟上来。形容奋勇向前,连续不断。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4、《记金华的双龙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叶圣陶,是一篇游记。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明艳的景色,欢唱的溪流,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奇、大”,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A、叶圣陶:中国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B、课文浏览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另外,从课文中有关写泉水的语句可以看出“泉水流经的路线”也是文章的线索,泉水从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
C、背诵第5自然段。
D、课后习题3(体会带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挤压”“稍微”“准会”(采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突出表现了山石离“我”很近,表现了孔隙的小、窄、低。)
②“再加上”“即使……也……”(不仅说明石钟乳、石笋形状各异,更强调了它们颜色多样,值得观赏。)

练习一

A、拟人的修辞方法
注意点:(1)直接把一个事物当作人来写,拟人句中不要出现“像”、“好像”、“仿佛”等词语。(2)拟人句要写得恰当。(3)灵活运用拟人句能够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可以使句子更生动有趣。
B、背诵成语。
寒冬腊月 北国风光 风刀霜剑 塞外边疆 漫天飞舞 纷纷扬扬
银装素裹 雪照云光 狂风暴雨 雪上加霜 风卷残云 神清气爽

5、《卢沟桥烽火》

《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叙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恺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A、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 “九一八变事变”:1931年9月18日。
B、背诵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C、课后习题2(体会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①“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径,带有鄙视的感情色彩。
②“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
D、积累本课有关战斗场面的成语:人仰马翻 哭爹喊娘 鲜血四溅
狼狈而逃 鬼哭狼嚎 抱头鼠窜
E、万籁俱寂: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众寡悬殊:众,多。寡,少。悬殊,相差很远。双方人力多少相差很大。
出乎意料,来不及防备。抱头鼠窜: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狈相。
震耳欲聋:欲,快要。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同仇敌忾:忾,愤恨。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夜以继日:日夜不停。多用以形容人勤奋。
猝不及防:猝,突然,出乎意料。 恼羞成怒:由于羞愧怨恨出发怒。
如火如荼:荼,茅草的白花。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来比喻军容之盛,现在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6、《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A、课文以“半截蜡烛”为叙事主线。
B、课后习题2(想一想带点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①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似乎”一词准确地反映了危机的过去只是暂时的。)
②……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似乎”逼真地反映伯诺德夫人此时紧张的心理,不能去掉。)
C、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章真切而生动地叙述了聂荣臻将军关心照料在战场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把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反映了聂将军宽仁大义和中日人民浓厚的友谊。
A、日本人民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因为聂将军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日本孤女。称他是“中日友谊的使者”,是因为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大襟怀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B、课后习题2(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并联系课文体会这段话所含的思想感情):
“杀害”是指非法杀死。“受害”是指遭到损害或杀害。“伤害”是指使受刑损害。这句话突出表现了聂将军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
C、背诵聂将军的两段话。
D、聂荣臻:中国无产阶段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宽仁大义、胸襟宽广、慈善心肠)
E、十大元帅:朱德、叶剑英、聂荣臻、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贺龙、林彪、彭德怀、刘伯承
F、无辜:辜,罪。没罪的意思。 至仁至义:至,最。最仁爱,最讲正义。

练习二

A、认识农具:木犁、耙、耧、镰刀、锄头。
B、读读诗句,说说下面带点的词语和什么农具有关。
昼出耘田夜绩麻。耘田:锄草(与锄头有关),也可泛指种田。
童孙未解供耕织。耕:耕田,用犁把土翻松(与木犁有关)。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锄禾:用锄去掉禾田里的杂草,翻松土壤(与锄头有关)。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播种(与耧有关)。收:收割,收获(与锄头有关)。
C、背诵《夏日绝句》。
人杰——人中豪杰。项羽——秦末农民起义的首领之一,自称西楚霸王。
D、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8、《三打白骨精》

11、《三打白骨精》节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A、孙悟空:机智勇敢 疾恶如仇 神通广大
B、有关四大名著知识点见资料,并背诵。
C、课后习题3(体会带点词对表现人物形象的好处):
(1)“夺”表现了八戒迫不及待、嘴馋的样子。
(2)“闪”代表了一个敏捷、很突然的动作,一个年满八旬的且拄着拐杖的老妇人能做出这种动作,说明她的行为与常人不同。
(3)“摔”体现了唐僧胆小及受到了严重的惊吓。
(4)“笑”表现出悟空的自信与乐观。
D、描写孙悟空本领的成语有:上天入地、刀枪不入、腾云驾雾。
描写孙悟空品质的成语有:疾恶如仇、降妖除魔。

9、《如梦令》

A、《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这首词主要写了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并背诵另一首《如梦令》)。
B、《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所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秀风光,这首词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塑造了一位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C、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的名称,词牌名有:清平乐、令奴娇、西江月、满江红、破阵子、虞美人、卜算子。
D、背诵古诗及诗意、带点字词的意思。 E、课后习题4。

10、《螳螂捕蝉》

13、《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螳螂捕蟑、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如果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并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A、“螳螂捕蟑”比喻只想取得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后患。也比喻一心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有人正在算计他。
B、《螳螂捕蝉》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这是危险的。
C、课后习题3(体会一下带点字的意思):
①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这个“死”与“生”相对,表示失去生命。)②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死”表示不可更改。)
D、乘(chéng)虚而入:趁着空虚进入。 毫不介意:一点也不在意。
不堪设想:堪,能。事情的结果无法想象,会向更坏、更危险的方向发展。

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背诵补充习题P27三)

A、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背诵补充习题P27三)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爱书吧,它是你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B、选择合适的读物是一种本领,掌握了这种本领,就能帮助你用有限的时间去读更多的好书,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C、无可厚非:厚,深重。非,反对,责备。没有可过分责难的。

练习三

A、跟笑有关的词:讥笑 狞笑 微笑 冷笑 哄笑 大笑 苦笑 狂笑
B、背诵练习三成语:
齐天大圣 大闹天宫 不避艰险 西天取经 腾云驾雾 来去无踪
千变万化 大显神通 明察秋毫 火眼金睛 除恶务尽 天下太平

11、《夜晚的实验》

《夜晚的实验》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夜晚的实验,终于揭开蝙蝠飞行秘密的经过。这一实验的结果促使了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并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恩惠。
A、课后习题2(说说下面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1)行文中直接引用;(2)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3)特殊含义。
B、课后习题3(斯帕拉捷为什么能够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这对你有什么启发?):斯帕拉捷能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怕失败,不断探索,最终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我的启示是:科学的发现需要我们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持之以恒的探索。
B、四次实验分别是:蒙上蝙蝠的眼睛,堵住蝙蝠的鼻子,用油漆涂满蝙蝠全身,堵住蝙蝠的耳朵。

12、《海洋——21世纪的希望》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文章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里的希望。
A、课后习题2:课文是抓住哪些要点来说明,海洋是人类21世纪希望的?答:从五个方面,开发海洋矿产资源,向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海水运动发电,淡化海水缓冲水荒,建设海底城市、开拓人类生存空间。
B、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C、背诵2、3、9自然段。

13、《学会合作》

《学会合作》是一篇演讲稿,以“合作”为话题,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起,阐明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不论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他人合作的道理。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能够卓有成效地合作,必须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学会合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A、文中列举了两个小故事:①交响乐团演奏,演奏者为了一个统一的团体目标,各尽其力,奉献了完美和谐的音乐。②一位外国教育家在中国找了几个小学生完成了火屋逃生的实验。
文中只举一个事例是不够的,因为成功的合作需要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两个要素,只举前一个事例只能说明协作的重要性,不能说明成功的合作还需要有“自我牺牲精神”,而第二个事例正说明了这一点,只有两个事例都举,才能更好地更全面说明问题。
B、背诵2、3、6、7自然段。
C、顾名思义:顾,看。看到名称万里联想到它的含义。

练习四 背诵《古今贤文》(真理篇)

14、《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散文,课文用了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我”在登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A、天游山——武夷山第一险峰。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是当今世界最优秀的亚热带林区之一。
B、背诵第2、7自然段。
C、天游峰扫路人:豁达开朗,乐观自信。
D、气喘吁吁:吁吁,象声词,形容出气的声音。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的样子。 望而却步:看到了危险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入后退缩。课文形容山势险峻,让人害怕。
炯炯有神:炯炯,形容眼睛明亮(多用于目光)。形容眼睛明亮,精神饱满。

15、《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A、理解“当然,追求应该是最伟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的。”
最大的追求: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眼前的一穗:出现在眼前的机遇和任务。
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抓住眼前的利益,完成当前的任务。句意:一个人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更要抓住自己眼前出现的机遇,实实在在地完成好当前的任务,这样就不会错失良机,一事无成了。
B、关于“机遇”的名人名言
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上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托马斯·莫尔
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他的人。——查理·艮科尔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不知道他们已经碰到它。——达尔文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C、背诵第7自然段。

16、《山谷中的谜底》

《山谷中的谜底》是一篇散文,课文讲叙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就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东坡只有雪松,揭开这一景观之谜的是两个旅行者,课文通过这一奇异的景观,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也要会学会退让,以退为进,一样可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A、课后习题2(理解两句话的含义):
①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以求反弹的机会。(无论是谁,面对困难和压力,首先要敢于面对,要和它作斗争,但是如果困难太大,也要学会迂回的战术,先作适当的让步,找适当的机会再去战胜,变通也是保存自己的一种方法。)
②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社会地生活和学习中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当困难大到你不能解决时,要学会先退一步,学会暂时让一让,这退一步并不意味着后退、胆怯,而是为了积聚力量去解决困难,迎接新的挑战。)
B、背诵课文3、5、6自然段。
C、由“雪松的启示”想到:以退为进;卧薪尝胆(勾践);忍辱负重;能屈能伸;进一步悬崖峭壁,退一步海阔天空。
D、练习5:背诵成语。
水滴石穿 一心一意 感激涕零 百感交集 深思熟虑 匪夷所思
时光荏苒 白驹过隙 鉴往知来 莫衷一是 迷途知返 恍如隔世
(匪夷所思:夷,平常。 鉴往知来:审查过去,就可以推断未来。
时光荏苒:时间渐渐过去了。 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17、《广玉兰》

《广玉兰》是一篇散文,描写了广玉兰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
A、说出文中表现广玉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
B、背诵课文2、3、4、5、6自然段。
C、文中的几组近义词:凋谢——凋落 纯洁——洁净 洁白——纯白
D、玉琢冰雕:形容花瓣像玉石一样细腻万里有光泽,像冰一样透明。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惹人喜爱:惹,招引。讨人喜欢。

18、《夹竹桃》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写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A、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是:①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物奇妙有趣。②夹竹桃花开三季,花期长,韧性可贵。③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作者许多的幻想。
B、最后一自然段:总结全文,与前文相互呼应。
C、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无……不……我们语文老师上的课生动有趣、绘声绘色,全班同学无一人不爱他上的课。
……无不……听了他讲的故事,大家无不啧啧赞叹。
D、熟记作家卡片。
E、夹竹桃:是我国各地常见的栽培观赏植物,它的叶片像竹,花朵如桃,故而得其名。夹竹桃的故乡在印度及伊朗,夹竹桃的叶面有蜡质,既有很强的耐寒能力,又能在毒气和尘埃弥漫的恶劣环境中生长,它对粉尘、烟尘有较强的吸附力,每平方米面积能吸附灰尘5克,因而被誉为“绿色吸尘器”,夹竹桃的叶、皮、根、花均有毒,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因此平时最好不要攀摘夹竹桃的花、枝、叶。
F、背诵课文2、4、5自然段。
G、参差(cēncī)不齐: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19、古诗两首

A、课文由两首七言绝句组成。两首诗均是咏物诗。
B、《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C、《墨梅》是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写的。作者善画梅,也喜欢咏梅,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诗前两行写实,后两行抒情言志,说明他画梅花不是为了让人夸赞颜色好,只是要让它的清香弥漫在天地之间。
D、背诵古诗及诗意。
《石灰吟》的诗意:石头是经过多次撞击敲打才从大山上开采出来的,它把烈火焚烧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墨梅》的诗意: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现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赞梅花的颜色好看,只要留下香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若等闲:好像平常的事。 清气:清香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之间。
E、《石灰吟》和《墨梅》这两首诗都是托物言志,像这样的古诗还有《竹石》《秋菊》。
F、补充几首写梅花的诗:王安石《梅花》

不知道

  • (鑻忔暀鐗)鍏勾绾т笅鍐岃鏂绗18璇<骞跨帀鍏>璇炬枃鍐呭?
    绛旓細骞跨帀鍏 涓澶╂櫄涓婏紝鎴戠嫭鑷湪涓涙灄涓暎姝ワ紝鎰熷埌涓鑲℃贰娣$殑骞介鍦ㄧ┖姘斾腑鑽℃季銆傚師鏉ワ紝鍦ㄦ灄闃撮亾涓ゆ梺锛屾湁璁稿寮鐫鐧借壊鑺辨湹鐨勯珮澶ф爲鏈紝閭d竴闃甸樀骞介灏辨槸浠庤繖鍎挎暎鍙戝嚭鏉ョ殑锛屽洯涓佽锛岃繖浜涙爲鏈ㄥ彨骞跨帀鍏帮紝鏄粠骞夸笢涓甯︿紶杩囨潵鐨勩備互鍚庢垜鍦ㄦ暎姝ョ殑鏃跺欙紝閮借鍘昏璧忎竴涓嬨備簲銆佸叚鏈堜唤鏄箍鐜夊叞鑺辩洓寮鐨勫鑺傘傚湪缁挎补娌...
  • 灏忓鍏勾绾т笅鍐岃鏂鐭ヨ瘑鐐
    绛旓細銆婂皬瀛璇枃璇剧▼鏍囧噯銆嬭瀹:鍦ㄥ皬瀛﹂樁娈,瀛︾敓瑕佺疮璁¤璇嗗父鐢ㄦ眽瀛3000涓,鍏朵腑浼氬啓2500涓乏鍙;鎺屾彙姹夊瓧鐨勫熀鏈瑪鐢诲拰甯哥敤鐨勫亸鏃侀儴棣,鑳芥寜绗旈『瑙勫垯鐢ㄧ‖绗斿啓瀛,琛屾鏁撮綈銆佸竷灞缇庤,鏈夎緝寮虹殑璇嗗瓧鑳藉姏銆 (涓)澶嶄範鍐呭: 1.姹夊瓧鐨勫熀鏈瑪鐢汇佺瑪椤鸿鍒欎互鍙婂父鐢ㄧ殑鍋忔梺閮ㄩ鍜岄棿鏋剁粨鏋;2.澶氶煶瀛楀拰鍚岄煶瀛; 3.褰㈣繎瀛椼佸舰澹板瓧鍜屽涔夊瓧...
  • 鑻忔暀鐗堣鏂囧叚骞寸骇涓嬪唽銆婂北璋蜂腑鐨勮皽搴曘嬬殑涓昏鍐呭,涓嶈澶綏鍡
    绛旓細涓や綅鏃呰鑰呭彂鐜伴洩鏉惧瓨娲讳簡涓嬫潵鐨勭瀵嗐傚悓鏃跺憡璇夋垜浠浜庡鐣岀殑鍘嬪姏锛屽彲浠ラ氳繃姝i潰鎶椾簤鍘绘垬鑳滃畠锛屼絾鏈夋椂涔熼渶瑕佸儚闆澗閭f牱鍏堝集鏇蹭竴涓锛屼綔閫傚綋鐨勮姝ワ紝浠ユ眰鍙嶅脊鐨勬満浼氥傚集鏇蹭笉鏄掍笅鍜屾瘉鐏紝鑰屾槸涓轰簡鐢熷瓨鍜屾洿濂藉湴鍙戝睍
  • 鑻忔暀鐗灏忓鍏勾绾т笅鍐岃鏂銆婂悕甯堢偣鎷ㄣ嬬涓璇惧唴瀹(瑙h瘝銆佹瘡娈靛ぇ鎰...
    绛旓細涓伴噰锛氫汉缇庡ソ鐨勪华琛ㄤ妇姝紱绁為噰銆 姘旀锛氬湪瀵瑰緟閲嶅ぇ闂涓婅〃鐜扮殑鎬佸害銆佷妇鍔ㄦ垨姘斿娍锛堜笓鎸囨鐩淬佽豹杩堢殑銆傦級 鍝鸿偛锛1锛氬杺鍏 2锛氭瘮鍠诲煿鍏汇 渚濇亱锛氱暀鎭嬶紝鑸嶄笉寰楃寮銆傝崱娑わ細娲楁钉銆 灏樺焹锛氬皹鍦熴 鐏屾簤锛氭妸姘磋緭閫佸埌鐢伴噷銆 纾呯ご锛1锛氭皵鍔跨洓澶с2锛氬厖婊℃皵鍔裤傜涓鑺傦細鍐欎簡闀挎睙婧愯繙娴侀暱...
  • 鍏勾绾т笅鍐岃鏂璇炬湰鏈夊摢浜涜鏂囧晩?
    绛旓細绗9璇俱婁粠鐧捐崏鍥埌涓夊懗涔﹀眿銆嬶紝绗10璇俱婂啀濉戠敓鍛界殑浜恒嬶紝绗11璇捐璇崄浜岀珷锛涚鍥涘崟鍏:绗12璇俱婄邯蹇电櫧姹傛仼銆嬶紝绗13璇俱婃鏍戠殑鐗х緤浜恒嬶紝绗14璇俱婅蛋涓姝ワ紝鍐嶈蛋涓姝ャ嬶紝绗15銆婅鎴掑瓙涔︺嬶紱绗簲鍗曞厓:绗16璇俱婄尗銆嬶紝绗17璇俱婂姩鐗╄皥绗戙嬶紝绗18璇俱婄嫾銆)锛涚鍏崟鍏:绗19璇俱婄殗甯濈殑鏂拌銆...
  • 灏忓璇枃鑻忔暀鐗堝叚骞寸骇涓嬪唽澶嶄範璧勬枡
    绛旓細灏忓璇枃鑻忔暀鐗堝叚骞寸骇涓嬪唽澶嶄範璧勬枡  鎴戞潵绛 3涓洖绛 #璇濋# 鎵撳伐浜哄繀鐪嬬殑鑱屽満銆庣淮鏉冦忔寚鍗! 绉嬪垁楸间笉杩囨湡ii 2012-04-18 路 TA鑾峰緱瓒呰繃1.1涓囦釜璧 鐭ラ亾灏忔湁寤烘爲绛斾富 鍥炵瓟閲:337 閲囩撼鐜:0% 甯姪鐨勪汉:175涓 鎴戜篃鍘荤瓟棰樿闂釜浜洪〉 鍏虫敞 灞曞紑鍏ㄩ儴 灏忓璇枃绗崄鍐岀煡璇嗙偣闆嗛敠(鍊掓暟)27銆佹按1...
  • 鍝ュ摜濮愬 鎴戞兂瑕鑻忔暀鐗6涓嬭鏂鎬诲涔犺祫鏂 甯府蹇欏暒
    绛旓細鑻忔暀鐗堝叚骞寸骇涓嬭鏂鐨勬诲涔犺祫鏂 娴忚娆℃暟:2642娆℃偓璧忓垎:0 | 瑙e喅鏃堕棿:2011-5-8 13:17 | 鎻愰棶鑰:Love鎴戜竴澶忓惂 鏈浣崇瓟妗 鏈熶腑澶嶄範鍩瑰吇鑹ソ鐨勫涔犱範鎯(12)1銆佹湰鍐岃鏂囦腑瑕佹眰鎴戜滑鍏绘垚 璇讳竾鍗蜂功 琛屼竾閲岃矾 鍜 鍦ㄥ疄璺典腑瀛︿細杩愮敤 鐨勫涔犱範鎯傗滆涓囧嵎涔,琛屼竾閲岃矾鈥濆憡璇夋垜浠,璇枃鐭ヨ瘑鍜岃鏂囪兘鍔,涓嶄粎鍙互浠...
  • 鑻忔暀鐗 璇枃 鍏勾绾т笅鍐 23璇俱婂瓟瀛愭父鏄ャ嬪瓟瀛愯皥蹇楀悜璁鸿鍘熻
    绛旓細鑻忔暀鐗 璇枃 鍏勾绾т笅鍐 23璇俱婂瓟瀛愭父鏄ャ嬪瓟瀛愯皥蹇楀悜璁鸿鍘熻  鎴戞潵绛 1涓洖绛 #鐑# 璇ヤ笉璇ヨ瀛╁瓙寰堟棭瀛︿範浜烘儏涓栨晠? 澶╀娇椋炵繑鑿茶彶 2012-05-24 路 TA鑾峰緱瓒呰繃168涓禐 鐭ラ亾绛斾富 鍥炵瓟閲:71 閲囩撼鐜:0% 甯姪鐨勪汉:31.9涓 鎴戜篃鍘荤瓟棰樿闂釜浜洪〉 鍏虫敞 灞曞紑鍏ㄩ儴 璁鸿銆嬪叏鏂 瀛﹁岀涓瀛愭洶...
  • 鍏勾绾т笅鍐岃鏂鏈夊摢浜涜鏂
    绛旓細1銆佹垜浠埍浣犲晩锛屼腑鍥 2銆侀儜鎴愬姛 3銆佹妸鎴戠殑蹇冭剰甯﹀洖绁栧浗 4銆佸彜璇椾袱棣栥併婇椈瀹樺啗鏀舵渤鍗楁渤鍖椼嬨併婄ず鍎裤5銆佽礋鑽嗚缃 6銆佽埞闀 7銆佺埍涔嬮摼 8銆佸皬鑽夊拰澶ф爲 9銆佽疆妞呬笂鐨勯湇閲 10銆佺敓鍛界殑鏋楀瓙 11銆佷竴鏈敺瀛╁瓙蹇呰鐨勪功銆婇瞾婊ㄩ婃紓娴佽銆12銆佸Д濮ョ殑鍓焊 13銆佺墰閮庣粐濂 14銆佸畨濉炶叞榧 15銆侀潚娴烽珮鍘熶竴鏍煶 1...
  • 鍏勾绾т笅鍐岃嫃鏁欑増璇枃绗竴璇俱婇暱姹熶箣姝屻嬬殑澶嶄範璧勬枡
    绛旓細鐪嬭繃璇炬枃鍙涓瑙掓彃鍥惧拰6300鍗冪背鐨勯暱搴﹀悗锛屽瀛愪滑寰堝揩鎶婃彙浣忎簡璇楁瓕鍓嶄袱鍙ユ墍鎻忓啓鐨勬剰璞°傚啀娆″弽鎬濓紝鎴戝湪瀛︾敓闃呰閬囧埌闅滅鏃舵墠鍛堢幇鐩稿叧鎰熸ф潗鏂欙紝浠庤鍫傜幇鍦烘儏褰㈢湅锛屾尗浼や簡灏戞暟瀛﹀洶鐢熺殑绉瀬鎬э紝瀵逛粬浠潵璁诧紝鍦ㄥ涔犺鏂囦箣鍓嶅氨浜嗚В鐩稿叧鐭ヨ瘑锛屼篃璁镐細鎻愰珮瀛︿範杩欒鐨勬晥鐜囥備絾褰撴椂涓轰簡鎸戞垬涓涓嬪瀛愪滑鐨勭悊瑙e拰鎯宠薄锛...
  • 扩展阅读:2024六下语文书电子版 ... 六年级下册全册ppt课件 ... 六年级下册电子书免费 ... 六年级下册免费课程 ... 六年级下册全部电子书 ...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新版 ... 2023六年级下册语文书 ... 六下语文电子书人教版 ... 六年级下册新课程全部答案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