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春节的知识? 有关春节的知识?

\u5173\u4e8e\u6625\u8282\u7684\u5185\u5bb9

1.\u662f\u4ec0\u4e48\uff1a\u6625\u8282\uff08\u82f1\u6587Spring Festival)\u662f\u4e2d\u56fd\u519c\u5386\u7684\u8282\u65e5\uff0c\u662f\u4e2d\u56fd\u6f2b\u957f\u519c\u4e1a\u793e\u4f1a\u7684\u4ea7\u7269\u3002\u6211\u56fd\u519c\u4e1a\u7684\u7279\u5f81\u662f\u6625\u79cd\u79cb\u6536\uff0c\u6625\u8282\u4fbf\u6210\u4e3a\u201c\u4e00\u5143\u590d\u59cb\uff0c\u4e07\u8c61\u66f4\u65b0\u201d\u7684\u8c61\u5f81\uff0c\u5177\u6709\u7f8e\u597d\u5bd3\u610f\u3002\u6839\u636e\u5341\u4e8c\u751f\u8096\u5b50\u9f20\uff0c\u4e11\u725b\uff0c\u5bc5\u864e\uff0c\u536f\u5154\uff0c\u8fb0\u9f99\uff0c\u5df3\u86c7\uff0c\u5348\u9a6c\uff0c\u672a\u7f8a\uff0c\u7533\u7334\uff0c\u9149\u9e21\u620c\u72d7\uff0c\u4ea5\u732a\uff0c\u5341\u4e8c\u5e74\u8f6e\u56de\u4e00\u6b21\u3002


2.\u6765\u5386\uff1a\u6625\u8282\u662f\u519c\u5386\u7684\u5c81\u9996\uff0c\u53c8\u88ab\u4eba\u4eec\u6210\u4e3a\u8fc7\u5e74\u3002\u6625\u8282\u662f\u4e2d\u56fd\u6700\u91cd\u8981\uff0c\u6700\u76db\u5927\uff0c\u6700\u70ed\u95f9\u7684\u4f20\u7edf\u8282\u65e5\uff0c\u662f\u4e2d\u534e\u6587\u660e\u6700\u96c6\u4e2d\u7684\u8868\u73b0\u3002\u6625\u8282\u7684\u6765\u5386\u6d41\u4f20\u7740\u4e00\u4e2a\u4f20\u8bf4\uff1a\u53e4\u65f6\u5019\u6709\u4e00\u79cd\u53eb\u201c\u5e74\u201d\u7684\u602a\u517d\uff0c\u5934\u957f\u89e6\u89d2\uff0c\u51f6\u731b\u5f02\u5e38\u3002\u5b83\u5e38\u5e74\u5c45\u4f4f\u5728\u6d77\u5e95\uff0c\u6bcf\u5e74\u5230\u9664\u5915\u624d\u722c\u4e0a\u5cb8\u3002\u5b83\u4f1a\u541e\u566c\u7272\u755c\uff0c\u4f24\u5bb3\u4eba\u7c7b\u3002\u5728\u4e0e\u201c\u5e74\u201d\u6597\u667a\u6597\u52c7\u7684\u8fc7\u7a0b\u4e2d\uff0c\u667a\u6167\u7684\u53e4\u4ee3\u52b3\u52a8\u4eba\u6c11\u53d1\u73b0\u4e86\u201c\u5e74\u201d\u7684\u5f31\u70b9\u3002\u539f\u6765\uff0c\u5b83\u6700\u6015\u7ea2\u8272\uff0c\u706b\u5149\u548c\u54cd\u58f0\u3002\u4ece\u6b64\u6bcf\u5e74\u9664\u5915\u8fd9\u5929\uff0c\u5bb6\u5bb6\u6237\u6237\u8d34\u7ea2\u5bf9\u8054\uff0c\u71c3\u653e\u7206\u7af9\u70df\u706b\uff0c\u70db\u706b\u901a\u660e\uff0c\u5b88\u66f4\u5f85\u5c81\u3002





3.\u65f6\u95f4\uff1a\u6625\u8282\u4e00\u822c\u6307\u9664\u5915\u548c\u6b63\u6708\u521d\u4e00\u3002\u4f46\u5728\u6c11\u95f4\uff0c\u4f20\u7edf\u610f\u4e49\u4e0a\u7684\u6625\u8282\u662f\u4ece\u814a\u6708\u521d\u516b\u7684\u814a\u796d\u6216\u814a\u6708\u4e8c\u5341\u4e09\uff0c\u814a\u6708\u4e8c\u5341\u56db\u7684\u796d\u7076\u5230\u6b63\u6708\u5341\u4e94\uff0c\u9664\u5915\u548c\u6b63\u6708\u521d\u4e00\u4e3a\u9ad8\u6f6e\u3002\u4e60\u4fd7\uff1a\u9664\u5915\u524d\u5907\u5e74\u8d27\uff0c\u5927\u626b\u9664\u3002\u9664\u5915\u5f53\u5929\u8d34\u7ea2\u5bf9\u8054\uff0c\u4e00\u5bb6\u4eba\u5403\u5e74\u591c\u996d\u3002\u8001\u4eba\u7ed9\u5b69\u5b50\u538b\u5c81\u94b1\uff0c\u5bd3\u610f\u5e74\u8f7b\u6709\u4e3a\u3002\u665a\u4e0a\u70db\u706b\u901a\u660e\uff0c\u71c3\u653e\u7206\u7af9\u70df\u706b\uff0c\u4e0e\u5bb6\u4eba\u56e2\u805a\u5728\u4e00\u8d77\u770b\u6625\u665a\uff0c\u5b88\u66f4\u5f85\u5c81\u3002\u7b2c\u4e8c\u5929\u4e5f\u5c31\u662f\u5927\u5e74\u521d\u4e00\uff0c\u5927\u5bb6\u8d70\u4eb2\u8bbf\u53cb\uff0c\u4e92\u76f8\u62dc\u5e74\u3002\u603b\u7ed3\u6765\u8bf4\u5c31\u662f\u796d\u7940\u795e\u4f5b\uff0c\u796d\u5960\u7956\u5148\uff0c\u9664\u65e7\u5e03\u65b0\uff0c\u8fce\u559c\u63a5\u798f\uff0c\u7948\u6c42\u4e30\u5e74\u3002
4.\u5f71\u54cd\u529b\uff1a\u6625\u8282\u662f\u4e2d\u56fd\u6700\u91cd\u8981\u7684\u4f20\u7edf\u8282\u65e5\uff0c\u662f\u4e2d\u534e\u6587\u660e\u6700\u96c6\u4e2d\u7684\u8868\u73b0\uff0c\u751a\u81f3\u5df2\u7ecf\u4f20\u5165\u56fd\u5916\u3002\u97e9\u56fd\uff0c\u671d\u9c9c\uff0c\u65e5\u672c\uff0c\u8d8a\u5357\u7b49\u4e9a\u6d32\u56fd\u5bb6\u90fd\u8fc7\u6625\u8282\u3002\u6b27\u7f8e\u56fd\u5bb6\u7684\u5510\u4eba\u8857\u6bcf\u5230\u6625\u8282\u4e5f\u90fd\u70ed\u95f9\u975e\u51e1\u3002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中国人过春节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
  沐浴换新衣
  大多中国人在年前得洗个澡,在年三十换下旧衣服穿上新衣服,欢欢喜喜干干净净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祭祖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将火锅扇开,随时换菜。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借此保存了。
  吃饺子
  北方地区春节喜吃饺子,其寓意团圆,表示吉利和辞旧迎新。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和乐趣,历代人们在饺子馅上下了许多功夫,人们在饺子里包上钱,谁吃到来年会发大财;在饺子里包上蜜糖,谁吃到意味着来年生活甜蜜等等。
  贴门神
  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
  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不是神茶、郁垄,而是古代的一个叫做成庆的勇士。在班固的《汉书·广川 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西游记》中叙述就更加详细,“泾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了天条,罪该问斩。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泾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奕。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 打了一个盹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贵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太宗应允。那一夜果然无事。太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
  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
  春联,源于桃符。桃符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幅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才将桃符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
  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世家大族用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置天地桌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看春节联欢晚会
  虽然这并不是一个习俗,但进入80年代后,由于电视的普及,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中国人必不可少的一道文化大餐!每年有超过10亿人通过电视或者互联网收看春晚!
  守岁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中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算盘声和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接神
  接神是为新旧年分野,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有的则在"子正"之后方接。祭灶后,诸神都回天宫,不理人间俗事,到除夕子时后,即新一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接神的仪式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的最长者主持。因为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时来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于接何神,神从何方来,要预先查好"宪书",然后带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如辛未年的“宪书”上指示:“财神正东、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南等”。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焚烧。焚烧时同燃松枝、芝麻秸等。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极浓烈。
  踩祟
  接神后,将芝麻秸从街门内铺到屋门,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声,称为“踩岁”,亦叫“踩祟”。由于“碎”与“祟”同音,取新春开始驱除邪祟的意思。
  送财神
  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之类的口彩。另外有一种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等一大堆讨吉利的话,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的家去了。
  隔年饭
  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 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春节的常见习俗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 欢度春节一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年与夕的动漫标准像
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此时,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当中最为盛大的节日。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春节所包含的内容在变,人们过春节的方式在变,但春节在中国人生活和意识当中的地位仍无可替代。
中国人的春节,据说已经有四千年的历史了,不过起初不叫春节,也没有固定的日子。到了公元前两千一百多年,当时的人们以木星运动一周的时间为一岁,就将春节叫作“岁”。公元前一千年前,人们以“年”来表示春节。“年”在当时的含义是五谷丰登的意思,获得丰收叫“有年”,获得大丰收被称为“大有年”。
按照中国民间的习俗,广义的春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号开始,一直延续到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为止,前后大约三周。这期间以十二月三十除夕和正月初一这一天一夜最隆重,可以说是春节的高潮。
为迎接春节,从城市到农村,人们进行各种准备活动。在农村,节日的准备工作一进入十二月就开始了,许许多多的农民家庭要清扫房屋、洗衣拆被,以示除污去垢,气象一新。家人还要不断地从市场上买回丰富的年货,如:糖果、糕点、肉类、水果等食品,以备节日期间的食用、待客。在大城市,节日的准备工作也在很早就拉开了帷幕,文化部门、艺术团体要准备丰富的文艺节目,电视台排演各类型晚会,各大公园开办传统的“庙会”,为游客提供比往常多得多的娱乐项目,百货商店更是从全国各地乃至国外调配商品以满足节日市民的需求,曾有一项统计说,中国人在春节期间的消费占全年消费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在中国各地,人们过春节有着许多不同的传统习惯,但是除夕晚上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不管是北方、南方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南方,这顿饭一般有十几道菜,其中一定要有豆腐和鱼,因为这是汉字“富裕”的谐音。在北方,团圆饭大多是饺子,全家人一齐包,这是一种把美味肉馅包在园形的薄面皮里,用开水煮熟,加上调料,全家人坐在餐桌前,热热闹闹地聚餐。
除夕要守岁,在这一夜人们是在欢乐中送旧岁迎新年的。过去,在新年到来时,人们燃放爆竹,以示庆祝。这种源于驱邪的习俗,由于安全和污染的原因,在北京和一些大城市的市区已禁止了。到了初一,全家老小换上节日盛装,开始迎接客人来访或外出拜年。见面时,相互以“新年好”、“春节好”等吉祥之词相敬,然后请回家中,吃些糖果、喝些茶水,谈谈家常。如果在过去一年里,亲友之间曾发生过什么纠纷,只要春节去拜年,那就是彼此谅解了。
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有的地方演戏,放电影,有的地方舞狮子、扭秧歌、踩高跷、赶庙会,到处是一片节日的欢乐气氛。当然人们更多的是在家观看电视节目,各电视台在节日期间安排了大量的适合各种年龄段的人观看的精彩节目。
贴春联、年画、点花灯,是人们欢度春节的活动。节日期间,市场上摆出很多反映人民幸福生活、愉快劳动和各式各样花卉山水的年画、春联,供人们挑选。春节期间的灯会也是一项十分热闹的活动,花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工艺品,历代制灯工艺也很兴盛,花灯上印有各种各样的动物、风景、英雄人物等内容,而且灯的造型多种多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过春节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其中外出旅游正成为中国人的过春节的一种新时尚。

春节的来历(一)

传说,很多很多年以前,在山青水秀的定阳山下,有个不太大的村庄。村头山坡上,有间小石屋,住着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他家境贫寒,以打柴挖药为生。那时节令很乱,弄得庄稼人无法种田。万年是个有心计的青年,想把节令定准,可是,不知从哪里下手。

一天,万年上山打柴,坐在树下歇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就制了一个日晷,测日影计算一天的长短。可是,天有云阴雾雨,影响测记。他就想再做一件记时器具,好弥补日晷的不足。那天,他上山挖药,来到泉边喝水,崖上的泉水有节奏地滴答滴答地响着,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望着泉水出了神。思索了一阵,回到家里,画了画,试了试,做成了五层漏壶。从此,他测日影,望漏水,勤勤奋奋。慢慢的,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从头重复一遍。最短的一天在冬至。

那时的天子叫祖乙。节令失常,使他很着急。就召集百官。朝议节令失常之困。节令官叫阿衡,不知道日月运行的规律,就说是人们作事不慎,得罪了天神。只有虔诚跪祭,才能得到上神的宽恕。祖乙就斋素沐浴。领百官去天坛祭祀,并传谕全国,设台祭天。

但祭来祭去,不见收效,时令照旧很乱;各地的老百姓为了修建祭台又得服役,又得出捐,真是胆汁拌黄连。苦中加苦。万年忍不住了。就带着他的日晷和漏壶会见天子。

万年见了天子,说了冬至点,讲了日月运行周期。祖乙听罢,心中大喜,即令大兴土木,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上日晷台,造上漏壶亭。又拨了十二个童子服侍万年。万年让六个童子守日晷,六个童子守漏壶,精心记录,按时报告。

一天,祖乙让阿衡去日月阁询问制历情况,万年指着草历说:“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阿衡一听,深觉是理,心中却不安起来。他暗想:要是万年把节令定准,天子心喜,重用万年,谁还听我阿衡的?阿衡想啊想啊,一心想把万年除掉。

那天阿衡打听出一个善射的利客,就派人请到家里,摆上酒筵,说明原由,许以重礼。刺客答应当夜就去行刺。天交二鼓,刺客趁酒兴离开了阿衡,向日月阁奔去。怎奈天坛周围,日月阁下,有卫士严守,刺客不能近前,就拉弓搭箭向日月阁上正观星象的万年射去。谁知刺客喝酒过多,眼睛发昏,飞箭只射中万年的胳膊。万年哎呀一声倒在地上,众童子急呼拿贼。卫士们听到喊声,一齐出动,捉住刺客,扭见天子。

祖乙问明实情,传令将阿衡收了监,又立印出宫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非常感动,指着申星说:“申星追上了蚕百星,星象复原,夜交子时,旧岁已完,时又始春,望天子定个节吧。”

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爱卿入阁,三载不出,披肝沥胆,以月圆为准制出太阴历,真是功高德重。如今爱卿被奸佞暗算,且随我到宫中调养吧。”

万年说:“太阴历虽然草创,但还不十分准确,岁尾还剩有点滴时辰。如不把这岁末尾时润进去,日月如梭,过来过去又会错历。臣负众生所望,深受天子之恩,愿碎心日月阁,细心推算,把草历定准。”

就这样,万年在日月阁中,仔细观察草木麦菽的荣枯,精心推算,把岁末尾时积日成月润了进去。那年五月,祖乙到天坛行祭,祭罢天神,又登上日月阁,把祭神的五月鲜桃赐给万年。万年献上太阴历,祖乙望着日夜操劳的万年,眉也白了,须也白了,深受感动,就把太阴历定名为万年历,还封万年为日月寿星。因此,后来人们也把春节称做年,每每过年之时屋里挂上寿星图,象征新岁添寿,也是对功高德重的万年寄以怀念之情。

春节的来历(二)

在陕西关中一带民间,流传着有关春节的神奇传说。

传说,玉皇大帝为了治理人间,就派天宫的弥勒佛下凡。这事被如来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为啥不让我去呢?于是,就找玉皇大帝论理,玉帝听了,无言可对,只好说:“商量商量再说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个解围的方儿。

他请来弥勒佛和如来佛,将两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说:“这两盆花你二位各务一盆,谁的花先开,谁就下凡去管理人间。”如来佛心眼多,点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弥勒佛,因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难收,才以务花为借口来行此事。面前这两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于是也想出个小计来。他借弥勒佛合目谢恩的机会,悄悄地把两盆花换了个位置。第二天,如来佛的花就开了,因此弥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间,这天就是正月初一。传说弥勒佛心善,这天他让人们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们就欢欢喜喜,兴高彩烈的过了一天。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弥勒佛,就把这初春之时,二佛交接的时刻称做“春节”。有人说,因为当初如来佛因偷换花盆留下了瞎瞎现象,直到现在,人间还有小偷小摸的事哩。

春节的来历(三)

在福建省民间,流传着过年的美妙传说。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怪兽,身子庞大,头上长着像牛角一般的触角;眼睛圆滚滚的。活似两盏灯笼。一张血盆大嘴、一口可以吞食一个人。这种怪兽的名字叫做“年”。

年住在山洞里,它是山中霸王。老虎、狮子、黑熊一看到它,便吓得逃命;山羊、猴子、野兔听到它的吼叫,便瘫倒在地。年在山上捕食动物,吃饱便呼噜噜地躺在洞里睡大觉。每当严寒将尽、新春快来的时候,年便跑下山来,进村吃人。因此,人类也非常害怕它,小孩子哭了,只要妈妈说一声“年来了”,孩子就吓得不敢哭出声了。

却说那时候,有两个放牛的孩子,一个叫阿山,个叫阿水,他俩是好伙伴,胆子都很大,常常赶着牛群上山吃草。家里的人对他俩说:“孩子,山上有年,去不得呀!”

“不怕!”阿山和阿水有心计,说:“我们背上弓和箭,年要是来了,就爬到树上射死它!”

话虽这么说,他俩上山几次,幸喜都没有碰到年。转眼到了腊月三十日,天色黄昏。阿山和阿水赶着牛群回家。真怪,牛儿惊慌得哞哞叫,挤成一团。这是咋回事呢?

“呔,快走!”阿山和阿水挥起牛鞭,啪啪地抽打了几下。忽然听到“嘎哇”地一声怪叫,一只怪物吓得朝村前路上跑去。

阿山道:“阿水,你看,是一只年跑了!”

“真怪,年是凶兽,怎么看到我们反而害怕得逃走了。”阿水觉得挺奇怪。

“嗯,”阿山果断地说,“我们追过去看看。”

两个小牧童真够大胆,他俩不断地挥动牛鞭催牛快走。牛鞭声劈哩啪啦地响,年逃窜得更快了。“哦,是哩!”阿山猛悟过来,“原来年害怕牛鞭声!”

阿山和阿水赶着牛群进村,远远看到年窜到吴公公家门。吴公公家门前晒了一件大红衣裳,年吓得扭转头,朝村后头跑去。

那边也有一个村子。此时,夜幕降临了,年一见家家户户的窗口明亮亮地闪着灯光,刺得它头昏眼花,又扭转头跑了。这时,阿山和阿水已经把牛群赶进棚里,又追过去。他俩故意把鞭子甩得啪啪响,年惊恐地怪叫着,跑上山了。

阿山和阿水把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回到村里,他们对乡亲们说;“原来年怕响、怕红、怕火。咱们知道它的弱点,往后可以抵御它了。”

乡亲们听了,很快就想出一个好办法。大家在村前燃起篝火,阿山和阿水投入一根根竹子,火堆里发出“劈劈啪啪”的爆裂声。几只年跑下山。看到篝火,听到响声,果然又往回跑了。就这样,一夜过去了,乡亲们平安无事。第二天正月初一,乡亲们拿出红柑、花生米等好吃的东西一道吃,互相祝贺:“恭喜!”

从此,人们便把正月初一叫做“过年”。每当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鞭炮,点红蜡烛,穿红衣服,以“红”为吉利的象征。据说这些风俗都是当年抵御“年”的办法逐渐演化过来的。

春节的来历(四)

在河北省邯郸一带民间,流传着关于过春节的神话故事。

过春节,俗称过年,是人们重视的民间传统节日。人们过春节贴对联,横联往往写着“行夏之时”四个字。中国的农历,是从夏朝开始的,所以又叫夏历。

传说,夏王治世,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日子过得可好哩!可是后来,不知过了多少年,也不知到了哪个朝代,世上乱起来了。天有时候旱,有时候涝,有时刮大风,有时下大雨。人有的穷了,有的富了,有的成了财主,有的成了奴隶。

那时期,村里有户财主,家里雇着几个觅汉(即长工)。一天,吃过晚饭,人们祭灶神。小觅汉见了,便悄悄地跪在灶王爷跟前祷告说:“灶王灶王显显灵,天阴了不要晴,黑了不要明;大小给个病,可别要了命。”不想,这话刚好叫财主听到了。等小觅汉走后,财主也跪在灶王跟前祷告说:“灶王灶王显显灵,天阴了就暗,黑了就明;要病叫他闲时病,忙时不误做营生。”

当时,灶王爷正在打瞌睡。没有听清楚;迷迷糊糊记得 “阴、晴、雨、风、病、痛……”几个字,便牢牢记在心上。

说话间,一年过去了,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各路神仙都要上天,朝见玉皇大帝,灶王爷当然也去了。他比谁去得都早,因为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财主和小觅汉祷告的事。见过玉帝,二话没说便奏道:“玉帝陛下,小神有一事申奏,眼下人间阴阳错乱,风雨成灾,人们无法生存,应该赶快派一位大神前去治理……”

玉帝听了,不禁大吃一惊:“此话当真?”“当真。”“不假?”“不假。”于是,玉皇大帝连忙降下一道御旨:要派一位大神当职,去管理民间的衣食住行。御旨一下,各位神仙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肯接旨。

这时候。忽听南天门外,一声吆喝:“诸神退后,这差事我干啦!”抬头看时,只见是一位光头顶,胖乎乎,腆着个大肚子,眯缝着一双眼,笑哈哈的尊神——弥勒佛。这弥勒佛心胸宽,度量大,整天在南天门外观赏风景,也觉得无聊,正想给人们办点好事,便自动担当了这一重任。

却说这弥勒佛来到人间,第一件事就是让人们过一个痛快年,吃好的,穿好的,不干活。于是,人们便遵照他的意愿,逢集上会办年货,实打实地忙开了。弥勒佛还具体规定: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买东西;二十八,把猪杀;二十九,打黄酒;三十,吃扁食…………。同时,要把各路神仙都请到,香箔纸锞,准备齐全。到了初一,也就是新年的头一天,家家都要起五更,放鞭炮,穿戴整齐,相互祝贺,尽情吃喝玩乐。同时,还要走亲访友,上坟祭祖……

这样一来,人间真的太平无事了。玉皇大帝拨开云头,俯视人间,一片欢乐景象,心里自然高兴。这样又过了几天,到了初五,天刚蒙蒙亮,忽然传来一阵吵吵声。原来是姜太公的老婆(人们称她为脏神,专管茅房,粪土),正在跟大肚子弥勒佛吵架呢。

原来,大年三十,人们请神时,把脏神给忘了。她气不过,便找弥勒佛闹事。弥勒佛满脸堆笑,就是不答腔。这脏神气得捶胸顿足,七窍生烟。眼看事情要闹大了,弥勒佛才开口说:“这样吧!今天是初五,让人们再为你放几个炮,包一次饺子,破费一次吧!”——这就是“破五”的来历。

不想,这几声炮传到天宫,玉皇大帝正在那里下棋,听到炮响,以为人间又出了什么事。便派财神到人间察看。财神是天上主管金银财宝的神。他来到人间一看,到处都是香箔纸锞,高兴得就忘了回去了。

玉皇大帝又派仓官下凡、仓官是专管仓库的神。他看到家家户户堆满了馒头供香,也不愿回天了。

玉帝又派了几位神仙下凡,仍然没有回音。说着时间已经过去半个月了,玉皇大帝的棋也下完了。他忽然想起派下去的几位神仙都没有回来,便亲自到人间察看。当他看到人们穿得新崭崭的;吃着大米白面加肉菜,啥活也不干,心里十分生气,便召来弥勒佛喝道:“我叫你掌管民间诸事,谁叫你尽让人们吃好的,穿好的,不于活?”弥勒佛笑嘻嘻地说:“陛下息怒,你要我管人们的吃穿住行,可并没有叫我让人们干活呀!”一句话,说得玉帝闭口无言。玉帝一想,也对,既然已经这么办了,那一年也只能有此一次,开春以后就要下地干活。所以,从那以后便留下了旧例,一年有一次春节。

打那以后,弥勒佛再不能回南天门了。直到今天,在一些寺院里,还留着他的塑像。人们说,这事不能全怪弥勒佛,他毕竟是想给人们办好事。所以,人们照常为他上香。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 欢度春节一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年与夕的动漫标准像
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此时,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2

新春就是汉族华夏传统历法夏历的元旦(与中国现行的公历元旦不同)、岁首、正旦、正月朔日、正月初一,始自舜帝立正月,蛮夷率服。[2]这一天是中国及其他儒教文化圈国家的新年,是夏历的岁首。中国以夏历正月为岁首是儒家的“行夏之时”的治国要义和神道设教的深意,[3]依夏正(孟春正月)为一年的开始可谓传承先圣之天时要义。

1914年1月,在袁世凯主政期间,将基督教格利高里历的1月1日定为新年元旦,以夏历正月初一为“春节”。[4][5]但老百姓照旧“过新年”,称为春节、农历新年、大年,口头上亦称为过年、度岁、庆新岁。新文化运动兴起后,由于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影响,民国政府提倡破旧立新,废除了汉人编写的通行了四千年多年的华夏历法《万年历》(阴历,实为阴阳历),[6]改行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颁布的格利高里历(阳历),曾采取很多极端做法试图禁止人民庆祝农历新年,[7]但因民间的坚持而未果。

由于汉文化圈的瓦解,日本阴历天保暦早在明治维新后明治6年(1873年)1月1日起停用,改用太阳历计日,原来的阴历便称之为旧暦,人民的庆祝新春活动也只在西历元日起的三天国定假日,虽然如此,日本人仍然依照传统习俗过年,只是更改过年的日期,把过年的传统习俗改为基督教的格里历新年进行。但原琉球国领地冲绳县以及奄美诸岛等地区仍有旧正月的庆祝活动。汉文化圈的国家如韩国及越南,即使二战后官方历法改用了西历,官方及民间仍然有新春的庆祝活动。 现时除了大中华地区、朝鲜半岛、越南之外,春节在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加拿大等地都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中国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夏历正月初一开始为岁首。从明代开始,新年节日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之后才结束,有些地方的新年庆祝活动甚至到整个正月结束为止。

  • 鏄ヨ妭鐨浼犵粺鏂囧寲鐭ヨ瘑鏈夊摢浜
    绛旓細7. 瀹堝瞾锛氶櫎澶曞锛屽浜轰細鑱氬湪涓璧峰畧宀侊紝鍗崇啲澶滆繋鎺鏂板勾鐨鍒版潵銆8. 缁欏帇宀侀挶锛氶暱杈堜細缁欐櫄杈堝彂鏀惧帇宀侀挶锛屾剰鍦ㄩ┍閭繚骞冲畨锛屽悓鏃朵篃鏄竴绉嶇绂忓拰鍏虫鐨勮〃杈俱9. 鐕冩斁鐐锛氬湪杩囧幓锛岀噧鏀剧偖绔规槸搴嗙鏄ヨ妭鐨閲嶈涔犱織锛屽浠婂湪涓浜涘湴鍖轰粛鐒朵繚鐣欒繖涓浼犵粺銆10. 鎷滃勾锛氭柊骞寸殑澶村嚑澶╋紝浜轰滑浼氱┛鐫鏂拌。鏈嶄簰鐩告嫓骞达紝...
  • 鍏充簬鏄ヨ妭鐨勭煡璇鏈夊摢浜
    绛旓細3銆佷紶缁熸剰涔変笂鐨鏄ヨ妭鏄寚浠庤厞鏈堝垵鍏殑鑵婄キ鎴栬厞鏈堜簩鍗佷笁鐨勭キ鐏讹紝涓鐩村埌姝f湀鍗佷簲锛屽叾涓互闄ゅ鍜屾鏈堝垵涓涓洪珮娼傚湪鏄ヨ妭杩欎竴浼犵粺鑺傛棩鏈熼棿锛屾垜鍥界殑姹夋棌鍜屽ぇ澶氭暟灏戞暟姘戞棌閮芥湁瑕佷妇琛屽悇绉嶅簡绁濇椿鍔紝杩欎簺娲诲姩澶у浠ョキ绁绁炰經銆佺キ濂犵鍏堛侀櫎鏃у竷鏂般佽繋绂ф帴绂忋佺姹備赴骞翠负涓昏鍐呭銆傛椿鍔ㄥ舰寮忎赴瀵屽褰╋紝甯︽湁娴撻儊鐨勬皯鏃...
  • 鏈夊叧鏄ヨ妭鐨璧勬枡
    绛旓細2 灏忔椂鍓 路 鏍′紒灏忕櫨绉,鐭ヨ瘑鏃犺竟鐣屻 鏍′紒寰嬭娉 鍚慣A鎻愰棶 鍏虫敞 灞曞紑鍏ㄩ儴 鏄ヨ妭鐨璧勬枡 绛旀: 鏄ヨ妭,鍗充腑鍥藉啘鍘嗘柊骞,淇楃О鈥滃勾鑺傗,鏄腑鍗庢皯鏃忔渶闅嗛噸鐨勪紶缁熶匠鑺傘傛槬鑺傝捣婧愪簬娈峰晢鏃舵湡宀侀鐨勭キ绁炵キ绁栨椿鍔,鏍囧織鐫鏂扮殑杞洖鍜屽喘鏂板紑濮嬨傚畠钑村惈鐫涓板瘜鐨勬皯淇楁枃鍖栥佷紶缁熶範淇楀強缇庡ソ鐨勭鎰,鏄腑鍗庢皯鏃忔儏鎰熺殑绾藉甫鍜屾枃鍖栦紶鎵...
  • 鍏充簬鏄ヨ妭鐨勭煡璇鏈夊摢浜?
    绛旓細3銆佹槬鑺傛湁鐙箟銆佸箍涔変箣鍒 鐜颁粖鐙箟鐨勬槬鑺備竴鑸寚涓浗鍐滃巻骞寸殑宀侀锛屽嵆鍐滃巻姝f湀鍒濅竴銆傛皯闂村箍涔夌殑鏄ヨ妭鏄寚浠庤厞鏈堝垵鍏殑鑵婄キ鎴栬厞鏈堜簩鍗佷笁銆佷簩鍗佸洓鐨勭キ鐏讹紝涓鐩村埌姝f湀鍗佷簲銆4銆鏄ヨ妭鐨鏃堕棿锛堝啘鍘嗘鏈堝垵涓锛夊湪鍏巻1鏈21鏃ヨ嚦2鏈21鏃ヤ箣闂存父鍔 鈥滄渶鏃╃殑鏄ヨ妭鈥濓紙濡1966骞寸殑1鏈21鏃ワ級鍜屸滄渶杩熺殑鏄ヨ妭鈥濓紙濡1985骞...
  • 涓浗浼犵粺鑺傛棩鏄ヨ妭鐨勭煡璇涓浗浼犵粺鑺傛棩鏄ヨ妭鏈変粈涔堜範鎯
    绛旓細1銆侀櫎澶曗斺斿啘鍘嗗崄浜屾湀浜屽崄涔濇垨涓夊崄 涔犱織锛氬悆鍥㈠渾楗紝绁锛岀啲澶滃畧宀併傞櫎澶曚汉浠線寰閫氬涓嶇湢锛屽彨鍋氣滃畧宀佲濄傞櫎澶曡繖涓澶╋紝瀹堕噷瀹跺閮借鎵撴壂寰楀共骞插噣鍑锛岃繕瑕佽创闂ㄧ銆佽创鏄ヨ仈銆佽创骞寸敾銆佽创绐楄姳銆佽创绂忓瓧銆備汉浠垯鎹笂甯﹀枩搴嗚壊褰╁拰甯﹀浘妗堢殑鏂拌。銆2銆鏄ヨ妭鈥斺斿啘鍘嗘鏈堝垵涓 涔犱織锛氭槬鑺備竴鑸互鍚冨勾绯曘侀ズ瀛愩佹堡鍦...
  • 涓鏄ヨ妭鏈夊叧鐨涓滆タ鏈夊摢浜?
    绛旓細涓锛屾槬鑱 姣忛鏄ヨ妭锛屽瀹舵埛鎴烽棬涓婇兘浼氳创涓婂ぇ绾㈢殑鏄ヨ仈锛岃繖鏄垜鍥界殑涓澶т範淇楋紝璧锋簮浜庡畫浠o紝鐩涜浜庢槑娓呫傛槬鑱旂殑闆忓舰鏄绗︼紝鏄庢湞鍒濆勾锛屾湵鍏冪拫寰堝枩娆㈤偅浜涘ぇ鎴蜂汉瀹跺湪闄ゅ璐寸殑妗冪锛屾兂瑕佸湪鍏ㄥ浗鎺ㄥ箍锛屽氨鍦ㄩ櫎澶曞墠棰佷笅璋曟棬锛岃姣忔埛浜哄閮借鐢ㄧ孩绾稿啓涓嬫槬鑱旇创鍦ㄩ棬涓娿備簩锛岀瀛 绂忓瓧鐜板湪鐨勮В閲婃槸"骞哥"锛岃屽湪杩囧幓...
  • 鎽樻妱鏄ヨ妭鐨勭煡璇澶у叏
    绛旓細鍙︿竴绉嶈娉曟槸锛屾垜鍥藉彜浠g殑瀛椾功鎶"骞"瀛楁斁绂鹃儴锛屼互绀洪璋冮洦椤猴紝浜旇胺涓扮櫥銆傜敱浜庤胺绂句竴鑸兘鏄竴骞翠竴鐔熴傛墍"骞"渚胯寮曠敵涓哄瞾鍚嶄簡銆備簩銆鏄ヨ妭涔犱織锛氭嫓骞寸殑鐢辨潵 澶у勾鍒濅竴锛屼汉浜洪兘鏃╂棭璧锋潵锛屾墦鎵緱鏁存暣榻愰綈锛屽嚭闂ㄨ蛋浜茶鍙嬶紝鐩镐簰鎷滃勾锛屾伃绁濇潵骞村ぇ鍚夊ぇ鍒┿鍏充簬鎷滃勾涔犱織鐨勭敱鏉ワ紝浼犺杩滃彜鏃朵唬鏈変竴绉嶆吔锛屽ご椤...
  • 鍏充簬鏄ヨ妭鐨勭煡璇 瑕佹湁鏃堕棿,璧锋簮,涔犱織,鐩稿叧璇楁枃
    绛旓細璧锋簮锛鏄ヨ妭鍙ゆ椂鍙滃厓鏃︹濄傗滃厓鈥濊呭涔燂紝鈥滄棪鈥濊呮櫒涔燂紝鈥滃厓鏃︹濆嵆涓骞寸殑绗竴涓棭鏅ㄣ傘婂皵闆呫嬶紝瀵光滃勾鈥濈殑娉ㄨВ鏄細鈥滃鏇板瞾锛屽晢鏇扮锛屽懆鏇板勾銆傗濊嚜娈峰晢璧凤紝鎶婃湀鍦嗙己涓娆′负涓鏈堬紝鍒濅竴涓烘湐锛屽崄浜斾负鏈涖傛瘡骞寸殑寮濮嬩粠姝f湀鏈旀棩瀛愬绠楄捣锛屽彨鈥滃厓鏃︹濇垨鈥滃厓鏃モ濄傚埌浜嗘眽姝﹀笣鏃讹紝鐢变簬鈥滆璞℃巿鏃垛...
  • 鍏充簬鏄ヨ妭涔犱織鐨勭煡璇
    绛旓細銆鏄ヨ妭鐢辨潵銆戔滃勾鈥濈殑鐢查鏂囧啓娉曚负涓婇潰閮ㄥ垎涓衡滅鈥濆瓧锛屼笅闈㈤儴鍒嗕负鈥滀汉鈥濆瓧銆傞噾鏂囩殑鈥滃勾鈥濆瓧涔熶笌鐢查鏂囩浉鍚屼篃浠庣銆佷粠浜恒傚皬绡嗙殑鈥滃勾鈥濆啓浣溾滀笂绂句笅鍗冣濓紝銆婅鏂囪В瀛椔风閮ㄣ嬶細鈥滃勾锛岃胺鐔熶篃銆備粠绂撅紝浠庡崈澹般傗濆皬绡嗗皢鈥滀汉鈥濆瓧璁瑰彉涓衡滃崈鈥濅簡锛屽洜鑰岃鎱庣敤浜嗘璇达紝鑰屸滃崈鈥濆瓧鏈负鏈夐グ鐨勪汉...
  • 13涓鍏充簬鏄ヨ妭鐨灏鐭ヨ瘑
    绛旓細3銆佹槬鑺傛湁鐙箟銆佸箍涔変箣鍒嗐傜幇浠婄嫮涔夌殑鏄ヨ妭涓鑸寚涓浗鍐滃巻骞寸殑宀侀锛屽嵆鍐滃巻姝f湀鍒濅竴銆傛皯闂村箍涔夌殑鏄ヨ妭鏄寚浠庤厞鏈堝垵鍏殑鑵婄キ鎴栬厞鏈堜簩鍗佷笁銆佷簩鍗佸洓鐨勭キ鐏讹紝涓鐩村埌姝f湀鍗佷簲銆4銆鏄ヨ妭鐨鏃堕棿(鍐滃巻姝f湀鍒濅竴)鍦ㄥ叕鍘1鏈21鏃ヨ嚦2鏈21鏃ヤ箣闂存父鍔ㄣ傗滄渶鏃╃殑鏄ヨ妭鈥(濡1966骞寸殑1鏈21鏃)鍜屸滄渶杩熺殑鏄ヨ妭鈥(濡1985骞寸殑...
  • 扩展阅读:春节年俗知识大全 ... 春节传统小知识 ... 春节小常识大全 ... 春节安全小常识 ... 森林防火安全知识 ... 春节的冷知识简洁 ... 春节课件优秀ppt ... 春节简单小知识 ... 春节知识大全摘抄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